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营造祥和的教学气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国外最新的创造力研究特别重视环境对创造力的作用,“把创造性思维过程看作是人与他所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环境要素中的人际关系处于第一位。为此,教师要倾注真情,把爱心、微笑、鼓励带进课堂,让学生感到教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主动参与学习。教师要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努力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鼓励他们进行创新的尝试。如教学“表内乘法”后,让学生练习“8 8 8 3”,学生出现了多种不同的算法:(1)8 8 8 3=16 8 3=24 3=27;
(2)8 8 8 3=8×3 3=24 3=27;(3)8 8 8 3=8×4-
5=32-5=27;(4)8 8 8 3=9×3=27。四种不同算法的结果都正确,我请学生分别说出理由,并引导他们对这些算法进行反思、讨论、交流:“在这么多种算法中,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为什么?”这样,学生在对各种算法进行体验、感悟的基础上,畅谈自己理解的算法,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又如,“找规律填得数”教学中,教师出示如下题目:
6×7=42
66×67=4422
666×667=444222
6666×6667=?
同时提出要求:(1)独立思考,填写结果。(2)小组讨论:这样的题目有什么规律?(3)小组代表汇报。学生通过讨论掌握了得数的规律,这时再出示一组稍难的题目:1÷11、2÷11、3÷11、4÷11,它们的得数有什么规律?能不能不计算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呢?5÷11、6÷11、7÷11、8÷11、9÷11……这样,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巨大作用,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创新的意识与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二、拓展开放空间,引导学生创新思维
练习是思维的磨刀石。教师设计练习,不仅要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掌握知识,更要有利于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少先队员在橘园里摘橘子,第一组3人摘了4筐,第二组4人摘了5筐,第三组5人摘了6筐,哪一组每人平均摘的橘子最多?学生根据已知条件分析思考,得出两种不同的创新解法。第一种解法:先求出3、4、5的最小公倍数是60,再分别求出每组60人各能摘几筐橘子。第一组:4×(60÷3)=80(筐);第二组:5×(60÷4)=75(筐);第三组:6×(60÷5)=72(筐)。三组人数一样多,但摘的筐数是第一组最多,说明第一组每人平均摘的橘子最多。第二种解法:先求出4、5、6的最小公倍数是60,再分别求出每组摘60筐各要几人。第一组:3×(60÷4)=45(人);第二组:4×(60÷4)=48(人);第三组:5×(60÷6)=50(人)。三组各摘60筐,但第一组需要的人最少,说明第一组每人平均摘的橘子最多。这样的讨论,学生思维非常活跃,思考问题的角度新颖。可见,给学生创设自由开放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国外最新的创造力研究特别重视环境对创造力的作用,“把创造性思维过程看作是人与他所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环境要素中的人际关系处于第一位。为此,教师要倾注真情,把爱心、微笑、鼓励带进课堂,让学生感到教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主动参与学习。教师要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努力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鼓励他们进行创新的尝试。如教学“表内乘法”后,让学生练习“8 8 8 3”,学生出现了多种不同的算法:(1)8 8 8 3=16 8 3=24 3=27;
(2)8 8 8 3=8×3 3=24 3=27;(3)8 8 8 3=8×4-
5=32-5=27;(4)8 8 8 3=9×3=27。四种不同算法的结果都正确,我请学生分别说出理由,并引导他们对这些算法进行反思、讨论、交流:“在这么多种算法中,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为什么?”这样,学生在对各种算法进行体验、感悟的基础上,畅谈自己理解的算法,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又如,“找规律填得数”教学中,教师出示如下题目:
6×7=42
66×67=4422
666×667=444222
6666×6667=?
同时提出要求:(1)独立思考,填写结果。(2)小组讨论:这样的题目有什么规律?(3)小组代表汇报。学生通过讨论掌握了得数的规律,这时再出示一组稍难的题目:1÷11、2÷11、3÷11、4÷11,它们的得数有什么规律?能不能不计算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呢?5÷11、6÷11、7÷11、8÷11、9÷11……这样,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巨大作用,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创新的意识与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二、拓展开放空间,引导学生创新思维
练习是思维的磨刀石。教师设计练习,不仅要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掌握知识,更要有利于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少先队员在橘园里摘橘子,第一组3人摘了4筐,第二组4人摘了5筐,第三组5人摘了6筐,哪一组每人平均摘的橘子最多?学生根据已知条件分析思考,得出两种不同的创新解法。第一种解法:先求出3、4、5的最小公倍数是60,再分别求出每组60人各能摘几筐橘子。第一组:4×(60÷3)=80(筐);第二组:5×(60÷4)=75(筐);第三组:6×(60÷5)=72(筐)。三组人数一样多,但摘的筐数是第一组最多,说明第一组每人平均摘的橘子最多。第二种解法:先求出4、5、6的最小公倍数是60,再分别求出每组摘60筐各要几人。第一组:3×(60÷4)=45(人);第二组:4×(60÷4)=48(人);第三组:5×(60÷6)=50(人)。三组各摘60筐,但第一组需要的人最少,说明第一组每人平均摘的橘子最多。这样的讨论,学生思维非常活跃,思考问题的角度新颖。可见,给学生创设自由开放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