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本文从合作学习的概念、内涵和价值三个方面对合作学习进行阐述,并从五个方面剖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基于此,提出一些优化课堂合作学习的策略,旨在让合作学习更好地实施于初中数学课堂之中,以期在教学实践中加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 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合作学习 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新课标的指引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这一教学策略,发挥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启发的教育作用,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中达成合作意识的内化和能力的提高,合作学习已成为中小学课堂的一大亮点。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成为现代课堂教学中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
二、合作学习的价值厘定
1.合作学习的概念
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系统地利用教学中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校内部各因素与社区、家长等与教学有关的各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协调、促进学习群体中的个体成员的全面发展,以期达到预先设定的、共同的教学目标,并以学习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标准的一种教学理论和策略。
2.合作学习的内涵
合作学习就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相互学习,其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五方面:(l)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教学活动;(2)合作学习是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3)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预设的教学活动;(4)合作学习的评价标准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是一种按照小组总体成绩来进行评价的教学策略;(5)合作学习仍是一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活动。
3.合作学习的价值
合作学习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之一,是培养学生学会合作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有助于合作能力的提高。合作中能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克服片面,互相启发,互相评价,互补长短;还可以进行信息交流,实现资源共享,故合作学习有助于智力放大。合作学习也有利于因材施教,学生间客观上存在着差异,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由泛泛地关注整个班级进步到关注每个小组,进而关注到个人,有利于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大大扩大了学生参与的机会,小组中的每个学生的都有发言、表现、相互交流及评价的机会,故合作学习是提高学生交往能力的一种较好的途径。
三、数学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已经被教师广泛地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之中。但是纵观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实践,还存在着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
1.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现象1】学生虽然围坐在一起,但小组里往往成为优等生的“一言堂”,他们的意见和想法包办了其队小组成员。合作学习的内容没有探讨价值,小组合作前缺少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学生合作的时间不充分,忽视对学生合作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有些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流于形式,有些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在组织讨论。有些问题需要讨论,却讨论了三言两语,就草草收场。
【思考1】在实际的数学课堂上,仔细观察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不难发现部分教师没能正确理解合作学习的实质,只把它作为课堂教学的点缀与插曲,缺乏有效的合作。整个小组没有全员参与,容易挫伤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不自觉的成了陪衬,使参与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两极分化严重,失去了合作的意义。我们应该关注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将学生的合作落在实处,真正解决学生学习上的问题。
2.合作学习缺失时间
【现象2】一般情况下,教師所提出的讨论问题的难易程度应和所给讨论时间成正比。难一点,有价值的问题多给点时间,反之刚少给点时间,这样既保证讨论的有效性,又不至于浪费时间。但在课堂实践中往往不是做得很好,多数情况是讨论时间给得不够,教师急于归纳总结。之所以这样做,还是因为教师观念陈旧,怕耽误教学时间,完成不了自己设计好的教学计划。大多数讨论的问题,是教师为了合作而设计的一个可以说、可以聊的话题而已。例如,有些教师在提出一个问题后,班级中举手的学生很多,而老师无视一双双高举的小手,坚持要求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像这样的合作学习,既浪费时间,又缺乏实效性。
【思考2】合作学习只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插花点缀,学生没有足够的合作交流时间,对问题的探究浅尝辄止,这样不单单会给学生留下遗憾,还会浇灭他们创造性学习的热情,遇到学生会创新思维,滋生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使参与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什么样问题需要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只有当学生遇到很难独立解决的问题或者解决问题的方式存在分歧时,才会有与人合作交流的愿望,才会认真倾听他人的见解。然而我们的数学课堂上真正具有现实意义的、有必要进行讨论的问题却少之又少。在新课程背景下,不少教师评价一节课的好与坏,主要看一节课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性学习是否贯穿于整节课中。由于这种思想的误导,有的教师就把不需要合作学习的问题也让学生合作讨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把握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度”,让合作学习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3.合作学习缺乏指导
