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淮北卫生学校近几年在护理班开设的美学基础课的教学实践,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指导、启迪和催化作用,营造了浓郁的美育氛围。
关键词: 美育 以美辅德 以美益德 以美健德
李岚清副总理在强调美育的意义时明确指出:“美育,是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青少年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因为,美育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人类自身文化,完善人格塑造的重要途径。”从一定意义上说,人性之美,人心之美,精神之美是美育的根本追求和最高境界,体现了美育在整体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素质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其核心内容是培养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人才。美育恰恰是一种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知觉能力、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使之产生智慧和创造力的教育。所以说美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并且美与德、智、体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现在的中专生大多在15~18岁年龄段,从生理及心理成长发育的特点看,正处于青春期和心理断乳期。他们精力旺盛,充满热情,富于幻想,但入事不深,缺乏对善恶、美丑、真伪的判断力和鉴赏力,要培养他们成为“美的人”,必须进行美的教育。因为只有学习美学知识,才能了解美的真谛,提高审美水平,欣赏美,从而把握美。传统美育模式往往是单一的,这种美育仅仅是通过学校开设的美术课、音乐课进行的。笔者认为这是远远不够的。美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空间,美育也应该无处不在。美育首先意味着美育与德智体劳诸育的互相渗透。除了专门的美育(这也是需要的),我们还应该将美育融于德育、智育、体育。在德育中进行审美教育,就是要变抽象的道德说教为生动形象的美的感染,通过引导学生对美的欣赏,进而升华为对真和善的追求。在智育中进行审美教育,就是要在给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感受科学之美、智慧之美,体验发现的愉悦和理智的美感。在体育中进行审美教育,就是要学生在掌握体育运动的操作程式和规范模式的同时,在各种运动中切实体验健康之美、形体之美、力量之美等体育所特有的魅力。
一、以美辅德
原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感情和信念端正。”美育是实现德育目标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在美育过程中,人们在美的事物、美的形象的感染下,能潜移默化地受到道德教育,帮助人们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摒弃消极、卑俗的情感,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试以笔者的一节美育课为例:
授课内容:社会美中的人的美。
教师:“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这是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一段脍炙人口的台词,是一首关于人的美的赞歌……同学们,在你们的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算美?
学生A:我认为美的人应拥有俊美的五官,苗条的身体。
学生B:情操高尚、助人为乐的人才美。
学生C:着装奇异、化妆染发的人才美。
教师:人的美分为外在美与内在美。漂亮的五官和身材是一种天赐的外在美,衣着打扮是后天增色的一种外在美,而优良的品质是一种内在美。那么,到底谁才是真正的美呢?
一个五官端正、相貌英俊、体魄健壮的青年,却粗俗无知,满口的污言秽语,美吗?《红楼梦》中的王熙凤生得“身材苗条,体格风骚”,“恍若神仙妃子”,为人却“嘴甜心苦,两面三刀”,美吗?年轻人追求着装打扮,为五彩缤纷的世界增添色彩,是无可非议的,学生正处于青春焕发的美好阶段,本身就具有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美,这是一种天然的美,纯净的美,而且我们是龙的传人,生就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具有一种民族的美,如果再刻意地修饰打扮、涂脂染发,等于画蛇添足,美吗?著名音乐家贝多芬的外形不佳,罗曼·罗兰在《贝多芬传》中描述道:他“乌黑的头发异乎寻常地浓密,好似梳子从未在上面光临过”,眼睛“又细又小又深陷”,“鼻子是又短又方,竟是狮子的相貌”。他39岁时耳聋,但他不屈于命运的安排,以充满热情的音乐,激励着人们与不平的命运抗争。他,美吗?还有身残志坚的张海迪、助人为乐的雷锋、舍己救人的张丽丽,他们美吗?同学们,在老师的举例中,你觉得谁美谁不美?
