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保障是不同制度社会必须面临的公共政策问题。对衡水市11个区县社保水平的指标体系进行综合分析后发现,区域间的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水平发展很不平衡,尚存不小差距和问题。因此,在社会保障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夯实基础、完善制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促进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和社会安定和谐。
关键词:社会保障;衡水市;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F323.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3)03-0078-03
社会保障是不同制度社会必须面临和着重解决的重大公共政策问题。总结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社会保障既是重大的民生问题,更是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自古以来,由于地理的、区域的等基础原因,或是个人的主客观等多种因素影响,总会在社会上形成一个低于社会平均生活水平的弱势群体,处于生存困境之中,需要政府的关注、关爱和援助。特别是现代社会更加追求以人为本,是社会发展成就的重要体现。因此,决策者和管理者都必须高度重视以社会保障为主体的民生问题,否则,将形成影响社会不稳定重大因素,进而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以英国《济贫法》为标志进入萌芽阶段,以1935年美国《社会保障法》(Social Security Act)为标志进入制度形成阶段,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日渐成熟。
我国自第七个五年计划开始使用“社会保障”一词,几十年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在立法和实践均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下,城镇和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仍需大力提高。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发展,现存的基本社会保障体系正面临着日趋严峻的困难,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远远不能满足社会中低收入阶层民众对社会保障的迫切需求。截至2010年末,我国城乡居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分别仅有25 707万和43 262万。2010全年只有2 311万城镇贫困居民被纳入到最低生活保障的覆盖范围。[1]
一、社会保障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社会保障水平评价指标是社保评价工作的载体,因此这一指标体系构建是各地社保水平测评研究的核心内容,它可以构筑一座桥梁,这座桥梁将有助于测度区域社保发展水平。社保测评指标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准确地捕捉到系统内部相互作用的主要信息,并通过对这些信息的科学综合了解一体化发展的状态变化。
在借鉴先发国家有关社会保障评价指标设置及我国社会保障发展历程和特征考虑,本文拟通过综合考虑城乡社会保障的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内部平衡及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以评价我国社会保障综合发展水平和地方社保建设状况,最终建立社会保障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内容:(1)通过对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保障水平协调关系的评价,反映地区经济实力发展与社会保障水平提高的协调性;(2)通过对各种类型的社会保障基金特别是社会保险基金的增值情况、基金收入占GDP的比重以及人均基金收入和基金收入与支出比例等统计结果,反映出一个地区社会保障基金方面的质量水平;(3)通过对占社保支出的90%以上的社会保险水平进行统计,反映社会保障覆盖率、人均社保支出、参保人数增长率以及社会保险负担系数等;(4)通过对社会福利进行有效统计,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保障水平层次的高低。比如通过人均福利床位数、敬老院覆盖率等指标的统计来反映老年人生活的幸福感程度。本论文选取以下主要指标对我国各地区社会保障水平进行基本评价(见表1)。
二、区域社会保障水平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
通过对大量已有的统计数据和资料的分析、整理和加工,从中抽取与社会保障相关的信息。本文选取2009年衡水市11个区县的有关衡量社会保障的指标来进行分析,所涉及数据均来源于《衡水市统计年鉴》。
(二)数据的预处理
2. 权重的确定。本文先采用因子分析客观赋权,然后采用层次分析主观赋权。因子分析是利用少数公因子来说明相关变量之间复杂结构的多变量技法。[2]在目前所有指标权数的设计方法中,应当说这是一种较为科学合理、易于操作的设计方法,目前被多数国家所采用。
(三)实证分析结果
对具有15个指标的指标体系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各个指标的方差贡献率(见表2)。
根据SAS分析的结论,前五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都大于1,且它们的累计方差贡献达到了86.83%,符合累计贡献率大于85%的要求。因此,提取五个因子作为影响社保综合水平的因子。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为(见表3)。
根据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Factor1对指标Z7和Z8的载荷较大,可以解释为养老保险因子;Factor2对指标Z2、Z3、Z11、Z12的负荷较大,可解释为受GDP水平影响的医保因子;Factor3的情况比较复杂,它对指标Z3、Z4、Z6、Z8、Z10、Z14的因子载荷都超过了0.6,可以认为是受这些指标综合影响的结果,而这些指标对整个指标体系的5个二级指标所分列的内容都有所涉及,因此,认为Factor是影响社保整体水平的综合因子;Factor4在指标Z6、Z10、Z11上的载荷偏大,且都在0.8以上,这一因子可解释为受社保基金影响的医保因子;Factor 5的情况很明显,它对Z13、Z14、Z15的因子载荷都达到了0.7以上,可解释为社会福利因子。综合得分及排名结果(见图1)。
可以看出,市辖区桃城区的社保综合水平最高,这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和全市经济政治中心的角色是相符的。枣强县排名第二,这与枣强县实行新农保有关。新农保的实施让枣强县农村养老保险的保障范围和水平都得到了飞跃式的提高,参保人数是原来的6倍多,保障水平提高到基础养老金55元/月的水平,极大地改善了老农保时期老人月领取保费金额从几角到200多元不等的情况。排名第三和第四位的是安平县和冀州市,同时这两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在全市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排名最后的阜城县与第10位的故城县差距不大,二者在今后都要注重社保领域尤其是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的发展,下大力度推进社保政策实施,提高保障数量和质量。 三、政策建议