【现象3】课堂合作学习中教师调控不当的表现主要有:一是低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以自己的理解作为标准,代替学生的理解。如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小组合作学习后提问学生,见没人回答,老师就就用自己的讲解代替学生的理解。二是过早提示问题的重点、难点,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仍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面上。学生虽然进行了合作交流,但由于教师没有正确理解合作的要旨,把一些毫无讨论价值或过于简单的毫无难度的问题交给学生讨论,纯粹是浪费时间,也有一些确有合作必要的问题,但问题一出现,教师立即组织小组合作交流,而不引导学生先自己探究,深入思考。 【思考3】教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显示课堂形式的多样和课堂表面气氛的热烈(有人听课更甚),学生没有真正深入探究、参与讨论,不利于勤于思考习惯的养成,教学目标难以达成,费时多,成效微,是一种典型的形式主义。小组合作学习离不开教师对每个学习小组的有效调控,要关注学困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及时发现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进行引导,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要让学困生多思考、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让优等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
4.合作学习与个体发展不平衡
【现象4】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有的合作学习变成一个学生的“独角戏”,其他学生充当听众的角色,没有实质性合作,缺乏学生之间的互动;有的合作学习则变成了“辩论会”,每个学生都抢着说,谁也不听谁的,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造成课堂秩序极为混乱。教师在设置的合作学习环节中,没有把合作任务、要求布置清楚,加上学生合作技能欠缺,不能围绕重点积极有效地讨论,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各行其道,谈论与学习无关的话题,争执、吵闹、加上班额过大,教师难以全面顾及。
【思考4】课堂秩序混乱,教师难以驾驭,教学活动不能正常进行,合作讨论完全失去了意义,教师对教学方式本身产生怀疑,进而排斥,又返老路。教师该如何处理好小组合作与个体发展之间的关系呢?首先,要教会学生倾听别人所说的重点、难点以及解题的方法與思路。其次,要学会分享,要反思他人的优势,吸取别人的思维方法和学习经验。最后,要加强激励机制。对于后进生,我们要给他们更多的发言机会,用简单的问题让他们打开话匣子,再用积极、肯定的语言激励他们,使他们树立信心。
四、数学教学中实施有效合作学习的策略
通过对课堂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要实施有效的课堂合作学习,还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营造培养良好的合作习惯的宽松氛围
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习惯”,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如果学生连基本的学习习惯都没有形成,教学改革便形同虚设,难以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良好的习惯有:主动提问的习惯;合作交流时要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及时作好记录,记住别人发言的要点,并注意对其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勤于思考的习惯等。同时,在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善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都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而且我们还可以教给学生一些发表意见的语言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使合作学习促进学生良好的非认知能力的发展,逐步形成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为学生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2.准确把握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
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好小组合作学习中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教师作为组织者,需要做好学生的组织协调工作,创设轻松和谐的活动环境,适时组织相互间的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互相尊重、互相欣赏和通力合作的精神。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在抓住学生思想灵感的同时,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智慧给学生以点拨和启发,而将想象思考的空间留给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作为合作者要作出及时的调控和适时的指导。
3.精心设计合作学习中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与所学内容密切相关。一个好的合作学习问题是合作学习得以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也是合作学习具有教育价值的基础,所以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合作学习问题。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是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后,将教学中的重、难点融合于问题之中。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富有成效,引起讨论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能够引起师生思维活动的展开。当然,一个学生的认知能力有别于教师的认知能力,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问题设计,使学生“跳一跳,摘得到”。
4.正确处理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强调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并非要摒弃独立思考。独立思考是合作学习的前提与基础,合作学习则是独立思考的补充和延伸。在教学中,合作学习应该建立在学生个人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没有独立的思考,也就没有真正的合作。学生要参与讨论,参与学习,必须要以自己的见解作为基础,而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来替代的,只有学生思考到一定程度,讨论时才有可能出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才有可能出现观点的针锋相对和正面交锋。如果我们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万事都考虑让学生合作学习,那么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将退化。因此,在教学中提出一个问题后,教师首先应给予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组内交流各自的看法,形成“统一”意见后,再到全班交流,最终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合作学习不是课堂教学的点缀与插曲,而是一种值得我们积极运用的学习方式。通过合作学习,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活跃课堂学习气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创造性地运用合作学习这一方式,抓住合作的本质,让学生之间和谐互动,使学生由竞争对手变成合作伙伴,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发展他们的能力,这样才能使课堂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 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合作学习 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新课标的指引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这一教学策略,发挥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启发的教育作用,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中达成合作意识的内化和能力的提高,合作学习已成为中小学课堂的一大亮点。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成为现代课堂教学中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
