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心理贫困,打造和谐校园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jianju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解决高职院校贫困生问题,不仅要从国家、学校和社会方面寻求物质帮助,更要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促使他们奋发成才。如何强化育人环境,形成和谐成长氛围,注重贫困生人格培养,这需要社会和各高职院校不断地努力和完善。
  [关键词]贫困生 心理贫困 心理扶贫 解决路径
  在高职院校,贫困生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很多贫困生"人穷志不短",发愤苦读并磨练出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性格;但有些贫困生强烈的贫富差别面前,却被打掉了自尊,产生自卑、多疑、焦虑、孤僻等心理障碍。经济的贫困可以透过助学、勤工俭学、慈善捐助等途径来加以解决,而心理的贫困却因为其隐蔽,不容易引起人们关注,长久淤积后引发行为问题,轻则影响心理健康,重则造成人性扭曲,从而导致社会问题。
  一、"心理贫困"的定义
  1.何为"心理贫困"。心理贫困,就是指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贫困,从而产生一系列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上的变化。
  2.贫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相对于其他学生,贫困学生在人格和心理健康上更容易陷入"心理贫困"中,更容易罹患各种心理疾病。心理贫困不仅影响其个人成长,而且会对社会发展带来一定隐患。因此,高职院校的贫困生问题并非单纯的经济解困问题,贫困生的心理贫困问题更需要我们加以高度关注。
  二、贫困生"心理贫困"的具体表现
  1.性格问题。自卑、敏感、脆弱是一部分贫困生最普遍的心态。在这种心态下,会出现三种行为表现:一是通过优异的学习成绩来补偿因贫困带来的心理自卑;二是在盲目的攀比中产生无助感,自愧不如别人;三是逃避离群,仇视社会和他人,在心理极端脆弱的状态下容易采取极端方式对待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2.人际交往问题。贫困生因贫困而自卑,但又有极强的自尊心。他们渴望融入集体,被他人接纳和认可,却又不愿接受别人的同情和帮助。多数贫困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人际关系上趋于封闭,有的贫困生因经济困难而故意疏远同学;因贫困,贫困生参与社会活动的热情受到打击,他们一般很少参加需要花销的集体活动,更有部分贫困生由于贫困而对社会持极端的观点。
  3.学习问题。家庭贫困的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往往承载着家庭和个人对未来更多和更高的期望,他们中的一些人给自己制定了很高的目标。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一方面因期望值过高而无形中给自己增加了心理压力;另一方面,许多现实问题很难通过他们自身的努力而得到解决。贫困对学业的影响较大,他们除了与别人一样竞争之外,还必须为生计问题而奔波。这就使他们长期处于心理紧张、焦虑的状态,使学习压力更大。
  三、贫困生心理贫困原因简析
  贫困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不是偶然的。长期以来中小学教育大多是应试教育为主,以智育为中心,忽视心理教育、品德教育,进入高职校后,学习成绩已经不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而且学习成绩也未必还是优秀者,同时生活能力差、缺乏个性、综合素质低又凸现出来,与现代都市生活和丰富的大学校园形成强烈的反差,从而导致其心理失衡。当强烈的自卑感、极度敏感脆弱的自尊心、拘谨压抑的性格、尴尬的人际关系、因期望值过高而产生的学业压力等因素共同作用的时候,就会引发问题行为。
  四、贫困生心理贫困的解决途径
  1.以经济解困为前提,完善政策助推贫困生心理脱贫。继续实施"奖、贷、助、补、减、免"资助体系。经济贫困是造成贫困生精神贫困的最直接因素,要解决其心理贫困问题,首先要在经济上为其解困。目前我国高校的贫困生资助体系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但笔者认为这一资助体系是目前比较符合我国高校实际的比较完善的资助体系,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进一步解决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其功效。
  进一步完善勤工助学,提高贫困生自助能力。勤工助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家庭减轻学习和生活负担,还可以克服大学生的依赖心理,培养大学生自主、自强意识。在勤工助学活动中,学生们不断变换着自己的角色,在与不同的人和事频繁接触的同时,学会了应付多种多样复杂局面,增加了对社会和人的了解。
  2.以心理疏导为重点,着力加强贫困学生的思想教育。目前对贫困生的解困工作,更多地把着力点放在了经济解困、心理健康教育上,对思想教育关注不够。我们认为,在党中央高度关注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现实背景下,贫困生的思想教育更应该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学校应以心理疏导为重点,着力加强对贫困学生的思想教育。多开设一些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课程和讲座,帮助学生了解其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让他们知道自己需要改变的心理特点以及引起这些不健康心理的原因,学会如何改变自己的不良情绪,完善应对的方式。
