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优化作业设计关系到能否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和落实课堂素质教育目标,它能够减少作业过程中的无效劳动及其带来的负作用。优化语文作业设计,使语文作业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语文作业 优化 提高 语文素养
“减负”一直在提,可作业总也少不了, 究其原因:一怕学生知识技能掌握不牢,影响教学质量;二怕家长怪罪担当不起。于是学生的作业堆积如山。可布置作业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作业是让学生动手动脑,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自己有所创造。教师批改作业,需要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本次学习进程中的运用程度,而不仅仅停留在判断某个答案的正误;发现学生存在的差异不是去指责和向众人宣告,而是要精心地去呵护和弥补, 从而制定更合理的教学计划,选择科学的教学手段。
语文教师布置什么样的作业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并能从中发现问题从而调整教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呢?
一、基础性知识变教后巩固为课前预习
基础性知识如生字新词我们习惯了教后抄写几遍,目的是让学生巩固,可实际效果呢?大多有手无心,抄完完事,不乏错误出现,有的甚至从头错到尾,后进生照旧需要教师一遍遍、一个个地追踪。低效原因:作业没有挑战性,不能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可若换一种顺序,变为课前预习,课上反馈,效果截然不同。一句“自己预习本课生字新词,明天上课检查,看谁能够全部攻破!”足以让学生兴致盎然,教师越是虚夸作业难度大反倒越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实践证明这样比教后巩固后的效果要高出不少,更易发现难点知识和难点学生,调整教学策略,课堂效率明显提高。
我们把类似字词的一些基础知识,课文学习的基本程序和基本要素以规范的模式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让学生在预习时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这样很多课文学生在预习时就已基本掌握了,良好的预习为其参与课堂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教师在批阅预习作业时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把握住易错点,则能够更有针对性地采取教学手段,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
二、基本技能变单项操练为综合创新
建构理论强调,教学应该通过设计真实、复杂和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或问题情境,诱发驱动并支撑学习者的探索思考与问题解决,这种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学习者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们的作业设计也应有所创新,努力创设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让学生以看、听、触、尝闻等多种感官体验知识的存在。
如《我爱我的祖国》的诗歌教学,在疏通了课文知识点之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下节课,我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该首诗歌朗诵比赛,我和每组选出的一位同学当评委将从音乐选配、诵读方式、节奏处理,感情把握等几方面打分,颁奖。看看学生的准备过程我们就知道这项作业的魅力了:有的请教音乐教师学配什么样的曲子;有的负责外借服装说要有舞台效果;有的探讨如何分工,谁最适合读哪一段,语速的缓急,声音的高低,手势的搭配,等等。朗诵的效果是出乎意料的,学生的点评竟然相当的专业。类似《半截蜡烛》等文章我也布置排演课本剧的作业,上课的过程则自然就成了小导演吃透剧本的过程了。
现在的教材多以一个主题为一单元,则更利于设计大主题综合型作业,如名人单元创设《我也追星》手抄报比赛,名著单元则可创设阅读相关名著、进行知识擂台赛等。
以上综合性作业,正是创设了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积极地品味文本、领悟内涵,进而走出文本,融合音乐、美术、生活中的积极因素,进行创造性实践的过程。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动手实践、创新能力,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这样的作业中,不同的学生因爱好特长的不同均有不同的舞台、展示的空间,不同层次地获得发展。
三、生命底色靠坚持阅读打造
语文教学十余年,我感觉作业布置最成功的数每个假期前在制定自己阅读计划的同时帮助学生制定阅读计划,让阅读贯穿假期。这一计划基本上遵循经典诵读和现代专著阅读结合,每两天早晨背诵古诗词一首,内容根据自己水平自定,可以是难度偏大的文言文,宋词,也可以是课程标准规定的古诗,但要把诵读内容摘抄在本子上,以便开学师生抽查。寒假最少1本名著,暑假最少3本,每两天或摘抄、或写感受最少200 字。开学之后我们会搞一系列的活动,如:经典诗词背诵擂台赛,读书交流会,优秀读书笔记展,等等。我会在他们的笔记本上与他们交流分享阅读感受。从四年级到小学毕业,所有人的收获对于过去的自己来讲都是沉甸甸的。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成长史,满满的几本日记记录了他们的成长:《青铜葵花》、《鲁宾逊漂流记》教他们如何面对苦难;《窗边的小豆豆》引领他们个性发展;《草房子》等曹文轩系列让他们领略真善美的内涵;《爱的教育》让他们学会感恩,懂得如何爱别人……满腹的经典让他们自信满满。李昊屿钟情于毛泽东诗词的大气,苗雨腾独爱李清照的婉约不失倜傥之气,贺悟晨偏爱《论语》,贺爽独自享受李白的浪漫……唐诗的浑雅、空灵、韵胜,宋词的气骨、瘦劲、意胜,植根于他们幼小的心灵,孩子们感受着诗歌的情怀,想象着诗歌的意境,接受着诗歌的熏陶,积累着诗歌的语言。儿童时期是记忆力的黄金时代,弥足珍贵,为着传统文化的传承,为着孩子的未来,我们将锲而不舍。
总之,教师应时刻铭记作业设计的目的,不是批评指责的依据,不是甄别的标准,而是发现差异,调整教学的途径,更是师生交往的一个通道。让我们用极为平常的发现,极为平常的赞语,点燃孩子自尊自信的热情,点亮指引他前进的航标,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张扬,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体验,生命得到发展。
关键词: 语文作业 优化 提高 语文素养
“减负”一直在提,可作业总也少不了, 究其原因:一怕学生知识技能掌握不牢,影响教学质量;二怕家长怪罪担当不起。于是学生的作业堆积如山。可布置作业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作业是让学生动手动脑,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自己有所创造。教师批改作业,需要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本次学习进程中的运用程度,而不仅仅停留在判断某个答案的正误;发现学生存在的差异不是去指责和向众人宣告,而是要精心地去呵护和弥补, 从而制定更合理的教学计划,选择科学的教学手段。
语文教师布置什么样的作业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并能从中发现问题从而调整教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呢?
