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核心任务。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也强调:一个人到学校里来上学,不仅是为了获取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的还是为了变聪明,因此它的主要智慧努力就不应该用到记忆上,而应当用在思考上,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思考的王国。课堂是培养学生学会思考的重要场所,而教师承担着培养学生思考的重要任务。
一、给予时间,让学生有机会思考
没有经过充分时间思考的答案,只是头脑中产生的直觉意识,称不上是真正的思考。因此,教师提问以后至少要留几秒钟的时间让学生想,特别是那些需要较深入理解和需要一定的创造性才能解决的问题,更要让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时间。正如于永正说的:不要追求课堂教学的热闹,小手如林,你说我说,有时可能是“虚假繁荣”。告诉学生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必须经过思考方能举手,老师喜欢想一想,想好了再说的人。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教师提出的,有的是学生自己遇到的。不管什么问题,教师都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而是给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去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答案,这是让学生愿意思考,培养学生学会思考的最基础的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即使学生不想思考或者不会思考,教师还是要给学生时间,只要给了他们时间,也就是给了他们机会,慢慢地学生就会抓住这个机会去思考。
二、给予空间,让学生自由思考
学生在思考时,最忌教师在旁边喋喋不休地讲或者说教。我注意过这样的课堂细节:教师让学生用“有时像……有时像……”写句子,当学生开始思考时,教师一会儿嘱咐学生要展开想象,一会儿提醒学生一定要写会变化的事物,一会儿读出模范生的例句,还大声地做着个别指导……表面上看教师是在帮助学生,实际上它干扰了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无法静心思考。它抢占了学生宝贵的时间,使学生处于有时间也无法思考的状态,也使思考中断,这种做法是影响学生思考的大敌。它使学生的思考半途而废,还使学生刚刚调动起来的情绪由于中断而产生强烈的不满,久而久之,学生也就不愿意思考了。
要避免上述现象,教师要有这样的观念:教学中学生能探索得知的教师不要替代,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要暗示,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空间,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给予鼓励,让学生愿意思考
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使他们难以思考下去,甚至有放弃的想法。在这困难的时刻学生最需要的就是鼓励。我经常在课堂上向学生跷起大拇指,也常在学生思考时面带微笑,目露期待之色,也常对不在思考的学生说“真希望听到你的声音呀”……老师一个有力的手势、一个充满希望的目光、一句恰当的话语都会激励学生愿意思考下去。鼓励不一定需要话多,但要注意鼓励的方法和时机,要善于在恰当的时间给学生一个恰到好处的鼓励。时机要把握得好,那手势会化为学生继续思考的动力,那目光会化作激励学生思考的勇气,那话语会化作一缕春风,吹动学生思考的船驶向知识海洋的深处。达到这种程度,学生看老师的手势、感受老师的目光、聆听老师的话语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那种心心相印、心领神会所带来的快感,使学生把思考作为一种享受而愿意思考。
四、给予引导,让学生深入地思考
1.巧点善拨,有效思考
低年级的学生,智力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他们在进行思考时,往往不能将问题与其有关的材料联系起来,思考问题往往是盲目和随意的。巧妙的点拨,可以让学生有根据地思考,更有效地思考。记得教学“您”字时,我先让学生读准音,再交流识记的方法:“你加‘心字底’就是您。”“我可以编句儿歌心上有你就是您。”教师随即点拨:“把那个人放在心上,看来那个人很重要。所以什么样的人才用‘您’呢?”(“老师”“科学家”“长辈”……)教师再次引导:“看来,用‘您’字表示对人的……”(齐答“尊敬”)如此引导有一定的针对性,层层推进,不仅让学生了解了“您”字的音形义及用法,还真正激发学生进行了一次积极有效的思维活动。
2.质疑问难,深度思考
孔子早就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和质疑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质疑是动脑思考的结果,也是学生创造性思考的起点。学生有疑才能打破头脑中的平衡,激起思维的波澜,学习才不会浅尝辄止,满足于一知半解。一般来说,学生阅读时,只在文章字词的表面生疑,教师要善于开阔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深入文中,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我们知道,只懂得传授知识,不懂得发展学生思维的教师是不完全的教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重视让学生学会思考,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对学生个体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上述教师的努力给予,种种做法,在课堂上给学生创造思考的分分秒秒,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会思考,也定会让思考成为学生内在的习惯,成为校园生活的主题!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三河口小学)
