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在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生存状况展开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中小学教师心身健康上出现的主要问题;然后,从政策、社会、学校、学生家长以及自身生活等方面探讨其原因;最后,深入分析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生存状况问题可能给社会带来的危害。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教师心身健康生存状况
【中图分类号】G6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2-0169-02
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教育,和谐教育呼唤和谐的教师队伍。目前,教育的地位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教师的地位也随之水涨船高。“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已不再是单纯地对教师和教师这种职业的一种安慰,大、中城市中小学教师这一职业成为许多青年人向往的工作岗位。然而,农村中小学教师身心健康、生存状况等则与城市中小学教师形成较大反差。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生存状况调查
2008年秋季,笔者组织了一次关于教师的身心健康、生存状况的大型教育调研活动。例如,某高中共有教师104人,30岁以下42人,30~39岁54人,41~49岁8人。拥有本科学历的96人,专科8人。从年龄和学历结构评估,这是一支充满活力、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但调查结果却令我们大吃一惊,体检显示,该校教师患各种慢性疾病或存在健康隐患的高达95人,占教师总数的91.35%。口腔及咽喉类疾病排在首位,达90%,20%的教师有胃肠道疾病;20人患颈腰椎类疾病,占19.23%。因担心学生成绩和升学率而焦虑、抑郁的教师达94人,占到教师总数的90.39%,45人觉得压力太大,难以承受,其中班主任有26人,82.35%的教师感到工作忙,得不到很好的休息,18.27%的教师感到工作太累、太疲倦。有青年教师感叹“晚上睡不好觉”。这是农村一所普通高中的调查结果,其实重点高中的情况亦大同小异。
我们再把镜头聚焦到农村中小学校教师队伍上。某乡教师队伍中常有头晕头痛、咽喉肿痛等疾病的达87.3%,40岁以上的为100%,有焦虑、抑郁、抱怨等心理障碍的达80%,职业病悄然吞噬着教师健康。2005年,一位不到30岁的女教师因紧张、过敏、忧郁、多疑导致神经衰弱而轻生;2007年,又一位仅45岁的男教师因同样的原因英年早逝。某乡专任教师377人,35%的教师被一项以上的疾病困扰,10%的教师不能坚持正常教学,4人因精神病离开讲台,癌症病患者3人。某中心学校辖区内去年因病去逝的教师3人,平均年龄不足50岁,另一乡镇近几年因病住院的教师260人次。全县近三年有15位教师因重病缺钱治疗而含泪向社会各界求助。
大多数中小学校校长认为,目前在岗位上的教师身体状况和教学能力完全达到常规教学要求的不到30%。调查结果显示,农村中小学教师身心健康、生存状况令人堪忧。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生存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教师这个职业缺乏认同感,自卑心理严重。
不少教师把自己的职业当作谋生的手段,37%的教师认为教师这个工作“一般,和普通工作一样”,选择“热爱,看得神圣”的仅占21%,90%的城镇教师尤其是年青教师一旦有机会“愿意调换工作”。有人援引北京市对500名中小学教师不认同职业的原因分析,近60%的教师觉得工作中烦恼多于欢乐。人比人,气死人,看到很多当年的老同学、老朋友发家致富,而自己依然是两袖清风,自卑心理越发严重。
2.缺少事业的成就感
中小学教师人数众多,受表彰的面太小,很多教师一辈子也难评到一个市、县级优秀。职称评定上,绝大部分小学教师只能评个小高封顶,初中教师大部分只能评中一。因为中小学教师中不少是 “民转公”,学历层次偏低,达不到更高职称评定的学历要求,因而年过5旬职称却依然是小一、中二,从心理上,无法产生一种成就事业的自豪与骄傲。高中教师体验这种成就感的可能性比初中、小学教师要好些,学生考上大学,教师本人也会受到领导的赏识和社会的广泛赞誉,事业有成,工作也有了动力,初中、小学教师就很难体会到这种成就的快乐。
