在验证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ll04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让学生树立科学验证的意识,别止步于猜想
  数学课堂上经常有这样的情景,教师带领学生通过几个简单的事例推想出一定的“规律”后,就开始总结和应用“规律”。其实,从几个简单算式得到的结论只属于个别现象,还未经锤炼和验证,此时的结论只能称其为“猜想”,还不足以证明它是一条规律。只有所有的算式被验证符合这一猜想或结论,猜想才能变成规律。
  如,最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哥德巴赫本人在18世纪对许多偶数进行了检验,都说明这个命题是正确的。但是自然数是无限的,二百多年以后的今天,在无法对所有的偶数都进行检验和证明的情况下,人们仍然不能确定哥德巴赫的这一命题是一条定理,所以后人将它称之为“哥德巴赫猜想”。
  笔者认为,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的数学猜想仅仅是数学探究的开始,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学习科学的数学验证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习惯,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如在推导运算定律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列出一个个算式,寻找反例;在进行推论之后,提醒学生根据已学的定理和公式进行推导和证明。验证是为得出结论服务的,没有完整科学的验证,结论就毫无意义。对科学验证的学习,教师不可轻易放弃或走过场。如果验证仅仅停留于表面形式,任何场合都照葫芦画瓢,那么验证就成了“伪验证”和“形式验证”。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科学验证的意识,别止步于猜想。
  二、在数学验证的学习中,锻炼学生的分类与归纳能力
  正如科学研究一样,学生提出一种假设后,还要想办法证明这种假设是否正确、合理。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并不要求学生像科学研究那样作出非常烦琐、非常严格的科学验证,但要引导学生用已学过的定理、公式、科学的方法,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检验证明,让学生在学习验证的过程中,锻炼发散思维,打开思路,形成正确的认识,提高数学分类与归纳的能力。
  
  案例1:“加法交换律”教学片段
  师:刚才大家猜到,交换两个加数位置,和不变。请在练习本上举几个例子。
  师:(巡视一圈)我发现很多同学举的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例子,那别的情况也符合吗?
  师:(学生开始举出“三位数加三位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例子)那有些特殊数相加也符合吗?比如,整百数、整十数。(学生开始举整百数、整十数的例子,也有开始举有关“0”“1”的例子)
  (全班汇报交流)
  师:为什么要举各种类型的例子?(教师点拨数学验证是数学探究的关键)
  
  在案例1中,教师引导学生验证的过程,也是锻炼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过程,使学生不仅仅思考了“两位数加两位数”,还思考了其他多位数的相加,以及“0”“1”等特殊情况。经历这样的过程学生就能明白,验证是一个科学的、严谨的过程,应该考虑到各种不同的情况,尤其是一些特殊条件。学生在考虑不同设定条件时,锻炼了数学研究中所不可缺少的数学分类与归纳的能力。
  三、在数学验证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科学结论的得出源于一次又一次的反思,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推论过程中进行反思,如从正面证明推论的正确性,或举出一个反例否定它,让学生在正反两方面的验证中,逐步发现数学的内涵与真谛,感受到数学成就来源于不断的反思。
  要想提升学生的验证能力,教师不仅要提供给学生正确的推论,还要适当让学生感受错误猜想,通过对比和反思,使学生感受到验证过程的必要,体会到结论的来之不易。
  
  案例2:“整数除以分数”教学片段
  (学生列出算式:4÷1/2)
  师:我们在前面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那么整数除以分数该怎样计算呢? 请同学们猜想一下,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生1:整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整数的倒数乘分数。
  生2:整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整数乘分数的倒数。
  师:有两种不同的声音,请你们根据自己猜想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生1板演:4÷1/2=1/4×1/2=1/8。)
  (生2板演:4÷1/2=4×2=8。)
  师:我们根据自己猜想的计算法则计算出了结果,请大家用学过的知识来计算这个算式,验证你们的猜想。
  (讨论汇报)
  生1:我把分数化成小数进行计算:4÷1/2=4÷0.5=8。
  生2:我利用商不变的性质进行计算的:4÷1/2=(4×2)÷((1/2)×2)=8÷1=8。
  生3:我是画图来看的,每人吃1个,正好够分给8个人。(如图)
  
  师:大家应用以前学过的知识,通过计算验证了刚才猜想中的一个是正确的。
  
  在案例2中,当学生出现两种不同的声音时,教师没有马上评价,而是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采用转化、实验等方法进行科学论证,从而形成正确的认识。这不仅能让学生学会新知识,还能让学生学到猜想和验证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思维的创造性。同时,这让学生意识到验证的“本质”:验证有可能证明猜想是对的,也有可能反驳猜想,结论的得出需要有力的验证。
  总之,猜想、验证是学生解决问题的核心环节,数学验证与数学猜想一样重要。对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如同科学发现的过程,也是在不断演绎着“猜想—验证—再猜想—再验证”的循环过程,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也是从模糊到清晰,从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最终掌握学习的方法。虽然小学数学一般不要求作严格论证,但对于学生的假设,教师可从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水平入手,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探索时空,组织独立或小组合作式的探索活动,让他们亲身经历尝试、探索、验证的过程,从而提高数学思维的能力。
  
