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空巢老人过得更美好?

来源 :健康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ll_b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按照联合国最新标准,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或超过7%,按照这一标准,全世界已经有近百个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2015年中国在全球老龄化国度内排名第65位。
  据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人口司统计称,截止到2018年7月11日全球人口数量介于75亿~76亿之间,在这75亿多人内,60岁及以上人口约为9.62億,占全球总人口约12.8%,全世界人类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的阶段。而预估到2050年全球人口数量将达到98亿,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约为3l亿。
  截止到2017年年底,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58亿,占总人口的11.4%。日本这个比例更高——日本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27.8%,成为全世界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老龄化人口比例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一组与经济有关的自杀率
  身边没有子女陪伴的老人称为空巢老人,随着全世界各个国家的老龄化程度不断加重,空巢老人逐步成为各国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无论东西方各国的文化与生活习俗有怎样的差异,老年人都有积极快乐、平淡宁静或悲观消极这些状态,以抑郁自杀这一典型的悲观消极的状态为例,亚洲65岁以上老人在过去几十年自杀率飙升,尤其是在经济发达的亚洲国家地区,该问题尤为突出。世界卫生组织发现,亚洲发展较快的国家如中国大陆、中国香港、日本、马来西亚、韩国和新加坡,老年人自杀率都很高。经济进步后家庭收入增加理应能够让老年人获得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与更好的照顾,但经济落后的国家,老年人的自杀率很低并且较为平稳,这类不发达国家包括:巴基斯坦、泰国、越南和斯里兰卡。
  这一数据表明,物质生活或许并不能带给亚洲老年人最为根本的幸福,亚洲地区的老年人更喜欢在与年轻或年幼家庭成员的共同生活中,获得心灵的满足以及生活的慰藉。欧美国家所有年龄阶段的人与亚洲文化比较都相对较为自由独立些,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捆绑弱,依赖性更低,所以信仰儿孙自有儿孙福的欧美国家空巢老人的自杀率就低很多。
  中国老年人自杀率高并不仅仅出现在中国地区,以新加坡的华人老年男性为例,曾经以自杀率高居全世界第二而令心理学家极度震惊,震惊的原因在于,同样是居住生活在新加坡这个小岛内,马来西亚人与新加坡人的自杀率只有华人老年男性自杀率的三十分之一,子女不愿意与老年人同住,是心理学家调查后给出的这一奇怪现象的解释。有报道称目前我国自杀率最高人群是老年人,每年至少有10万55岁以上老年人自杀死亡,其中95%的老年人有不同程度心理障碍。
  东西方文化差异
  对于所有国家而言,悲观消极虽然都是一部分空巢老人无法回避的客观问题,但这在过度依赖子女的亚洲某些国家表现的比欧美国家更加明显。欧美国家的老人,由于所信仰的家庭观念与东方文化十分不同,一些欧美空巢老人进入空巢状态时,很大程度上认为自己的人生终于解放了,可以自由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了。所以,对于家庭观念太重的东方国度,空巢可能更是老人的悲剧命运的起点,而对于西方文明而言,空巢老人会一定程度上认为子女的离家居住是一种新生。观念的差异决定了各个国家大部分空巢老人晚年的命运走向。
  空巢后更加幸福的国度:有研究对芬兰、德国、日本、英国、以色列、西班牙等多个国家进行跨文化比较后发现,空巢并不代表晚年一定出现社交孤立,这些发达国家有相当一部分空巢老人正因为孩子不在身边,反而能充分享受自由,更多时间去享受生活、结识朋友、休闲娱乐等。
  空巢后十分痛苦的国度:一定包括中国。1991年,在中国台湾金马奖上一举斩获十个奖项的《推手》(Pushing Hands),由李安导演执演,就是展现的美国华裔家庭的“空巢老人”的痛苦问题。不仅仅前文所提及的居住在新加坡的华人老人,甚至居住在美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地区的空巢华人老人,都在全世界跨文化区域的比较中,位于更加痛苦、更加将自杀付诸于实践的群体内。不仅如此,就连中国儿童的自杀率在全世界都排名第一,并且据有关数据表明这一排名自2011年开始就不再被任何其他国家所撼动。不仅仅是很大比例的空巢中国老人痛苦,连有暖巢有家长照顾的中国儿童,许多也都是痛苦不堪的,全国人民都用自杀率表示着自己内心的苦楚。
  不得不思考的中国文化与时代背景
  一、幼年时代的家族思维传承
