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材料型历史试题命制中存在的三个弊端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2852929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创新型试题 材料信息 科学性 逻辑推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基于新课程的考试测量评价改革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高考命题专家、各地模拟考试的命题者以及中学一线教师,纷纷投入材料型新试题的设计命制。一时间各种新材料、新情境、新设计层出不穷,大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可由于新课程背景下的考试试题设计仍处在探索之中,大量新题目的“万斛泉涌”自不免“泥沙俱下”,出现了一些偏差和问题,给教学与评价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下面,笔者就以一道高考试题为例,谈谈材料型试题命制中的三个弊端。
  先来看这道高考题:
  中国古代用12种动物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相配,组成十二生肖。相传唐玄宗因属鸡而热衷斗鸡。唐玄宗出生之年应该是
  A.庚申年 B.癸卯年 C.甲辰年 D.乙酉年
  这是2008年宁夏卷的第24题,所考查知识是干支纪年法,属于史学基本常识,从新课程的理念来看,该题很好的体现了构建“以评价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评价体系”这一课标精神,立意颇见匠心,值得称道。可是在我们对这道试题进行分析、品味、推敲的时候,却发现这道题目存在者三个弊端,而这三个弊端,恰恰是各种材料型试题中较为常见的。
  弊之一:无效信息偏多,加重阅读负担
  对本题解析后不难发现,它所考查的实际上是“鸡”这一属相与十二地支中的哪个字相匹配。题干中的有效信息是“唐玄宗属鸡”,其他语句则是无效信息。无效信息文字对学生做题并没有什么帮助,反而会加重学生的阅读负担。一般来说,一道题目多出几十个字的无效信息材料对学生的考试影响不大,但如果一份试卷中有较多题目出现这种情况,在“寸金难买寸光阴”的高考考场上,那就是一个较大的问题了。聂幼犁教授在分析一些试题时就曾说:“新补充的内容并不构成解题的必要条件,仅作为一种顺势推介的新思考似过于冗长,白白消耗了学生的考试时间。”。
  无效信息较多的试题并不仅此一例,而是广泛出现在各地高考试卷和模拟卷中。有些试题提供的材料仅仅是一个引子,有的仅仅是一个让试卷色彩丰富的装饰,许多题目的设问与材料关系不大,学生不读材料也能得出正确答案。例如:
  (2008年山东基本能力测试第59题)传统文化是现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灵感源泉。《青花瓷》这首歌在同学们中间广为传唱,“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谈”,“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传神地表达了青花瓷的特点。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青花瓷的出现要早于青瓷、白瓷
  B.青花瓷的烧制成功,使瓷器与书画的结合更为紧密
  C.青花瓷是一种彩瓷,景德镇是其重要产地
  D.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
  这一题中材料就不构成解题的必要条件,把前面的材料删掉,题干只保留“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并不影响试题的完整性。
  弊之二:情境材料失真,有违科学精神
  本题在材料的选取上缺乏甄别,判断,表现有二:一是“相传”二字说明材料没有确凿的出处,无据可依,属道听途说;二是“唐玄宗因属鸡而喜欢斗鸡”的因果关系十分荒谬,显然漠视了基本的科学态度,与历史学科“求真”的基本要求背道而驰。以这一材料入题,显然不能向学生传递科学的历史意识?更不能体现“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的课标理念。在中国历史中,要考查“干支纪年法”,相关材料俯拾皆是,单单采用了这样一则“传说”,显示出命题者对史料的科学性认识不足。考试是对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状况的检测评价,也是教学活动的继续,《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部分明确指出:“运用这些考试形式时,要注意其科学性、有效性和多样性的统一。”科学性处于首位,科学性的基本立足点就是求实、求是、求真,而教育的原问题也是教人求真,相信我们都没有忘记陶行知先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诲,试题尤其是高考试题的命制不应抛弃这一基本原则。
