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外遗音:王元化《释拟容取心说》的争论——以王元化和《文学评论》编辑部两封未刊信为主疏考

来源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m19840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元化《文心雕龙创作论》一书,在“龙学”界影响巨大,至今仍被视为存在的高度.但该书在1979年10月出版时,囿于当年“以古证古”、“以今论古”的学术和政治氛围,其开拓性的、方法论意义上的研究则被一些人视为“异途”,并挑起争论.本书之一节《释拟容取心说》在《文学评论》1978年第1期发表后的争论,即是最典型的例证.但是,这一例证并未被王元化以及《文心雕龙创作论》的研究者所重视.本文从两封未刊信入手疏考,梳理争论过程以补缺.
其他文献
“以技为喻”是中国文学批评中一种独特的譬喻方式,它基于百工技艺与作家创作之间的相通性与相似性,是象喻思维向文学批评领域辐射的产物.刘勰的《文心雕龙》所以能够截断众
《漱石全集》汉诗文典故随处可见,其中引涉陶渊明作品最多;漱石汉诗与陶渊明关系最密切,最鲜明表征是“归去来”意象频繁出现.夏目漱石一生经历了从“喜读汉籍”到留学英国、
《文心雕龙》体大思精,理论价值卓越.20世纪以来,“龙学”大兴;1980年代开始,文体学、方法论的研究也日益兴盛.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借助文体学和方法论的双重观照,本文拟对刘
本文通过分析《左传》的“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重耳出亡(僖公二十三年)和夏姬相关的史实等三例不同于一般编年史写法的叙事,来阐述《左传》的时间观念对历史解释的影
作为晚清理学经世派的代表人物,郭嵩焘秉承湖湘学术经世致用的一贯品格,治《诗》兼采汉宋,以致用为归宿.身处变乱之世的郭嵩焘对《诗》之“变雅”尤为青睐,其根本原因是希冀
词话是词学批评理论的最典型载体,清代词话代表了词话的最高水平.从南宋至明清,词话的内容由单纯记载本事演变为兼具鉴赏、批评、理论等.清代词话主要分为辑录类词话和原创类
琉球汉诗,是东亚汉诗中后起而杰出的一脉.肇自清初,琉球诗人创作试帖诗者代不乏人,甚至出现了结集出版的试帖诗集.琉球试帖诗的兴衰历程,随清代科举改制与诗学宗尚的转徙而代
民国时期对《文心雕龙》的研究,无非朴实与议论两途,朴实者大多是就文献整理与校勘方面进行,议论者则各驰骋其评骘.总体而言,朴实派的研究受黄侃先生影响甚大,黄侃先生俨然成
由于中晚唐诗既属唐诗,也与宋诗有密切联系的特性,因此在日本江户诗坛的唐宋诗之争中受到诗人关注.尤其在江户后期宋诗派兴起后,他们视中晚唐诗为“变风变雅”,从“变”的角
《晚清四十家诗钞》颇受学界关注,但对其桐城派诗选的定性,却容易遮蔽其诗学特质.诗选所录诗人身份多样,既有桐城派诗人,也不乏同光时期的诗坛名家.不少诗人无论是从诗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