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有其独特性历史教学也是如此。历史学习是有其规律可循的,而往往启发学习之门的钥匙是人的态度,也就是人的情感。历史教学旨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培养史鉴意识,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方法论。
那么,怎样才能学好历史课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情教学,营造氛围
要想在课堂上顺利开展教学活动,作为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创造良好的氛围,活跃学生的思维,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教师就必须全情投入。如果在哪节课上,我们始终以同一种语调或带着某种情绪上课,这节课肯定是哈欠声不断,不一会儿,班上的同学就“倒下一大片”了。我们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自己就必须保证在每节课上都充满激情,不管碰到什么烦恼,都得暂时无条件地把它抛开,全副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通过我们激昂的、抑扬顿挫的语调及丰富多彩的身体语言,使学生深受感染进入学习角色,这样良好的课堂氛围很容易就营造出来了,也意味着这一节课已成功了一半。
二、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中学生一般好动、喜新、好奇心强,课间的嬉戏打闹往往要延续到上课。常常是教师走上讲台了,仍有些学生的注意力没有完全集中到课堂上来。这种情况就需要教师用学生最喜欢的语言,抓住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吸引其注意力。
比如,在讲《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章时,我用了一小段故事来导入新课“1649年1月30日的伦敦,清冷而阴暗……一个全身黑色装扮,面色惨白的瘦中年人被推上了断头台。”大家猜猜这个人是谁?绘声绘色,略带神秘感的描述,使学生的情绪激动了,齐声回答说:查理一世!接着告诉学生查理一世就是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被处决的。从而顺利地转入到新课的分析上。
再比如,在讲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一节时,我先给学生唱了支《南泥湾》后,立刻引起鼓掌、哄动,学生的情绪立刻被调动起来了。接着,我问这首歌的词曲作者是谁?创作于什么年代?歌词大意是什么等等。然后再展开这一节的内容。这种讲故事、唱歌或其他一些导入新课的方式方法,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深受学生的欢迎,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历史学科不像语、数、英学科那样学生愿意学,容易感兴趣,大多数学生认为,学历史就是死记硬背,甚至有些学生认为考前搞一下突然袭击就可以了。其实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那么,怎样把历史学科和其他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呢?
三、历史课的语文教学法
在历史课中引入语文教学方法,是完全可行的。自古文史相通,历史与文学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任何文学作品都产生于一定的历史背景并反映某一个方面的社会现实,同样,任何历史内容都是依靠文学形式记录下来的。因此,对历史的表述不仅可以借鉴,而且必须借鉴文学的方法。把一些语文教学方法运用到历史课之中,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例如:指导学生围绕历史教材的章、节、标题来抓中心,划段落,分层次,归纳大意,写出提纲和要点,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讲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运用记叙文和小说的表现手法按照时间、地点、场景和情节等要素,或叙述,或议论,或描绘,或抒情,再现历史的过去,生动活泼,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讲述历史原因、结果,分析历史观点,介绍历史场景及历史文物,则采用议论文、说明文的方法,摆事实、讲道理,做到观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逻辑性强。实践证明,历史教学参考语文的教学方法是很有益处的。
四、历史课的知识串联法
历史教材丰富多彩、内容繁多。情景材料是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的有效停靠点,有利于保证学生充分感受和体验特定条件下的历史背景、事件、人物。如何使历史知识系统化,便于学生进行记忆呢?就是抓住历史线索进行知识串连。这线索犹如网之纲,纲举目张,基本知识就会一网而尽。历史知识一般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几个基本要素构成,上历史课必须把这些基本要素讲清楚,这是历史课与其他课程的最大区别。这些要素又可演化成为历史的基本线索,并以这些基本线索把相关历史知识串联起来,好像用线串珠子一样。
比如,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列出大事年表:以空间的转移为线索,按一定的地点、区域或国别范围来讲授历史;以人物的活动为线索,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往往贯穿了整个时代,中国民主革命史与孙中山、毛泽东的名字几乎密不可分:以历史事件的发展为线索,讲清起因、经过和结果,就可以知道每一种历史现象的兴衰过程。此外,还可以把握一定的社会矛盾为线索,分清每个历史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解决矛盾的基本方式,以及矛盾产生、发展、激化和消失的过程。用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论原理来分析历史问题,我们就会发现一切历史事件都是由一定的社会矛盾引发的,而历史事件又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都必须同一定的社会矛盾联系起来,如评价历史事件的性质要看其主要方面,评价历史人物的作用要一分为二。
可见,历史教学抓线索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线索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学思路又是由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及教学条件来决定的。一个成熟的教师,其教学思路必然是十分清楚的,有条不紊的,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维方式的,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要采用不同的思路来组织教学。
历史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而且发散性的课堂提问对学生的学习和问题的思考也是非常重要的。
五、课堂提问的发散性
对于重点问题,教师要充分挖掘历史知识的教育潜能,尽量多角度地提问,做到一题多问,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去思考把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入,从而揭示历史事件的本质性的内在联系,创造出超长的思维效果。
