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街的午餐有三大王者——拉面、咖喱、炸鸡,特点是量大管饱、味道够咸,与一般人对日本料理精细、味鲜的印象相去甚远。
止不住好奇,趁着“武道家”拉面难得出现空位,我钻进店里。店里只有8个吧台席位,平常门口总是有三五成群的学生在排队。进门先跟伙计选面的硬度(软、中、硬)、汤的浓度(淡、中、浓)、猪背油的多少(少、中、多)。我根据自己的口味选了“中、中、少,加半熟蛋(味玉)”,头上裹着白毛巾的伙计朝我笑笑,门外汉的身份被他一眼识破,因为店家的推荐之选就贴在门外的自动售货机上:硬、浓、多!
除了我,店内都是男学生在闷头吃面,悄然无声,气氛俨如战场。猪骨汤拉面的标配是一碗面、一碗饭,桌上摆着黄瓜酱菜、海苔碎,当下饭菜;三种胡椒、辣椒粉,用来变换口味。这种碳水加碳水的组合让我有点吃不消,但一碗760日元的拉面,卖点就在于饭可以无限量地续盛。
日本人认为拉面也是菜的一种,唯有米饭才称得上主食。我身边戴眼镜的小伙就着一碗拉面吃下了三碗米饭,拉面配着米饭均匀减少,米饭吃掉两碗半时,面碗里还剩下几近橙色的猪骨浓汤。把米饭倒进汤里,仰头吞下,道一声“多谢招待”,起身而去。而我一碗白饭都没盛,只把面、蛋、叉烧、菠菜、海苔吃完,就灰溜溜地逃出门去,连“少油”的汤,对我来说都太口重了。
初次挑战拉面就败下阵来,实在令人沮丧。但我无法欺骗自己,肚饿时刻在学校附近徘徊,再也没勇气走进人气鼎盛的拉面店。
近年拉面作为B级美食风头正劲、花样百出,评选本街区的最佳拉面,也是早稻田校园祭的热门企划。相比之下,咖喱饭是更为朴实平民的存在,校园食堂里,咖喱永远是价格最便宜的果腹之选,咖喱米饭300日元,咖喱猪排也只要450日元。
早稻田大学附近咖喱饭的名店是“糊涂食堂”——店名“Otoboke(お惚け)”在日语里有“故意装傻”之意。三十余年前毕业的前辈,现在的银行高管回忆起来,午饭多数是在糊涂食堂用咖喱饭填饱的肚子。对我来说,像小山一样的咖喱饭、咖喱猪排盖饭从外观上就显得有些恐怖,日式甜口咖喱味道也多中规中矩,反倒是尼泊尔、印度风味的咖喱配馕更合口味。
早稻田高田马场一带的亚洲各国移民多。最不缺的就是中华料理,其次是泰国、越南料理,尼泊尔、印度咖喱店在方圆几百米之内有十数家,《孤独的美食家》介绍的缅甸料理也在高田马场。大部分一个人解决午饭的日子,我既不会去吃油重味咸的拉面,也不会去几个人吃才带劲的中华食堂,而是在泰式鸡饭、越南河粉、尼泊尔馕咖喱间无限轮回。
来到东京,才发觉亚洲料理的美妙。用比我早几年来的前辈的话说,这些亚洲料理经过精巧的“日本化”包装,才变得如此可人。
服务,毫无疑问是日式的:进门后在店员“多謝光临”的招呼声中,到自助餐券机上买餐券,餐券递给店员、落座,立即送上一片湿巾、一杯冰水。
菜单的设计,既简单又让人觉得有无穷无尽的搭配,鸡饭总会免费配汤,河粉会附米皮春卷,尼泊尔的咖喱可选鸡、羊、蔬菜或“今日特选”,辣度有“甜、中、辣”三级,主食可选馕或米饭,饮料可选冷、热拉茶或酸奶饮料“lassi”。
与馕的第一次相遇令人难忘,原来世上在我熟悉的北京烙饼和连锁店披萨之外,竟然有如此集柔软、筋道为一身的饼!吃完后手上的奶香久久不去,满足感令人心旌荡漾。