  当中国老人自杀率占中国各年龄段第一名位置的时候,我们去关注空巢老人,就不能只在家庭局部思考了,我们不得不关注中国整体的文化本身。21世纪初期的空巢老人,他们出生的年代大约是上世纪30~50年代,而家长制的中国式家庭,决定了晚清时代出生的爷爷奶奶的地位尊贵,以慈禧为代表的“宁与友邦不与家奴”这种绝不爱护国民的弱民统治思想就会通过晚清式家长制传承继续传播至孙辈,孙辈从小学习的就是不自爱、不敢自爱、怕自己做错、自己是累赘、自己没用、怕自己付出的不够做的不对,家人会埋怨等传统教育的思想,这是导致当今空巢老人的家族继承性心灵苦难的文化根源。这些老人的幼年记忆与成长期的家庭教育是已经客观发生的历史性事件,很难通过外在的安抚或教育,将这些老人根深蒂固的自我否定思维习惯改变。这种思维性痛苦在女性老年人中可能表现的更为显著。
  二、成年后的子女捆绑
  出生于上世纪30~50年代的人,他们经历长年战乱后的百废待兴与各种革命时代,几乎属于没有接受常规教育的一代人,成年后,他们大脑里能够工作的价值观念,除了养儿防老男尊女卑等,几乎就是革命主义了。但革命主义无法带来老年的心灵寄托,能够陪伴到老的,除了思考身体各种病痛、退休金下个月怎样、隔壁老王咋突然就走了,剩下的就是儿子怎么不管我,我一辈子养个儿女,不就是为了今天能伺候我吗?当空巢老人各种情绪、情感上的亲子关系渴求无法获得满足时,老年人的大脑中,基本就没有了其他的趣味了。以至于许多去美国养老的老人,都去赌场虚度时光,挥霍着不断老去的无聊日子。   三、夫妻关系的难以共鸣
  海淀法院的调查结果显示,1980年,因“性格不合”而要求离婚的中老年人为0%,2001年增长到13.7%,2003年增至37%,16年过去了,如今中国老人的离婚率节节攀升,甚至有赶超青年人离婚率的趋势。30~50年代的人结婚的年代,还存在组织包办、门当户对等因素,导致这代老年人的夫妻关系令人羡慕的比例不足,这也增加了这一代空巢老人的身心压力。
  让空巢老人过得更美好?
  一、宠物陪伴
  美国养老院曾经与动物收容所合作,让老人与动物作伴,尤其刚出生的猫咪幼崽,让老人的生活充满了热情,从低迷浑噩的状态内很快走出来。空巢老人可以尝试饲养宠物,增加生活乐趣。
  二、出租空闺房屋
  美国为了解决空巢老人孤独寂寞冷的问题,开发专门的一款app,讓老人与留学生共住,留学生有了家一般的居所,空巢老人也有了生活上新的乐趣,与一些很Young很年轻的外国年轻人,讨论天文地理各国风情。对于有空闲房屋的空巢老人,建议可以招租附近的大学生或年轻人共同居住,不仅仅可以每个月多些收入解决对经济的担忧,新鲜血液来到生活中,也有利于老年人健康出现问题时,有人关照。
  三、实施少数人群居制
  可以将区域内的空巢老人聚集在便利店、药店、书报亭、快餐外卖、保沽等生活设施丰富的区域,几个人居于一室,寻找些共同的乐趣,比如一起遛弯、养生操、画画、书法、象棋、钓鱼、游泳、乐器等,这种居住模式比养老院自由,空巢老人住在一起相互可以照应,可以用共同的兴趣与有意义的活动终止胡思乱想的孤独感。老人共同分担生活成本,也可以获得更多的社会服务,比如上门保洁、上门保健等。
  四、社区活动
  目前我国基本每个社区都设有老年人的活动及看护照料中心,每周定期举办老年人喜欢的健康、书画、运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有效帮助空巢老人获得积极生活的乐趣。
  培养兴趣:空巢老人可以把过去的许多遗憾弥补,培养自己新的兴趣,无论在社区、老年大学还是其他社团内,都可以将年轻时没有完成的愿望实现,琴棋书画,无所不学,让自己的退休生活变得多姿多彩。没有兴趣的生活就没有乐趣,有乐趣的晚年,就不再觉得空巢内孤独。
  五、高科技辅助
  空巢老人需要配备高科技的求助设备,比如美国就给空巢老人配备紧急情况下的求助机器,类似于手机,在家里出现紧急情况或身体突然不适时,老人可以直接通过机器上的简单按钮呼叫外界,获得快速帮助。这在中国的空巢老人中也是十分需要普及的一类可以简单操作的,可随身携带的呼救设备。
  六、远程物联
  随着物联网的发展,空巢老人的子女、朋友或社区服务人员,可以通过远程操作,帮助空巢老人完成一些自动化的生活辅助,比如遥控扫地机器人自动打扫房间,远程视频看到老人的状况,远程开启电视或电子设备与老人视频或语音对话,甚至可以远程帮老人提前烧好洗澡水。
  七、保姆护工
  对于空巢老人,可以雇佣全天或小时计算的保姆、护工或保健人员,上门帮助老人解决一些家务、生活或情绪问题。子女不方便陪伴老人的时候,可以请其他人来陪伴下自己的父母。人类是群居的物种,友善和睦的态度都是令人欢喜的,可以看同城服务或家政公司内各种有利于老人生活的服务,每周或定期订购一次,陪伴空巢老人,缓解老人孤单的心情。
  总之,只要社会、社区、子女与亲朋好友用心,照顾空巢老人,解决空巢老人的孤独感并不困难。我们已经进入了科技化智能化服务化十足的时代,开动脑筋,完全有可能提升空巢老人的生活品质与情绪状态,降低空巢老人的自杀率,提升空巢老人的健康与生活品质。
其他文献
一、教学分析  《吹泡泡学科学》是小学生学习科学课的起始课。准确把握科学课程标准,理解课程目标和灵活使用课程教材,将对学生今后的科学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吹泡泡”是孩子非常喜欢的一种小游戏,它不仅是孩子们感兴趣的,在生活中可以尝试着做的,而且还蕴含着许多科学现象和科学原理。  一年级学生进入小学学习,对新的学习和生活充满了好奇,这是他们学习科学的动力。但他们年龄小,存在好动、易兴奋、易疲劳等问题,
《把固体放入水里以后》一课是三年级下册《固体和液体》单元中的内容,教材中安排了一个活动:通过选择一些生活中典型的物体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其沉浮现象,引起学生思考什么样的物体会沉,什么样的物体会浮。这样安排的意图是想让学生通过亲自观察物体的沉浮,知道重的物体不一定沉,轻的物体也不一定浮。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只是单纯地感知固体的沉浮现象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过于简单,没有挑战性。教材的内容已经
