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销售不是推销,是推荐

来源 :商业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管理,从根本上来说,是人的管理。企业不仅需要从文化上、制度上激励员工,以实现目标,也需要给员工赋能,提升他们的能力和自信,以迎接新的挑战。与此同时,面对每天不断出现的新事物,员工要想快速适应、得心应手,也需要持续学习,保持与时俱进。
  所以,培训永远是企业管理的一个必选项,在新理念、新商业、新技术、新玩法层出不穷的今天,培训显得尤为迫切。
  企业要想快速把自己的员工“武装”起来,让他们掌握最前沿的理念、技术和玩法,共同推动企业持续增长,首先得需要一个专家资源,能够帮助阐释和传授这些理念、技术和玩法。
  为此,本刊将扮演一个星探的角色,遍访各行各业对新理念、新技术、新玩法有深刻理解、又有切身实践的内行大家,并在新设栏目“培训名人堂”中介绍给大家。
  “增长”是消费需求不振时期的强心剂,是企业家关注的核心,也是他们的焦虑所在。从消费红利期转向产业互联网的今天,如何实现企业销售高速增长,成为问题的关键。销售不再只是敲开客户大门签单的术,而是从组织结构上进行体系设计的道。
  今年5月,阿里巴巴军校首任校长李立恒(花名黑猫警长)作为商业评论新商业学院独家签约讲师,推出了《销售组织增长训战营——铁军锻造2.0》线下课程,帮助企业销售总监及企业高管理解互联网时代的销售本质,并构建新销售体系,实现高速增长的企业战略。
  2002年,曾任学校网管的李立恒加入阿里,原本应聘程序员的他被认为有做销售的潜力,戏剧性地开始了自己的销售生涯。4年时间里,李立恒从菜鸟销售成长为明星销售。善于琢磨的个性让李立恒钻研并总结出本土化销售成长体系,并在2008年担任阿里军校首任校长,将系统化的销售科学复制到全国。
  互联网时代销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阿里的ASK销售成长体系是什么?“中供铁军”的厉害之处在哪里?在《销售组织增长训战营——铁军锻造2.0》开课前夕,本刊编辑郑悦对李立恒进行了专访,请他就上述问题做了深度分享。

从菜鸟销售到军校校长

从学校网管到公司销售是跨度很大的职业变迁,你当时是怎样考虑的?又是如何适应这一角色变化的?
  1998年我大学毕业,学的是信息工程,现在回想当时还没有到技术窗口期,工作并不好找。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还不发达,人们对于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认知也刚开始。我当时对职业规划和自我认知没有太多想法,内心很迷茫,只觉得网管工作安静,不用和别人打交道。
  2001年在美商网工作的师兄给我介绍了电子商务的概念,并建议我去阿里投简历。我当时并没有清楚理解电子商务,但充满好奇。虽然我投的职位是程序员,但在面试过程中,阿里同学建议我去做销售。我当时觉得反正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不如接受挑战吧。
  做了销售后,我感觉自己和人打交道还可以,这让我看到了自己的更多可能性。而且在阿里,我能够了解互联网科技发展趋势和商业价值,这是在学校做网管所无法触及的领域。
  在阿里工作十年间,从销售菜鸟到销售明星再到阿里军校首任校长,是什么促动你一次又一次改变?
  我在阿里的经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做销售,其次是做管理、带团队,最后是做培训。
  刚开始做销售时,对我来说挑战很大。我比较内向,是典型的理工男,喜欢琢磨,之前没有太多的人际交往、向上管理等经验,而且个性傲娇。不过,我倒是我们那一届里第一个出单的。
  在我看来,做好销售有三个步骤——敲门、入门、出门。我在入门阶段花的时间比较长,大概用了两年时间,琢磨销售的科学理念,跟着业绩好的同事做,研究他们为什么能做好。经历这个阶段后,我找到了销售的门道,后面就很顺利了。
  在带团队过程中,我关于销售的一些想法,通过培训在团队中得到了实践。2006年~2007年,阿里进入成长期,从组织角度讲,进入了组织升级阶段,岗位细化,需要为销售服务提供系统化培训,像流水线一样培养合格的销售人员,并快速将标准化的服务普及到全国各地。阿里有挑选业务骨干做培训的传统,成立军校,选我做了首任校长,而我也因为喜欢挑战自我的个性和强烈的好奇心接受了任命。