3.缺乏追求的心态较为普遍
由于没有追求,所以几十年备课、上课、批阅作业,周而复始,创造性的劳动成为机械操作,不思考自己在干什么、怎么干,更谈不上研究,始终得不到提高与发展,有的教师工作几十年连一篇县级论文都没有,工作实绩难以得到认可。
导致教师身心健康状况不佳的原因很多,也影响着教师的生活和生存质量。
三、农村中小学教师生存状况问题的原因分析
1.政策的压力
当前,教师政策与行政管理存在着一定的偏差,教师应当具有更高的学历,懂得计算机和外语,并有一流的科研成果,成为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这是发展的方向。但实际上农村中小学校教师第一学历大部分是高中和中师,高中教师第一学历大部分是专科,通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至今的各种学历考试大部分教师取得专科、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例如处于县城的三所初级中学,第一学历为本科的仅1人(已离岗休息),专科36人,小学第一学历无一专科学历者。目前已取得专科以上学历共299人,占教师总数的64%。学历的提升无疑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但这种学历来之不易,是老师们在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之后,晚上挑灯夜战的结果。我们认为政策无疑是正确的,但操作上过急,有形式主义的倾向,前些年不少乡镇联校就办有“本科”班,老师笑之曰:纯粹是花钱买文凭!在提高学历层次的同时,我们的老师又不间断地接受各种培训。须知,学生的考试成绩、升学率、教师的学历、参加培训的合格率及档次的高低,教研成果的获奖,都与教师的聘任、职称评定、工资密不可分,这一切都成为压在教师身上的沉重负担,也成为教师身心健康状况不佳,生存质量下降的主要因素。2006年1月,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在对该市城区和郊区300名中小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情况进行随机抽查时发现,93.15%的教师表示“当教师越来越不容易,压力很大”;58%的教师表示“如果有机会,将会考虑调换工作”;31.7%的教师对自己的职业表示“无所谓”。从这些数据中,我们读出的信息是教师对本职工作的满意度并不高。
2.社会、家长、学校的压力
学生成绩、升学率一直是损害教师身心健康和影响生存质量的最大原因。高考一、二批本科的上线率,中考、重点高中录取人数,决定着学校生源状况的好坏,成为学校生存发展的关键,是社会、家长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唯一标准。这种价值取向,导致教育内部竞争日益激烈。为在竞争中取胜,各校都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向教师施压,优生奖、名次奖、提高奖,赏罚分明;寄宿班、素质班、奥赛班如雨后春笋,迫使教师超负荷工作,夏天6∶40、冬天7∶00进教室,黄昏时,办公室内老师们仍在孜孜不倦地耐心转化后进生。一份调研报告指出,教师日均工作时间在10小时以上,高中每月只放月假两三天,不少教师周课时量超过24节,每天备课、上课、批阅堆积如山的作业,且作业必须当天看完,如果拖到第二天,就根本无法及时将作业信息反馈给学生,因为高中的班额多数在60人左右,有的班级已超过70人。有老师说,真是忙得天昏地暗,不知今夕是何年。下班之后应是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然而,很多老师带着教材回家,利用晚上上网查找资料、设计教案,进行电子备课。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不对口,增加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难度。某镇13个数学教师中学数学专业的仅2人,7个物理教师中只有1人是本专业的,13个英语教师中3人是本专业的,4个化学教师无1人是本专业的,所以不得不深钻教材、课标,以免“误人子弟”。
3.生活的压力