  3.以氛围熏染为辅佐,积极营造和谐共进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宽松、和谐、乐观、向上的群体氛围,有利于贫困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状态,因此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倡导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自強自立、平等、关爱之风,引导学生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倡导以开阔的心胸包容和帮助弱势群体。为贫困生营造一个健康向上、充满爱和希望的校园文化环境,这样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更容易得到解决,思想教育工作会更有成效。
  同时学校在对贫困生进行经济援助也要注意消除一些帮扶的误区。高校在宣传时应征得受助人同意,尽量保护贫困生的隐私和自尊,以合理的不伤害贫困生心理的方式来表彰献爱心的精神,鼓励受助贫困生努力学习、回报社会。
  总之,对于贫困生而言,助困与育人不能相脱节。如何强化育人环境,形成和谐成长氛围,注重贫困生人格培养,这需要社会和各高职院校不断地努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尹春苹,胡苹,吴永祥。加强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探析[J].法制与社会
  [2]徐克选。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我国随着新课程改革以后进一步的深入,素质教育的"德育首位"思想已在许多教育工作者的心中扎下根,但是如何使中职学生对德育重视,这就需要分析现状,提出问题,使教师在德育教学工作中事半功倍,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中职生 层次性 课堂教学  中职生作為一个在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中的失败者群体,它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也是一个应试教育的弱势群体。正是因为其弱势,对他们的教育方式方法也应当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汽车制造业已成为我国重要支柱产业,但汽车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许多职业危害因素直接影响到劳动者的健康。因此,开展对汽车生产企业职业危害因素的现状调查,及时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刑事案件频发引起了社会多方面的关注,引发了思想政治工作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思考。这些大学生刑事案件反映了部分大学生思想品德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和现象,应当加强艺术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覆盖面问题、深化大学生个别的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  关键词:大学生刑事案件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一、大学生刑事案件引发的思考及警示  自震惊全国的大
目的:探讨中国广东汉族人群COMT, DRD3,HTTLPR三个抑郁症相关的候选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联;以及分析三个基因内及基因间SNP-SNP的相互作用;分析探讨COMT、DRD3、HTTLPR基
学校坚持王宏新局长所说的"每所学校都是一所潜在的特色学校"的先进理念,在"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办学思想和校训"求实"的指引下,结合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遵循农村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基于"让学校成为孩子心中向往的乐园"的教育理想,致力让农村孩子从"土气"走向"洋气",学校运用"整合"的策略,在规范办学行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的背景下,使学校管理走向有效、规范、智慧,努力实施智慧管理,体现管
期刊
概要:凡事必"早觉而先行,谋定而后动"作为一个班级管理者尤须以大智慧谋久远,谋学生发展,谋不好,肯定动不成!我将在本篇文章中着重介绍班级的"幸福教育",进而谈谈我班的德育管理,从学生的发展角度思考学生的人生幸福,让学生在校园,在班集体里幸福快乐,得到全面的发展,拥有一个健康美好的未来。  关键词:幸福教育 德育管理 分层教育  在班主任的管理实践中,始终有一个问题萦绕于我的理念思辨里,这就是"什么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教学体制的改革正不断地深入到教育体系中。众所周知,创新是民族灵魂,是国家前进的动力。在传统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把字面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现代教育正在逐渐地改变过去那种教学模式,充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任务。创新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本人主要是针对初中政治教学课堂创新方案进行展开的研究。  关键词:初中政治
练车时认识了一个朋友,有一个令人羡慕的工作。交谈中了解到他曾经去新疆支教过,谈到那时的经历看得出他很兴奋。后来我看到他的校内里有很多他和学生的照片,学生笑的很纯真,他也咧着嘴巴笑的很开心。他说那时候他很幸福,感觉很有动力,每天也都很有活力,从没觉得哪天无聊的难受,也没觉得哪天忙得头昏脑胀。我问他"你现在不幸福吗",他努力的思考了一会儿,皱着眉头摇了摇头,我也陷入了沉思。  其实我是个很乐观的人,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