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刍议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she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的内容和方式对教学效率,具有决定性意义。
  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与学、师与生、人与书、讲与练构成了错综复杂的联系。这种联系主要是以信息的传递与反馈形成进行的。如果我们仔细分析这些多向交叉的联系网络,便不难发现令人注目的一个“聚焦”——课堂提问。设计精当,运用恰当的课堂提问,从学生的角度看,是对他们主体地位的尊重和确立,它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巩固知识的一条主要渠道,而且是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培养理解与驾驭语言能力和良好阅读习惯的主要方法;课堂提问还是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激发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手段。
  从教师的角度看,提问为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提供了契机,并可以借此获取反馈信息,检查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深广度和精确度,同时达到调节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从教材的角度看,课堂提问又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的重要“抓手”,可以据此“通其义”、“得其要”。通过各种精心设计的提问,教师把课文的内在机理、语言形成和思想内涵,教材的科学顺序和“最短程”,展现在学生面前,而不仅仅只是告知结论。
  那么,如何才能搞好课堂提问呢?我们要做到如下几点。
  一、恰当运用提问方法
  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方法要多种多样,而启发式提问是最主要的方法。恰当地启发提问,能激发学生思考和求知的欲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1.设疑式。教师有意识地提问设疑,能引起学生的思考。设疑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问题的答案,做出正确回答;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深究式。为了使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教师需要设计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问题。如《第二次考试》一文,可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①谁参加了第二次考试?②这是一次什么样的考试?③为什么称之为第二次考试?问题逐层深入,学生通过读课文和分析理解,逐步找到问题的答案,加深课文内容的理解。
  3.对比式。运用对比式提问,可以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如《社戏》中对行船的描写,“山……向船尾跑去了”中的“跑”字生动传神,形象地表现出行船之快,衬托了“我”看戏的急切心情。
  4.提示式。内容理解有困难时,教师可以通过提示来启发学生。如《多收了三五斗》中,分析“买货”的情节,表现了农民什么样的心情?提示学生:他们要买的货物是什么?有什么心理反应?一方面写货主,另一方面写孩子有什么作用?这些提示,会不断引导学生逐步由低到高、由浅入深地逐步达到对事物的全面认识。
  二、遵循提问的原则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说教师要善于抓住创造启发式教学的最佳时机。提问应遵循以下原则。
  1.精心设计问题。课堂提问应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这样可以避免提问的随意性、盲目性,提出的问题不应过多、过简。过多,会使学生无所适从;过简,不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达不到提问的目的。
  2.善于启发诱导。提问前,教师要循善诱地交代说明,使学生的思维进入到最佳状态。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了,才能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迅速地做出正确的回答。
  3.难易适应宜。教师对问题要有充分的估计。过难,易使学生产生惧怕心理,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过易会不能正确估价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注意广泛性。提问应针对全体同学,不可将课堂变成对“尖子”的提问,以免挫伤其他学生的积极性和上进心。对难度较大的问题,可由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完成,对一些中等以下的问题,要充分调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为他们提供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使他们都能参与,共同提高。
  三、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
  好的课堂提问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让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由表层及里。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现实发展区”阐述的就是这个道理。把问题提在学生的“现实发展区”,学生不必花多大力气就能回答,对他们的发展无所利益,有的学生甚至因为问题太容易而不屑一顾。因此把问题提得比学生的现实水平略高一点,使他们“跳一跳就能把果子摘下来”,把“现实发展区”转化成“最近发展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就能得到发展。
  于漪老师在教《“友邦惊诧”论》一文时,学生对开头一节理解只停留在:①说明学生请愿的缘由和国民党政府加害学生罪名的事实;②揪出反动论点,树批驳的靶子这两点上,这显然是不够的,可学生已经尽力。这时候于漪老师提出了以下两个问题:①文章开篇摆出学生请愿的事实即可,为何说“只要略有知觉的人都知道?”“略有知觉”寓含什么深意?起什么作用?改为“略有知识”行不行?②在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真面目和卖国事实的同时,为什么要夹入读书的议论?是不是有点扯开?在语言表达上有何特点?这些问题扣紧遣词造句,使学生很顺利地理解了鲁迅写这一文章的真实目的,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并对学生进行了思维训练,真可谓“一石三鸟”,也印证了《学记》中的一段话:“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正确合理地利用提问这一手法更是一种技巧。
其他文献
摘 要: 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培养可通过联想和想象,由个别到一般地展开。在阅读中可充分利用文学作品的未确定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能力。  关键词: 语文学习 创造性阅读 能力培养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关键,阅读能力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语文能力。中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应把阅读训练当作重点。  阅读的过程,就是从语表到语内,由文里到文外,多层次地去感悟语境,多角度地去解读作者,从而获得自我创造的形象、满足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书。”面对纷繁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重视兴趣的培养,使学生爱读书  爱因斯坦说:“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用兴趣这把钥匙打开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摘 要: 学生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延伸,是阅读习惯养成的重要内容和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必须做到质和量的统一,既要求他们完成量的规定,更要让他们在阅读中真正受益,努力使每一次阅读都成为丰富语言和精神的有效阅读。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课外阅读 习惯养成    学生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延伸,是阅读习惯养成的重
摘 要: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一幅画的活,那么设计精美的板书无疑就是这幅画画龙点睛的那一笔。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投影仪、大屏幕、班班通、导学案等这些便利条件的影响下,走进语文课堂,教师的课堂板书情况却不容乐观。语文教师应该对课文进行一种“再创造”,用精美的板书点亮课堂,吸引学生的眼球,生动体现出自己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和巧妙处理,显示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闪耀出绚丽的智慧之花。  关键词: 语文课堂
目的:  固定带是夹板外固定系统的动力来源,对其约束力控制得当与否决定治疗的成败。然而目前对其控制仍以定性为主,为实现量化调控,本研究对天津医院、天津市骨科研究所研制的
[Objective]The aim of the research w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asonable application of nitrogen fertilizer for high yield cultivation of hybrid rape cultivar
目的:通过治疗组与对照组1、对照组2治疗前后比较、组间比较,通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量表)客观指标评价耳穴压豆疗法对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耳穴压
慢传输性便秘(STC),是临床较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属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一个类型,是由于大肠功能紊乱,传导失常而导致的排便周期延长和排便困难。现多以功能性便秘的罗马Ⅲ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恰当的提问,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可以引导学生一环套一环,层层深入地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探究研习的目的。  一、提问不当的类型  我们经常忽略了学生认识问题的层进性,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往往提出一些大而泛,甚至不着边际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这些不恰当的提问有如下类型。  1.急功近利型  有的老师在课堂上对所教课文的重难点把握得很好,但是在设置问题时却不注意循序渐进,往往未经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乳腺黏液腺癌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和病理学特征,并分析超声误诊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乳腺黏液腺癌患者共70个病灶的超声声像图表现、临床资料及病理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