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熊丽君一直反复对媒体说:“其实我真是没有别的办法了,才接受捐助、接受采访的,我这样做,都仅仅是作为一个母亲的本能。”或许正是她最本能的表达和行为,才能如此猛烈地唤醒了沉睡在都市人胸中的那一片慈善之心。
10月31日,成都一家纸媒以《励志面馆为救病儿每天操劳12小时》为题刊出了熊丽君以一家小面馆的微薄收入,为儿子廖春磊支付巨额治疗费用的新闻。随后,这则新闻在微博上迅速传播。接下来成都各大媒体纷纷跟进,主流门户网站亦将他家的遭遇置于首页。
过了48年平凡生活的熊丽君,突然因为重病的儿子而成为媒体和微博关注的焦点。这在几周前,她还不敢想象。几周前,儿子的病情复发,她陪儿子去医院检查,医生要求拍一张CT,但当时她连拍这张CT的钱都没有,回来又卖了一个星期的面,攒够了拍CT的钱,才又带着儿子去了医院。
一碗爱心面
11月9日早上6点,家住成都燃灯寺的熊丽君准时起床,她保持这个习惯已经有十多年了。如果不起床,今天的生意就耽搁了。2005年她和丈夫在将军街14号开了一个小面馆以来,这个面馆就成为了熊丽君家全部的生活来源。熊丽君有些胖,胖人是最爱赖床的,但生活留给她的选择太少,在清晨,她只有6点起床这一个选择,因为“面馆一天不营业,就等于一个月少了百八十块钱”。
6点40分,熊丽君准时从家里出发,骑上电瓶车,前往将军街的面馆。冬天的成都,要过了7点才会露出一点晨曦,但清晨上路的人并不少,城市里许多街道正在拓宽和进行地铁建设,不早一点出行将遭遇每日例行的拥堵。入冬之后,熊丽君会在骑车时反穿一件外衣,用来阻挡日益凛冽的寒风。
平常的这个时候,她会在心里给当天要做的事情安排一个顺序,但自从10月31日她的小面馆见报之后,她每天的生活已经被热心的人们所改变,除了卖面和照顾儿子之外,她也不是很清楚,每天会发生些什么事情。但有一点她很肯定,所有的这些改变,都意味着儿子活下去的希望越来越大了。
现在熊丽君的面馆被媒体称作励志面或者爱心面,虽然面馆外依然没有任何招牌。面馆的一角放置了某网站赠送的留言板,上面贴满了来献爱心的人留下的祝福,一家全国连锁的超市在面馆里贴上了“爱心面”的张贴画,并承诺一个月内,熊丽君的面馆需要多少面,他们就免费提供多少面。
10月31日那天,营业额翻了一番,11月1日,总共收到2000元捐款和面钱;11月2日,涨到6000元;11月3日,11000元……
连续十多天,人们都以吃面付费的方式进行捐助,而每天收到的面钱从来都没有少于5000元。熊丽君说,现在让她的焦虑稍稍缓解一点的是,她把每天所得的钱,都打入了儿子医院的账户,这样,至少儿子一两个疗程的医疗费用是有保障了。
随后,廖春磊的同学们又为一直爱踢足球的廖春磊组织了筹款球赛,筹得1万多元,接着民政局送来5000元慰问款,社区也在此刻为廖春磊购买了医保。
熊丽君说,有一家慈善机构已经找到了社区,要求为廖春磊建立专门的医疗账户,专款专用,解决廖春磊的所有医疗费用。虽然具体是否谈妥,她还未得到确切的结果,但她相信,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走,无论是救命的钱,还是被救的命。
不幸的家庭
今年是熊丽君的本命年,民间传说过本命年的人尤其要当心,一整年霉运会伴随左右。熊丽君说,对于这点,她的体会尤其深。2010年是她丈夫廖琦的本命年,那一年,丈夫没有熬过来,因癌症去世。而今年,刚过正月,独子廖春磊又被诊断出患有恶性口腔骨肉瘤。这样的变故,即便发生在一个富足的家庭中,也会让人备受打击,更何况,熊丽君所面对的问题是,家里没有积蓄,房子已经抵押,儿子没有医保,治疗儿子疾病的所有费用,只能从她的小面馆里支取。
4月3日,用东拼西凑来的3万元钱,廖春磊动了手术,下颚骨的一部分被取了下来,还做了一个疗程的放疗。手术结束后,廖春磊自己感觉非常良好,觉得自己和正常人没有任何区别了,同时医生也说,只要两三年内不复发就没事。但不到半年,廖春磊的病情复发,而且非常严重,没过几天时间,廖春磊的口腔就被肿瘤填满,继而长到口腔外。熊丽君说儿子喜欢吃肥肠粉,有一天打电话给她,说妈妈给我买一碗肥肠粉回来吧,再加两个节子(两段打了结的肥肠)。结果,当她把肥肠粉买回去的时候,儿子却只能把里面的汤水喝干,连柔软的粉条都无法通过口腔了。
