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术后排尿困难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1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TURP术后排尿困难的原因及处理经验。结果:保守治疗6例,手术治疗14例;平均随访32个月,痊愈16例,耻骨上膀胱造瘘2例,失访1例。结论:正确的术前诊断及术中、术后处理,提高手术质量,必要的术后随访,是减少排尿困难发生的关键。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 外科 腔镜手术排尿障碍
资料与方法
1997年7月~2008年3月收治BPH经TURP术后排尿困难病人18例,年龄52~80岁,平均63歲,术后时间7天~3.5年,术后10天内出现排尿困难者4例,术后10天~3个月内出现排尿困难者9例,术后3个月~3年内出现排尿困难4例,术后>3年出现排尿困难者1例。均行B超检查,8例行尿流率及膀胱尿道造影检查,6例行膀胱尿道镜检查,4例行盆腔MRI检查,2例行尿动力学检查。根据排尿困难不同原因作相应处理。
尿道水肿反应4例:拔除尿管早期不能排尿,给予再次保留导尿,保持通畅约1周,使水肿消退,再撤除尿管恢复正常排尿。
后尿道残存组织挂片2例:系术中电切未完全离断,形成“活瓣”样作用,影响排尿。经尿道膀胱镜检查证实,电切镜补充性切除挂片,解除梗阻,恢复排尿。
腺体切除不足2例:往往因初学者技术不熟练,术中增生腺体切除不足,术后再度增生狭窄排尿困难。这种患者往往单纯导尿及尿道扩张效果差,需再次尿道膀胱镜证实诊断并作TURP手术。
尿道瘢痕狭窄9例:其中尿道外口狭窄3例,扩张治疗2例,尿道外口成型术1例。尿道阴茎阴囊交界处狭窄1例,尿道膜部瘢痕狭窄5例,经膀胱尿道造影证实诊断,以尿道切开镜插入观察狭窄区“孔道”,并插入输尿管导管作指示,作放射状切开狭窄区瘢痕至正常黏膜并通过F20尿管,留置7~14天。
神经原性膀胱及膀胱逼尿肌无力2例:病史及尿动力学检查证实诊断,行耻骨上膀胱造瘘。其中1例于3个月后膀胱功能改善,试夹造瘘管自主排尿正常,无残余尿及肾功能异常,拔除造瘘管,恢复正常排尿。
结 果
本组保守治疗6例,手术治疗12例,治疗后随访时间1~36个月,平均27个月。除1例神经元性膀胱永久性膀胱造瘘,1例前列腺癌膀胱造瘘后失去随访外,均恢复正常排尿,B超复查无残余尿,肾功能指标正常。8例行尿流率测定,最大尿流率均>15ml/秒。
讨 论
TURP为治疗BPH重要方法之一[1],被誉为治疗BPH的“金标准”。我们发现BPH行TURP手术治疗的病人中,部分出现术后排尿困难。本组排尿困难原因及处理对策主要有以下几点:
尿道反应性水肿:为TURP术后早期拔除导尿管后排尿困难最常见的原因,由于手术与导尿管的刺激,局部组织水肿,使外括约肌张力增加所致。处理可以F16~18尿管再次留置导尿5~7天,等待水肿反应消退后再行拔管,即可恢复。
后尿道残存组织挂片及腺体切除不足:常见于开展TURP早期,术者技术及经验不足,术中对局部结构判断失误。尤其在精阜处如有少量腺体组织残留,在前列腺窝收缩时,就会形成梗阻(球形活塞样作用)。常需要再次TURP修切残存挂片及梗阻腺体。关键在提高技术水平和手术质量。
尿道瘢痕狭窄:发生部位多见于尿道外口、阴茎、阴囊交界处、膜部与前列腺尿道交界处及膀胱颈部。发生原因考虑:①手术因素:电切镜型号过大、长时间操作对于尿道的压迫损伤;初学者过多使用大功率电凝或汽化电凝造成组织热损伤;术后尿管以纱布打结外牵压迫时间过长、尿道外口缺血狭窄;术后留置导尿管过粗、时间太久合并感染等原因引起。②患者自身体质因素或对损伤的耐受能力不同所致。
神经原性膀胱及肌肉原性膀胱:术前详细采集病史,细致查体及必要的尿动力检查,可防止漏误诊而采取非恰当手术。对TURP术后该类病人,前者应给予永久性膀胱造瘘以保护肾功能,缓解症状。后者常因BPH长期慢性尿潴留,梗阻解除后经功能训练,其逼尿肌收缩力等级可以提高。