跟马云学习当老师

你出任阿里军校首任校长后,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我在销售的入门阶段发现了一种现象,人们衡量好销售的标准是业绩好,但事实上业绩好的销售人员可能未必真正理解销售工作。这种现象也发生在其他领域,很多人做得好,但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做得好。
  我作为一个好奇心重又喜欢琢磨的“素人”进入销售领域,首先从理论架构上了解销售工作。为此,我阅读了很多书籍,比如《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人性的弱点》等,还了解了很多美国硅谷公司的案例,认识到销售是一门科学,但缺乏本土化。
  我认为需要建立一套相应的框架,制定能够定义的标准,让好销售成为可复制体系,而不是凭运气或依赖个人特质。事实上,当时就任校长时,我向马云请教如何当好一名老师,他的回答是“你要从怎么当好一名学生开始”。我反复琢磨了这句话,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要有用户思维。
  在阿里军校,我打造了一套机制,包括讲师的招募、筛选和培养,课程的设计、评价等。在这个过程中,我去摩托羅拉、华为等内部教育体系做得好的公司参观学习,也和杭州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院校合作。值得一提的是,阿里明确提出把培训当教育来做,立足人的长远发展,这和讲求短期成效的企业培训有明显区别。
  阿里军校当时提出了ASK(Attitude Skill Knowledge,心态、技巧和知识)销售成长体系,你是如何带领团队总结沉淀出这套体系的?
  在提出这套体系时,和内容相比,让大家达成共识更为重要。当时,有些人没有意识到形成ASK销售体系的重要性。一方面,在公司成长期,即使没有系统的方法论,业务也可以增长,只是总结不出增长的原因而已。另一方面,建立这套体系所需要的时间和精力都不确定。   所幸的是,公司高层一致认为这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快速启动了这个项目。我自己的团队有近二十个人,公司人力资源、员工关系发展等部门也参与进来,还抽调了业务前线的主管、经理和组长,并聘请外部智囊团,组成了一个百人团队来打造销售成长体系。在咨询公司的协助下,我们设计了一套调研问题和方法,并在前线抽取了两千名销售人员,对他们跟踪近两年时间,通过数据积累,总结和提炼出这套体系。
  这套销售成长体系对于塑造和传承阿里“中供铁军”起到了什么作用?
  2000年,即阿里成立一年后,推出了面向中国供应商的B2B产品,日后明星辈出的铁军队伍也随之出现。
  在这支队伍的形成过程中,阿里奉行把培训当教育来做的理念,使得销售人员通过多种培训课程的学习,不仅掌握销售的基本方法,还懂得如何管理,从而能够从新人到优秀再到卓越,从业务员走向管理岗位。
  而ASK体系是一套科学的销售成长方法,让每个销售人员知道自己的业绩是如何形成的,从而提高再次成功的概率。而且,当时阿里面临上市。上市后如何保持增长?增长点在哪里?增长的逻辑是什么?策略的路径是什么?这些涉及各个部门的问题,对于公司而言也非常重要。
  通过这套体系,我们还得到了中供销售人员的画像,最后形成了销售人员招聘原则“北斗七星”——诚信、驱动力(要性、喜欢销售、言出必行)、个性特质(又猛又持久、open)、能力(悟性)。对人才精细的颗粒度描画,使得人力资源等部门在选人时更为精准。这套体系不仅为销售人员提供了有力武器,还帮助组织获得了源源不断的人才。
  离开阿里后,你投身汽车后市场服务领域。作为一个连续创业者,你有什么感想可以分享给其他创业者?
  在阿里的经历,特别是阿里在战略和商业上的判断,以及对商业的理解,都让我在自己的创业中受益颇多。而对于阿里的工作方法、管理和经营,我在自己的公司里也一直都在使用,受益至今。
  前一段时间看罗永浩做直播,感觉自己和他一样,在创业过程中边奔跑边学习。有两个心得想要分享。第一,创业者需要敬畏创业。创业者将创业看作什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做这件事的格局,以及能做成什么样。马云的创业观决定了阿里的商业逻辑和使命中存在利他的因子,使阿里的商业行为具有了担当。而现在不少年轻人对创业的理解是有偏差的,他们认为创业是个资本游戏,这种想法注定了他们的创业不会真正成功。
  第二,是非即成败。创业者有时会做一些违背当初理想的事,比如为资本服务,追求高估值。因此,我希望提醒创业者,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还是要坚守原则。