改革开放以来,教师的社会地位日渐提高,尤其是近几年工资统发、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已经杜绝,但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依然偏低。2004年,某镇一次统计表明,教师月均工资为870.12元,2006年工资改革以后,教师月均工资为1357.50元,工资看上去涨幅较大,但由于物价上涨的因素,这点工资依然只能满足生活基本需求。教师队伍中中年人居多,某镇191个教师中40~50岁的共130人,中年人连接着生命的链条,肩负着几代人的责任,有老人要赡养,有孩子读高中、读大学,这一千多元怎能够支出。于是8小时以外甚至10小时以外不得不拼命赚钱,城区教师或办茶酒楼,或开歌舞厅,或经商做些小生意。农村教师承包责任田、喂猪、养鸡、种菜、种莲子,“半工半教”或“半耕半教”,淡泊名利、潜下心来教书育人者又能够有几人?少数半边户,配偶一方下岗的找不到一份理想工作,教师本人有病,亦不敢治疗,医疗费用高昂,医疗保险杯水车薪,教师本人还得承担代课费,况且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岗位,每个岗位都承担着一份责任。这样,疾病、医疗费、代课金还有那种无法割弃的责任和义务等多重负担压在教师身上,使其难以安心治病、养病,带病坚持工作的现象十分普遍。年青教师也存在不少烦恼,工资不高,30岁以下的月均工资在850元左右,年青人都想进一步提升学历,以为自己打造一个更大更好的生存空间,但提升学历的费用在六、七千元以上,一年不吃不喝都难应付,还得考虑结婚、买房子等大额投入,不少年青教师只得向父母伸手要钱。
4.自身的原因
教师自身的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在学生时代比较重视身体锻炼,参加工作以后无人约束,逐渐变得懒散起来,不晨跑、不打球、不散步。中老年教师思想仍较保守,不愿唱歌,不愿参加舞会,合不上现代生活节拍,工会组织缓解工作压力的活动,参加者多为青年人,中老年教师不会进行自我调适,没有学会放松自己,是教师身心健康状况不佳的内在原因;二是少数教师忽视政治学习,思想不能与时俱进,看问题过于偏激,或孤芳自赏,或消极沉郁,看到社会上的阴暗面,思想上不能保持平衡,又缺少必要的人际关系沟通,把自己封闭起来,焦虑、多疑、抱怨等各种心理问题不能及时化解。
受城市生活方式的冲击。教师普遍感觉家庭婚姻生活幸福感不强,教师离婚率逐年增长。某镇接受家庭问卷调查的74位教师中,对家庭生活感受很幸福的仅15位,离婚率在10%以上,家庭解体,走出“围城”并非一身轻松,很多人心力交瘁,长时间仍不能走出婚姻阴影。
四、农村中小学教师生存状况问题导致的危害
教师身心健康状况不佳,生存状况堪忧,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因病住院的部分教师家庭经济陷入困境,成为困难户或特困户。某教师身患糖尿病,门诊药费已积压2万余元,无处报销,前面提到的那15位重病教师几乎全都陷入债台高筑的窘境。
不少教师未老先衰,无法承担正常的工作任务,学校在安排工作时不得不考虑部分教师的身体状况,不安课或少安课,无形中加重了青年教师的工作负担,青年教师因负担过重,只能全身心投入工作,必要的休闲娱乐无暇顾及,加速其衰老过程。
身心不够健康的教师或缺乏工作热情,或牢骚满腹,缺乏激情的,心如止水,备课抄老教案,上课按老规矩,人变得相当机械,情绪不稳定,有时甚至在课堂上情绪失控酿成不良后果。近几年仍然屡见不鲜的体罚学生的现象与此不无关系,牢骚满腹的常埋怨工资低、压力大、没意思,错误的言行给身边的同志带来负面影响,有的工作懒散,以玩牌、搓麻将为乐。致使师德师风建设出现滑坡,教师打牌赌博已不是个别现象,不愿玩牌的甚至成为“另类”。
教师身心不够健康、生存状况不佳冲击着正常的教学秩序。有些教师因为疾病、家务事经常请假,或者私自调课,或上课迟到,劳动纪律涣散、自由主义现象较为严重。
教师身心不够健康、生存状况不佳最终受害的是我们的教育事业。推行素质教育的教师应该“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对学生进行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试想,健康状况不佳、生存状况不优,工作起来常感疲劳的教师如何很好地完成法律赋予的神圣使命?有“病”的教师又如何能持续地培育出茁壮的新苗?又怎能实现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三维目标”。
参考文献
1 肖第郁、谢泽源.农村中小学教师生存状态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学术月刊,2009(5):26~28
