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壶无垢舞茶香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jh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宝石的壶钮醒来之后,银色就更明亮了。
  看多了来自日本的银壶,陈念舟全然中国风、台湾情的银壶,委实让人眼睛为之一亮。
  北投文物馆,庭园花草上跳跃的阳光,透过偌大的日式落地木格拉门,清晰烘托桌上的几把银壶,包括单柄的瀹茶壶与大型提梁烧水壶。无论雾光或抛光,壶面忠实反射着内敛的贵气,以近乎矜持的质感,含蓄地表达禅定的意境。
  陈念舟创作的瀹茶银壶几乎多为单柄,也就是台湾茶人习惯称呼的“侧把”,材质则全为昂贵的木材,包括红花梨木、黑檀木、紫檀木、兰心木等,而仿佛闪烁着钻石般眼睛的壶钮,细数之下,也有或红或黑或橙的鸡油黄玛瑙,或青金石、冰种白玉髓等五六种之多,显然光是配件的选择,就费了相当大的功夫。
  不过特别引起我注意的,却是没有壶钮与壶盖、壶身上方开了个方形缺口的“广纳注泉壶”,其置茶与注水皆无须开盖,类似早年某些陶艺家设计的“懒人壶”,只是它开口更小,司茶人要更加小心,才不致将水外漏而烫伤。对此,陈念舟解释道:“如此设计是为避免茶人因掀盖注水而导致茶香溢散,除了增添注水的乐趣,还必须全神贯注瞄准注泉,这也是对茶人心性的修练。”
  我忽然想起多年前应邀赴湖南长沙铜官窑遗址考察,其中一把让我大为震撼的出土单柄壶,注泉开口与单柄的设计都有异曲同工之妙。果然,陈君表示型制的灵感正是来自铜官窑,相隔1400多年,陈念舟团队凝聚众达人之力,所成就的无垢金银壶,不仅重现晚唐的风华,更彻底区隔日本银壶的风貌而锻敲出绝对中国的银茶器。“无垢”在佛语意为“净白无玷”,也是陈念舟与“无垢茶活”至真至美的艺术追求。自称“无垢茶人”的陈念舟,不仅是一位倡导回归生活、贴近人性的茶文化器物研究设计家,也是台湾现代舞蹈表演团体“无垢舞蹈剧场”的团长,其妻林丽珍是舞蹈名家也是舞团的艺术总监。舞团从台湾本土素材出发,却不受限于本土,其前卫的视觉风格、沉缓细致的独特美学,为各界所称道。
  从无垢舞团强调的“静、定、松、沉、缓、劲”身体美学六字诀来看,上世纪80年代开始醉心于茶、也曾经设计壶型(委由宜兴名家制作紫砂壶)的陈念舟,近年所创作的金银茶器,无论美感呈现、注汤节奏与千锤百炼成就的韵律动感等,仿佛与身体语言的舞蹈交融。
  除了造形设计的独特风格,陈念舟创作茶器最大的特色就在他结构严谨、美得令人窒息的提梁:以黑檀、花梨木积成材形塑祥云型制,再取木小圆角层层相叠构成。其设计与日本银壶编织藤皮隔热,或台艺大金工艺术家林国信将提梁两侧尾端嵌以牛角断热全然迥异。陈念舟说,木质绝对隔热,但木质提梁若要做得优雅,其结构的牢固则十分不容易,因此才精心计算结构张力,以数十片胶合在模具中成形的积成材曲木,以如意、祥云的造型,为整把银壶划上完美句点,他命名为“适出”。
  接着陈君从背囊内取出他带来的手作茶,四平八稳地以一把单柄银壶冲泡。我仔细观察每一个细节,饱满的水柱与适时的停歇,都彰显了茶器出水与断水的利落。又如他再三引述的晚唐茶书《十六汤品》所说“汤器之不可舍金银,犹琴之不可舍桐”,强调金银器泡茶可以使茶叶完整舒展、香气充分释出。果然,舞动的茶香不仅将白色小瓷杯内荡漾的波光一一回射在光洁无暇的壶面上,轻啜一口入喉,幽幽花香浸润的味蕾还多了一份雨前的圆润。