二、合作学习的价值厘定
1.合作学习的概念
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系统地利用教学中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校内部各因素与社区、家长等与教学有关的各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协调、促进学习群体中的个体成员的全面发展,以期达到预先设定的、共同的教学目标,并以学习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标准的一种教学理论和策略。
2.合作学习的内涵
合作学习就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相互学习,其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五方面:(l)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教学活动;(2)合作学习是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3)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预设的教学活动;(4)合作学习的评价标准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是一种按照小组总体成绩来进行评价的教学策略;(5)合作学习仍是一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活动。
3.合作学习的价值
合作学习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之一,是培养学生学会合作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有助于合作能力的提高。合作中能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克服片面,互相启发,互相评价,互补长短;还可以进行信息交流,实现资源共享,故合作学习有助于智力放大。合作学习也有利于因材施教,学生间客观上存在着差异,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由泛泛地关注整个班级进步到关注每个小组,进而关注到个人,有利于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大大扩大了学生参与的机会,小组中的每个学生的都有发言、表现、相互交流及评价的机会,故合作学习是提高学生交往能力的一种较好的途径。
三、数学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已经被教师广泛地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之中。但是纵观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实践,还存在着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
1.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现象1】学生虽然围坐在一起,但小组里往往成为优等生的“一言堂”,他们的意见和想法包办了其队小组成员。合作学习的内容没有探讨价值,小组合作前缺少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学生合作的时间不充分,忽视对学生合作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有些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流于形式,有些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在组织讨论。有些问题需要讨论,却讨论了三言两语,就草草收场。
【思考1】在实际的数学课堂上,仔细观察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不难发现部分教师没能正确理解合作学习的实质,只把它作为课堂教学的点缀与插曲,缺乏有效的合作。整个小组没有全员参与,容易挫伤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不自觉的成了陪衬,使参与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两极分化严重,失去了合作的意义。我们应该关注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将学生的合作落在实处,真正解决学生学习上的问题。
2.合作学习缺失时间
【现象2】一般情况下,教師所提出的讨论问题的难易程度应和所给讨论时间成正比。难一点,有价值的问题多给点时间,反之刚少给点时间,这样既保证讨论的有效性,又不至于浪费时间。但在课堂实践中往往不是做得很好,多数情况是讨论时间给得不够,教师急于归纳总结。之所以这样做,还是因为教师观念陈旧,怕耽误教学时间,完成不了自己设计好的教学计划。大多数讨论的问题,是教师为了合作而设计的一个可以说、可以聊的话题而已。例如,有些教师在提出一个问题后,班级中举手的学生很多,而老师无视一双双高举的小手,坚持要求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像这样的合作学习,既浪费时间,又缺乏实效性。
【思考2】合作学习只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插花点缀,学生没有足够的合作交流时间,对问题的探究浅尝辄止,这样不单单会给学生留下遗憾,还会浇灭他们创造性学习的热情,遇到学生会创新思维,滋生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使参与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什么样问题需要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只有当学生遇到很难独立解决的问题或者解决问题的方式存在分歧时,才会有与人合作交流的愿望,才会认真倾听他人的见解。然而我们的数学课堂上真正具有现实意义的、有必要进行讨论的问题却少之又少。在新课程背景下,不少教师评价一节课的好与坏,主要看一节课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性学习是否贯穿于整节课中。由于这种思想的误导,有的教师就把不需要合作学习的问题也让学生合作讨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把握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度”,让合作学习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3.合作学习缺乏指导