2 杨翠娥、黄祥祥.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生存状态的调查与思考[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1):38~42
3 田 莉、高淑玲.中小学教师生存状态的现状与反思[J].现代教育科学,2009(2):16~18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教师心身健康生存状况
【中图分类号】G6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2-0169-02
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教育,和谐教育呼唤和谐的教师队伍。目前,教育的地位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教师的地位也随之水涨船高。“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已不再是单纯地对教师和教师这种职业的一种安慰,大、中城市中小学教师这一职业成为许多青年人向往的工作岗位。然而,农村中小学教师身心健康、生存状况等则与城市中小学教师形成较大反差。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生存状况调查
2008年秋季,笔者组织了一次关于教师的身心健康、生存状况的大型教育调研活动。例如,某高中共有教师104人,30岁以下42人,30~39岁54人,41~49岁8人。拥有本科学历的96人,专科8人。从年龄和学历结构评估,这是一支充满活力、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但调查结果却令我们大吃一惊,体检显示,该校教师患各种慢性疾病或存在健康隐患的高达95人,占教师总数的91.35%。口腔及咽喉类疾病排在首位,达90%,20%的教师有胃肠道疾病;20人患颈腰椎类疾病,占19.23%。因担心学生成绩和升学率而焦虑、抑郁的教师达94人,占到教师总数的90.39%,45人觉得压力太大,难以承受,其中班主任有26人,82.35%的教师感到工作忙,得不到很好的休息,18.27%的教师感到工作太累、太疲倦。有青年教师感叹“晚上睡不好觉”。这是农村一所普通高中的调查结果,其实重点高中的情况亦大同小异。
我们再把镜头聚焦到农村中小学校教师队伍上。某乡教师队伍中常有头晕头痛、咽喉肿痛等疾病的达87.3%,40岁以上的为100%,有焦虑、抑郁、抱怨等心理障碍的达80%,职业病悄然吞噬着教师健康。2005年,一位不到30岁的女教师因紧张、过敏、忧郁、多疑导致神经衰弱而轻生;2007年,又一位仅45岁的男教师因同样的原因英年早逝。某乡专任教师377人,35%的教师被一项以上的疾病困扰,10%的教师不能坚持正常教学,4人因精神病离开讲台,癌症病患者3人。某中心学校辖区内去年因病去逝的教师3人,平均年龄不足50岁,另一乡镇近几年因病住院的教师260人次。全县近三年有15位教师因重病缺钱治疗而含泪向社会各界求助。
大多数中小学校校长认为,目前在岗位上的教师身体状况和教学能力完全达到常规教学要求的不到30%。调查结果显示,农村中小学教师身心健康、生存状况令人堪忧。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生存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教师这个职业缺乏认同感,自卑心理严重。
不少教师把自己的职业当作谋生的手段,37%的教师认为教师这个工作“一般,和普通工作一样”,选择“热爱,看得神圣”的仅占21%,90%的城镇教师尤其是年青教师一旦有机会“愿意调换工作”。有人援引北京市对500名中小学教师不认同职业的原因分析,近60%的教师觉得工作中烦恼多于欢乐。人比人,气死人,看到很多当年的老同学、老朋友发家致富,而自己依然是两袖清风,自卑心理越发严重。
2.缺少事业的成就感
中小学教师人数众多,受表彰的面太小,很多教师一辈子也难评到一个市、县级优秀。职称评定上,绝大部分小学教师只能评个小高封顶,初中教师大部分只能评中一。因为中小学教师中不少是 “民转公”,学历层次偏低,达不到更高职称评定的学历要求,因而年过5旬职称却依然是小一、中二,从心理上,无法产生一种成就事业的自豪与骄傲。高中教师体验这种成就感的可能性比初中、小学教师要好些,学生考上大学,教师本人也会受到领导的赏识和社会的广泛赞誉,事业有成,工作也有了动力,初中、小学教师就很难体会到这种成就的快乐。
3.缺乏追求的心态较为普遍
由于没有追求,所以几十年备课、上课、批阅作业,周而复始,创造性的劳动成为机械操作,不思考自己在干什么、怎么干,更谈不上研究,始终得不到提高与发展,有的教师工作几十年连一篇县级论文都没有,工作实绩难以得到认可。