  再看他“台湾系列”的“珊瑚”,橘皮质感的肌理,加上宝石割切锻痕的珊瑚礁表面,呈现出台湾海洋的丰富意象,无论金瓜或团花型制,逐一锻敲出的一个个大小不一、蘑菇状或蜂窝状的凹洞或纹饰,层次却出奇地清晰,更像一层层透明的珊瑚在壶面怒放,让人在品茶的瞬间感受台湾风采,比起日本银壶引以为傲的乳钉玉霰,显然更令人动容,也更高明得多。
  陈念舟说,一把银壶或金壶从设计到完成,必须经过绘图设计、金银料挑选、金银板碾作、锻锤成型、零件设计、零件精工铸造、零件细修、壶钮石材挑选、壶钮雕刻、建构焊接、木料挑选、提梁曲木制作、单柄刻磨制作等十余道繁复工序。科学的精准计算搭配艺术的精致表现,才能成就茶艺美学与实用性。
  陈念舟说自己醉茶赏茶近四十年,从玩物之人起心动念,不仅深入探究茶生活,更进一步创作茶器物,将金银与竹木、玉石完美搭配,打造了全然不同于日本的金银壶器,以999纯金或纯银为材,胎体厚重而饱满,线条则务求简洁流畅。他也提出“新董”的概念,认为如果能够流传下去,百年后就是古董。
  清代文人壶的开创者陈曼生大师,毕生“创作”壶而不“制”壶。陈念舟也不讳言,银壶的制作系由团队通力完成:在壶器设计手稿完成后,先用3D绘图进行模拟,再经过至少数万次的捶打才能成形,令人难以想象。至于木质把手、玉石壶钮等小配件,还需找到手艺精湛的师傅来雕刻,每一个小细节都不得放松,底部则一律以“无垢”落款。
其他文献
闽江两岸,景色旖旎。为了不辜负这大自然的馈赠,智慧的福州人将自西向东的江岸两侧装点一新。山水风光总能令人触景生情,而此情该怎样安放?就在这闽江边觅一安静之地吧,临江落座,煮水瀹茗,在自己与自然中细细慢慢地品味。  茶舍和江水,一者轻吟,一者重奏;一者灵动,一者厚重;一者当代,一者古老。浩浩荡荡的江水,如同一部鸿篇巨制的史书,埋藏着数不尽的风云往事,裹挟着剪不断的千古情愁。出自设计师林开新之手的茶舍
期刊
所谓锔活,简单说就是把破碎的器皿接好,再用金刚钻钻孔,用锔钉抓牢,补后恢复原样。宋时《清明上河图》中已经有锔补匠人的形象,清朝发展鼎盛,它与中国精美的瓷器相生,历经千年不衰。  这两年,锔活在国内也热火,有人为了求得锔补的美感,甚至刻意将新杯碰裂,这种“功利”的做法,在数百年前就曾有过,只不过当时用的是豆子注水胀裂壶的做法。  在台湾最新创意的壶型中,也出现了锔补的造型。  老行当的新玩法  谈到
期刊
福建人陈建双栖居在峨眉山,他手刻的一个竹茶则在圈子里可以拍卖到一两万元。大家都说他很会“玩”,现在,他开始寻找废铁。峨眉山市区有一些老铁匠铺子,满地的铁片如果不用就当废铁卖了,陈建双会特意去翻找,有些特殊造型的铁器本身就很美。陈建双把淘回的铁片放到土里让它锈迹斑斑,然后重新打造,开始割截、锻烧、锤打,“可以用来做茶荷、壶承,甚至花瓶。”用废铜烂铁用做茶具,有着特殊的肌理与质感,很沉静的美,这些往往
期刊
清代文学家沈复在《浮生六记》中回忆了一件他与妻子芸娘的闲情往事:  有一年春天,苏州城南园,油菜花盛开,美不胜收。沈复和他那帮文友们就计划着:如果能对花热饮,绝对是件赏心乐事。但是,在郊外,茶酒都没法加热,这颇让人感到扫兴。  慧黠的芸娘,自有妙计。她花了一百钱去市场上雇了个卖馄饨的小贩,按照约定的时间来到赏花地。苏城卖馄饨的小贩,通常都有副挑子,里面锅碗、炉灶齐全,既可以做菜温酒,也可以用来煮茶
期刊
