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S85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5)11-0068-03
任一家孵化厂的生产目标是生产出最大数量的1日龄可售雏鸡,因此孵化厂必需关注种鸡的饲养管理,从而提高种鸡的生产性能和1日龄雏鸡的质量。
1 父母代鸡的育成
首先,父母代种鸡的育成期管理对种鸡的后续生产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必需遵循一些基本的建议,如提供充足的槽位和饮水位,以促进种鸡的采食和饮水。
就商品蛋鸡而言,1周龄的体重将影响产蛋期的许多生产指标,如产蛋高峰的维持时间和成活率(表1)。
应优先保证5周龄时达到最适宜的体重,且育成末期均匀度良好。要实现这些目标,我们建议使用能够促进雏鸡快速生长的优质破碎开口料。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内脏器官和免疫系统的发育主要在生命的前5周内进行。
2 免疫程序
育成期还有机会通过免疫让鸡群建立对多种疾病的免疫力。
通过免疫能实现以下几个目标:
保护父母代种鸡群,预防会影响孵化率的疾病。
提供能在育成期的前几周中保护子代鸡群免受来自环境威胁的母源抗体。
防止病原体垂直传播给子代鸡群。
为获得对疫苗菌株的最佳免疫应答,免疫程序的应用应小心谨慎。根据实践经验,应定期对免疫程序进行重新评估。有时候,可能要求种鸡的免疫状况在产蛋期维持在高保护水平上。
通过实验室检测跟踪种鸡的健康状况也很关键,以便定期检测鸡群中的主要病原体。检测频率应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及孵化厂的内部要求进行调整。
3 控制体重
父母代种鸡产蛋期的体重没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开产时体重和群体均匀度的变异很关键,此时种鸡要完成生长过程,并开始产蛋。
如果在此期间每日的能量摄入不足,可观察到产蛋率会在正常开产后下降,因为鸡会通过停止产蛋来完成其生长过程。我们认为,产蛋率从 5 %增长至90 %期间,种鸡应有300 g/d的增重以避免出现产蛋率下降的风险。
产蛋高峰后,保持良好的体重控制频率将有助于预测种鸡存在的技术问题或环境卫生问题。种鸡体重或均匀度上任何显著的变化都需要给予特别的关注,以防止产蛋率下降。对于种鸡整个生产期的生产成绩,每周监控其体重是必须的。
4 通过饲喂调控蛋壳质量
种蛋孵化率与蛋壳质量相关。种鸡的饲喂方式会影响蛋壳质量,从而影响种蛋孵化率。
基于以下几个原因,建议种鸡的大部分日粮(最少60 %)在下午供给:
鸡的天然习性是在下午觅食。
下午喂料可以在形成蛋壳时向种鸡提供钙。通过这种方式,髓骨的钙动员会更少,从长期来看,可以降低种鸡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这种饲喂方式还可以降低种鸡发生磷缺乏症的风险,因为从髓骨中释放出钙的同时也会释放出磷,而磷会被排出。因此,下午饲喂有助于减少磷的流失。
钙颗粒的大小也会影响钙的利用率。建议使用粒径为2 mm~4 mm的钙粉混合物,这样的钙可以被迅速代谢,而钙颗粒则会留存在肌胃中,并缓慢释放。
中间规格的钙粒太大就不能被立即代谢,而太细又不能在肌胃中留存,因此大部分这种钙质会随粪便排出(图1)。
在开产前2周使用产蛋前期料(含2.0 %~2.5 %的Ca),将会促进钙在开产前向髓骨中的沉积(表2),从而降低产蛋早期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日粮的粒度也需要特别关注。如果日粮粒度太小,鸡会降低采食量,造成蛋大小下降,结果产蛋率也会下降(图2)。
鸡的饲喂方式也很重要。我们建议在育成期的头6周自由采食,然后改为按顿饲喂(每天给料2~3次)。这将会促进种鸡快速采食,在产蛋期能够快速摄入足够的日粮以满足其需要。
在炎热气候条件下,饮水温度也可能会影响鸡群的采食量:如果饮水太热,鸡的采食量会下降,造成产蛋率及蛋壳品质降低。
5 光照程序
考虑到1日龄雏鸡的体重是种蛋重量的三分之二,因此种蛋大小将直接影响雏鸡的大小。
建议通过严格的光照刺激来控制蛋重,因为蛋重与光刺激时的日龄及体重相关。