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和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几年来,我国城镇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大幅提升,覆盖面越来越广,使各种低生活水平人群生存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但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要求相比,提高保障水平、健全相关制度的任务还任重道远。[3]针对当前社会保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本文对社会保障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措施提出如下建议:
(一)夯实基础,健全社会保障法律体系
纵观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发展历程,每一次社保水平的提高都相应得到了法律支持,因此,立法先行是保障社保制度得到切实实施的政策手段。现阶段加快形成社会保障基本法律、行政法规以及有关政策相结合的法律保障体系,以便社会保障事业有序、有力、有保障地推进。
(二)完善制度,建立社会保障资金筹措的有效机制
多渠道筹集实现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资金,加快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4]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主要是个人缴纳、单位承担以及中央和省一级政府的拨款,但市、县等各级政府也应当分担一部分资金压力,尤其是财政状况较好的地区,应合理确定市、县两级财政各自负担比例,根据保障对象和地方财政能力分担。也可以从有条件的乡镇财政和较富裕的农村集体经济收入中拿出一部分作为社保资金的来源补充,推动农民工养老保险工作进入实质阶段。
(三)突出重点,加速推进乡村养老保险的进程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乡村养老保险已经成为社会保障的突出问题。以实际购买力和可比价格来分析,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世界银行的公布数字,我国目前的人均收入水平和财政支付能力均已经超过英美等国家当年建立农村社会保险时的基础。因此,加快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时机已经成熟。应通过政府组织、引导、扶持和激励,加快建立与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4]使社会养老保险尽快惠及这一特殊人群。
(四)突破难点,着力探索和建立农民工养老保险新机制
在我国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的新形势下,大量的农民工集聚在城市中从事各种工作,成为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生力军,随之农民工养老保障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解决的迫切性愈加强烈。因此,应尽快出台有关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实施办法。同时,应根据农民工跨区流动性较大的特点,按照有利于农民工流动、有利于最终对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或农村养老保险的原则,探讨制定农民工养老金跨区转续制度,建立适用于农民工的养老保险机制,解除农民工的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朱海波.城乡基本社会保障一体化研究 [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7:12.
[2]金浩.经济统计分析与SAS应用[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322.
[3]李爽,张本波.我国社会保障现状及政策建议[J].中国经贸导刊,2008,(21).
[4]朱军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及政策保障[D].上海:复旦大学,2004:4.
责任编辑、校对:秦学诗
关键词:社会保障;衡水市;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F323.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3)03-0078-03
社会保障是不同制度社会必须面临和着重解决的重大公共政策问题。总结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社会保障既是重大的民生问题,更是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自古以来,由于地理的、区域的等基础原因,或是个人的主客观等多种因素影响,总会在社会上形成一个低于社会平均生活水平的弱势群体,处于生存困境之中,需要政府的关注、关爱和援助。特别是现代社会更加追求以人为本,是社会发展成就的重要体现。因此,决策者和管理者都必须高度重视以社会保障为主体的民生问题,否则,将形成影响社会不稳定重大因素,进而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以英国《济贫法》为标志进入萌芽阶段,以1935年美国《社会保障法》(Social Security Act)为标志进入制度形成阶段,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日渐成熟。
我国自第七个五年计划开始使用“社会保障”一词,几十年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在立法和实践均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下,城镇和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仍需大力提高。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发展,现存的基本社会保障体系正面临着日趋严峻的困难,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远远不能满足社会中低收入阶层民众对社会保障的迫切需求。截至2010年末,我国城乡居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分别仅有25 707万和43 262万。2010全年只有2 311万城镇贫困居民被纳入到最低生活保障的覆盖范围。[1]
一、社会保障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社会保障水平评价指标是社保评价工作的载体,因此这一指标体系构建是各地社保水平测评研究的核心内容,它可以构筑一座桥梁,这座桥梁将有助于测度区域社保发展水平。社保测评指标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准确地捕捉到系统内部相互作用的主要信息,并通过对这些信息的科学综合了解一体化发展的状态变化。
在借鉴先发国家有关社会保障评价指标设置及我国社会保障发展历程和特征考虑,本文拟通过综合考虑城乡社会保障的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内部平衡及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以评价我国社会保障综合发展水平和地方社保建设状况,最终建立社会保障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内容:(1)通过对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保障水平协调关系的评价,反映地区经济实力发展与社会保障水平提高的协调性;(2)通过对各种类型的社会保障基金特别是社会保险基金的增值情况、基金收入占GDP的比重以及人均基金收入和基金收入与支出比例等统计结果,反映出一个地区社会保障基金方面的质量水平;(3)通过对占社保支出的90%以上的社会保险水平进行统计,反映社会保障覆盖率、人均社保支出、参保人数增长率以及社会保险负担系数等;(4)通过对社会福利进行有效统计,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保障水平层次的高低。比如通过人均福利床位数、敬老院覆盖率等指标的统计来反映老年人生活的幸福感程度。本论文选取以下主要指标对我国各地区社会保障水平进行基本评价(见表1)。