从推销到推荐


  今天,我们已经从消费红利时代进入产业互联网时代,在这样的时代变革下,销售工作将发生哪些变化?
  这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我们进入了全新的互联网时代,促使销售从推销式向推荐式转变。当然,这种变化也源于另一个维度,即消费者本身。无论是B端还是C端用户,都在发生本质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消费心理、行为和习惯。
  在推销时代,消费者喜欢做选择,因为那时候物质不是特别丰富,超市琳琅满目的货架能给人带来满足感。但是今天,消费者不愿意做选择了,就像刷头条、刷抖音一样,等着被推荐感兴趣的内容。
  面对不同时代的消费者,销售模式应该是不同的。在推销模式下,销售人员采用的是卖方思维,我有什么就卖什么,不管消费者真正要什么。就算销售人员想知道消费者要什么,也没有工具和时间去了解。
  而今天的销售应该是买方思维,也称为用户思维、市场思维。在互联网和数据的赋能下,对消费者的触达和认知变得更为容易,销售人员就可以精准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痛点,然后将最适合的产品和服务推荐给消费者。
  在这种情况下,销售工作本身也发生了变化。以前,销售和运营普遍是分离的。但在今天,市场营销、销售、运营都成为一体,整个销售活动包括了触达、传播、转化、服务、反馈、评价等眾多环节。不同环节有不同的人员来完成,一个完整的销售活动有六七个角色共同协作。同时,建立了一整套的客户关系服务系统,因为服务成为了销售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服务好、口碑好、评价好,就能形成飞轮效应,从而不断裂变出新的客户。而对销售人员而言,由于岗位细分,以前“一张嘴两条腿都能干”的销售人员印象被改变了,专业度成为岗位匹配的关键。
  你与商业评论新商业学院将联合推出《销售组织增长训战营——铁军锻造2.0》课程。与1.0相比,2.0有哪些变化?在课程设置上又有哪些特点?
  在1.0对应的推销时代,最关键的是怎么找到客户和如何签单。所以,以前的很多培训都聚焦在客户管理和签单技巧,关注的是怎么带团队,搞文化,做事情。而在2.0推荐时代,销售培训课程是教你如何建立企业营销系统,如何从使命愿景、商业主张、商业理念出发制定战略,如何做到战略落地,如何人岗匹配,如何产品定价等。
  打个比方,企业就像海上航行的船,去什么样的海域、造什么样的船、航程有多长,都要经过系统化的规划。等全都搭建好了,按部就班去做就可以了。但是,很多企业都没有造好这艘船,对于销售的认知还停留在“人海扫街”的阶段,没有认识到商业的本质就是销售,将销售上升到企业战略的高度。
  在这次课程中,我将用图表、案例等形式,讲述互联网时代的销售旅程以及基于旅程的团队分工,让销售管理者能够从0到1地重塑数字时代的销售团队,并手把手地帮助他们进行从理念到操作的实践,进而实现公司业绩在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增长。
其他文献
在中国餐饮界,海底捞无疑是一个神奇的存在,创建于1994年,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长为国际知名的餐饮企业。截至2019年6月30日,海底捞服务顾客超过1.09亿人次,平均翻台率为5次/天,在北京、上海、香港、台湾等100多个城市,以及新加坡、美国、韩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家,经营593家直营门店,拥有4,380多万会员和8万多员工。更重要的是,我们去任何一家海底捞门店,第一印
期刊
2020年,一场完全出乎意料的医疗和公共卫生危机彻底改变了这个世界——这就是新冠疫情。如果我们能认识到社会面对的挑战,吸取疫情的经验教训,合理利用手头的工具和技术,我们就可以规划出一条更具適应性的新路。但这将向领导者提出一系列全新要求,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压力。  2018年,我们撰文分析了领导力的六个悖论,首次指出成功的领导者必须体现并协调一系列明显的矛盾,才能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立于常胜。当世界力求
期刊