那么,怎样才能学好历史课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情教学,营造氛围
要想在课堂上顺利开展教学活动,作为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创造良好的氛围,活跃学生的思维,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教师就必须全情投入。如果在哪节课上,我们始终以同一种语调或带着某种情绪上课,这节课肯定是哈欠声不断,不一会儿,班上的同学就“倒下一大片”了。我们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自己就必须保证在每节课上都充满激情,不管碰到什么烦恼,都得暂时无条件地把它抛开,全副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通过我们激昂的、抑扬顿挫的语调及丰富多彩的身体语言,使学生深受感染进入学习角色,这样良好的课堂氛围很容易就营造出来了,也意味着这一节课已成功了一半。
二、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中学生一般好动、喜新、好奇心强,课间的嬉戏打闹往往要延续到上课。常常是教师走上讲台了,仍有些学生的注意力没有完全集中到课堂上来。这种情况就需要教师用学生最喜欢的语言,抓住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吸引其注意力。
比如,在讲《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章时,我用了一小段故事来导入新课“1649年1月30日的伦敦,清冷而阴暗……一个全身黑色装扮,面色惨白的瘦中年人被推上了断头台。”大家猜猜这个人是谁?绘声绘色,略带神秘感的描述,使学生的情绪激动了,齐声回答说:查理一世!接着告诉学生查理一世就是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被处决的。从而顺利地转入到新课的分析上。
再比如,在讲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一节时,我先给学生唱了支《南泥湾》后,立刻引起鼓掌、哄动,学生的情绪立刻被调动起来了。接着,我问这首歌的词曲作者是谁?创作于什么年代?歌词大意是什么等等。然后再展开这一节的内容。这种讲故事、唱歌或其他一些导入新课的方式方法,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深受学生的欢迎,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历史学科不像语、数、英学科那样学生愿意学,容易感兴趣,大多数学生认为,学历史就是死记硬背,甚至有些学生认为考前搞一下突然袭击就可以了。其实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那么,怎样把历史学科和其他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呢?
三、历史课的语文教学法
在历史课中引入语文教学方法,是完全可行的。自古文史相通,历史与文学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任何文学作品都产生于一定的历史背景并反映某一个方面的社会现实,同样,任何历史内容都是依靠文学形式记录下来的。因此,对历史的表述不仅可以借鉴,而且必须借鉴文学的方法。把一些语文教学方法运用到历史课之中,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例如:指导学生围绕历史教材的章、节、标题来抓中心,划段落,分层次,归纳大意,写出提纲和要点,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讲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运用记叙文和小说的表现手法按照时间、地点、场景和情节等要素,或叙述,或议论,或描绘,或抒情,再现历史的过去,生动活泼,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讲述历史原因、结果,分析历史观点,介绍历史场景及历史文物,则采用议论文、说明文的方法,摆事实、讲道理,做到观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逻辑性强。实践证明,历史教学参考语文的教学方法是很有益处的。
四、历史课的知识串联法
历史教材丰富多彩、内容繁多。情景材料是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的有效停靠点,有利于保证学生充分感受和体验特定条件下的历史背景、事件、人物。如何使历史知识系统化,便于学生进行记忆呢?就是抓住历史线索进行知识串连。这线索犹如网之纲,纲举目张,基本知识就会一网而尽。历史知识一般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几个基本要素构成,上历史课必须把这些基本要素讲清楚,这是历史课与其他课程的最大区别。这些要素又可演化成为历史的基本线索,并以这些基本线索把相关历史知识串联起来,好像用线串珠子一样。
比如,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列出大事年表:以空间的转移为线索,按一定的地点、区域或国别范围来讲授历史;以人物的活动为线索,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往往贯穿了整个时代,中国民主革命史与孙中山、毛泽东的名字几乎密不可分:以历史事件的发展为线索,讲清起因、经过和结果,就可以知道每一种历史现象的兴衰过程。此外,还可以把握一定的社会矛盾为线索,分清每个历史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解决矛盾的基本方式,以及矛盾产生、发展、激化和消失的过程。用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论原理来分析历史问题,我们就会发现一切历史事件都是由一定的社会矛盾引发的,而历史事件又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都必须同一定的社会矛盾联系起来,如评价历史事件的性质要看其主要方面,评价历史人物的作用要一分为二。
可见,历史教学抓线索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线索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学思路又是由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及教学条件来决定的。一个成熟的教师,其教学思路必然是十分清楚的,有条不紊的,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维方式的,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要采用不同的思路来组织教学。
历史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而且发散性的课堂提问对学生的学习和问题的思考也是非常重要的。
五、课堂提问的发散性
对于重点问题,教师要充分挖掘历史知识的教育潜能,尽量多角度地提问,做到一题多问,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去思考把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入,从而揭示历史事件的本质性的内在联系,创造出超长的思维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