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内外杂志社“课堂内外杯”科学素养大赛

来源 :中国科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f1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及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由课堂内外杂志社倡议发起了“课堂内外杯”科学素养大赛。
  “课堂内外杯”科学素养大赛立足于提升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创新能力,构建开放协同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体系的国家战略,提升广大中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激发中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兴趣,鼓励中学生关注人工智能相关领域,推动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和人才培养,为更多青少年打开科学世界的万千之门。
  大赛与区域性官方单位、双一流高校、科研院所、世界创客联盟、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等机构展开赛事活动、专家讲学、学术支撑、入校课程、学习中心等协作,与科研机构、媒体、中小学进行交流与合作,大赛公益举办,为参赛学校与参赛选手创设接轨高校、产学融合的开放空间。
  活动概况
  2015年10月,由课堂内外杂志社倡议发起了“课堂内外杯”科学素养大赛。2016年5月,首届科学素养大赛决赛在重庆举行。2016年8月,课堂内外科学营联合重庆卫视成功举办了青少年科学素养类电视挑战赛“激战,科学少年”,所有参赛选手均是首届重庆市青少年科学素养大赛获特等奖的选手。“激战,科学少年”作为重庆市中小学开学第一堂科技课内容,于9月10日通过重庆卫视面向全国观众首播。2017年7月,第2届大赛总决赛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功举办。2018年7月,第3届大赛总决赛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功举办。下面以第3届大赛为例说明大赛实施过程。
  实施过程
  每届科学素养大赛包含备赛活动及报名、初赛、复赛、决赛5个阶段。
  备赛活动 第3届大赛的主题是“人工智能,智创未来”。备赛期间,向初赛选手免费开放“人工智能主题100问”,向复赛选手免费开放“人工智能大师课”,向决赛选手免费开放“智造未来STEAM”创客课程,参赛选手可登录官网获得课程。
  报名 分为网络报名和学校集体报名,均为个人参赛。
  初赛 比赛内容包括基础科学知识和人工智能科学知识。选手在规定时间段登录官网进行限时考试,每位选手有2次考试机会,成绩以最高得分计。
  复赛 进入复赛的选手在规定时间内登录官网进行限时考试,比赛内容包含数学、物理、逻辑、人工智能知识等。
  决赛 每年7月举办全国总决赛,总决赛的比赛内容包含笔试、主题实操、答辩3个环节。
  活动特点
  “课堂内外杯”科学素养大赛独创的青少年科学素养测评体系是针对青少年人群个体的测评体系,旨在精准掌握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水平,从而可以更好把控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方法。比赛题目基于美国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韦氏智力测评系统及国内外科学测评实践经验进行了科学的分类和分析,符合中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对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行有效测评。
  大赛题库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长安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专家拟定,考查范围涵盖人工智能、环境保护、能源开发、生物生态、防灾减灾等多个方面。通过比赛可以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丰富知识积累。大赛题库的搭建体现了“从生活到学习,从学习到社会”的新课程理念,倡导探究式学习。在比赛中,考查记忆的题目仅占比20%,其余题目偏重于考查学生的推理、逻辑和分析能力,倡导探究式学习。
  线上课程用多样性、开放性、专业性、个性化的自助学习模式和核心素养表达的科学方式,对青少年科学知识的普及和提升有重大意义和积极作用。
  大赛肩负社会责任、体现公益价值,每年全国总决赛设有“寒门之星”自荐活动,为偏远和欠发达地区的优秀选手提供往返总决赛城市的路费补贴。大赛举办至今,已有30位优秀选手受益。
  宣传推广
  首届大赛通过重庆电视台录制了电视挑战赛“激战,科学少年”,并作为重庆电视台的重点科普节目面向全国播出,使科普教育更趣味化、多元化、全民化。作为重庆市中小学生开学第一堂科技课,全市有400万师生集中收看了该电视节目。节目播出后,全市32个区县、300余所学校及学生报送了观看照片和观后感,并对节目作出了高度评价。
  大赛组委会先后推荐了3名重庆参赛选手参加中央电视台科学类电视节目录制,为优秀青少年提供了展示优秀科学素养的机会。2017年6-8月,重庆市巴川中学刘翰文同学参加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全国青少年科学素质大会”录制并进入十强;重庆市南开中学赵小淇同学和重庆一中彭新悦同学分别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加油向未来”第2季和第3季节目录制。这3位选手的精彩表现在大赛参赛学校掀起了一轮轮科学热潮。
  “课堂内外杯”科学素养大赛与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科普网、千龙网、华龙网、腾讯、新浪等多家媒体开展了广泛互动,截至目前,大赛的相关报道及转载共计10万余次。
  实施效果
  大赛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天津大学、长安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郑州大学等高校,以及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世界创客联盟、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等机构展开赛事活动、专家讲学、学术支撑、入校课程、学习中心等协作,为参赛学校与参赛选手创设接轨高校、产学融合的开放空间。大赛秉承公平、公正、公开原则,携手14位院士、36位专家走进了全国19个省市234所中小学,举办公益讲座256场。大赛现已成功举办3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来自全国3000余所学校的30余万学子参与了大赛并从中受益。