二、区域社会保障水平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
通过对大量已有的统计数据和资料的分析、整理和加工,从中抽取与社会保障相关的信息。本文选取2009年衡水市11个区县的有关衡量社会保障的指标来进行分析,所涉及数据均来源于《衡水市统计年鉴》。
(二)数据的预处理
2. 权重的确定。本文先采用因子分析客观赋权,然后采用层次分析主观赋权。因子分析是利用少数公因子来说明相关变量之间复杂结构的多变量技法。[2]在目前所有指标权数的设计方法中,应当说这是一种较为科学合理、易于操作的设计方法,目前被多数国家所采用。
(三)实证分析结果
对具有15个指标的指标体系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各个指标的方差贡献率(见表2)。
根据SAS分析的结论,前五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都大于1,且它们的累计方差贡献达到了86.83%,符合累计贡献率大于85%的要求。因此,提取五个因子作为影响社保综合水平的因子。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为(见表3)。
根据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Factor1对指标Z7和Z8的载荷较大,可以解释为养老保险因子;Factor2对指标Z2、Z3、Z11、Z12的负荷较大,可解释为受GDP水平影响的医保因子;Factor3的情况比较复杂,它对指标Z3、Z4、Z6、Z8、Z10、Z14的因子载荷都超过了0.6,可以认为是受这些指标综合影响的结果,而这些指标对整个指标体系的5个二级指标所分列的内容都有所涉及,因此,认为Factor是影响社保整体水平的综合因子;Factor4在指标Z6、Z10、Z11上的载荷偏大,且都在0.8以上,这一因子可解释为受社保基金影响的医保因子;Factor 5的情况很明显,它对Z13、Z14、Z15的因子载荷都达到了0.7以上,可解释为社会福利因子。综合得分及排名结果(见图1)。
可以看出,市辖区桃城区的社保综合水平最高,这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和全市经济政治中心的角色是相符的。枣强县排名第二,这与枣强县实行新农保有关。新农保的实施让枣强县农村养老保险的保障范围和水平都得到了飞跃式的提高,参保人数是原来的6倍多,保障水平提高到基础养老金55元/月的水平,极大地改善了老农保时期老人月领取保费金额从几角到200多元不等的情况。排名第三和第四位的是安平县和冀州市,同时这两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在全市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排名最后的阜城县与第10位的故城县差距不大,二者在今后都要注重社保领域尤其是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的发展,下大力度推进社保政策实施,提高保障数量和质量。 三、政策建议
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和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几年来,我国城镇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大幅提升,覆盖面越来越广,使各种低生活水平人群生存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但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要求相比,提高保障水平、健全相关制度的任务还任重道远。[3]针对当前社会保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本文对社会保障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措施提出如下建议:
(一)夯实基础,健全社会保障法律体系
纵观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发展历程,每一次社保水平的提高都相应得到了法律支持,因此,立法先行是保障社保制度得到切实实施的政策手段。现阶段加快形成社会保障基本法律、行政法规以及有关政策相结合的法律保障体系,以便社会保障事业有序、有力、有保障地推进。
(二)完善制度,建立社会保障资金筹措的有效机制
多渠道筹集实现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资金,加快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4]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主要是个人缴纳、单位承担以及中央和省一级政府的拨款,但市、县等各级政府也应当分担一部分资金压力,尤其是财政状况较好的地区,应合理确定市、县两级财政各自负担比例,根据保障对象和地方财政能力分担。也可以从有条件的乡镇财政和较富裕的农村集体经济收入中拿出一部分作为社保资金的来源补充,推动农民工养老保险工作进入实质阶段。
(三)突出重点,加速推进乡村养老保险的进程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乡村养老保险已经成为社会保障的突出问题。以实际购买力和可比价格来分析,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世界银行的公布数字,我国目前的人均收入水平和财政支付能力均已经超过英美等国家当年建立农村社会保险时的基础。因此,加快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时机已经成熟。应通过政府组织、引导、扶持和激励,加快建立与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4]使社会养老保险尽快惠及这一特殊人群。
(四)突破难点,着力探索和建立农民工养老保险新机制
在我国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的新形势下,大量的农民工集聚在城市中从事各种工作,成为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生力军,随之农民工养老保障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解决的迫切性愈加强烈。因此,应尽快出台有关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实施办法。同时,应根据农民工跨区流动性较大的特点,按照有利于农民工流动、有利于最终对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或农村养老保险的原则,探讨制定农民工养老金跨区转续制度,建立适用于农民工的养老保险机制,解除农民工的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朱海波.城乡基本社会保障一体化研究 [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7:12.
[2]金浩.经济统计分析与SAS应用[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322.
[3]李爽,张本波.我国社会保障现状及政策建议[J].中国经贸导刊,2008,(21).
[4]朱军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及政策保障[D].上海:复旦大学,2004:4.
责任编辑、校对:秦学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