炸鸡对我来说是最不能理解的日本料理之一,甚至对于它是否能算“日本料理”,本身就应该画一个大大的问号。毕竟韩剧也曾掀起过一场炸鸡热潮,世界上卖出最多炸鸡的大概是美国企业,如此粗暴单纯的食物,可能不应该归于任何一国的料理体系。
若不是当日下午两点,胃壁已经咕咕作响,我大概不会跨进“田乃休”。这家店的午间套餐主打炸鸡盖饭,四个等级以相扑力士的级别命名——“大关”(五块炸鸡)、“横纲”(十块)、“亲方”(十五块)、“理事长”(二十块),无论哪个级别,价格一律680日元。自己点的餐一定要吃到一粒不剩,这是不成文的规矩,但点的量少了,毕竟有吃亏之感。于是点餐时的踟蹰成了老板娘与客人攀谈的切入点,我点了“大关”,老板娘向我确认:“真的吗?只有五块哦!”我歪头犹豫了3秒,还是点点头。邻座的一男一女原本分别想点“大关”和“理事长”,在老板娘的劝说下改成了“横纲”和“亲方”——算算总数,其实一样啊。只是一来一去,几桌客人都跟着微笑起来。
我吃着碗里的大块炸鸡,回味着老板娘方才的待客艺术,目击到了仿佛温情电视剧的情节,写成剧本恐怕都会被说“太造作”的一刻——一个学生模样的客人离席结账,对老板娘说:“我一直吃这里‘亲方’,最近,毕业后的工作已经决定下来了。”
“是什么工作?”
“高中教师。”
“哪里的高中?”
“在福冈。”
“啊,那以后不能来这儿吃饭了。”
“到东京来时,我会过来的。”
五块炸鸡给我的满足感绝对足够了。我吃完,结账时与老板娘说谢谢款待,下次会再来。大概高热量又不健康的炸鸡饭,于我而言,满足点在于寄托日常生活里擦肩而过的最情深意切的瞬间吧。便宜、简朴又令人满足的东西,才是不会厌倦的属于学生街味道。
止不住好奇,趁着“武道家”拉面难得出现空位,我钻进店里。店里只有8个吧台席位,平常门口总是有三五成群的学生在排队。进门先跟伙计选面的硬度(软、中、硬)、汤的浓度(淡、中、浓)、猪背油的多少(少、中、多)。我根据自己的口味选了“中、中、少,加半熟蛋(味玉)”,头上裹着白毛巾的伙计朝我笑笑,门外汉的身份被他一眼识破,因为店家的推荐之选就贴在门外的自动售货机上:硬、浓、多!
除了我,店内都是男学生在闷头吃面,悄然无声,气氛俨如战场。猪骨汤拉面的标配是一碗面、一碗饭,桌上摆着黄瓜酱菜、海苔碎,当下饭菜;三种胡椒、辣椒粉,用来变换口味。这种碳水加碳水的组合让我有点吃不消,但一碗760日元的拉面,卖点就在于饭可以无限量地续盛。
日本人认为拉面也是菜的一种,唯有米饭才称得上主食。我身边戴眼镜的小伙就着一碗拉面吃下了三碗米饭,拉面配着米饭均匀减少,米饭吃掉两碗半时,面碗里还剩下几近橙色的猪骨浓汤。把米饭倒进汤里,仰头吞下,道一声“多谢招待”,起身而去。而我一碗白饭都没盛,只把面、蛋、叉烧、菠菜、海苔吃完,就灰溜溜地逃出门去,连“少油”的汤,对我来说都太口重了。
初次挑战拉面就败下阵来,实在令人沮丧。但我无法欺骗自己,肚饿时刻在学校附近徘徊,再也没勇气走进人气鼎盛的拉面店。
近年拉面作为B级美食风头正劲、花样百出,评选本街区的最佳拉面,也是早稻田校园祭的热门企划。相比之下,咖喱饭是更为朴实平民的存在,校园食堂里,咖喱永远是价格最便宜的果腹之选,咖喱米饭300日元,咖喱猪排也只要450日元。