总之,正确的术前诊断及术中、术后处理,提高手术质量,必要的术后随访,是减少排尿困难发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郭应禄,主编.腔内泌尿外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5:105-114.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 外科 腔镜手术排尿障碍
资料与方法
1997年7月~2008年3月收治BPH经TURP术后排尿困难病人18例,年龄52~80岁,平均63歲,术后时间7天~3.5年,术后10天内出现排尿困难者4例,术后10天~3个月内出现排尿困难者9例,术后3个月~3年内出现排尿困难4例,术后>3年出现排尿困难者1例。均行B超检查,8例行尿流率及膀胱尿道造影检查,6例行膀胱尿道镜检查,4例行盆腔MRI检查,2例行尿动力学检查。根据排尿困难不同原因作相应处理。
尿道水肿反应4例:拔除尿管早期不能排尿,给予再次保留导尿,保持通畅约1周,使水肿消退,再撤除尿管恢复正常排尿。
后尿道残存组织挂片2例:系术中电切未完全离断,形成“活瓣”样作用,影响排尿。经尿道膀胱镜检查证实,电切镜补充性切除挂片,解除梗阻,恢复排尿。
腺体切除不足2例:往往因初学者技术不熟练,术中增生腺体切除不足,术后再度增生狭窄排尿困难。这种患者往往单纯导尿及尿道扩张效果差,需再次尿道膀胱镜证实诊断并作TURP手术。
尿道瘢痕狭窄9例:其中尿道外口狭窄3例,扩张治疗2例,尿道外口成型术1例。尿道阴茎阴囊交界处狭窄1例,尿道膜部瘢痕狭窄5例,经膀胱尿道造影证实诊断,以尿道切开镜插入观察狭窄区“孔道”,并插入输尿管导管作指示,作放射状切开狭窄区瘢痕至正常黏膜并通过F20尿管,留置7~14天。
神经原性膀胱及膀胱逼尿肌无力2例:病史及尿动力学检查证实诊断,行耻骨上膀胱造瘘。其中1例于3个月后膀胱功能改善,试夹造瘘管自主排尿正常,无残余尿及肾功能异常,拔除造瘘管,恢复正常排尿。
结 果
本组保守治疗6例,手术治疗12例,治疗后随访时间1~36个月,平均27个月。除1例神经元性膀胱永久性膀胱造瘘,1例前列腺癌膀胱造瘘后失去随访外,均恢复正常排尿,B超复查无残余尿,肾功能指标正常。8例行尿流率测定,最大尿流率均>15ml/秒。
讨 论
TURP为治疗BPH重要方法之一[1],被誉为治疗BPH的“金标准”。我们发现BPH行TURP手术治疗的病人中,部分出现术后排尿困难。本组排尿困难原因及处理对策主要有以下几点:
尿道反应性水肿:为TURP术后早期拔除导尿管后排尿困难最常见的原因,由于手术与导尿管的刺激,局部组织水肿,使外括约肌张力增加所致。处理可以F16~18尿管再次留置导尿5~7天,等待水肿反应消退后再行拔管,即可恢复。
后尿道残存组织挂片及腺体切除不足:常见于开展TURP早期,术者技术及经验不足,术中对局部结构判断失误。尤其在精阜处如有少量腺体组织残留,在前列腺窝收缩时,就会形成梗阻(球形活塞样作用)。常需要再次TURP修切残存挂片及梗阻腺体。关键在提高技术水平和手术质量。
尿道瘢痕狭窄:发生部位多见于尿道外口、阴茎、阴囊交界处、膜部与前列腺尿道交界处及膀胱颈部。发生原因考虑:①手术因素:电切镜型号过大、长时间操作对于尿道的压迫损伤;初学者过多使用大功率电凝或汽化电凝造成组织热损伤;术后尿管以纱布打结外牵压迫时间过长、尿道外口缺血狭窄;术后留置导尿管过粗、时间太久合并感染等原因引起。②患者自身体质因素或对损伤的耐受能力不同所致。
神经原性膀胱及肌肉原性膀胱:术前详细采集病史,细致查体及必要的尿动力检查,可防止漏误诊而采取非恰当手术。对TURP术后该类病人,前者应给予永久性膀胱造瘘以保护肾功能,缓解症状。后者常因BPH长期慢性尿潴留,梗阻解除后经功能训练,其逼尿肌收缩力等级可以提高。
总之,正确的术前诊断及术中、术后处理,提高手术质量,必要的术后随访,是减少排尿困难发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郭应禄,主编.腔内泌尿外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5:105-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