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國新课程改革大力开展的背景之下,为初中体育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会。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要求初中体育教学必须以核心素养的培育为目标,对体育课程进行大力改革,本着健康第一的原则,不断优化体育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以体育课程为切入点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自主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多种能力及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通过探讨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体育教育改革,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体育教育是初中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后,加大了对体育教育的关注,增加了体育课程在初中教学学科中的占比,平衡了体育课程与文化课程的关系。初中体育教育是以提高初中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初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掌握基本运动技巧,培养运动能力为目的所开展的课程。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体育教育教学工作,应当深入分析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理念,借助有效方法实现核心素养理念在体育学科中的渗透,以学生为主导开展教学为改革,优化教学手段,丰富学习体验,养成良好习惯,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打好基础。
1 初中体育教育核心素养的内涵
所谓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当具备的为了满足社会需求和自我发展的技能、素养、品格等。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彰显了我国教育事业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的关注,改变了以往重成绩而轻素养的教育弊端,将教育工作引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初中体育教学可以借助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同时,科学合理的体育教育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运动习惯,从而帮助学生在长时间的体育教育中逐步形成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塑造正向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这无疑与核心素养的理念与目标不谋而合。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之下的初中体育教育,改变了以往以应试为目的的体育教育模式,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放在了体育教育的首要位置,关注学生通过体育教育所能够养成的意识、习惯、能力和素质,从而引导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良好意识,发展运动兴趣,在体育运动中增强自信,培养独立健全的人格,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体育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初中体育教育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较深,主要采取的是以应试为目的的教学模式,体育教育的形式以体育及健康的理论教学和体育技能训练为主,课程内容主要围绕传统的田径类项目和球类项目,体育课程的趣味性和丰富性相对不足,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部分学校对于体育课程的开展缺乏重视,相比于体育教育将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投入到了文化课程的教育教学当中,这就使得体育教育改革得不到充足的资源和资金支持,体育课与文化课的比例失衡,课时不足,给初中体育教育改革带来了极大影响。同时,体育课程的创新能力较差,软硬件设施的建设不足,缺乏系统的体育教育规划和充足的体育训练器材,体育训练以机械化的训练方式为主,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倦心理,造成学生对体育课程缺乏热情和积极性;此外,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体育训练成绩,在对体育课程效果进行评估时也往往采取一刀切式的评估方式,对学生的学习体验和需求和关注不足,也很难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能、特长及爱好进行个性化的教学,也是制约初中体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3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体育教育改革策略
3.1 关注品格教育,塑造优秀人格
对学生品格和素养的教育是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重要方向,在此基础上的初中体育教育改革也应当以体育教学为切入点,在提高学生体育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品格和素养。首先,教师要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以人为本开展教学,将学生作为体育课堂的主体,转变师生之间的角色,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从学生的兴趣、体验和需求的角度进行体育课程的设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充分的展示自我与发展自我的机会;其次,要注重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本着健康第一的原则,改变以成绩作为唯一考核方式的落后思想,在体育课程的设计上要重视内容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引入一些迎合潮流,容易激发学生兴趣的运动项目,如街舞、瑜伽、滑板、韵律操等,让学生在提高强身健体的同时增强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最后,要注重对学生行为与品格的引导,借助体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尊重与关爱他人的品格、自我保护意识、团队协作意识等,从而以体育教育改革为切入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引入一些安全防护和自我保护的教育内容,通过学习一些基本的自我防护和躲避伤害的技巧帮助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而在体育竞技类活动的开展中,教师也应当引导学生发扬体育精神,遵守竞赛规则,不能为了取得胜利而做出伤害他人的行为;在一些团队合作的项目当中也应当引导学生提高团队合作的意识,加强与同学之间的协作和配合,服从团队安排,做好个人职责,才能够共同带领团队取得胜利。
3.2 关注心理健康,培养坚强意志
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初中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和干扰。近年来,社会上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不断提高,核心素养理念也提出了要重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关注青少年的压力和情绪。因此,在初中体育教育改革中,应当重视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要本着学生主体原则,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转变教师主导的强硬的教学模式,深入学生当中了解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需求,打造具有活力和生命力的体育教育氛围,让学生通过参加体育运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舒缓课业压力,放松身心;另一方面,要注重对学生坚强意志力的培养和锻炼,体育运动中经常出现一些竞技和对抗的情况,同时体育训练也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耐力和毅力。教师应当以鼓励、引导和协助的方式,帮助学生克服对体育课程的畏难情绪,在体育训练中克服困难、挑战自我,通过体育教育增强信心,张扬个性。
例如,在初中体育篮球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学生喜爱的篮球明星的个人经历,通过偶像的榜样力量和影响力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带领学生观看一些NBA球星的纪录片和采访,了解这些球星为了实现自己的篮球梦想不断挑战自我、克服困难所做出的巨大努力,通过榜样的力量鞭策和激励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不畏困难,勇于奋斗,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断努力。
3.3 创新教学方法,凸显学生主体
核心素养下的初中体育教育改革应当大力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创新,从教学理念、模式和评价方式上做出不断的优化和进步。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通过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训练和竞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通过形成良好的配合机制构建一个和谐友爱的教育氛围,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课程的热情和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分层教学的模式,通过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能、兴趣爱好、特长等要素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通过分层教学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带领学生共同进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4 结论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体育教育改革,应当通过深入研究核心素养理念重新定位初中体育教学的重点、方向和目标,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关注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意识,不断优化和创新教学模式,从而更好地调动起学生参与体育课程的兴趣,借助体育教育改革实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平市永福中学)