早稻田大学附近咖喱饭的名店是“糊涂食堂”——店名“Otoboke(お惚け)”在日语里有“故意装傻”之意。三十余年前毕业的前辈,现在的银行高管回忆起来,午饭多数是在糊涂食堂用咖喱饭填饱的肚子。对我来说,像小山一样的咖喱饭、咖喱猪排盖饭从外观上就显得有些恐怖,日式甜口咖喱味道也多中规中矩,反倒是尼泊尔、印度风味的咖喱配馕更合口味。
早稻田高田马场一带的亚洲各国移民多。最不缺的就是中华料理,其次是泰国、越南料理,尼泊尔、印度咖喱店在方圆几百米之内有十数家,《孤独的美食家》介绍的缅甸料理也在高田马场。大部分一个人解决午饭的日子,我既不会去吃油重味咸的拉面,也不会去几个人吃才带劲的中华食堂,而是在泰式鸡饭、越南河粉、尼泊尔馕咖喱间无限轮回。
来到东京,才发觉亚洲料理的美妙。用比我早几年来的前辈的话说,这些亚洲料理经过精巧的“日本化”包装,才变得如此可人。
服务,毫无疑问是日式的:进门后在店员“多謝光临”的招呼声中,到自助餐券机上买餐券,餐券递给店员、落座,立即送上一片湿巾、一杯冰水。
菜单的设计,既简单又让人觉得有无穷无尽的搭配,鸡饭总会免费配汤,河粉会附米皮春卷,尼泊尔的咖喱可选鸡、羊、蔬菜或“今日特选”,辣度有“甜、中、辣”三级,主食可选馕或米饭,饮料可选冷、热拉茶或酸奶饮料“lassi”。
与馕的第一次相遇令人难忘,原来世上在我熟悉的北京烙饼和连锁店披萨之外,竟然有如此集柔软、筋道为一身的饼!吃完后手上的奶香久久不去,满足感令人心旌荡漾。
炸鸡对我来说是最不能理解的日本料理之一,甚至对于它是否能算“日本料理”,本身就应该画一个大大的问号。毕竟韩剧也曾掀起过一场炸鸡热潮,世界上卖出最多炸鸡的大概是美国企业,如此粗暴单纯的食物,可能不应该归于任何一国的料理体系。
若不是当日下午两点,胃壁已经咕咕作响,我大概不会跨进“田乃休”。这家店的午间套餐主打炸鸡盖饭,四个等级以相扑力士的级别命名——“大关”(五块炸鸡)、“横纲”(十块)、“亲方”(十五块)、“理事长”(二十块),无论哪个级别,价格一律680日元。自己点的餐一定要吃到一粒不剩,这是不成文的规矩,但点的量少了,毕竟有吃亏之感。于是点餐时的踟蹰成了老板娘与客人攀谈的切入点,我点了“大关”,老板娘向我确认:“真的吗?只有五块哦!”我歪头犹豫了3秒,还是点点头。邻座的一男一女原本分别想点“大关”和“理事长”,在老板娘的劝说下改成了“横纲”和“亲方”——算算总数,其实一样啊。只是一来一去,几桌客人都跟着微笑起来。
我吃着碗里的大块炸鸡,回味着老板娘方才的待客艺术,目击到了仿佛温情电视剧的情节,写成剧本恐怕都会被说“太造作”的一刻——一个学生模样的客人离席结账,对老板娘说:“我一直吃这里‘亲方’,最近,毕业后的工作已经决定下来了。”
“是什么工作?”
“高中教师。”
“哪里的高中?”
“在福冈。”
“啊,那以后不能来这儿吃饭了。”
“到东京来时,我会过来的。”
五块炸鸡给我的满足感绝对足够了。我吃完,结账时与老板娘说谢谢款待,下次会再来。大概高热量又不健康的炸鸡饭,于我而言,满足点在于寄托日常生活里擦肩而过的最情深意切的瞬间吧。便宜、简朴又令人满足的东西,才是不会厌倦的属于学生街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