【现象3】课堂合作学习中教师调控不当的表现主要有:一是低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以自己的理解作为标准,代替学生的理解。如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小组合作学习后提问学生,见没人回答,老师就就用自己的讲解代替学生的理解。二是过早提示问题的重点、难点,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仍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面上。学生虽然进行了合作交流,但由于教师没有正确理解合作的要旨,把一些毫无讨论价值或过于简单的毫无难度的问题交给学生讨论,纯粹是浪费时间,也有一些确有合作必要的问题,但问题一出现,教师立即组织小组合作交流,而不引导学生先自己探究,深入思考。 【思考3】教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显示课堂形式的多样和课堂表面气氛的热烈(有人听课更甚),学生没有真正深入探究、参与讨论,不利于勤于思考习惯的养成,教学目标难以达成,费时多,成效微,是一种典型的形式主义。小组合作学习离不开教师对每个学习小组的有效调控,要关注学困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及时发现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进行引导,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要让学困生多思考、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让优等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
4.合作学习与个体发展不平衡
【现象4】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有的合作学习变成一个学生的“独角戏”,其他学生充当听众的角色,没有实质性合作,缺乏学生之间的互动;有的合作学习则变成了“辩论会”,每个学生都抢着说,谁也不听谁的,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造成课堂秩序极为混乱。教师在设置的合作学习环节中,没有把合作任务、要求布置清楚,加上学生合作技能欠缺,不能围绕重点积极有效地讨论,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各行其道,谈论与学习无关的话题,争执、吵闹、加上班额过大,教师难以全面顾及。
【思考4】课堂秩序混乱,教师难以驾驭,教学活动不能正常进行,合作讨论完全失去了意义,教师对教学方式本身产生怀疑,进而排斥,又返老路。教师该如何处理好小组合作与个体发展之间的关系呢?首先,要教会学生倾听别人所说的重点、难点以及解题的方法與思路。其次,要学会分享,要反思他人的优势,吸取别人的思维方法和学习经验。最后,要加强激励机制。对于后进生,我们要给他们更多的发言机会,用简单的问题让他们打开话匣子,再用积极、肯定的语言激励他们,使他们树立信心。
四、数学教学中实施有效合作学习的策略
通过对课堂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要实施有效的课堂合作学习,还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营造培养良好的合作习惯的宽松氛围
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习惯”,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如果学生连基本的学习习惯都没有形成,教学改革便形同虚设,难以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良好的习惯有:主动提问的习惯;合作交流时要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及时作好记录,记住别人发言的要点,并注意对其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勤于思考的习惯等。同时,在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善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都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而且我们还可以教给学生一些发表意见的语言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使合作学习促进学生良好的非认知能力的发展,逐步形成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为学生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2.准确把握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
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好小组合作学习中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教师作为组织者,需要做好学生的组织协调工作,创设轻松和谐的活动环境,适时组织相互间的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互相尊重、互相欣赏和通力合作的精神。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在抓住学生思想灵感的同时,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智慧给学生以点拨和启发,而将想象思考的空间留给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作为合作者要作出及时的调控和适时的指导。
3.精心设计合作学习中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与所学内容密切相关。一个好的合作学习问题是合作学习得以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也是合作学习具有教育价值的基础,所以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合作学习问题。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是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后,将教学中的重、难点融合于问题之中。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富有成效,引起讨论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能够引起师生思维活动的展开。当然,一个学生的认知能力有别于教师的认知能力,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问题设计,使学生“跳一跳,摘得到”。
4.正确处理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强调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并非要摒弃独立思考。独立思考是合作学习的前提与基础,合作学习则是独立思考的补充和延伸。在教学中,合作学习应该建立在学生个人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没有独立的思考,也就没有真正的合作。学生要参与讨论,参与学习,必须要以自己的见解作为基础,而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来替代的,只有学生思考到一定程度,讨论时才有可能出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才有可能出现观点的针锋相对和正面交锋。如果我们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万事都考虑让学生合作学习,那么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将退化。因此,在教学中提出一个问题后,教师首先应给予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组内交流各自的看法,形成“统一”意见后,再到全班交流,最终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合作学习不是课堂教学的点缀与插曲,而是一种值得我们积极运用的学习方式。通过合作学习,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活跃课堂学习气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创造性地运用合作学习这一方式,抓住合作的本质,让学生之间和谐互动,使学生由竞争对手变成合作伙伴,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发展他们的能力,这样才能使课堂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