熊丽君说,其实最痛苦的倒不是想到有可能会失去这个儿子,最痛苦的是,明明有更好的医疗条件,却无法让儿子用上。廖春磊的病情复发后,熊丽君没有将儿子送到廖春磊接受第一次手术的华西医院,而是将儿子送到了离家较近的四川红十字肿瘤医院。原因当然不是因为近,而是医疗价格上的相对便宜。一样的治疗,在华西医院一个疗程需要10万元,而在红十字肿瘤医院只需3万。因为经济上的困难,熊丽君只能为儿子选择相对便宜的放疗,而放弃了也许效果更好的化疗。
熊丽君说,孩子父亲当年患癌症,因为没钱,不敢选择更好的医疗条件,活生生错过了治病的最佳时间,儿子现在又和他父亲一样了,不是不能治,而是没钱治。在廖春磊的病情复发之后,熊丽君的很多好朋友都收到过一条她发的短信,她说:“实在没有办法了,最后也只有和儿子一起走了吧。”
将军街距离成都市中心天府广场不到1公里,属于这座省会城市最核心的范畴,熊丽君就出生在這里。1981年,她高中毕业后被街道安排到成都蜀锦厂工作,随后与在五冶机电厂的工人廖琦结婚。1987年儿子廖春磊出生,三班倒的工作使她无法照顾儿子,单位也没有人愿意长期和她换班,丈夫需常年驻上海工作。于是为了孩子,她放弃了工作,算是自动离职,单位不再对她负有责任。1990年,丈夫被单位以2万元买断工龄,这2万元分两年按月付给。在这以后,夫妻俩再也没有找到其他固定的工作。
一开始,夫妻俩靠在儿童医院门口卖气球、卖盒饭维持一家三口的温饱。随着儿子渐渐长大,读书和参加各种学习班几乎耗光了夫妻两人所有的存款,好不容易才让儿子读完了财贸职中,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儿子的失业。儿子从小就体胖,职高毕业时的廖春磊,不足一米七的个子却有260斤的体重,这样的体重,让他无法通过任何一个单位的面试。廖春磊很着急,他不怕吃苦,甚至去装修公司应聘扛水泥的工作,但他的体形却引来了其他工人们的嘲弄和欺负,最终让他不得不放弃了他找到过的唯一一份工作。
10月31日,成都一家纸媒以《励志面馆为救病儿每天操劳12小时》为题刊出了熊丽君以一家小面馆的微薄收入,为儿子廖春磊支付巨额治疗费用的新闻。随后,这则新闻在微博上迅速传播。接下来成都各大媒体纷纷跟进,主流门户网站亦将他家的遭遇置于首页。
过了48年平凡生活的熊丽君,突然因为重病的儿子而成为媒体和微博关注的焦点。这在几周前,她还不敢想象。几周前,儿子的病情复发,她陪儿子去医院检查,医生要求拍一张CT,但当时她连拍这张CT的钱都没有,回来又卖了一个星期的面,攒够了拍CT的钱,才又带着儿子去了医院。
一碗爱心面
11月9日早上6点,家住成都燃灯寺的熊丽君准时起床,她保持这个习惯已经有十多年了。如果不起床,今天的生意就耽搁了。2005年她和丈夫在将军街14号开了一个小面馆以来,这个面馆就成为了熊丽君家全部的生活来源。熊丽君有些胖,胖人是最爱赖床的,但生活留给她的选择太少,在清晨,她只有6点起床这一个选择,因为“面馆一天不营业,就等于一个月少了百八十块钱”。
6点40分,熊丽君准时从家里出发,骑上电瓶车,前往将军街的面馆。冬天的成都,要过了7点才会露出一点晨曦,但清晨上路的人并不少,城市里许多街道正在拓宽和进行地铁建设,不早一点出行将遭遇每日例行的拥堵。入冬之后,熊丽君会在骑车时反穿一件外衣,用来阻挡日益凛冽的寒风。
平常的这个时候,她会在心里给当天要做的事情安排一个顺序,但自从10月31日她的小面馆见报之后,她每天的生活已经被热心的人们所改变,除了卖面和照顾儿子之外,她也不是很清楚,每天会发生些什么事情。但有一点她很肯定,所有的这些改变,都意味着儿子活下去的希望越来越大了。
现在熊丽君的面馆被媒体称作励志面或者爱心面,虽然面馆外依然没有任何招牌。面馆的一角放置了某网站赠送的留言板,上面贴满了来献爱心的人留下的祝福,一家全国连锁的超市在面馆里贴上了“爱心面”的张贴画,并承诺一个月内,熊丽君的面馆需要多少面,他们就免费提供多少面。