一、基础性知识变教后巩固为课前预习
基础性知识如生字新词我们习惯了教后抄写几遍,目的是让学生巩固,可实际效果呢?大多有手无心,抄完完事,不乏错误出现,有的甚至从头错到尾,后进生照旧需要教师一遍遍、一个个地追踪。低效原因:作业没有挑战性,不能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可若换一种顺序,变为课前预习,课上反馈,效果截然不同。一句“自己预习本课生字新词,明天上课检查,看谁能够全部攻破!”足以让学生兴致盎然,教师越是虚夸作业难度大反倒越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实践证明这样比教后巩固后的效果要高出不少,更易发现难点知识和难点学生,调整教学策略,课堂效率明显提高。
我们把类似字词的一些基础知识,课文学习的基本程序和基本要素以规范的模式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让学生在预习时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这样很多课文学生在预习时就已基本掌握了,良好的预习为其参与课堂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教师在批阅预习作业时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把握住易错点,则能够更有针对性地采取教学手段,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
二、基本技能变单项操练为综合创新
建构理论强调,教学应该通过设计真实、复杂和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或问题情境,诱发驱动并支撑学习者的探索思考与问题解决,这种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学习者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们的作业设计也应有所创新,努力创设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让学生以看、听、触、尝闻等多种感官体验知识的存在。
如《我爱我的祖国》的诗歌教学,在疏通了课文知识点之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下节课,我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该首诗歌朗诵比赛,我和每组选出的一位同学当评委将从音乐选配、诵读方式、节奏处理,感情把握等几方面打分,颁奖。看看学生的准备过程我们就知道这项作业的魅力了:有的请教音乐教师学配什么样的曲子;有的负责外借服装说要有舞台效果;有的探讨如何分工,谁最适合读哪一段,语速的缓急,声音的高低,手势的搭配,等等。朗诵的效果是出乎意料的,学生的点评竟然相当的专业。类似《半截蜡烛》等文章我也布置排演课本剧的作业,上课的过程则自然就成了小导演吃透剧本的过程了。
现在的教材多以一个主题为一单元,则更利于设计大主题综合型作业,如名人单元创设《我也追星》手抄报比赛,名著单元则可创设阅读相关名著、进行知识擂台赛等。
以上综合性作业,正是创设了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积极地品味文本、领悟内涵,进而走出文本,融合音乐、美术、生活中的积极因素,进行创造性实践的过程。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动手实践、创新能力,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这样的作业中,不同的学生因爱好特长的不同均有不同的舞台、展示的空间,不同层次地获得发展。
三、生命底色靠坚持阅读打造
语文教学十余年,我感觉作业布置最成功的数每个假期前在制定自己阅读计划的同时帮助学生制定阅读计划,让阅读贯穿假期。这一计划基本上遵循经典诵读和现代专著阅读结合,每两天早晨背诵古诗词一首,内容根据自己水平自定,可以是难度偏大的文言文,宋词,也可以是课程标准规定的古诗,但要把诵读内容摘抄在本子上,以便开学师生抽查。寒假最少1本名著,暑假最少3本,每两天或摘抄、或写感受最少200 字。开学之后我们会搞一系列的活动,如:经典诗词背诵擂台赛,读书交流会,优秀读书笔记展,等等。我会在他们的笔记本上与他们交流分享阅读感受。从四年级到小学毕业,所有人的收获对于过去的自己来讲都是沉甸甸的。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成长史,满满的几本日记记录了他们的成长:《青铜葵花》、《鲁宾逊漂流记》教他们如何面对苦难;《窗边的小豆豆》引领他们个性发展;《草房子》等曹文轩系列让他们领略真善美的内涵;《爱的教育》让他们学会感恩,懂得如何爱别人……满腹的经典让他们自信满满。李昊屿钟情于毛泽东诗词的大气,苗雨腾独爱李清照的婉约不失倜傥之气,贺悟晨偏爱《论语》,贺爽独自享受李白的浪漫……唐诗的浑雅、空灵、韵胜,宋词的气骨、瘦劲、意胜,植根于他们幼小的心灵,孩子们感受着诗歌的情怀,想象着诗歌的意境,接受着诗歌的熏陶,积累着诗歌的语言。儿童时期是记忆力的黄金时代,弥足珍贵,为着传统文化的传承,为着孩子的未来,我们将锲而不舍。
总之,教师应时刻铭记作业设计的目的,不是批评指责的依据,不是甄别的标准,而是发现差异,调整教学的途径,更是师生交往的一个通道。让我们用极为平常的发现,极为平常的赞语,点燃孩子自尊自信的热情,点亮指引他前进的航标,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张扬,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体验,生命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