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览全文 锁定题意 分类作答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moji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题难度比较大,综合性比较强,那么,在作答时把握哪些解题技巧才比较管用?根据多年的经验,首先,学生需要通过统览全文来整体了解文意;其次,学生要认真审题,锁定题意,依據文本信息进行思考;最后,要紧扣问题按要求作答。
   [关键词] 小学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
  小学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题难度比较大,综合性比较强,我们在作答时,需要把握哪些解题技巧呢?
  一、统览全文,整体了解文意
  无论阅读材料选自课内还是课外,做题时,我们都要统览全文,先把材料通读一遍。如果是课内已学的,千万别掉以轻心,不要花时间去记忆或回忆,仍然要把材料通读一遍。通读材料的目的,就是防止把材料大意记错记漏。如果是来自课外的比较生疏的材料,通读一遍整体把握不了,那么就再读一遍,直到弄懂大意为止。这里所说的大意就是在通读中要揣摩材料所表达的中心意思或主要观点、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或行文目的。例如《快乐与感触》,在通读过程中,揣摩“在通向教师办公大楼的水泥道上,陆陆续续晃过一群高大的身影———我们的老师,他们又上班去了”“在我们快乐的时候,我们的老师也许正痛苦着;在我们获取的时候,我们的老师正在奉献着;在我们成长的时候,我们的老师正在消亡着”这些句子或片段时,我们就会感知到作者对老师的赞美之情。当然,在阅读过程中,一旦对主要意思不能有所把握,就要静下心来反复阅读、强化感知、整体理解。
  二、锁定题意,依据文本信息进行思考
  统观全文后,对材料旨意有了一个初步的把握,就要开始读题。读题时一定要注意审题,以此锁定题意,依据文本信息进行思考。锁定题意就是要根据题目所问,搜索问题涉及的段落或区域,看哪些语句和题目有关,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切题思考。例如《快乐与感触》阅读第1题:“作者的感触是什么?”从原文中搜索,第二段有“在这熟悉温暖的校园里,那时一切不懂的,今天都明白了。那时的快乐依在,那时的天真依在。不过现在我所看到的、听到的、感悟的比那时多得多了”;第三段中的“在通向教师办公大楼的水泥道上,陆陆续续晃过一群高大的身影——我们的老师,他们又上班去了”,都写到了自己的感触。锁定这些关键的段落、关键的句子之后,依据文本信息进行思考,就切中了题意。
  三、紧扣问题,依据不同题型特点分类作答
  问题的类型不同,我们锁定题意、依据文本信息进行思考的方法就不同。
  1.选择题
  小学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的选择题一般选择正确的一项,其方法有排除选择法、直接选择法、推断选择法。
  排除选择法就是结合原文文意,判定选项的正误,把陈述或分析错误比较明显的或不合题干要求的选项一一排除,剩下的就是正确的。直接选择法就是依据原文意思,直接从各选项中选出正确的答案。使用这种方法的前提是自己能看出题目中的“奥秘”,或者题目本身比较简单。但是,如果仅凭第一感觉或以往的记忆直接去选择答案,则一定要进行验证。否则就会掉入命题人设置的“陷阱”中。推断选择法就是通过合理的推理或判断发现其他选项的错误,得出某一选项正确。推理或判断时,使用的方法一般是从材料中已知情况推断选项内容的正确与否,千万不能靠感觉或想当然的猜测,也就是说自己的判断一定要在材料中找到根据。
  2.问答题
  现代文阅读中的问答题一般考查对段落大意、中心思想或主旨的概括、观点的理解或分析等内容。正确解答这类题目最核心、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原文中搜索、概括、提炼答案。要坚信,这类题目的答案就在文中,有时候就是关键的那么一句话。思考之后,要紧扣问题,扼要概括,按照要求进行作答。
  3.含义及作用分析题
  这类题型一般是对文章重点字、词、句的含义或者作用进行理解或分析。其作答技巧是紧扣语境意义进行分析、理解,即“四不离”: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字不离词就是理解某个字的时候要把它置于某一词语中,去揣摩理解它的含义,这样才能把这个字的意思准确地理解;词不离句就是把对某一词的理解置于整个句子中,并根据这个句子在上下文中的含义或作用来整体理解词语含义或作用;句不离段就是把该句置于这一段落中,并结合上下段语境意义来整体理解句子含义或作用;段不离文就是置段落于选篇中进行分析、理解。
  总之,以上方法与技巧,对于解答小学现代文阅读题十分管用。
  参考文献:
  [1]嵇永兰.浅析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答题技巧[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7(9).
