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音乐图像》

来源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_1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我与姜永兴先生至今未能谋面,但20世纪80-90年代在我担任《当代中国音乐》一书编辑部主任、继而于2002年从事专著《新中国音乐史》写作时,便查阅到并采用了姜先生的多幅精美图片,为上述两书增色不少,当时便对他的摄影技术和艺术造诣留下深刻印象并怀有感激之情。
其他文献
期刊
前苏联是一个极权国家,而继它解体之后出现的俄罗斯承袭了它的大多数法律规章。因此,在1917年至1991年之间所发生的历史事件仍然保持着机密状态。俄罗斯联邦的大多数档案都是难以见到的,包括涉及文化事宜的资料。然而耐心和对档案系统内部相互参照和副本抄存情况的了解,也换取了适当的回报。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哲学解释学及接受美学的影响下,音乐接受史研究逐渐进入欧美音乐史家的视野。他们开始改变以“作品”为中心的思路,把听众放在显要位置,以揭示音乐意义与价值的多元性及历史生成。
1913年,曾志态在北京发起创办“中西音乐会”,试图改良中国戏曲,以管弦代替锣鼓;1914年,他又在《顺天时报》发表连载文章《歌剧改良百话》,阐述其戏曲改良思想;1915年6月,曾氏记写的京剧曲谱《天水关》(京剧第一集)刊印出版。曾氏的戏曲改革思想与记谱实践是一个有机整体,前后立意、企图,均相一致。本文拟以曾志惠的《歌剧改良百话》和京剧曲谱《天水关》为例,试图通过对它们的查证分析,管窥曾氏的戏曲改良活动,以期扩大对曾氏研究视野及贡献的认识。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是国内外发行并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音乐理论学术季刊。本刊致力于为海内外音乐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学者、师生提供学术耕耘的园地。为进一步方便作者写作和读者阅读,本刊从2014年第一期起,实行新订的著录规范,现公布稿约及投稿规定如下:
6月16日晚,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举行了“中央音乐学院·娃哈哈室内乐团”成立庆典音乐会,标志着中国音乐最高学府中央音乐学院与著名企业娃哈哈集团正式建立了合作关系。这是为推动中国室内乐发展。普及古典音乐而创建的一个校企合作项目。
很荣幸在中国的中央音乐学院发言。在美国,中央音乐学院被认为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东亚所有音乐学院中也是最一流的。
在我来到中国的这几年中,我注意到一种逐渐增长的对早期音乐的兴趣,这次会议似乎也证明了这一点,但是我不知道“早期音乐”(Early Music)这个术语本身在这里是否和在我自己的国家英国有着相同的意义。
“音乐学分析”是中央音乐学院于润洋教授于1993年在其论文《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前奏曲与终曲的音乐学分析》一文中首次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音乐分析模式。在已经过去的近二十年时间里,关于音乐学分析的文章层出不穷,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许多研究文本只有音乐学分析之名,而无音乐学分析之实。
江南丝竹是一种以丝弦和竹管乐器为主,以江南地区的音乐风格来演奏的音乐。这种被称为“江南丝竹”的器乐合奏音乐,其实是被小部分爱好者演奏和欣赏的,而且他们的音乐活动在其本土环境,即上海的文化生活中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