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专家们一致认为,传统思维模式和行事方式,也就是通俗意义上所说的文化,是阻碍新兴技术推动根本性变革的罪魁祸首。  但是,改变组织文化谈何容易。企业领导者常常会陷入以下兩种误区:过度依赖正式的结构性变革,或者干脆把文化变革的任务丢给人力资源部,指望着通过培训和反复强调,新口号就会成为现实。当然,这两条路无一行得通。  我在研究成熟组织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找到了更加行之有效的第三种方
期刊
“五四”青年节前一天,B站(哔哩哔哩)献给新一代的青年宣言片《后浪》在央视播出,朋友圈随即刷屏, B站当日股价也大涨5.53%。近几年来,这个以二次元视频起家的“小破站”加速出圈,以更加多元化的内容吸引更多主流人群,已成功地吸引到了阿里巴巴、小米、麦当劳、肯德基等知名品牌入驻成为UP主。从商业发展的潜力来看,B站本身就是一个令人不可小觑的后浪。  B站的发展历程就是颠覆性创新理论的现实样本。199
期刊
往每家每户的信箱里塞个促销小广告;让社区物业给每户免费送东西;到社区广场设个摊,扫码送个小礼物;在社区微信群里推送一个团购链接……  社区营销早已司空见惯。很多企业也确实利用这样的社区营销,扩大了试用人群,刺激了销售,树立了企业形象,建立了品牌意识,打击了竞争对手。  但是,随着消费者不断成熟、连锁超市和便利店大量进驻、社区竞争日益激烈、新型社区不断涌现,今天的社区已非昨天的社区,现在的业主亦非昔
期刊
“以素为主,荤素搭配”的饮食结构,是未来人类社会求存的必然趋势。因为人类作为一个物种,其生存与繁衍受到“吃对了没”“有吃的没”“吃出意外没”这三个要素的制约和影响。  首先,个体机体的健康(排除医疗水平、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影响外)取决于生理结构和食物结构是否匹配。总体上看,人类的生物演化史与食物的演变史是相匹配的,直到当代才出现失衡,从而暴发了许多新疾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300万
期刊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不但让整个国家措手不及,也让中国经济体系内最活跃的一分子——中小企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现金流储备不足、延迟复工、经济生活停滞、线下消费几乎完全冰冻。  在这样特殊的时刻,中小企业中的初创企业,尤其是那些高度依赖投资的初创企业,面临的压力更加巨大。即使是最激进的投资机构,也开始变得谨慎起来,因为谁也不知道,疫情会持续多久,疫情之后哪些企业能活下来。在这个时
期刊
2010年8月5日晚上11点,智利矿业部长劳伦斯·戈尔伯恩(Laurence Golborne)的手机屏幕突然亮起,一条短信寥寥数语,却让人不寒而栗:“科皮亚波有矿井塌方,33名工人被困。”69天后,戈尔伯恩站在矿井旁,和大约10亿电视观众一起,看着被困工人毫发无损地被救出。为营救下面的33名矿工,救援团队24小时不间断地工作了两个多月,但解救他们的直接责任最终落在一人身上——戈尔伯恩。他和他精心
期刊
随着我的公司规模扩大,我隔三差五地收到投诉,反映我决策迟缓。刚开始的时候,我有点懵,怎么会这样?直到有一天,我恍然大悟,原來员工认为他们已经把相关选择提交给我,希望我明确表态,而我却以为他们不过是茶水间闲聊罢了。员工是在要求我做决策吗?我好像察觉不出来。我以为团队成员只是在对自己手头要解决的问题发表各种评论。  当一家企业处在快速成长期,内部的争论会让决策销声匿迹,特别是当决策的必要性都存疑时。于
期刊
把中年危机变成中年贡献,用工业废料生产出瑜伽裤,从落后殖民地崛起成为全球领先国家,不是运动员却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获胜”。这些成就的共同点是什么?品牌独特性。  “独特性”说明利益相关者认为你的品牌与其他品牌确有重要差异。独特性可以激发集体想象,增加价值,因而对组织和产品都很重要。  培养组织的独特性是使品牌广受好评的关键,但是如果一个品牌并不真正具备所有必要的元素,那么不管用多么花哨的营销技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