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越来是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这种趋势所带来的影响是各方各面的,在有子女的农民工中,绝大多数的是把子女留在老家,托付给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是其他亲戚朋友等看管。目前在不少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已占到了相当比例相当大,成为了班集体中一个较有影响的群体。中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性格形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除了学校教育外,家庭教育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而“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家庭教育相对缺失,他们的学习和人格的表现都明显有别于有正常家庭教育的孩子。
在我校,“留守儿童”约占30%,约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通过对这部分学生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其中绝大部分学生远比其他学生更感到孤独,逆反心理更强,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存在更大的障碍,因此严重影响到他们全方面的健康发展。在调查中,我们的班主任对这一群体的普遍评价是:行为习惯养成较差,违反纪律,常常成了各班里的问题生。而除了在学习和行为表现上的问题外,这些孩子在心理发育上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和同学发生争执、和监护人发生矛盾等,由此总被老师批评,并受到其他同学的轻视,使得他们的逆反心理极强。由于这一群体正呈扩大趋势,如果忽视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教育,对这些孩子将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班风校风。
我校的“留守学生”主要问题存在以下几方面:
一、情感缺失
有调查表明,有70%的留守儿童是和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住在一起的。由于留守农村的老人有大量繁重的劳务,同时又和孩子有代沟,所以农村留守儿童有了情感方面的问题很难找到顷诉的对象。再者他们又很少和在外的父母联系,不敢把真实想法告诉父母,致使留守儿童缺少亲情、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又很少与外界接触,导致留守儿童情感缺失,情感的缺失又会使他们在人格发展上出现很大的扭曲和变形,有些感情比较冷漠,有些性格也比较孤辟、偏激。长时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他们往往感到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所以,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情感教育问题。
二、出现道德危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教育特别是道德教育对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做很多事情的时候都就会看父母,父母怎么做,他们便会怎么做。父母的行为方式往往是孩子一生的座标。但是那些留守儿童由于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缺乏及时的指点和帮助,很多事情都要自己拿决定。但是小孩子是非观念又不强,一些错误行为和做法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容易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和道德品行。如偷偷拿别人东西,说谎,在网吧上网等。可是实际上,小偷小摸远远不是这个数目。
三、个人习惯较差。
“留守学生”大多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代管,或寄养在亲戚朋友家。由于隔代亲人和临时监护人的监护职责弱化,家庭教育缺乏。使“留守学生”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不少学生自由散漫。
四、心理健康失衡
长期与父母分隔两地,处于成长期的“留守学生”得不到至亲的关心和爱护,同时他们的情感也无法得到及时的宣泄,久而久之,这种心灵和情感上的压抑使他们走向封闭,人变得日益敏感。
五、学习成绩偏差
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留守儿童对学习缺乏热情和自信,进取性、自觉性不够强,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大都应付了事。部分留守儿童上课纪律差,存在逃学和厌学现象。
我们作为班主任应该积极地想办法来对其进行教育和转化。个人在班务管理中积累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管理这些“留守学生”。
一、多与留守生交流,转移其情感依赖对象
