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博物馆是历朝历代文物精华的集中展示,体现了各个时期人们智慧的结晶,从人类开始直立行走,满足了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人类就开始了对美学乃至艺术的不懈追求。随着社会的进步,知识多元化的发展,课本中的知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深入社会的需要,只有在不断的观察、寻找时,才会知道世界比想象中的宽阔、精美。
关键词:博物馆;文化传承;审美素养;自主学习
在当今这个物质空前丰盛、什么都不缺的年代,占有物质很难再刺激到我们的感官,让我们获得长久的满足,而审美能力已经逐渐发展成为新时代需要的能力,我们更需要把美渗透到生活的细节。在小学美术教学当中,对美的培养仅限于教科书上精美的图片及教师的讲解,学生对美的认知是局限的,随着社会的进步,知识多元化的发展,课本中的知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深入社会的需要,只有在不断的观察、寻找时,才会知道世界比想象中的宽阔、精美。因此,学生学会自己摄取有用知识的能力非常重要。
博物馆是历朝历代文物精华的集中展示,体现了各个时期人们智慧的结晶,从人类开始直立行走,满足了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人类就开始了对美学乃至艺术的不懈追求。从史前文明的岩石画到商周时青铜文明,人类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工具以及原材料应用的发展,艺术追求也逐渐从简到繁,中国的青铜器文明于世界,当你漫步在国家博物馆,四羊方尊、后母毋鼎;当你走进湖北省省博曾侯乙编钟那精美的花纹,越王勾践剑历经两千年岁月,锋利依旧;当你走进西安临临潼,举世闻名的秦始皇兵马俑,数以万计的兵马俑军阵陪伴着始皇帝于地下,各个兵俑容颜各不相同,出土时佣身着彩,衣甲鲜明,神态栩栩如生,秦汉视死如生,采取厚葬,留下了许多珍贵文物在墓中,为我们了解还原当时的文明发展留下了宝贵的实物参考。
在一个像博物馆这样的知识海洋里,各个门类的知识都可能涉及,但不是所有的知识都是对自己有用,所以,在众多的知识中筛选知识的能力非常重要,学生可以在博物馆找到属于自己的知识,同时这也更是现代化教育的需求。拓展课外知识面,丰富历史文化知识,提高个人素养。所以经常接触这样的环境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
博物馆里都是实物展出,能给人最直接的感受,图片,影像毕竟和实物有区别,能够在实地看到真实展品,对学生而言意义当然不同。记得在参观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时,看到一位美术老师带领着学生坐在展台前,对面前的陶俑——镇墓兽的表情、造型、色彩等做着细致的讲解,学生再进行绘画,这样生动形象的一节美术课必然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绘画的同时也了解历史,对民族文化从传承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助于他们在具体实物和抽象概念之间建立联系,这无论对于他们学习新知识还是重温已有的知识都很有好处。
博物馆本身就是知识的载体,是教育的基地,充分利用资源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提升人生品味。我们的学生由于长期封闭在应试教育的环境里,偶然一次去博物馆,就犹如“解放”一样,进门以后,不听讲解、走马观花似的转一圈,算是参观了,即便是这样的“参观”也不是常有,学校以学生安全限定集体出行;假期学生被各种补课班占用了所有时间;居住的城市没有可参观的博物馆等等因素,让孩子探索的欲望。而中央台的国家宝藏,是非常优秀的向大众推广普及博物馆知识的节目,制作精心阵容庞大,张国立老师的主持生动有趣,推荐大家观看。
当我们走进博物馆,荡漾在文物之间,欣赏着千百年的文明,仿佛回到了古代,一件件文物像活了起来,讲述着自己的前世今生,因此这些地方一辈子要去无数次,反复地去,自己去,还带自己的孩子去,总之,把这些地方当作首选和第一去处。让孩子们从小就“长”在博物馆、美术馆和古迹名胜里,把这些地方当成他们一生的最佳去处,而不是麦当劳和肯德基。
在今后的幼儿园里、小学里、中学里、高中里、大学里,通通把去博物馆、美术馆和名胜古迹当成经常性的必修课,真的是在那里上课,让有专业知识的白发苍苍的专家,而不是小辫子讲解员,按儿童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去给他们讲课,讓他们抢答问题,做作业,年纪大的要记笔记,填写知识答卷,回去要交参观心得的作文,甚至提供专题报告,真正做到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博物馆作为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传承的载体,肩负着弘扬民族文化、振兴民族精神的艰巨使命,学生在观览过程其实就是一种开拓视野、拥抱文化生活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捕捉准确、真实的客观实物,实现自身素质的全面提升的同时让学生知道要传承历史,要重视文化,对文物、对美术作品、对历史文献、对古典建筑有一种敬畏感和尊敬感,知道自己是打哪儿来的,知道要爱国爱家乡,切身感受到城市浓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特色。在拥挤的小长假,带着孩子来博物馆,不用拥挤,没有人头攒动,享受难得的清静,感受不一样的美学之旅。
参考文献
[1]郑奕.博物馆教育活动研究[D].复旦大学,2012.