学生D:我认为贝多芬最美。他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欢乐和幸福。
学生E:我厌恶王熙凤,她人面兽心,毒如蛇蝎,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学生C:老师,着奇装异服,涂脂染发不适合我们中专生,我们的主要精力应放在学习上,我收回刚才的观点。
众学生:我们认为张海迪、雷锋、张丽丽最美,他们是青年人的楷模,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教师:同学们,外在美和内在美是人的美的两个方面,心灵美是人的美的本质。古希腊哲学大师柏拉图说:“应该学会把心灵的美看得比形体的美更加珍贵,如果遇到一个美的心灵,纵使他在形体上不甚美观,也应该对他爱慕。”假如没有内在的美来加以充实,任何外貌的美都不可能是很完备的。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美并不在外貌、衣服和发式,而在于他的本身,在于他的心。要是没有内心的美,我们常常会厌恶他漂亮的外表。”心灵的美是人的美的精髓,是美中之美,它最崇高,最有光彩……
学生F:没上这节课前,我曾为自己平庸的相貌、矮小的身体而感到自卑,现在却不同了。因为,我爱学习、爱劳动,具有一颗追求上进、追求理想的心,我要以后天的心灵美弥补我先天的不足。我有信心成为一个受人们欢迎的白衣天使。
众学生:(掌声)
……
一节课不知不觉地过去了,学生在短短的40分钟内审美观得到了提高,预期的目的达到了。
实践证明:美育的心理机制,就在于自由审美的情感活动。它是沟通审美与伦理两种心理结构的桥梁,是推进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道德他律向个体自律转化的动力。 二、以美益智
近年来,我国技术美学的兴起,把美学理论运用于科学技术领域,提高劳动者的创造能力,收到了明显的效益。我们并不否认,科学技术主要是抽象思维,但从人类思维系统的发展来看,审美意识、形象思维是最早出现的,它们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抽象思维是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如果一个人缺乏形象思维,就不可能具有很高的抽象思维能力,换言之,一个科学家如果没有丰富的想象能力,就谈不上发明创造。应该说,科学源于形象思维,终于逻辑思维,而学校美育,可以调节人的思维方式,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观察力、理解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可以减轻学生左半球的负担,刺激右半脑的发达,使之具有广阔的思维空间,提高智力水平。笔者任11级某班班主任时,有这么一位学生:她四肢修长,面容姣好,一双水灵灵的眼睛,好像会说话,但她的性格较内向,显得腼腆羞涩,在学习上不够机灵,节奏总是比别人慢“半拍”。针对她的特点,笔者鼓励她加入学校舞蹈队,目的是训练她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每天早晨,艰苦而又枯燥的形体基本功训练及多次的舞蹈表演,加强了她的节奏感,提高了她的心理素质,她的学习成绩因此而逐渐上升。在护基操作考试中,她显得自然恬静,胸有成竹,有条不紊地完成了一系列操作技巧。中专毕业,她以较好的成绩,顺利考入大专,由于几年的熏陶和冶炼,使她具有了内秀外美的气质。毕业应聘时,她成了好几家单位的竞争对象。中国最年轻的博士后王丽薇,在她的学业途中,一直是连“跑”带“跳”,她22岁那年,就完成了全部学业,成了博士后。她说,音乐对她影响特别大。6岁学弹钢琴,识记乐谱对记忆力很有帮助,同时培养了耐心和毅力。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他广泛的业余爱好中,吹奏萨克斯管的技能是最为显眼的。他上小学时就喜欢上了音乐,在中学时是学校萨克斯管演奏员中的尖子,并在阿肯色州乐队的萨克斯管组赢得了第一把交椅。音乐给克林顿带来了敏捷的思维和发达的头脑。在1992年的总统大选中,他以吹奏萨克斯管的风采轰动了美国,赢得了不少选票。当选总统后,他也不时地利用这一技能,实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政治效果。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小时候功课常不及格,被认为是“迟钝儿”,他的母亲南希却用音乐启迪了他的灵感。随着他琴艺的提高,思维也日益活跃。爱因斯坦得出这样的结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世界,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美吸引着人们探索真理的奥秘,开阔人们的视野,充分调动人们学习、钻研的积极性,鼓励人们以美导真,自觉地认识和掌握事物的内在规律。
三、以美健体
美育对体育同样起着促进作用。体育是健与美的有机结合的艺术,它的本身就是在创造美,是力与美的完美结合,也是内在美与外在美协调统一的体现。参加体育锻炼的人,首先要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还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经过刻苦锻炼,就会拥有健美的体态,呈现出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我校部分学生参加了校体操队、花样跳绳队、舞蹈队、太极拳队,他们把参加形体训练的机会视为创造美的实践活动。一段时间后,发现凡是认真、刻苦训练的学生形体都发生了变化:弯曲的背脊挺直了,呆板的身材有曲线了,收腹挺胸的姿态使男生们英俊潇洒,使女生们亭亭玉立,充满了自信心。前几年,舞蹈队来了一位考生,尽管她胸部内陷,表情呆板,但她具有较强的音乐感和节奏感,舞蹈队还是吸收了她。这位学生求学心相当强,也能吃苦耐劳。在训练中,她总是比别人来得早,走得晚,经常练得汗流浃背。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后,无论是学校的小舞台还是市的大舞台,她都以主角出现。她甜甜的笑容和优美的舞姿,赢得了师生的认可。2012年,她代表我校参加省健美操比赛,荣获女子冠军,昔日的丑小鸭,终于变成了“白天鹅”。她由衷地感叹:“美育,感谢你!你给我希望,使我变得美丽!”
