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近芳口述实录》这部畅销书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gto07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杜近芳老师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京剧院艺术风格的奠基者之一,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的代表性传承人,为新中国京剧艺术的推陈出新作出过卓越贡献。我社新近出版的《杜近芳口述实录》一书,是杜近芳老师80多年传奇经历和艺术成就的口述实录,由张正贵、陆蕾两位青年学者采写成书,全书共30余万字,收录珍贵照片200余幅。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京剧号称“国粹”,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包括京剧在内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老一辈革命家齐心同志,在鲐背高龄亲笔题词“人民的艺术家”。我认为,这不仅是对杜近芳老师个人艺术成就的肯定,也是对所有京剧艺术家的勉励和期许。
  由于工作的原因,在该书正式出版前,我就认真拜读学习过。我想向各位读者朋友分享我的读后感,可以用四个词来表示:就是“艺术照”“记录片”“参考书”“畅销书”。
  第一,是杜近芳老师的艺术照。杜老师在书中回忆了她自幼学艺,转益多师,得到众多梨园前辈的指点,特别是拜京剧大师王瑶卿、梅兰芳为师后,深得“王派”“梅派”艺术精髓,人称“小梅兰芳”。她长期与李少春、袁世海、叶盛兰等艺术家同台合作演出。艺术风格上,她兼收并蓄,创造出女性京剧旦角的科学发声方法,形成了自己的表演特色和流派风格。她创造出大量感人至深的舞台艺术形象,如:《柳蔭记》里的祝英台、《白蛇传》里的白素贞、《谢瑶环》里的谢瑶环、《桃花扇》里的李香君,以及《白毛女》中的喜儿、《林海雪原》里的小白鸽、《柯山红日》里的黄英、《红色娘子军》里的吴清华,等等,这些栩栩如生的表演,如同一帧帧精美的艺术照,给观众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第二,是社会进步的记录片。该书结合个人经历,生动反映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巨大飞跃。杜近芳老师生在旧社会,因为家境贫寒,不得不以唱戏为生,从该书对往事的回忆中,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她“生于乱世”的不幸。解放后,她烧关书获新生,进国家剧院跟随名家,兼收并蓄苦学京剧,成“长于治世”,表演艺术日臻完善。改革开放以来,她靠毅力成功戒除安眠药,重新焕发艺术青春,名就功“成于盛世”:在2004年荣获文化部“表演艺术终身成就奖”;2013年,获得中国文联、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戏剧终身成就奖”。通过杜老师的口述,读者可从个人史的角度,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近代中国从乱世到治世,再到盛世的发展过程;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巨大飞跃。
  第三,是理解、学习当代京剧艺术的参考书。京剧艺术博大精深,该书既生动讲述了京剧艺术里的有趣掌故,又无私传授了表演艺术的真经心法。俗话说,“演戏容易演好难”,没有名家大师的指点,一般演员有时很难体会到表演艺术的真谛和精髓。书中记录下许多京剧大师几十年的表演心得,如王瑶卿先生说:“生吞活剥好不了,吃了就死,死得比吃毒药还快”,要求演员学戏必须结合自己的唱腔和风格。于连泉先生说:“眼是心中苗。你要是没有眼睛,嗓子再声震屋瓦,嚷死了也没用。你不如不说话,就用俩眼睛说话,这比说话还厉害。”这是说演员要会用眼睛说话表达人物的思想。杜近芳老师自己的体会则是:既要“学源不学流”,又要“学流溯于源”,说得是既要遵循传统,又要结合戏情戏理,同时还要不囿于流派,多学多思各流派的长处。这些说法都值得青年演员学习领会。

  第四,是一部图文并茂的畅销书。该书采用读者喜闻乐见的口述实录的形式,并配以精美照片,文字朴实,感人至深。如书中有关王瑶卿先生去世前后的文字,读后让人泪目。张正贵、陆蕾两位学者为采写该书用时长达4年半之久,他们在采访之前就做足功课,列出详细提纲。采访后再对记录稿进行整理并核对相关史料,在不违背口述者的原意和语言风格的基础上,反复打磨加工提炼文字,最后经过杜老师本人的修改认可,前后至少6遍之多。该书交到我社以后,我社高度重视,指派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资深编审担任责任编辑,同时在美术设计、校对、排版、印制等方面给予特殊安排。我们相信,该书一定能成为深受读者喜爱的优秀畅销书。
  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他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让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永担在肩”。该书不仅有助于广大读者深入了解杜近芳先生的艺术成就和人生品格、了解古老的京剧艺术的永恒魅力,而且有助于增强读者的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信心,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作者系历史学博士、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
其他文献