众所周知,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心里有许多话得不到倾诉会产生孤独感,从而造成个性怪异、性格孤僻,甚至会出现心理障碍,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开导。我是一名五年级语文教师,班上有20来名留守学生,而且他们都是男生居多,平时我尽量抽出时间与他们谈心,从分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及时排除他们的忧虑,在生活和学习上有什么困难,给予最大得帮助与鼓励。让他们走出情感阴影,以积极得心态面对学习、生活、情感中的种种挑战。有时我还来到他们身边,与他们一起参加有益的活动,共同分享学习的快乐。这样,教师逐渐成为学生信赖的朋友,学生的情感也开始发生转移,由对家长的依恋转向对教师的依赖。
二、多给他们讲留守生的故事,树立其自立自强的意识
面对父母外出务工这一现实,留守在家的孩子唯一可以选择的是“自立自强”。他们虽然有祖辈的照顾,有老师关怀,同学的关心,这毕竟替代不了父母的关爱。因此,留守学生面临学习、生活、情感等方面的挑战远远比其他学生多得多,这就需要教师真诚的鼓励他们,扬起其自信的风帆。我经常给他们讲一些关于优秀留守学生成长的故事,引导他们也关注这方面的内容,教育他们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自己不能做的事学着做。经过不懈的努力,许多留守生的自信心增强了,自理能力也提高了,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了自立自强的意识。当他们发现自己战胜困难,度过了难关,取得优异成绩后,会更加体会到成长的快乐,还发现自己得到的比失去的多。
三、多挤时间家访,增强其管理的合力
当然,留守儿童的管理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结合家庭、社会的力量。目前,各级政府在这方面的政策与立法还不够健全,留守儿童在管理上还有很大的难度,也存在很多疏漏。所以家庭教育在留守儿童的管理中仍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多是他们的祖辈,由于教育观念、方法的陈旧,加上年老体衰,精力有限,在对待孩子的管理上存在许多问题。要么是放纵他们,过分娇惯;要么只管吃饱穿暖,其他方面不闻不问。针对这些现象,我经常找机会与他们沟通,将学生在学校的情况及时反馈给他们,在管理上达成共识。对他们的教育与监护方式也进行正确的导向,同时通过电话联系等方式与学生的父母经常对话,这样极大的增强了管理的合力。
四、多组织以留守学生为主题的活动,让其在学校感受到家的温暖
留守学生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往往感到很孤独,有的学生两三年都没见到父母一面,让他们感到失落。所以我在课堂、课外尽量多组织一些关于留守学生的活动,如主题班会,演讲比赛、作文展示、讲故事、“一帮一”接对子等。让他们得到从分展示的机会,同时也觉得自己成为被关爱的对象,在学校也能感到家的温暖,很快就会淡忘曾经的孤独与失落。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深感在对待留守儿童问题上自己的责任重大,必须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帮助他们努力学习、健康成长。同时也为他们常年在外务工的父母解除一点后顾之忧,也算是为建立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在我校,“留守儿童”约占30%,约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通过对这部分学生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其中绝大部分学生远比其他学生更感到孤独,逆反心理更强,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存在更大的障碍,因此严重影响到他们全方面的健康发展。在调查中,我们的班主任对这一群体的普遍评价是:行为习惯养成较差,违反纪律,常常成了各班里的问题生。而除了在学习和行为表现上的问题外,这些孩子在心理发育上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和同学发生争执、和监护人发生矛盾等,由此总被老师批评,并受到其他同学的轻视,使得他们的逆反心理极强。由于这一群体正呈扩大趋势,如果忽视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教育,对这些孩子将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班风校风。
我校的“留守学生”主要问题存在以下几方面:
一、情感缺失
有调查表明,有70%的留守儿童是和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住在一起的。由于留守农村的老人有大量繁重的劳务,同时又和孩子有代沟,所以农村留守儿童有了情感方面的问题很难找到顷诉的对象。再者他们又很少和在外的父母联系,不敢把真实想法告诉父母,致使留守儿童缺少亲情、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又很少与外界接触,导致留守儿童情感缺失,情感的缺失又会使他们在人格发展上出现很大的扭曲和变形,有些感情比较冷漠,有些性格也比较孤辟、偏激。长时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他们往往感到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所以,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情感教育问题。