  今年广东卷的第4题也是一道极富创新色彩又饱受争议的题目,大家的争议主要在于对材料的解读上,很少有人关注所引材料的严谨与否。它的材料“齐国管仲说……”出自于《管子·治国》,《管子》一书虽然较多的反映了管仲的思想,但“它托名管仲,实际上并非管仲所著。它是兼有战国秦汉文字的一部文集,而不是一人一时之作。西汉末年,经刘向整理,定为八十六篇。”因此,这句话是否出自管仲之口,是值得商榷的。尽管是否管仲之言,并不影响下面的推论,可用这一材料毕竟有不严谨之嫌。而如果略加注意,将“齐国管仲说”改成“《管子·治国》说”就可避免这一问题。
  与上一弊不同,这一问题在高考中并不多见,而在各地模拟试卷中倒是大量存在。许多试题给出了所引材料的出处,可我们翻遍了该书(报或刊)却找不到原文。这些材料要么被弄混了出处,要么是命题者根据试题需要而编造的。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固然因为一般的中学教师在占有资料上远逊于高考命题者;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模拟考试命题者史料意识淡薄且缺乏对史料的辨伪、甄别能力,从而使所用材料或创设的历史情境偏离了历史真实。
  弊之三,推断缺乏逻辑,不能以理服人
  接上文所述,题干中的有效信息是“唐玄宗属鸡”,正答项为“乙酉”,期间的推理过程为:唐玄宗属鸡——属鸡的出生年为乙酉、丁酉、己酉、辛酉、癸酉五种(或鸡与地支的“酉”对应)——乙酉是符合条件的年份之一——选择乙酉。题干中的“应该是”是建立推理关系的联系词,问题在于,这一联系词前后(问题与答案)的信息并不对称,属鸡的年份有五种,而答案只有一个“乙酉”,我们并不能从乙酉、丁酉、己酉、辛酉、癸酉五种之中推理出乙酉来,学生做题时也是因为选项中只提供了这五种年份之一,别无选择而已。如果换成另一种设问:“下列哪一年份出生的人应该是属鸡的?”推理就严谨而符合逻辑了:乙酉年出生——乙酉是属鸡的五种年份之一(或酉对应的属相是鸡)——属鸡。两种推理比较,前一种推理的问题是,属鸡的不一定是乙酉年出生。后一种推理的合理性在于,乙酉年出生的一定属鸡。高考试卷万众瞩目,以一种不合逻辑的推理呈现考查与选拔,显然没有做到以理服人。
  下面一道题目在思维上也存在一点逻辑问题。
  (2008年广东文科基础第23题)据学者研究,甲午战争之前的三百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有129种之多;但是之后的十几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仅有16种,而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却达到了958种,其中多数为政治、法律类书籍。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必须进口日本图书
  B.日本为进一步侵略中国制造政治舆论
  C.日本的文化交流政策由开放转向封闭
  D.中国知识分子主张通过日本学习西方
  这道题是要通过材料说明甲午战争前日本向中国学习,之后中国知识分子主张向日本学习,可材料“甲午战争之前的三百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有129种之多”“之后的十几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仅有16种”实际所呈现的是日本翻译中国书籍在增加而不是减少——由三百年129种到十几年16
  种,这样一来,“但是”和“仅有”等词就不准确了,也冲淡了材料所要说明的主题,而这,也应归咎于逻辑推理缺乏严密性。
  以上所分析的试题命制的三个弊端,既有命题者的观念层面的问题,也有技术层面的问题。这道题带给我们的启示就是:无论命题者还是教学者,都应该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历史课程,引用相关材料要言简意赅,物尽其用;依据的史料要翔实准确,不留遗憾;历史思维要逻辑严密,以理服人。我们应始终坚持用“以学生为本”引领教学和命题,努力实现“求真、向善、爱美”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2] 聂幼犁,再说大胆推介,勿轻小心求证,历史教学.
  [3]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2009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说明.