应特别关注自然光照对鸡的刺激作用。自然光照的刺激过早,将使种鸡产蛋过早,且蛋偏小,甚至可能会引发种鸡脱肛问题。
通常建议在种鸡群开产时(产蛋率2 %)才开始增加光照刺激,且不早于18周龄。
人工补光应尽可能多地应用于每天的早晨,以便促进鸡在清晨采食。
如果有可能,给予午夜光照(关灯3 h后再给予2 h的人工光照)也有助于确保产蛋量,因为:
在较凉爽的时期可提供额外的采食时间(这在炎热气候下非常重要)。
午夜额外供给的钙将被立即代谢,提高蛋壳质量(图3)。
6 公鸡的饲养管理
错误的公鸡管理可能会推迟种蛋的生产或引发孵化率问题:
公鸡会在鸡舍的一些区域再聚集成群(特别是在育成后期),从而限制母鸡接近产蛋箱、供水线和料槽,甚至可能会袭击母鸡。
结果可能会导致母鸡采食量和饮水量的下降(表现为产蛋量低或蛋壳质量差),或者母鸡不敢进入产蛋箱,或惧怕公鸡(表现为地面蛋/脏蛋数增加,孵化率降低)。
在发生公鸡再聚集成群的情况时,应立即将一些公鸡与母鸡分隔开,并置其于特定的圈中。然后在开产时再逐步地引入到鸡群中。
如果公鸡与母鸡分开饲养,那么开始混群的时间不应晚于12周龄。
在转群时,我们建议母鸡群仅按5 %的比例保留公鸡,并再逐步引入余下的公鸡。
7 种蛋管理
就产蛋本身以外,种蛋的护理对确保孵化率和雏鸡品质也很重要:
地面蛋应与正常种蛋分开收集。地面蛋不能用于孵化,因为它们可能是细菌污染的源头。
种蛋的挑选应仔细进行,以便挑出破壳蛋、过小的蛋或双黄蛋。
如果将蛋直接收集到孵化蛋盘上,种蛋应该以正确的方式放置(钝端向上)。种蛋放置方式不正确,孵化也不会正常。
蛋箱应定期清洁,且甚至还要消毒,从而尽可能减少蛋壳表面的污染。
种蛋在农场中时应尽早进行消毒,以降低蛋壳最初的污染。第二次消毒应在种蛋到达孵化厂时或入孵前进行。
蛋库的温度应足够低以避免种蛋在贮存期间胚胎过早发育。一般来说,推荐的贮存温度为16 ℃±2 ℃。
为了生产出最好的种蛋或1日龄雏鸡,以向市场提供最优质的雏鸡,父母代种鸡群的管理很关键。许多因素会影响这些技术指标,因此需要控制好這些因素。
原题名:Breeder management to optimize day old chick production (英文)
原作者:Paul Grignon Dumoulin(汉德克斯遗传育种公司)
任一家孵化厂的生产目标是生产出最大数量的1日龄可售雏鸡,因此孵化厂必需关注种鸡的饲养管理,从而提高种鸡的生产性能和1日龄雏鸡的质量。
1 父母代鸡的育成
首先,父母代种鸡的育成期管理对种鸡的后续生产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必需遵循一些基本的建议,如提供充足的槽位和饮水位,以促进种鸡的采食和饮水。
就商品蛋鸡而言,1周龄的体重将影响产蛋期的许多生产指标,如产蛋高峰的维持时间和成活率(表1)。
应优先保证5周龄时达到最适宜的体重,且育成末期均匀度良好。要实现这些目标,我们建议使用能够促进雏鸡快速生长的优质破碎开口料。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内脏器官和免疫系统的发育主要在生命的前5周内进行。
2 免疫程序
育成期还有机会通过免疫让鸡群建立对多种疾病的免疫力。
通过免疫能实现以下几个目标:
保护父母代种鸡群,预防会影响孵化率的疾病。
提供能在育成期的前几周中保护子代鸡群免受来自环境威胁的母源抗体。
防止病原体垂直传播给子代鸡群。
为获得对疫苗菌株的最佳免疫应答,免疫程序的应用应小心谨慎。根据实践经验,应定期对免疫程序进行重新评估。有时候,可能要求种鸡的免疫状况在产蛋期维持在高保护水平上。
通过实验室检测跟踪种鸡的健康状况也很关键,以便定期检测鸡群中的主要病原体。检测频率应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及孵化厂的内部要求进行调整。
3 控制体重
父母代种鸡产蛋期的体重没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开产时体重和群体均匀度的变异很关键,此时种鸡要完成生长过程,并开始产蛋。
如果在此期间每日的能量摄入不足,可观察到产蛋率会在正常开产后下降,因为鸡会通过停止产蛋来完成其生长过程。我们认为,产蛋率从 5 %增长至90 %期间,种鸡应有300 g/d的增重以避免出现产蛋率下降的风险。