2019年8月16日,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揭晓,陈彦凭借小说《主角》荣获该奖。与之前的作品《装台》一样,陈彦选取了自己最为熟悉的戏剧舞台生活作为小说题材,讲述了40年间,一个放羊女娃如何成为一代秦腔名伶的故事。小说中各色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构筑了一副嬉笑怒骂的世态众生相。通过人物40年的起废沉浮,又折射出秦腔在历史变迁中的兴衰际遇。“主角”二字,不单指向女主人公忆秦娥,也指秦腔这门传统艺术,更指裹挟着
中国传统哲学的本质是价值哲学,价值论一直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从古至今,中华民族的价值观有一个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它经历了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穿越了漫长曲折的历史隧道,凝结于今日的民族精神结构之中。中国传统文化理念蕴含着治国理政的具体经验、道德伦理和生存智慧,是中华民族赖以传承的文化基因。文化作为21世纪的代表性符号,文化认同问题日益凸显。近些年来,国内一些地方出现不断拔高或错误定位传统文化的现
朱子诗云:“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温故而知新,道在其中矣。中国古代文学典籍博大精深、历久弥新,它是我们民族深沉持久的精神力量,是我们坚持文化自信最可依仗的资源。传承我们的古代文化,不仅需要纲领性的指导,更需要切实具体的体悟和解读。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优秀学子的这组文章,通过他们的深耕细作,对此做出了具体而微的展示:从欧苏文章到白话小说,从杜甫诗歌到袁枚诗话,深厚的古典魅力与当代社会价
1932年,《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德文全貌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一部分第3卷出版。马克思在其中对异化劳动进行了深刻批判。在他看来,劳动作为人的本质特征,应当是自由自觉的。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不仅与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产劳动,更同自己的类本质以及他人之间产生了异化。借助“异化劳动”概念,马克思揭示了私有财产的本质和起源,并通过异化劳动的扬弃阐明了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对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研究也一直是在探索的道路上,尤其近些年来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书籍刊物相继出版与发行,内容多为选取传统节日,分别介绍其源流、演变、习俗、传说等,也有选取古代诗词与节日习俗合为一编者。这些书或系统描述了节日的面貌,或考察了节日风俗,可谓百花齐放,但就研究方向来看,多是从认识节日或描述节日演化的角度去拓展,缺少对
冰心的短篇小说集《超人》的主题是“爱”,而“爱”是人类精神世界的永恒的主题。《超人》(商务印书馆,1923年5月初版)是冰心在《小说月报》上发表的10篇作品的合集,其主题主要是探索人生和爱的哲学,其探索人生也是以“爱的哲学”为基础。应该说,这是新文化运动早期的重要作品,也是冰心“爱的哲学”形成初期的作品,是对人类精神世界的一次勇敢探索。今天当全世界面对新冠疫情,人类又一次面对苦难,战胜疫情仍然需要
儿童文学和图书在世界文化和我们生活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儿童文学与图书如何促进儿童与由文字、图片构成的世界以及由事实、思想和情感构成的世界之间的联系?儿童观如何型塑了世界各国儿童文学并促进了其发展?我们可以从出版于2019年的《童书汇览:儿童文学之重要性》(The ABC of It: Why Children’s Books Matter)中找到答案。《童书汇览:儿童文学之重要性》源自纽约公共图书
传统现代文学史介绍创造社时,多仅以“革命形势的深入发展”这一外因解释创造社从前期“为艺术而艺术”到走向对立面、转向后期革命文学的缘由,难以使读者信服,因而予人前后期断裂、突变之感,创造社也因之常被冠以“善变”“浮躁易变”的标签。近期拜读了咸立强所著《艺术之宫与十字街头:创造社研究》(武汉出版社2020年8月出版,以下简称《艺术》)一书后,对于创造社后期转向的内在原因及后期同人文学活动的深远影响有了
山西大学魏晓锴副教授的《困境下的多重博弈——战后上海卷烟业政企关系研究1945—1949》一书近期正式出版,是为近代企业史及战后社会经济史研究的重要成果。卷烟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上海是近代中国卷烟工业和企业的中心。正如作者所言,抗战胜利后,卷烟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生活中的一种必需品,烟税的上涨、市场的波动、外汇的紧缺、工潮的起伏,几乎每个环节都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方面的问题。作者以抗战后上海卷烟
40多年前,我在北京温泉中学上初中,我是班上的图书管理员,负责全班同学的借书还书。我每天都要多次进出图书馆为同学们借书、还书。我发现那里有很多我喜欢的书,从中国文学到世界文学、从历史到地理、从艺术到科学。我如饥似渴地阅读,恨不得一下子就把那些书全看完,我经常是图书馆最后一个离开的学生。  图书馆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知识的大门,那些图书又打开了我心灵之窗,满足了我强烈的求知欲。从那些书里,我看到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