10月31日那天,营业额翻了一番,11月1日,总共收到2000元捐款和面钱;11月2日,涨到6000元;11月3日,11000元……
连续十多天,人们都以吃面付费的方式进行捐助,而每天收到的面钱从来都没有少于5000元。熊丽君说,现在让她的焦虑稍稍缓解一点的是,她把每天所得的钱,都打入了儿子医院的账户,这样,至少儿子一两个疗程的医疗费用是有保障了。
随后,廖春磊的同学们又为一直爱踢足球的廖春磊组织了筹款球赛,筹得1万多元,接着民政局送来5000元慰问款,社区也在此刻为廖春磊购买了医保。
熊丽君说,有一家慈善机构已经找到了社区,要求为廖春磊建立专门的医疗账户,专款专用,解决廖春磊的所有医疗费用。虽然具体是否谈妥,她还未得到确切的结果,但她相信,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走,无论是救命的钱,还是被救的命。
不幸的家庭
今年是熊丽君的本命年,民间传说过本命年的人尤其要当心,一整年霉运会伴随左右。熊丽君说,对于这点,她的体会尤其深。2010年是她丈夫廖琦的本命年,那一年,丈夫没有熬过来,因癌症去世。而今年,刚过正月,独子廖春磊又被诊断出患有恶性口腔骨肉瘤。这样的变故,即便发生在一个富足的家庭中,也会让人备受打击,更何况,熊丽君所面对的问题是,家里没有积蓄,房子已经抵押,儿子没有医保,治疗儿子疾病的所有费用,只能从她的小面馆里支取。
4月3日,用东拼西凑来的3万元钱,廖春磊动了手术,下颚骨的一部分被取了下来,还做了一个疗程的放疗。手术结束后,廖春磊自己感觉非常良好,觉得自己和正常人没有任何区别了,同时医生也说,只要两三年内不复发就没事。但不到半年,廖春磊的病情复发,而且非常严重,没过几天时间,廖春磊的口腔就被肿瘤填满,继而长到口腔外。熊丽君说儿子喜欢吃肥肠粉,有一天打电话给她,说妈妈给我买一碗肥肠粉回来吧,再加两个节子(两段打了结的肥肠)。结果,当她把肥肠粉买回去的时候,儿子却只能把里面的汤水喝干,连柔软的粉条都无法通过口腔了。
熊丽君说,其实最痛苦的倒不是想到有可能会失去这个儿子,最痛苦的是,明明有更好的医疗条件,却无法让儿子用上。廖春磊的病情复发后,熊丽君没有将儿子送到廖春磊接受第一次手术的华西医院,而是将儿子送到了离家较近的四川红十字肿瘤医院。原因当然不是因为近,而是医疗价格上的相对便宜。一样的治疗,在华西医院一个疗程需要10万元,而在红十字肿瘤医院只需3万。因为经济上的困难,熊丽君只能为儿子选择相对便宜的放疗,而放弃了也许效果更好的化疗。
熊丽君说,孩子父亲当年患癌症,因为没钱,不敢选择更好的医疗条件,活生生错过了治病的最佳时间,儿子现在又和他父亲一样了,不是不能治,而是没钱治。在廖春磊的病情复发之后,熊丽君的很多好朋友都收到过一条她发的短信,她说:“实在没有办法了,最后也只有和儿子一起走了吧。”
将军街距离成都市中心天府广场不到1公里,属于这座省会城市最核心的范畴,熊丽君就出生在這里。1981年,她高中毕业后被街道安排到成都蜀锦厂工作,随后与在五冶机电厂的工人廖琦结婚。1987年儿子廖春磊出生,三班倒的工作使她无法照顾儿子,单位也没有人愿意长期和她换班,丈夫需常年驻上海工作。于是为了孩子,她放弃了工作,算是自动离职,单位不再对她负有责任。1990年,丈夫被单位以2万元买断工龄,这2万元分两年按月付给。在这以后,夫妻俩再也没有找到其他固定的工作。
一开始,夫妻俩靠在儿童医院门口卖气球、卖盒饭维持一家三口的温饱。随着儿子渐渐长大,读书和参加各种学习班几乎耗光了夫妻两人所有的存款,好不容易才让儿子读完了财贸职中,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儿子的失业。儿子从小就体胖,职高毕业时的廖春磊,不足一米七的个子却有260斤的体重,这样的体重,让他无法通过任何一个单位的面试。廖春磊很着急,他不怕吃苦,甚至去装修公司应聘扛水泥的工作,但他的体形却引来了其他工人们的嘲弄和欺负,最终让他不得不放弃了他找到过的唯一一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