  “课堂内外杯”科学素养大赛和系列备赛活动、集训课程,为参赛学生提供了学习成长的平台,为科技辅导员提供了学习交流的机会,为参赛学校提供了科技特色教育提升方案,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让更多科技创新后备人才脱颖而出,为更多青少年打开了科学的万千之门,为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培养了更多后备领军人物。
  [基地简介]
  《课堂内外》杂志创办于1979年10月,2012年9月杂志社被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课堂内外》以服务中国3亿青少年为使命,以“科学、人文、生活”为理念,多年致力于提高青少年科学人文素养,注重青少年个性发展,与国内外众多科研院校和专业机构密切合作,推出了一系列科技赛事和科普活动。“院士专家进校园”“科学人文大讲堂”等公益讲座每年举办600多场,现场青少年超过200万人次。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读书、征文、演讲及社会实践活动,成为青少年主题教育的品牌活动,累计受益学生超过4亿人次。
其他文献
广西中小学教师科学营(以下简称“科学营”)由广西科协、广西教育厅共同主办。活动通过创新科技教师培训模式,让老少边穷地区特别是县级及县以下地区的基层科技教师有机会深入我国顶尖科研院所、高等学府,与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面对面交流,活动开拓了教师的学科视野,全面优化提升了教师的知识结构,培养了理论水平和教学业务过硬、教育理念先进的科技教师队伍,并通过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传播科学方法,弘扬科学文化,树立
上帝存在吗?一切如何开始?宇宙中存在其他智慧生命吗?我们能预测未来吗?黑洞中是什么?时间旅行可能吗?我们能在地球上存活吗?我们应去太空殖民吗?人工智能会不会超过我们?我们如何塑造未来?  这10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但稍加思考却又似乎无从回答。这些问题就是著名天体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留给这个世界的临别礼物。2019年3月,在霍金离开我们1周年之际,他的新书《十问:霍金沉思录》简体中文版出版了。  在这
实践表明,告诉学生正确科学概念的方式并不能消除学生原来持有的错误概念。大多数科学概念十分复杂,不能在一步之内让人从不明白到深刻领会、广泛应用。在2013年颁布的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中,教育界提出了以学习进程来解决上述问题的明确主张。学习进程理论认为,每个复杂概念都有几个高低不同、不可逾越的认知阶段,它们按照学生的思维水平和经验水平由低到高依次排列,直到完整的科学概念。找到核心概念的学习进程
用Arduino开展智能设计活动,一个重要的活动类别是进行工程应用的设计,针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真实问题,创造一种新的解决方法,或者改进现有的解决方案。在活动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找到问题,并能够用自己所学对这些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或者能够完成模型制作。  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  在我们的生活中从不缺少创意,尤其是在当今这个科学技术飞速发
2013年6月14—18日和7月1—6日,中国科协—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非正规教育合作项目“走向社会——生活·就业·发展”课程骨干教师能力提高班和项目课程新教师培训班分别在北京成功举办。来自云南、贵州、广西、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等12个省、市、自治区20多个项目县的100余名项目教师参加了这2期培训班。培训紧紧围绕提高教师工作能力这一目标,从项目背景、课程体系、儿童权利、青少年参与、参与式工作方法
“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奖”(School of Distinction Award)由英特尔公司在美国设立,奖励在科学和数学教育方面有出色成绩的美国中小学校。为引进全球优质教育资源,完善创新人才培养环境,自2010年第25届创新大赛开始,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与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合作开展“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评选活动,每年选拔和奖励10所在科学教育中有出色成绩的中小学校,并在全国创新大赛终
云南素有“动植物王国”的美称,多样化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鸟类资源。自1985年以来,红嘴鸥每年会从西伯利亚等地飞到昆明滇池流域越冬,深受当地人喜爱。本活动立足学生,以多层次、多角度带领学生识鸥、寻鸥、观鸥、画鸥、探鸥、护鸥,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关注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建立保护生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  收集红嘴鸥资料,使学生初步了解红嘴鸥的栖息环境、
古城姑苏有着2500年历史文化,丰厚的文化是姑苏学子独有的资源宝库。本活动采用师生共同创作的方式,借助创客教育跨学科多元特性,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掌握纸电路制作和传感器应用方法,学会调试编写程序,同时使学生深入了解姑苏传统文化,在传承中更具自信,在创新时更有力量。  活动目标  本活动以“师生溯源·水韵姑苏”师生纸电路创意编程设计为主题,以传承姑苏历史文化,发展学生创新技能为目标,具体表现在4个方面
研究思路  环境的变化不仅对人类影响巨大,对动植物的生存和生长也可能有較大影响。我们选用了含羞草作为研究对象以研究这种影响。因为含羞草有一种特性,只要外力触碰,它的叶子就会很快闭合,隔一段时间又会再次张开,这种特殊触觉的敏感性和直观性会让我们的研究更加方便。经过观察,我们发现在不同的环境里,含羞草的叶子闭合和张开所需的时间是不一样的,这两个时间是我们判断含羞草触觉灵敏度的重要指标。  我们觉得,环
陈巍,理学博士,现为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科技知识在古代世界的传播并把世界连为一体的历程。喜爱“上穷碧落下黄泉”,品鉴各个文明在应对相似问题时展现出的智慧。  当我们这些普通人翻开医生专用的器械包时,往往会被闪着寒光的手术刀所震慑,其他手术器械,如镊子、剪刀等也很容易让我们敬而远之。但如果我们看到手握柳叶刀的是身着白大褂、戴着口罩的医生,顿时又会放下心来。这些手术器械无不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