产蛋高峰后,保持良好的体重控制频率将有助于预测种鸡存在的技术问题或环境卫生问题。种鸡体重或均匀度上任何显著的变化都需要给予特别的关注,以防止产蛋率下降。对于种鸡整个生产期的生产成绩,每周监控其体重是必须的。
4 通过饲喂调控蛋壳质量
种蛋孵化率与蛋壳质量相关。种鸡的饲喂方式会影响蛋壳质量,从而影响种蛋孵化率。
基于以下几个原因,建议种鸡的大部分日粮(最少60 %)在下午供给:
鸡的天然习性是在下午觅食。
下午喂料可以在形成蛋壳时向种鸡提供钙。通过这种方式,髓骨的钙动员会更少,从长期来看,可以降低种鸡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这种饲喂方式还可以降低种鸡发生磷缺乏症的风险,因为从髓骨中释放出钙的同时也会释放出磷,而磷会被排出。因此,下午饲喂有助于减少磷的流失。
钙颗粒的大小也会影响钙的利用率。建议使用粒径为2 mm~4 mm的钙粉混合物,这样的钙可以被迅速代谢,而钙颗粒则会留存在肌胃中,并缓慢释放。
中间规格的钙粒太大就不能被立即代谢,而太细又不能在肌胃中留存,因此大部分这种钙质会随粪便排出(图1)。
在开产前2周使用产蛋前期料(含2.0 %~2.5 %的Ca),将会促进钙在开产前向髓骨中的沉积(表2),从而降低产蛋早期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日粮的粒度也需要特别关注。如果日粮粒度太小,鸡会降低采食量,造成蛋大小下降,结果产蛋率也会下降(图2)。
鸡的饲喂方式也很重要。我们建议在育成期的头6周自由采食,然后改为按顿饲喂(每天给料2~3次)。这将会促进种鸡快速采食,在产蛋期能够快速摄入足够的日粮以满足其需要。
在炎热气候条件下,饮水温度也可能会影响鸡群的采食量:如果饮水太热,鸡的采食量会下降,造成产蛋率及蛋壳品质降低。
5 光照程序
考虑到1日龄雏鸡的体重是种蛋重量的三分之二,因此种蛋大小将直接影响雏鸡的大小。
建议通过严格的光照刺激来控制蛋重,因为蛋重与光刺激时的日龄及体重相关。
应特别关注自然光照对鸡的刺激作用。自然光照的刺激过早,将使种鸡产蛋过早,且蛋偏小,甚至可能会引发种鸡脱肛问题。
通常建议在种鸡群开产时(产蛋率2 %)才开始增加光照刺激,且不早于18周龄。
人工补光应尽可能多地应用于每天的早晨,以便促进鸡在清晨采食。
如果有可能,给予午夜光照(关灯3 h后再给予2 h的人工光照)也有助于确保产蛋量,因为:
在较凉爽的时期可提供额外的采食时间(这在炎热气候下非常重要)。
午夜额外供给的钙将被立即代谢,提高蛋壳质量(图3)。
6 公鸡的饲养管理
错误的公鸡管理可能会推迟种蛋的生产或引发孵化率问题:
公鸡会在鸡舍的一些区域再聚集成群(特别是在育成后期),从而限制母鸡接近产蛋箱、供水线和料槽,甚至可能会袭击母鸡。
结果可能会导致母鸡采食量和饮水量的下降(表现为产蛋量低或蛋壳质量差),或者母鸡不敢进入产蛋箱,或惧怕公鸡(表现为地面蛋/脏蛋数增加,孵化率降低)。
在发生公鸡再聚集成群的情况时,应立即将一些公鸡与母鸡分隔开,并置其于特定的圈中。然后在开产时再逐步地引入到鸡群中。
如果公鸡与母鸡分开饲养,那么开始混群的时间不应晚于12周龄。
在转群时,我们建议母鸡群仅按5 %的比例保留公鸡,并再逐步引入余下的公鸡。
7 种蛋管理
就产蛋本身以外,种蛋的护理对确保孵化率和雏鸡品质也很重要:
地面蛋应与正常种蛋分开收集。地面蛋不能用于孵化,因为它们可能是细菌污染的源头。
种蛋的挑选应仔细进行,以便挑出破壳蛋、过小的蛋或双黄蛋。
如果将蛋直接收集到孵化蛋盘上,种蛋应该以正确的方式放置(钝端向上)。种蛋放置方式不正确,孵化也不会正常。
蛋箱应定期清洁,且甚至还要消毒,从而尽可能减少蛋壳表面的污染。
种蛋在农场中时应尽早进行消毒,以降低蛋壳最初的污染。第二次消毒应在种蛋到达孵化厂时或入孵前进行。
蛋库的温度应足够低以避免种蛋在贮存期间胚胎过早发育。一般来说,推荐的贮存温度为16 ℃±2 ℃。
为了生产出最好的种蛋或1日龄雏鸡,以向市场提供最优质的雏鸡,父母代种鸡群的管理很关键。许多因素会影响这些技术指标,因此需要控制好這些因素。
原题名:Breeder management to optimize day old chick production (英文)
原作者:Paul Grignon Dumoulin(汉德克斯遗传育种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