二、出现道德危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教育特别是道德教育对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做很多事情的时候都就会看父母,父母怎么做,他们便会怎么做。父母的行为方式往往是孩子一生的座标。但是那些留守儿童由于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缺乏及时的指点和帮助,很多事情都要自己拿决定。但是小孩子是非观念又不强,一些错误行为和做法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容易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和道德品行。如偷偷拿别人东西,说谎,在网吧上网等。可是实际上,小偷小摸远远不是这个数目。
三、个人习惯较差。
“留守学生”大多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代管,或寄养在亲戚朋友家。由于隔代亲人和临时监护人的监护职责弱化,家庭教育缺乏。使“留守学生”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不少学生自由散漫。
四、心理健康失衡
长期与父母分隔两地,处于成长期的“留守学生”得不到至亲的关心和爱护,同时他们的情感也无法得到及时的宣泄,久而久之,这种心灵和情感上的压抑使他们走向封闭,人变得日益敏感。
五、学习成绩偏差
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留守儿童对学习缺乏热情和自信,进取性、自觉性不够强,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大都应付了事。部分留守儿童上课纪律差,存在逃学和厌学现象。
我们作为班主任应该积极地想办法来对其进行教育和转化。个人在班务管理中积累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管理这些“留守学生”。
一、多与留守生交流,转移其情感依赖对象
众所周知,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心里有许多话得不到倾诉会产生孤独感,从而造成个性怪异、性格孤僻,甚至会出现心理障碍,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开导。我是一名五年级语文教师,班上有20来名留守学生,而且他们都是男生居多,平时我尽量抽出时间与他们谈心,从分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及时排除他们的忧虑,在生活和学习上有什么困难,给予最大得帮助与鼓励。让他们走出情感阴影,以积极得心态面对学习、生活、情感中的种种挑战。有时我还来到他们身边,与他们一起参加有益的活动,共同分享学习的快乐。这样,教师逐渐成为学生信赖的朋友,学生的情感也开始发生转移,由对家长的依恋转向对教师的依赖。
二、多给他们讲留守生的故事,树立其自立自强的意识
面对父母外出务工这一现实,留守在家的孩子唯一可以选择的是“自立自强”。他们虽然有祖辈的照顾,有老师关怀,同学的关心,这毕竟替代不了父母的关爱。因此,留守学生面临学习、生活、情感等方面的挑战远远比其他学生多得多,这就需要教师真诚的鼓励他们,扬起其自信的风帆。我经常给他们讲一些关于优秀留守学生成长的故事,引导他们也关注这方面的内容,教育他们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自己不能做的事学着做。经过不懈的努力,许多留守生的自信心增强了,自理能力也提高了,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了自立自强的意识。当他们发现自己战胜困难,度过了难关,取得优异成绩后,会更加体会到成长的快乐,还发现自己得到的比失去的多。
三、多挤时间家访,增强其管理的合力
当然,留守儿童的管理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结合家庭、社会的力量。目前,各级政府在这方面的政策与立法还不够健全,留守儿童在管理上还有很大的难度,也存在很多疏漏。所以家庭教育在留守儿童的管理中仍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多是他们的祖辈,由于教育观念、方法的陈旧,加上年老体衰,精力有限,在对待孩子的管理上存在许多问题。要么是放纵他们,过分娇惯;要么只管吃饱穿暖,其他方面不闻不问。针对这些现象,我经常找机会与他们沟通,将学生在学校的情况及时反馈给他们,在管理上达成共识。对他们的教育与监护方式也进行正确的导向,同时通过电话联系等方式与学生的父母经常对话,这样极大的增强了管理的合力。
四、多组织以留守学生为主题的活动,让其在学校感受到家的温暖
留守学生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往往感到很孤独,有的学生两三年都没见到父母一面,让他们感到失落。所以我在课堂、课外尽量多组织一些关于留守学生的活动,如主题班会,演讲比赛、作文展示、讲故事、“一帮一”接对子等。让他们得到从分展示的机会,同时也觉得自己成为被关爱的对象,在学校也能感到家的温暖,很快就会淡忘曾经的孤独与失落。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深感在对待留守儿童问题上自己的责任重大,必须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帮助他们努力学习、健康成长。同时也为他们常年在外务工的父母解除一点后顾之忧,也算是为建立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