  [4] 赵守正,管子注译,广西人民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数学学习的重要意义,激发更大的学习欲望与更强的学习动力。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抓住学生的兴趣特点,以培养学习兴趣为核心,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关键词】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的心
我做班主任工作掐指算来,不过8载。深切体味到班主任工作既是个体力活,更是个智力活、责任心的活。  我想,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从事了班主任工作之后,才有可能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教师,一名真正的教育工作者。我想我是这么想的。韩愈说“师者,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也。”现在就这个“解惑”的话题,就如何培养阳光少年,结合我班实际情况,谈谈我的一点感悟。  解惑关键在于怎么解,第一要着还在于学生要听你解,信你说。
【摘要】当今世界,环保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环保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界这几年来最为热切的呼声。幼儿是21世纪的主人,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提高环保的自觉性是非常必要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进行环保教育呢?作为具有“绿色学校”称号的幼儿园,我们更是把绿色环保教育作为我们的园本特色。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我们注重渗透环保的教育,特别是在主题教育活动中,对大班幼儿进行环保教育我们进行了大
摘要:教学内容要少而精,突出重点,重在“点亮”; 教学过程中要统观全局,抓住和突出重点;根据学生实际的知识水平,不同对象作不同的教学,注重燃起火焰。  关键词:点亮 燃烧 分清对象 灵活 调整    语文教学特别强调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但我们更强调学习分层次和阶段,有近远期的目标和重点,这都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更快地接受所学的内容,由浅入深,由少到多,使学生达到由师“授”而能“自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可以解决我们生活、生产中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生活用品的分配与交换、工程的设计与制造,产品的质量控制等等,都是通过数学模型和数学方法并借助计算机的控制来实现的。可见,学习数学是多么的重要呀!可是,为什么有些同学学习数学显得很轻松,有些同学学习数学就非常吃力呢?同学们一定想知道学好数学有没有什么妙招?  创设问题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热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最基本的目标就是使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发展数学思维。然而,现在有很多的数学课堂最求的是形式上的热闹和表面上的花哨,学生热衷于活动而不思考,习惯于接受而不质疑。因此,追求数学课堂的深度思维,凸显浓浓的数学思辩味,还数学课堂教学的本色,成为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最求的目标。  一、思考,让课堂有学生的声音  数学是学生能力发展的基础,没有学生自己的思考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数学学习。
【摘要】新课程标准为教师的发展指明了道路.时代呼唤的是研究型、学者型甚至是专家型的教师,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上升到理论上去思考,把理论与实践真正结合起来,尽快跟上时代的步伐。  【关键词】教学反思;角色转换;教材用活;学生评价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应“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教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摘 要】为了改变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育,变成以创造性教育为主和实践性教育,我们提倡大学自主招生;课程内容模块改革,和教育终身制,参考引进外国模块设置。由于多媒体技术成熟普及,引进外国教育方式变得可能。  【关键词】自主招生 模块分类 实践性教育 知识理论教育    我们大张旗鼓在讨论教育问题,都知道教育出了大问题,也知道现状培养的教育人才是浪费人才,学习的知识不但对社会没多大用处,对学生身心造成巨
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一直被限制在“师授作文”的狭小天地中,题目由教师指定,内容不能逾越老师规定的范围。“怎样写”必须遵循教师拟出的几种模式。其结果,学生作文大多内容相似,写法相近,小孩子说大人话,缺乏儿童生活气息,创新意识少有,作文中出现的“编、抄、套”和“假、大、空”的现象不少。这样的作文缺乏丰富多彩的内容,当然也就谈不上生动具体。在小学阶段,从三年级起,就由写简单的句子、片段过渡到完整内容的
【摘要】化学学习的重点是化学反应方程式。方程式的教学不是死记硬背,反应的规律遵循无机物间的相互关系,即初中课本中的“八圈图”,高中学到的一些复杂难记的方程式其实是由八圈图中的几个简单反应复合而成的。理解了复合反应,学习就会轻松愉快。  【关键词】化学方程式;复合反应    化学学习的重点是化学反应方程式。可是这个反应为什么会发生?为什么生成的是这些物质?很少有教师去教。难怪,有考取清华大学的学生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