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脑囊虫病 CT诊断
资料和方法
资料:收集1997年8月-2006年5月间60例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脑囊虫病,男性47例,女性13例。年龄6~70岁,其中成年人58例。病程最短者2个月,最长者27年。临床表现为癫痫52例(86.6%),头痛、头晕46例(76.7%),精神症状17例(28%),轻瘫8例(13.3%),皮肌囊虫结节14例(23.3%)等。病例全部进行血清囊虫抗体试验, 间接血凝试验( IHA ) 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 ISA ),两项试验结果均为阳性者57例(95%);47 例进行脑脊液囊虫抗体检测,IHA和EL ISA两项试验结果均为阳性者45例(95.7%)。
检查方法:使用荷兰飞利浦螺旋CT, 以眶耳线为基线向头顶方向连续扫描,探测器10x1.5mm、层厚6.00mm、221MAS、120KV。增强扫描照影剂使用优维显。
结 果
通常按囊尾蚴寄生的部位和时期将CT表现分为:脑实质型、脑室型、脑膜型、混合型。[1]
脑实质型36例,其中脑实质型按病期又分为急性期(脑炎型、囊泡型、多发环形或结节强化型)和慢性钙化型。①脑炎型1例:显示脑白质弥漫水肿、低密度,灰白质分界模糊,可见小囊状低密度影,脑室系统及脑沟、裂、池变窄。CT增强扫描病灶不强化。②囊泡型7例:CT平扫显示单或多发直径为3~10mm囊样低密度,密度接近或略高于脑脊液,有的小囊中央有2~3mm高密度头节。CT增强扫描病灶不强化,可见囊壁有较淡强化效应,灶周水肿不明显。③多发环形或结节强化型5例:CT平扫为多发结节样低密度,灶周水肿明显。增强扫描显示多发结节或环形强化,二者可单独出现或并存。④慢性钙化型23例:显示单发或多发,1~2mm圆点样钙化头节。有的囊壁部分或全部钙化,直径可达7~12mm。灶周无水肿。增强扫描无强化效应。
脑室型2例:1例脑囊虫位于四脑室,1例位于侧脑室,显示扩大脑室内卵圆形囊性低密度区,CT值近似脑脊液,囊内可见小圆点样高密度灶,为脑囊虫头节。增强扫描后无强化效应。
脑膜型3例:均为脑积水表现。增强扫描后见不同程度脑膜强化。
混合型19例:多为两型或三型同时存在或急、慢性期的混合表现。
讨 论
(1)临床表现:少数病例由于大量囊虫进入脑内,发病急骤,出现明显的精神和神经障碍,甚至迅速死亡。一般而言本病神经损害取决于囊虫数目和位置所致的机械效应及囊虫引起的炎性和中毒反应,表现为颅內压增高、局灶神经体征、癫痫、精神障碍等。
(2)诊断与鉴别诊断:小囊状低密度影中有点状高密度影为公认脑囊虫病的特征性CT表现,诊断可靠,多发点状高密度钙化影为慢性期脑囊虫病的典型CT 表现。在鉴别诊断方面:①急性脑炎型本型应与病毒性脑炎和脱髓鞘病相鉴别。增强扫描均无病变强化,但急性脑炎型脑实质密度相对平扫时高,有的可将低密度小囊衬托出来,同时急性脑炎型与后二者临床表现和随诊CT表现各异。②脑室型CT 常规扫描不易确诊,但脑室造影可提供诊断依据,若囊壁出现点状高密度头节影或点状钙化可提示诊断。本组病例室壁(实为囊壁)处见一点状高密度影(术后证实为头节)。③脑膜型较少见,本组3 例,CT 无特异性,与其它病因所致的脑积水无法区别,但血、脑脊液实验室检查有助于诊断。④多发环形或结节强化型应与转移瘤和多发结核瘤相区别,转移瘤有原发病史,灶周水肿明显,环形或结节状的强化灶大小不一,壁厚薄不一。多发结核瘤大小不等,合并脑膜炎者可有脑底脑膜斑点样钙化和脑膜强化。
由于囊虫侵入颅内的数目、部位不同,以及囊虫的发育过程和死亡不一,故其脑CT 表现复杂多样[2]。对CT表现不典型者诊断时应结合临床补体结合试验。值得注意的是脑囊虫早期CT 检查可出现假阴性,对临床高度怀疑而CT 阴性者应行MRI 检查。因为脑囊虫早期MRI 检查100 %有异常发现[3]。CT平扫加增强能提高对脑囊虫病的检出和诊断的准确率,另外CT 检查具有定性、定位和定量的价值,对治疗起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曹丹庆,蔡祖龙,主编. 全身CT诊断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
2 吴恩惠,主编. 头颅CT 诊断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4 ,143.
3 周农,高综良,于存杰,等. 血、脑脊液囊尾蚴抗体、颅脑CT 及MRI 对脑囊虫病诊断价值的比较.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1995 ,2 :981.