福建素有“茶树品种宝库”之称,其中福鼎白茶又因其地域特殊、工艺天然和功效独特等特性被人们称作“茶叶的活化石”,成为闽茶的特色代表茶类之一。目前,福鼎全市有380家茶叶加工企业,其中市级以上龙头企业72家,具有进出口经营权企业5家。在2015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福鼎白茶以31. 41亿元,名列第五。  2015年12月26日下午,福鼎白茶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正式在福州启动。  
期刊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也。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陶器因为中空,才可以盛水载茶,具备了茶器的基本功能与用途。开凿了门窗的房子,正因为形成了内部的空间,才具足了居住和喝茶的功能。所以,“有”为我们提供便利,“无”发挥出了它做大的作用。  茶席,是对茶味、茶意、茶韵、茶境等进行合乎功能性表达的一个泡茶平面,是以有限的茶器,来表达无限茶意的
期刊
七月,几家人共同计划许久的日本之旅终于成行,原本第一站的北海道由于种种原因改成了冲绳那霸,所以那霸之旅也算是意外之行,然而短短三日,这次行程却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意外的惊喜。  那霸是一座能让人放慢脚步的城市,它收藏了各个时代最精致的风情,在这片沃土上滋养成独特的文化符号,让漫步街头的人们在不经意间,都找到安静驻足的理由,而在日式庭院里享受的香茶、料理,也是此行不期而遇的美好。  踏出那霸机场的瞬间
期刊
《易经·系辞》言: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论语·为政》,子曰:君子不器。  茶人,要有一颗温柔细微的心,发现自然之美,万物之用。中国人文茶道倡导者王迎新老师如是说。  古人箴言,今人论调,集中在茶席的方寸天地,为“不器”之器在一席间的演绎提供了万千可能。  从一席着眼,发现“不器”之物的大器品格。  席布  文房中那些千百年来默然无声的纸张,悄然记录着书写者的言语和心事。挑出其中最合
期刊
漫长的炎夏总算过去。  时序的流转,藉由寒风冷雨与飞舞的黄叶,向我们暗示渐浓的秋意。  幽坐窗前,展卷读书。冷风瑟瑟,使我不由地打了个寒噤。如此寒凉的秋夜,似乎就是为唤来一壶香暖的茶而作的铺垫。  哪一款茶品才算是最“应景”呢?我在茶柜前踌躇了很久。茶品的选择,固然有个人的喜好,但更多时候是受当下心情的左右。  想要温润,想要“文艺”一点,挑来拣去,手最终还是落在了一袋红茶上。因为,红茶的甜香与温
期刊
在10月的青岛茶博会上,茶具展会上出现了很多银壶的展位,造型加闪耀的银质光芒吸引了很多来者的眼球,而银壶的提梁和侧把很多都结合了木头、竹子、绳子的设计,不仅美观更兼实用。另外,活动现场的其它陶瓷展上也出现了较多采用不同材质混搭的茶具组,茶的色彩日渐丰富,“混搭风”正慢慢入境茶界……  “混搭”是让不同材质相得益彰  十月初,第十届天下赵州国际禅茶文化交流大会举办了百人茶席茶会,黄劲榕带着她刚参与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