综上所述,美育在本质上是一种综合教育,它融于德育、智育、体育之中,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现代信息社会“多功能审美型人才”不可缺少的教育。
关键词: 美育 以美辅德 以美益德 以美健德
李岚清副总理在强调美育的意义时明确指出:“美育,是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青少年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因为,美育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人类自身文化,完善人格塑造的重要途径。”从一定意义上说,人性之美,人心之美,精神之美是美育的根本追求和最高境界,体现了美育在整体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素质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其核心内容是培养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人才。美育恰恰是一种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知觉能力、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使之产生智慧和创造力的教育。所以说美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并且美与德、智、体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现在的中专生大多在15~18岁年龄段,从生理及心理成长发育的特点看,正处于青春期和心理断乳期。他们精力旺盛,充满热情,富于幻想,但入事不深,缺乏对善恶、美丑、真伪的判断力和鉴赏力,要培养他们成为“美的人”,必须进行美的教育。因为只有学习美学知识,才能了解美的真谛,提高审美水平,欣赏美,从而把握美。传统美育模式往往是单一的,这种美育仅仅是通过学校开设的美术课、音乐课进行的。笔者认为这是远远不够的。美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空间,美育也应该无处不在。美育首先意味着美育与德智体劳诸育的互相渗透。除了专门的美育(这也是需要的),我们还应该将美育融于德育、智育、体育。在德育中进行审美教育,就是要变抽象的道德说教为生动形象的美的感染,通过引导学生对美的欣赏,进而升华为对真和善的追求。在智育中进行审美教育,就是要在给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感受科学之美、智慧之美,体验发现的愉悦和理智的美感。在体育中进行审美教育,就是要学生在掌握体育运动的操作程式和规范模式的同时,在各种运动中切实体验健康之美、形体之美、力量之美等体育所特有的魅力。
一、以美辅德
原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感情和信念端正。”美育是实现德育目标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在美育过程中,人们在美的事物、美的形象的感染下,能潜移默化地受到道德教育,帮助人们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摒弃消极、卑俗的情感,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试以笔者的一节美育课为例:
授课内容:社会美中的人的美。
教师:“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这是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一段脍炙人口的台词,是一首关于人的美的赞歌……同学们,在你们的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算美?
学生A:我认为美的人应拥有俊美的五官,苗条的身体。
学生B:情操高尚、助人为乐的人才美。
学生C:着装奇异、化妆染发的人才美。
教师:人的美分为外在美与内在美。漂亮的五官和身材是一种天赐的外在美,衣着打扮是后天增色的一种外在美,而优良的品质是一种内在美。那么,到底谁才是真正的美呢?
一个五官端正、相貌英俊、体魄健壮的青年,却粗俗无知,满口的污言秽语,美吗?《红楼梦》中的王熙凤生得“身材苗条,体格风骚”,“恍若神仙妃子”,为人却“嘴甜心苦,两面三刀”,美吗?年轻人追求着装打扮,为五彩缤纷的世界增添色彩,是无可非议的,学生正处于青春焕发的美好阶段,本身就具有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美,这是一种天然的美,纯净的美,而且我们是龙的传人,生就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具有一种民族的美,如果再刻意地修饰打扮、涂脂染发,等于画蛇添足,美吗?著名音乐家贝多芬的外形不佳,罗曼·罗兰在《贝多芬传》中描述道:他“乌黑的头发异乎寻常地浓密,好似梳子从未在上面光临过”,眼睛“又细又小又深陷”,“鼻子是又短又方,竟是狮子的相貌”。他39岁时耳聋,但他不屈于命运的安排,以充满热情的音乐,激励着人们与不平的命运抗争。他,美吗?还有身残志坚的张海迪、助人为乐的雷锋、舍己救人的张丽丽,他们美吗?同学们,在老师的举例中,你觉得谁美谁不美?