资料和方法
资料:收集1997年8月-2006年5月间60例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脑囊虫病,男性47例,女性13例。年龄6~70岁,其中成年人58例。病程最短者2个月,最长者27年。临床表现为癫痫52例(86.6%),头痛、头晕46例(76.7%),精神症状17例(28%),轻瘫8例(13.3%),皮肌囊虫结节14例(23.3%)等。病例全部进行血清囊虫抗体试验, 间接血凝试验( IHA ) 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 ISA ),两项试验结果均为阳性者57例(95%);47 例进行脑脊液囊虫抗体检测,IHA和EL ISA两项试验结果均为阳性者45例(95.7%)。
检查方法:使用荷兰飞利浦螺旋CT, 以眶耳线为基线向头顶方向连续扫描,探测器10x1.5mm、层厚6.00mm、221MAS、120KV。增强扫描照影剂使用优维显。
结 果
通常按囊尾蚴寄生的部位和时期将CT表现分为:脑实质型、脑室型、脑膜型、混合型。[1]
脑实质型36例,其中脑实质型按病期又分为急性期(脑炎型、囊泡型、多发环形或结节强化型)和慢性钙化型。①脑炎型1例:显示脑白质弥漫水肿、低密度,灰白质分界模糊,可见小囊状低密度影,脑室系统及脑沟、裂、池变窄。CT增强扫描病灶不强化。②囊泡型7例:CT平扫显示单或多发直径为3~10mm囊样低密度,密度接近或略高于脑脊液,有的小囊中央有2~3mm高密度头节。CT增强扫描病灶不强化,可见囊壁有较淡强化效应,灶周水肿不明显。③多发环形或结节强化型5例:CT平扫为多发结节样低密度,灶周水肿明显。增强扫描显示多发结节或环形强化,二者可单独出现或并存。④慢性钙化型23例:显示单发或多发,1~2mm圆点样钙化头节。有的囊壁部分或全部钙化,直径可达7~12mm。灶周无水肿。增强扫描无强化效应。
脑室型2例:1例脑囊虫位于四脑室,1例位于侧脑室,显示扩大脑室内卵圆形囊性低密度区,CT值近似脑脊液,囊内可见小圆点样高密度灶,为脑囊虫头节。增强扫描后无强化效应。
脑膜型3例:均为脑积水表现。增强扫描后见不同程度脑膜强化。
混合型19例:多为两型或三型同时存在或急、慢性期的混合表现。
讨 论
(1)临床表现:少数病例由于大量囊虫进入脑内,发病急骤,出现明显的精神和神经障碍,甚至迅速死亡。一般而言本病神经损害取决于囊虫数目和位置所致的机械效应及囊虫引起的炎性和中毒反应,表现为颅內压增高、局灶神经体征、癫痫、精神障碍等。
(2)诊断与鉴别诊断:小囊状低密度影中有点状高密度影为公认脑囊虫病的特征性CT表现,诊断可靠,多发点状高密度钙化影为慢性期脑囊虫病的典型CT 表现。在鉴别诊断方面:①急性脑炎型本型应与病毒性脑炎和脱髓鞘病相鉴别。增强扫描均无病变强化,但急性脑炎型脑实质密度相对平扫时高,有的可将低密度小囊衬托出来,同时急性脑炎型与后二者临床表现和随诊CT表现各异。②脑室型CT 常规扫描不易确诊,但脑室造影可提供诊断依据,若囊壁出现点状高密度头节影或点状钙化可提示诊断。本组病例室壁(实为囊壁)处见一点状高密度影(术后证实为头节)。③脑膜型较少见,本组3 例,CT 无特异性,与其它病因所致的脑积水无法区别,但血、脑脊液实验室检查有助于诊断。④多发环形或结节强化型应与转移瘤和多发结核瘤相区别,转移瘤有原发病史,灶周水肿明显,环形或结节状的强化灶大小不一,壁厚薄不一。多发结核瘤大小不等,合并脑膜炎者可有脑底脑膜斑点样钙化和脑膜强化。
由于囊虫侵入颅内的数目、部位不同,以及囊虫的发育过程和死亡不一,故其脑CT 表现复杂多样[2]。对CT表现不典型者诊断时应结合临床补体结合试验。值得注意的是脑囊虫早期CT 检查可出现假阴性,对临床高度怀疑而CT 阴性者应行MRI 检查。因为脑囊虫早期MRI 检查100 %有异常发现[3]。CT平扫加增强能提高对脑囊虫病的检出和诊断的准确率,另外CT 检查具有定性、定位和定量的价值,对治疗起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曹丹庆,蔡祖龙,主编. 全身CT诊断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
2 吴恩惠,主编. 头颅CT 诊断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4 ,143.
3 周农,高综良,于存杰,等. 血、脑脊液囊尾蚴抗体、颅脑CT 及MRI 对脑囊虫病诊断价值的比较.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1995 ,2 :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