体育教育是初中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后,加大了对体育教育的关注,增加了体育课程在初中教学学科中的占比,平衡了体育课程与文化课程的关系。初中体育教育是以提高初中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初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掌握基本运动技巧,培养运动能力为目的所开展的课程。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体育教育教学工作,应当深入分析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理念,借助有效方法实现核心素养理念在体育学科中的渗透,以学生为主导开展教学为改革,优化教学手段,丰富学习体验,养成良好习惯,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打好基础。
1 初中体育教育核心素养的内涵
所谓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当具备的为了满足社会需求和自我发展的技能、素养、品格等。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彰显了我国教育事业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的关注,改变了以往重成绩而轻素养的教育弊端,将教育工作引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初中体育教学可以借助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同时,科学合理的体育教育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运动习惯,从而帮助学生在长时间的体育教育中逐步形成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塑造正向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这无疑与核心素养的理念与目标不谋而合。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之下的初中体育教育,改变了以往以应试为目的的体育教育模式,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放在了体育教育的首要位置,关注学生通过体育教育所能够养成的意识、习惯、能力和素质,从而引导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良好意识,发展运动兴趣,在体育运动中增强自信,培养独立健全的人格,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体育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初中体育教育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较深,主要采取的是以应试为目的的教学模式,体育教育的形式以体育及健康的理论教学和体育技能训练为主,课程内容主要围绕传统的田径类项目和球类项目,体育课程的趣味性和丰富性相对不足,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部分学校对于体育课程的开展缺乏重视,相比于体育教育将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投入到了文化课程的教育教学当中,这就使得体育教育改革得不到充足的资源和资金支持,体育课与文化课的比例失衡,课时不足,给初中体育教育改革带来了极大影响。同时,体育课程的创新能力较差,软硬件设施的建设不足,缺乏系统的体育教育规划和充足的体育训练器材,体育训练以机械化的训练方式为主,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倦心理,造成学生对体育课程缺乏热情和积极性;此外,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体育训练成绩,在对体育课程效果进行评估时也往往采取一刀切式的评估方式,对学生的学习体验和需求和关注不足,也很难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能、特长及爱好进行个性化的教学,也是制约初中体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3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体育教育改革策略
3.1 关注品格教育,塑造优秀人格
对学生品格和素养的教育是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重要方向,在此基础上的初中体育教育改革也应当以体育教学为切入点,在提高学生体育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品格和素养。首先,教师要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以人为本开展教学,将学生作为体育课堂的主体,转变师生之间的角色,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从学生的兴趣、体验和需求的角度进行体育课程的设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充分的展示自我与发展自我的机会;其次,要注重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本着健康第一的原则,改变以成绩作为唯一考核方式的落后思想,在体育课程的设计上要重视内容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引入一些迎合潮流,容易激发学生兴趣的运动项目,如街舞、瑜伽、滑板、韵律操等,让学生在提高强身健体的同时增强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最后,要注重对学生行为与品格的引导,借助体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尊重与关爱他人的品格、自我保护意识、团队协作意识等,从而以体育教育改革为切入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引入一些安全防护和自我保护的教育内容,通过学习一些基本的自我防护和躲避伤害的技巧帮助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而在体育竞技类活动的开展中,教师也应当引导学生发扬体育精神,遵守竞赛规则,不能为了取得胜利而做出伤害他人的行为;在一些团队合作的项目当中也应当引导学生提高团队合作的意识,加强与同学之间的协作和配合,服从团队安排,做好个人职责,才能够共同带领团队取得胜利。
3.2 关注心理健康,培养坚强意志
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初中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和干扰。近年来,社会上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不断提高,核心素养理念也提出了要重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关注青少年的压力和情绪。因此,在初中体育教育改革中,应当重视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要本着学生主体原则,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转变教师主导的强硬的教学模式,深入学生当中了解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需求,打造具有活力和生命力的体育教育氛围,让学生通过参加体育运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舒缓课业压力,放松身心;另一方面,要注重对学生坚强意志力的培养和锻炼,体育运动中经常出现一些竞技和对抗的情况,同时体育训练也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耐力和毅力。教师应当以鼓励、引导和协助的方式,帮助学生克服对体育课程的畏难情绪,在体育训练中克服困难、挑战自我,通过体育教育增强信心,张扬个性。
例如,在初中体育篮球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学生喜爱的篮球明星的个人经历,通过偶像的榜样力量和影响力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带领学生观看一些NBA球星的纪录片和采访,了解这些球星为了实现自己的篮球梦想不断挑战自我、克服困难所做出的巨大努力,通过榜样的力量鞭策和激励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不畏困难,勇于奋斗,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断努力。
3.3 创新教学方法,凸显学生主体
核心素养下的初中体育教育改革应当大力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创新,从教学理念、模式和评价方式上做出不断的优化和进步。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通过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训练和竞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通过形成良好的配合机制构建一个和谐友爱的教育氛围,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课程的热情和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分层教学的模式,通过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能、兴趣爱好、特长等要素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通过分层教学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带领学生共同进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4 结论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体育教育改革,应当通过深入研究核心素养理念重新定位初中体育教学的重点、方向和目标,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关注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意识,不断优化和创新教学模式,从而更好地调动起学生参与体育课程的兴趣,借助体育教育改革实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平市永福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