导致教师身心健康状况不佳的原因很多,也影响着教师的生活和生存质量。
三、农村中小学教师生存状况问题的原因分析
1.政策的压力
当前,教师政策与行政管理存在着一定的偏差,教师应当具有更高的学历,懂得计算机和外语,并有一流的科研成果,成为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这是发展的方向。但实际上农村中小学校教师第一学历大部分是高中和中师,高中教师第一学历大部分是专科,通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至今的各种学历考试大部分教师取得专科、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例如处于县城的三所初级中学,第一学历为本科的仅1人(已离岗休息),专科36人,小学第一学历无一专科学历者。目前已取得专科以上学历共299人,占教师总数的64%。学历的提升无疑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但这种学历来之不易,是老师们在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之后,晚上挑灯夜战的结果。我们认为政策无疑是正确的,但操作上过急,有形式主义的倾向,前些年不少乡镇联校就办有“本科”班,老师笑之曰:纯粹是花钱买文凭!在提高学历层次的同时,我们的老师又不间断地接受各种培训。须知,学生的考试成绩、升学率、教师的学历、参加培训的合格率及档次的高低,教研成果的获奖,都与教师的聘任、职称评定、工资密不可分,这一切都成为压在教师身上的沉重负担,也成为教师身心健康状况不佳,生存质量下降的主要因素。2006年1月,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在对该市城区和郊区300名中小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情况进行随机抽查时发现,93.15%的教师表示“当教师越来越不容易,压力很大”;58%的教师表示“如果有机会,将会考虑调换工作”;31.7%的教师对自己的职业表示“无所谓”。从这些数据中,我们读出的信息是教师对本职工作的满意度并不高。
2.社会、家长、学校的压力
学生成绩、升学率一直是损害教师身心健康和影响生存质量的最大原因。高考一、二批本科的上线率,中考、重点高中录取人数,决定着学校生源状况的好坏,成为学校生存发展的关键,是社会、家长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唯一标准。这种价值取向,导致教育内部竞争日益激烈。为在竞争中取胜,各校都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向教师施压,优生奖、名次奖、提高奖,赏罚分明;寄宿班、素质班、奥赛班如雨后春笋,迫使教师超负荷工作,夏天6∶40、冬天7∶00进教室,黄昏时,办公室内老师们仍在孜孜不倦地耐心转化后进生。一份调研报告指出,教师日均工作时间在10小时以上,高中每月只放月假两三天,不少教师周课时量超过24节,每天备课、上课、批阅堆积如山的作业,且作业必须当天看完,如果拖到第二天,就根本无法及时将作业信息反馈给学生,因为高中的班额多数在60人左右,有的班级已超过70人。有老师说,真是忙得天昏地暗,不知今夕是何年。下班之后应是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然而,很多老师带着教材回家,利用晚上上网查找资料、设计教案,进行电子备课。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不对口,增加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难度。某镇13个数学教师中学数学专业的仅2人,7个物理教师中只有1人是本专业的,13个英语教师中3人是本专业的,4个化学教师无1人是本专业的,所以不得不深钻教材、课标,以免“误人子弟”。
3.生活的压力