【摘要】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对菌阴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间收治的肺结核患者,总计14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参照组及研究组,每组各70例,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CT检查,研究组患者则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就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展开对比分析。结果:以病理检验为金标准,对两组患者的检验准确率进行对比,发现研究组患者的检验准确率为100%
今年2019年舂运到3月1日结束,共40天,今年春运预计全国旅客发送量29.9亿人次,面对人山人海的挤车大军以及舟车劳顿的归家旅途,没个好身板还真难以应付。对于春运乘车中容易出现的一些健康隐患,解放军305医院理疗科主任马彦红和河南省精神病医院刘麦仙医生为您提出下面应对方法。  肠胃防线:止泻  长途旅行,要在车上坐上一整天,吃进去的食物消化过程延长、速度减慢,如果饮食不节制或不洁净都会增加肠胃负
《让灯亮起来》一课,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探究怎样使小电灯亮起来,学会连接简单电路,掌握用直观的方法记录实验现象,认识电流、电路的特点。在实际教学中,对教学点的学生来说,点亮灯泡是日常生活中熟悉却又不甚明白的:电灯究竟是怎样被点亮的,为什么有时候不亮?为什么小灯泡、电源都有正极和负极之分;电流看不见、摸不着,但客观存在;电池中的电流经过灯泡的小灯丝,回到电池,电流在闭合通路中点亮灯泡等问
《三十六计》中的“偷梁换柱”原文为:“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曳其轮也。”古时候人们盖房子时发现,如果搭建好了房梁和立柱,整个房屋的框架就出来了,在排兵布阵中,也按照这个道理来排列自己的主力部队。此计运用此象理,是说好比拖住了车轮,车子就不能运行了。“偷梁换柱”是指讲究排兵布阵的策略,在古代战争中,统帅常常调动自己的主力部队,变化阵形,敌人就会跟着调动。在科学课教学中,教师并不需要
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小学科学学科强化内涵发展,从而提升区域教研品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课程建设与管理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具体工作中,着力建构“一个核心、两个特色、三个立足”的区域课程推进模式:“一个核心”是指形成“研训一体”的教研模式;“两个特色”是指以求索教改新路径、低年级科学先行为特色的项目;“三个立足”是指立足整体推进、立足高效课堂、立足师生共同成长。  一个核心——研训一体  钟楼区在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倡导将大概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对于每一节课来说,教师需要对大概念进行细化,将上位的概念和核心概念拆分成一系列较为具体的概念,并在一定的应用情境下显得生动和有意义。学生在建构科学概念的同时获得思维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任务,因而在具体的概念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层层深入的教学活动。下面以《昆虫》一课为例,浅谈立足概念建构下的思维发展。  教学分析  关于昆虫
一、教学背景  《饮食与健康》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科学与技术》第七册中的第一单元。在本单元学习中,学生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实践、探究、调查等活动,学习食物的营养成分和对人体的作用,以及保健等相关知识。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四年级的学生对维生素的知识感到好奇,但课程中几乎没有关于“维生素”的探究与介绍。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往往会简单、快速地介绍维生素,再转入其他内容的学习;有的教师则非常详细地
一句在“轻伤不下火线”是国人耳熟能详的励志口号,“爱拼才会赢”也是许多人信奉的人生信条。这些铿锵激昂的口号,多少年来一直激励着各行各业的人们,为工作不惜流血流汗,有病也硬撑着干下去,不到最后关头决不轻言离开,也因此涌现了多少可歌可泣的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但是另一方面,反思这些事,又有多少优秀的社会精英人士因为长期“轻伤不下火线”而积劳成疾,遗憾地过早离开了我们?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广州市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