一、给予时间,让学生有机会思考
没有经过充分时间思考的答案,只是头脑中产生的直觉意识,称不上是真正的思考。因此,教师提问以后至少要留几秒钟的时间让学生想,特别是那些需要较深入理解和需要一定的创造性才能解决的问题,更要让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时间。正如于永正说的:不要追求课堂教学的热闹,小手如林,你说我说,有时可能是“虚假繁荣”。告诉学生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必须经过思考方能举手,老师喜欢想一想,想好了再说的人。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教师提出的,有的是学生自己遇到的。不管什么问题,教师都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而是给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去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答案,这是让学生愿意思考,培养学生学会思考的最基础的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即使学生不想思考或者不会思考,教师还是要给学生时间,只要给了他们时间,也就是给了他们机会,慢慢地学生就会抓住这个机会去思考。
二、给予空间,让学生自由思考
学生在思考时,最忌教师在旁边喋喋不休地讲或者说教。我注意过这样的课堂细节:教师让学生用“有时像……有时像……”写句子,当学生开始思考时,教师一会儿嘱咐学生要展开想象,一会儿提醒学生一定要写会变化的事物,一会儿读出模范生的例句,还大声地做着个别指导……表面上看教师是在帮助学生,实际上它干扰了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无法静心思考。它抢占了学生宝贵的时间,使学生处于有时间也无法思考的状态,也使思考中断,这种做法是影响学生思考的大敌。它使学生的思考半途而废,还使学生刚刚调动起来的情绪由于中断而产生强烈的不满,久而久之,学生也就不愿意思考了。
要避免上述现象,教师要有这样的观念:教学中学生能探索得知的教师不要替代,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要暗示,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空间,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给予鼓励,让学生愿意思考
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使他们难以思考下去,甚至有放弃的想法。在这困难的时刻学生最需要的就是鼓励。我经常在课堂上向学生跷起大拇指,也常在学生思考时面带微笑,目露期待之色,也常对不在思考的学生说“真希望听到你的声音呀”……老师一个有力的手势、一个充满希望的目光、一句恰当的话语都会激励学生愿意思考下去。鼓励不一定需要话多,但要注意鼓励的方法和时机,要善于在恰当的时间给学生一个恰到好处的鼓励。时机要把握得好,那手势会化为学生继续思考的动力,那目光会化作激励学生思考的勇气,那话语会化作一缕春风,吹动学生思考的船驶向知识海洋的深处。达到这种程度,学生看老师的手势、感受老师的目光、聆听老师的话语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那种心心相印、心领神会所带来的快感,使学生把思考作为一种享受而愿意思考。
四、给予引导,让学生深入地思考
1.巧点善拨,有效思考
低年级的学生,智力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他们在进行思考时,往往不能将问题与其有关的材料联系起来,思考问题往往是盲目和随意的。巧妙的点拨,可以让学生有根据地思考,更有效地思考。记得教学“您”字时,我先让学生读准音,再交流识记的方法:“你加‘心字底’就是您。”“我可以编句儿歌心上有你就是您。”教师随即点拨:“把那个人放在心上,看来那个人很重要。所以什么样的人才用‘您’呢?”(“老师”“科学家”“长辈”……)教师再次引导:“看来,用‘您’字表示对人的……”(齐答“尊敬”)如此引导有一定的针对性,层层推进,不仅让学生了解了“您”字的音形义及用法,还真正激发学生进行了一次积极有效的思维活动。
2.质疑问难,深度思考
孔子早就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和质疑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质疑是动脑思考的结果,也是学生创造性思考的起点。学生有疑才能打破头脑中的平衡,激起思维的波澜,学习才不会浅尝辄止,满足于一知半解。一般来说,学生阅读时,只在文章字词的表面生疑,教师要善于开阔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深入文中,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我们知道,只懂得传授知识,不懂得发展学生思维的教师是不完全的教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重视让学生学会思考,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对学生个体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上述教师的努力给予,种种做法,在课堂上给学生创造思考的分分秒秒,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会思考,也定会让思考成为学生内在的习惯,成为校园生活的主题!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三河口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