改革开放以来,教师的社会地位日渐提高,尤其是近几年工资统发、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已经杜绝,但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依然偏低。2004年,某镇一次统计表明,教师月均工资为870.12元,2006年工资改革以后,教师月均工资为1357.50元,工资看上去涨幅较大,但由于物价上涨的因素,这点工资依然只能满足生活基本需求。教师队伍中中年人居多,某镇191个教师中40~50岁的共130人,中年人连接着生命的链条,肩负着几代人的责任,有老人要赡养,有孩子读高中、读大学,这一千多元怎能够支出。于是8小时以外甚至10小时以外不得不拼命赚钱,城区教师或办茶酒楼,或开歌舞厅,或经商做些小生意。农村教师承包责任田、喂猪、养鸡、种菜、种莲子,“半工半教”或“半耕半教”,淡泊名利、潜下心来教书育人者又能够有几人?少数半边户,配偶一方下岗的找不到一份理想工作,教师本人有病,亦不敢治疗,医疗费用高昂,医疗保险杯水车薪,教师本人还得承担代课费,况且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岗位,每个岗位都承担着一份责任。这样,疾病、医疗费、代课金还有那种无法割弃的责任和义务等多重负担压在教师身上,使其难以安心治病、养病,带病坚持工作的现象十分普遍。年青教师也存在不少烦恼,工资不高,30岁以下的月均工资在850元左右,年青人都想进一步提升学历,以为自己打造一个更大更好的生存空间,但提升学历的费用在六、七千元以上,一年不吃不喝都难应付,还得考虑结婚、买房子等大额投入,不少年青教师只得向父母伸手要钱。
4.自身的原因
教师自身的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在学生时代比较重视身体锻炼,参加工作以后无人约束,逐渐变得懒散起来,不晨跑、不打球、不散步。中老年教师思想仍较保守,不愿唱歌,不愿参加舞会,合不上现代生活节拍,工会组织缓解工作压力的活动,参加者多为青年人,中老年教师不会进行自我调适,没有学会放松自己,是教师身心健康状况不佳的内在原因;二是少数教师忽视政治学习,思想不能与时俱进,看问题过于偏激,或孤芳自赏,或消极沉郁,看到社会上的阴暗面,思想上不能保持平衡,又缺少必要的人际关系沟通,把自己封闭起来,焦虑、多疑、抱怨等各种心理问题不能及时化解。
受城市生活方式的冲击。教师普遍感觉家庭婚姻生活幸福感不强,教师离婚率逐年增长。某镇接受家庭问卷调查的74位教师中,对家庭生活感受很幸福的仅15位,离婚率在10%以上,家庭解体,走出“围城”并非一身轻松,很多人心力交瘁,长时间仍不能走出婚姻阴影。
四、农村中小学教师生存状况问题导致的危害
教师身心健康状况不佳,生存状况堪忧,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因病住院的部分教师家庭经济陷入困境,成为困难户或特困户。某教师身患糖尿病,门诊药费已积压2万余元,无处报销,前面提到的那15位重病教师几乎全都陷入债台高筑的窘境。
不少教师未老先衰,无法承担正常的工作任务,学校在安排工作时不得不考虑部分教师的身体状况,不安课或少安课,无形中加重了青年教师的工作负担,青年教师因负担过重,只能全身心投入工作,必要的休闲娱乐无暇顾及,加速其衰老过程。
身心不够健康的教师或缺乏工作热情,或牢骚满腹,缺乏激情的,心如止水,备课抄老教案,上课按老规矩,人变得相当机械,情绪不稳定,有时甚至在课堂上情绪失控酿成不良后果。近几年仍然屡见不鲜的体罚学生的现象与此不无关系,牢骚满腹的常埋怨工资低、压力大、没意思,错误的言行给身边的同志带来负面影响,有的工作懒散,以玩牌、搓麻将为乐。致使师德师风建设出现滑坡,教师打牌赌博已不是个别现象,不愿玩牌的甚至成为“另类”。
教师身心不够健康、生存状况不佳冲击着正常的教学秩序。有些教师因为疾病、家务事经常请假,或者私自调课,或上课迟到,劳动纪律涣散、自由主义现象较为严重。
教师身心不够健康、生存状况不佳最终受害的是我们的教育事业。推行素质教育的教师应该“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对学生进行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试想,健康状况不佳、生存状况不优,工作起来常感疲劳的教师如何很好地完成法律赋予的神圣使命?有“病”的教师又如何能持续地培育出茁壮的新苗?又怎能实现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三维目标”。
参考文献
1 肖第郁、谢泽源.农村中小学教师生存状态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学术月刊,2009(5):26~28
2 杨翠娥、黄祥祥.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生存状态的调查与思考[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1):38~42
3 田 莉、高淑玲.中小学教师生存状态的现状与反思[J].现代教育科学,2009(2):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