学生D:我认为贝多芬最美。他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欢乐和幸福。
学生E:我厌恶王熙凤,她人面兽心,毒如蛇蝎,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学生C:老师,着奇装异服,涂脂染发不适合我们中专生,我们的主要精力应放在学习上,我收回刚才的观点。
众学生:我们认为张海迪、雷锋、张丽丽最美,他们是青年人的楷模,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教师:同学们,外在美和内在美是人的美的两个方面,心灵美是人的美的本质。古希腊哲学大师柏拉图说:“应该学会把心灵的美看得比形体的美更加珍贵,如果遇到一个美的心灵,纵使他在形体上不甚美观,也应该对他爱慕。”假如没有内在的美来加以充实,任何外貌的美都不可能是很完备的。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美并不在外貌、衣服和发式,而在于他的本身,在于他的心。要是没有内心的美,我们常常会厌恶他漂亮的外表。”心灵的美是人的美的精髓,是美中之美,它最崇高,最有光彩……
学生F:没上这节课前,我曾为自己平庸的相貌、矮小的身体而感到自卑,现在却不同了。因为,我爱学习、爱劳动,具有一颗追求上进、追求理想的心,我要以后天的心灵美弥补我先天的不足。我有信心成为一个受人们欢迎的白衣天使。
众学生:(掌声)
……
一节课不知不觉地过去了,学生在短短的40分钟内审美观得到了提高,预期的目的达到了。
实践证明:美育的心理机制,就在于自由审美的情感活动。它是沟通审美与伦理两种心理结构的桥梁,是推进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道德他律向个体自律转化的动力。 二、以美益智
近年来,我国技术美学的兴起,把美学理论运用于科学技术领域,提高劳动者的创造能力,收到了明显的效益。我们并不否认,科学技术主要是抽象思维,但从人类思维系统的发展来看,审美意识、形象思维是最早出现的,它们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抽象思维是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如果一个人缺乏形象思维,就不可能具有很高的抽象思维能力,换言之,一个科学家如果没有丰富的想象能力,就谈不上发明创造。应该说,科学源于形象思维,终于逻辑思维,而学校美育,可以调节人的思维方式,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观察力、理解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可以减轻学生左半球的负担,刺激右半脑的发达,使之具有广阔的思维空间,提高智力水平。笔者任11级某班班主任时,有这么一位学生:她四肢修长,面容姣好,一双水灵灵的眼睛,好像会说话,但她的性格较内向,显得腼腆羞涩,在学习上不够机灵,节奏总是比别人慢“半拍”。针对她的特点,笔者鼓励她加入学校舞蹈队,目的是训练她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每天早晨,艰苦而又枯燥的形体基本功训练及多次的舞蹈表演,加强了她的节奏感,提高了她的心理素质,她的学习成绩因此而逐渐上升。在护基操作考试中,她显得自然恬静,胸有成竹,有条不紊地完成了一系列操作技巧。中专毕业,她以较好的成绩,顺利考入大专,由于几年的熏陶和冶炼,使她具有了内秀外美的气质。毕业应聘时,她成了好几家单位的竞争对象。中国最年轻的博士后王丽薇,在她的学业途中,一直是连“跑”带“跳”,她22岁那年,就完成了全部学业,成了博士后。她说,音乐对她影响特别大。6岁学弹钢琴,识记乐谱对记忆力很有帮助,同时培养了耐心和毅力。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他广泛的业余爱好中,吹奏萨克斯管的技能是最为显眼的。他上小学时就喜欢上了音乐,在中学时是学校萨克斯管演奏员中的尖子,并在阿肯色州乐队的萨克斯管组赢得了第一把交椅。音乐给克林顿带来了敏捷的思维和发达的头脑。在1992年的总统大选中,他以吹奏萨克斯管的风采轰动了美国,赢得了不少选票。当选总统后,他也不时地利用这一技能,实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政治效果。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小时候功课常不及格,被认为是“迟钝儿”,他的母亲南希却用音乐启迪了他的灵感。随着他琴艺的提高,思维也日益活跃。爱因斯坦得出这样的结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世界,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美吸引着人们探索真理的奥秘,开阔人们的视野,充分调动人们学习、钻研的积极性,鼓励人们以美导真,自觉地认识和掌握事物的内在规律。
三、以美健体
美育对体育同样起着促进作用。体育是健与美的有机结合的艺术,它的本身就是在创造美,是力与美的完美结合,也是内在美与外在美协调统一的体现。参加体育锻炼的人,首先要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还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经过刻苦锻炼,就会拥有健美的体态,呈现出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我校部分学生参加了校体操队、花样跳绳队、舞蹈队、太极拳队,他们把参加形体训练的机会视为创造美的实践活动。一段时间后,发现凡是认真、刻苦训练的学生形体都发生了变化:弯曲的背脊挺直了,呆板的身材有曲线了,收腹挺胸的姿态使男生们英俊潇洒,使女生们亭亭玉立,充满了自信心。前几年,舞蹈队来了一位考生,尽管她胸部内陷,表情呆板,但她具有较强的音乐感和节奏感,舞蹈队还是吸收了她。这位学生求学心相当强,也能吃苦耐劳。在训练中,她总是比别人来得早,走得晚,经常练得汗流浃背。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后,无论是学校的小舞台还是市的大舞台,她都以主角出现。她甜甜的笑容和优美的舞姿,赢得了师生的认可。2012年,她代表我校参加省健美操比赛,荣获女子冠军,昔日的丑小鸭,终于变成了“白天鹅”。她由衷地感叹:“美育,感谢你!你给我希望,使我变得美丽!”
综上所述,美育在本质上是一种综合教育,它融于德育、智育、体育之中,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现代信息社会“多功能审美型人才”不可缺少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