[2]丁卫泽.教育技术博物馆建设与场馆学习[M].科学出版社,2015.
关键词:博物馆;文化传承;审美素养;自主学习
在当今这个物质空前丰盛、什么都不缺的年代,占有物质很难再刺激到我们的感官,让我们获得长久的满足,而审美能力已经逐渐发展成为新时代需要的能力,我们更需要把美渗透到生活的细节。在小学美术教学当中,对美的培养仅限于教科书上精美的图片及教师的讲解,学生对美的认知是局限的,随着社会的进步,知识多元化的发展,课本中的知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深入社会的需要,只有在不断的观察、寻找时,才会知道世界比想象中的宽阔、精美。因此,学生学会自己摄取有用知识的能力非常重要。
博物馆是历朝历代文物精华的集中展示,体现了各个时期人们智慧的结晶,从人类开始直立行走,满足了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人类就开始了对美学乃至艺术的不懈追求。从史前文明的岩石画到商周时青铜文明,人类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工具以及原材料应用的发展,艺术追求也逐渐从简到繁,中国的青铜器文明于世界,当你漫步在国家博物馆,四羊方尊、后母毋鼎;当你走进湖北省省博曾侯乙编钟那精美的花纹,越王勾践剑历经两千年岁月,锋利依旧;当你走进西安临临潼,举世闻名的秦始皇兵马俑,数以万计的兵马俑军阵陪伴着始皇帝于地下,各个兵俑容颜各不相同,出土时佣身着彩,衣甲鲜明,神态栩栩如生,秦汉视死如生,采取厚葬,留下了许多珍贵文物在墓中,为我们了解还原当时的文明发展留下了宝贵的实物参考。
在一个像博物馆这样的知识海洋里,各个门类的知识都可能涉及,但不是所有的知识都是对自己有用,所以,在众多的知识中筛选知识的能力非常重要,学生可以在博物馆找到属于自己的知识,同时这也更是现代化教育的需求。拓展课外知识面,丰富历史文化知识,提高个人素养。所以经常接触这样的环境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
博物馆里都是实物展出,能给人最直接的感受,图片,影像毕竟和实物有区别,能够在实地看到真实展品,对学生而言意义当然不同。记得在参观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时,看到一位美术老师带领着学生坐在展台前,对面前的陶俑——镇墓兽的表情、造型、色彩等做着细致的讲解,学生再进行绘画,这样生动形象的一节美术课必然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绘画的同时也了解历史,对民族文化从传承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助于他们在具体实物和抽象概念之间建立联系,这无论对于他们学习新知识还是重温已有的知识都很有好处。
博物馆本身就是知识的载体,是教育的基地,充分利用资源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提升人生品味。我们的学生由于长期封闭在应试教育的环境里,偶然一次去博物馆,就犹如“解放”一样,进门以后,不听讲解、走马观花似的转一圈,算是参观了,即便是这样的“参观”也不是常有,学校以学生安全限定集体出行;假期学生被各种补课班占用了所有时间;居住的城市没有可参观的博物馆等等因素,让孩子探索的欲望。而中央台的国家宝藏,是非常优秀的向大众推广普及博物馆知识的节目,制作精心阵容庞大,张国立老师的主持生动有趣,推荐大家观看。
当我们走进博物馆,荡漾在文物之间,欣赏着千百年的文明,仿佛回到了古代,一件件文物像活了起来,讲述着自己的前世今生,因此这些地方一辈子要去无数次,反复地去,自己去,还带自己的孩子去,总之,把这些地方当作首选和第一去处。让孩子们从小就“长”在博物馆、美术馆和古迹名胜里,把这些地方当成他们一生的最佳去处,而不是麦当劳和肯德基。
在今后的幼儿园里、小学里、中学里、高中里、大学里,通通把去博物馆、美术馆和名胜古迹当成经常性的必修课,真的是在那里上课,让有专业知识的白发苍苍的专家,而不是小辫子讲解员,按儿童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去给他们讲课,讓他们抢答问题,做作业,年纪大的要记笔记,填写知识答卷,回去要交参观心得的作文,甚至提供专题报告,真正做到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博物馆作为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传承的载体,肩负着弘扬民族文化、振兴民族精神的艰巨使命,学生在观览过程其实就是一种开拓视野、拥抱文化生活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捕捉准确、真实的客观实物,实现自身素质的全面提升的同时让学生知道要传承历史,要重视文化,对文物、对美术作品、对历史文献、对古典建筑有一种敬畏感和尊敬感,知道自己是打哪儿来的,知道要爱国爱家乡,切身感受到城市浓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特色。在拥挤的小长假,带着孩子来博物馆,不用拥挤,没有人头攒动,享受难得的清静,感受不一样的美学之旅。
参考文献
[1]郑奕.博物馆教育活动研究[D].复旦大学,2012.
[2]丁卫泽.教育技术博物馆建设与场馆学习[M].科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