  (作者单位:河南省南乐县第二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李奇志)
其他文献
受北外附属外国语学校领导班子的委托,笔者牵头组建项目组,分别于2014年、2016年为该校教师专业研修提供两轮的专业支持与服务,研修效果得到该校领导班子和教师的一致肯定。基于该项目的研究,本文就高校和中小学协作打造教师教育共同体,实施以校为本、以岗为本,以有专业引领的教师反思性实践为主要路径的教师专业研修工作进行总结概括,与大家一起交流讨论当下在职教师的有效校本研修问题。  一、“实践取向”的教师
一、案例背景  教学反馈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环节,是优化教学策略的重要手段。有效的反馈机制是活动目标达成的必要条件。课堂教学反馈是学生认知活动的关键环节,及时有效的课堂教学反馈能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程度,以便调整教学节奏和步骤,也能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态度,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认识平面图》是三年级数学下册“位置与方向(一)”这
记得当年刚刚踏上讲台,曾经借外出学习听课的机会,向众多教育专家请教同一个问题—教师应该读什么样的书?得到的答案各不相同。有了20年的工作经历之后,在人生之路上我慢慢悟出了自己的幸福之道。  我认为,一位能享受职业幸福感的教师,一定是一个葆有童心的人,一个富有教育智慧的人,一个家庭幸福的人。  童书阅读,永葆童心的纯真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每一届学生我都從一年级陪伴他们到六年级,有人会为小学教学工作
化学史是研究化学发生、发展的历史,是重要的教育资源,蕴含着科学探究方法、思维方式、理性精神等科学教育的重要元素,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精神,理解科学的研究过程与方法,而且有助于学生领悟科学本质。“相对原子质量”一课,通过化学史重构教学,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发展的系统[1]。  基于以上理念,笔者根据浙教版八年级下册“元素符号表示的量”教学内容,充分挖掘“相对原子质量标准”演变
白雪峰  北京市特级教师,现任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副院长。曾获全国百名优秀班主任之星、北京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全国中学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观摩与评比一等奖,主编《教师教学基本能力解读与训练(中学数学)》等多部教师培训教材,参与编写《新课程三维目标操作丛书初中(数学分册)》等论著十余部,在《数学通报》《中小学教师培训》等刊物发表论文近50篇。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
2016年8月,芬兰新课程改革开始在全国实施,这引起我国许多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那么,芬兰新课改到底改什么?简单地说,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强调课程改革的目标是确保芬兰孩子和年轻人在学校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在未来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环境下都能保持优势。同时,学校要致力发展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的方法。一些主要的改革目标包括加强学生社会参与和有意义学习,使每个学生有体验成功的机会,引导他
自知本人是一个非常平凡的人,从青年时期作小学教员起,就抱有“教育救国”的思想,对青少年抱有真诚的热爱和希望,立志作一位好教师,但没有奢望作大学教师。后来也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才选定来北京师范大学读书的。  读了北师大之后,就定了作教师的终身志愿。深知作“经师”不易,作“人师”更难,希望能在这两方面加强修养,“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我永远追求的目标。  我深深感到一个人来到世上是不容易的,不要白
教师培训的有效性依赖于教师参训的内在动力,而参训动力依赖于教师需求的满足程度。教师的需求具有多样性、个性化的特点,如何真正满足的教师需求,从而激发教师持久的内生动力,是教师培训者致力解决的问题。  一、如何发现“真问题”  对一线教师而言,发现问题并非易事。多数情况下,教师并不清楚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因此,培训者需要对教师描述的现象和困惑进行深入研究,帮助教师发现“真问题”。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
关于教师的内涵建构众说纷纭,不同领域有不同理解。在学术领域普遍使用“教师专业发展”这个概念;在政府政策领域使用“教师队伍建设”这一概念;在实践领域,既使用“教师专业发展”,也使用“教师队伍建设”,但更多地使用荣誉称号的教师概念,如骨干教师、名教师、特级教师等。事实上,除了“教师专业发展”这个概念以外,我们在研究中确实也没有太多地对这些概念进行内涵的建构。最近接触到有关教师队伍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的议
石鸥,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特聘教授、课程教学研究所所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全国教育实验研究会副理事长,全国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教育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获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在战火纷飞的苦难中国,“战时教科书”不是子弹胜似子弹,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战时教科书”是一种直接服务于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