  (责任编辑:吕 研)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新的课改中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对小学道德和法治课来说,教师要脚踏实地,不能一味地说教,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文章对此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希望给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体验式教学;生活化教学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现状  素质教育的推进,大家越来越重视小学道德和法治这门课程,但是在调查中发现有些
[摘 要] 人既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目标。任何一种教育实践,无不以“育人”为存在前提。学校所有的教育工作都是围绕着“育人”来展开的,“育人为本”是教育不言自明的本质规定,是其自成目的性的内在要求。是否坚持育人为本,是区分真假教育的试金石,因为教育是成人之学,根本任务在于培养人。本文从德育、学识、情怀、视野、创新等五个方面育人目标展开阐述和思考。  [关键词] 育人目标;思考;实践  要明确学
[摘 要] “非遗”作为民族文化的精髓一直是各民族的瑰宝,如何去研习和传承一直是个大课题。从南通江海非遗研习出发,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采取生态美术教学的模式进行实践与研究,对中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与关键能力培养均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生态教学;江海非遗;美术教学  2015年开始,笔者对南通地方文化中的精华——“江海非遗”(这里特指地处长江入海口的江苏南通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介入中小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在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应运而生的便是动画、短片等“微视频”在教学中的使用。就目前的教学模式来说,“微视频”可以简洁明了的将枯燥的知识点准确的表达出来,增强趣味性,使学生更容易的接受和吸收。“微视频”的应用可以极大的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  1.“微视频”创设良好课堂环境  小学科学课不同于其他课程,主要以教师辅导学生动手实验为主,让学生熟练地掌握科学知识技
笔者所在的学校处于城乡结合部的国家级开发区,城市暂时不能容纳的流动儿童大量汇集于此,成为学生群体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来源广泛,几乎涉及全国的各个省份,家庭背景情况十分复杂,父母有的是大型企业的管理人员,有的是外资企业的普通员工,也有的是自主创业的进城务工人员。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与研究就成为了学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常态工作,学校从管理人员到每一位一线教师都需要在持续不断的研究中提升教育效率。一、共
[摘 要] 作业评改是一门艺术,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决定教学效果的优劣。在小学数学作业评改中灵活运用及时评改、示范引领、当堂面批、小组合作、因人施改、满分定位等策略,可以优化作业评改方式,减轻教师工作负担,有效提高作业质量。   [关键词] 作业评改;及时;示范;面批;合作;因人施改;满分  评改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是检查教学效果、指导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和优化教学策略、调整教学方案
“你们说这些孩子怎么回事?讲过多少遍了‘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他们怎么就记不住呢?瞧,今天做练习,还有好几个孩子写‘太阳从西方升起’呢!”办公室里,一位教师边批改作业边感慨。  “哈哈!太阳从西边升起!”同事们大笑起来,我也忍不住笑了,当然不是嘲笑,只是觉得这些孩子实在是天真幼稚,这么简单的自然现象他们竟然老是搞不明白!是不是孩子眼里的世界跟我们大人就是不一样呢?  “不过我也想了,出现这样
一、师爱为“糖”:以爱润泽儿童的心灵  班主任要引导学生从真善美的角度,去追求生命的意义,将一颗真善美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里。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什么是我们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呢?可以不假思索地说,就是热爱儿童。”  下午第三课来到教室,忽然听到后面隐隐约约传来一阵阵轻轻的哭泣声。我抬头一看,是小苏(这是一个智障儿童),正趴在桌上,双肩不停地抖动着。  “这是怎么啦?”我边走过去边问。  “刚
[摘 要] 审美想象是审美主体顺利进行审美活动的一项重要能力。旨在立足以往的经验基础上,对审美对象加以重构与改造,创造一种合乎审美需要的,真正实现“物我同融”的审美理想境界。本文通过一节习作教学指导课,尝试抓住审美想象创造性、规律性、情感性三个特点进行教学,提升教学效率。   [关键词] 审美想象;作文  习作教学中渗透“审美体验”,旨在教学过程中,真实地链接学生的生活,把“审美”根植于学生的内
师爱似甘泉,无声馨沃野。教德如瑞雨,有意润焦田。陈娥老师从1991年毕业参加工作至今已28个年头,始终坚守教学一线,潜心教研,用心育人,用自己的爱心和人格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高度赞誉,描绘了一幅师生和谐的美好画卷。  爱心帮扶,为缺爱的学生弥补爱  教育要用心来做,用情来感受,用爱来付诸行动。陈老师深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28年来,她一直都尽其所能帮助贫困生、单亲学生、留守学生。除了物质、金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