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笔者通过论述使用多媒体课件要克服的问题,以及应遵循的原则,以实现多媒体在我们的教学中发挥最佳的作用,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关键词:多媒体;课堂教学;课程优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18-0051-02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存在的问题
1.忽略了教学重点
比如在教学《图形拼接》一课时,数学教师只是设计了一些拼接动画,学生看的津津有味却没有动手试着去拼接,没有亲身经历的体会,只是被动的感受。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教学的重点、难点被忽视,花费的时间不少,却没有什么效果。
2.忽略了板书效果
不少的教师忽略了自身的板书效果,只是一味利用大屏幕显示文字。如:提出的问题,思考的答案、教学总结等都设计在课件中,大量的内容使学生“抄不胜抄”,学生只是一味地等着记,至于到底该记哪儿不该记哪儿他们根本不知道,更别谈能力的培养了。然而,简洁明了的板书足以突出课堂的重、难点,让学生得心应手、有的放矢。
3.忽略了学生注意力的分配
在进行多媒体课件设计时,很多教师根本没考虑学生注意力的分配,盲目地追求趣味性,常常将与课堂联系不大的小动画、声音特效充塞其间,过分花哨,干扰学生视听,分散学生注意力,为了使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造成画蛇添足的效果。
4.忽略了教师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多媒体课件都是预先制作好的,教师往往不能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因材施教,而是根据课件的情况,把学生的思路硬往课件的模式中拽。课件的演示代替了教师的讲解,教师在课堂上要做的便只是不断地点击鼠标,用事先设计的课件流程去取代学生思维的发展轨迹,这样一来必然导致学生缺少必要的课堂读书、思考与讨论的时间,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便被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剥夺了,学生各种能力显然难以提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是通过现代高科技的“手段”和“花样”的包装之后的“教师意志”的倾泻,是一种现代化手段的“灌输”和“填压”。课件“统治”课堂,人性化的师生人际交流被冷冰冰的“人机交往”所取代,它严重妨碍了师生课堂情感的互动。这样就忽视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融入了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课堂反而上死了。
二、运用多媒体应遵循的原则
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多媒体教学,在使用过程中其形象性、直观性方面的负面影响也很大,如果控制不当也会成为干扰因素,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所以,我们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内容,合理选择课件
这是课件设计和使用的首要工作。在教学中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借助多媒体实现教学目标。要使用多媒体就要突出其优势,主要针对那些学生难以理解、抽象复杂、地位重要、教师用语言和常规方法不易讲清,需要借助多媒体课件才能表达清楚的内容,才使用多媒体课件。如:数学课的行程问题是生活中最常见的问题,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讲解比较枯燥和难以理解,但用多媒体技术把运动过程设计成动画形式,使行程问题中的路程、速度和时间三者关系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在课堂教学时应尊重文本、尊重学生,善待生成,适当地使用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段。
2.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教学中教师以其特有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情趣的讲解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这种对学生心理所产生的正面影响,是任何形式的媒体所不能达到的。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切忌机械、单纯地操纵电脑,应当作为参与者走到学生中去,尽量多地关注学生的感知、情感等方面的变化,用体态语言、面部表情及口头提示等形式与学生交流教学信息,活跃课堂气氛。优秀的课件应该是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思想、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多媒体技术的巧妙结合。不能只考虑知识的呈现和多媒体能否运行,更要注意学生的感受。
3.明确目标、适时展示课件
借助任何形象的手段最后还是要落实到学生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教学上。作为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其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切忌形式主义和盲目使用。比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教师不应该过早地利用课件形象直观地把结论演示给学生,这种形象生动的演示,正是迎合了学生懒惰的习惯,学生成了被动的接受,学生的抽象思维得不到锻练,想象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也得不到培养。教师应该让学生在阅读教材基础上进行独立思考、合理猜想、亲自实验(或动手操作)、合作讨论形成观点或困惑之后,再通过课件具体展示,达到预期的目的。从情绪调控上分析,只有当学生在亲身体验后有了新的困惑想得到解决之时,有了猜想和结论想得到验证之时,教师再得以展示,这样效果才会更佳。
4.演示与点拨相结合,适时进行语言控制
教学媒体能提供生动、直观的视听信息,但获取这些信息并不是教学的目的。单一的演示往往欠深刻,单纯的讲解往往太抽象。因此,教师既要通过演示发挥媒体的优势,又要充分发挥语言的作用,使演示与讲解点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讲解把直观与抽象、视听与思考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把握本质和规律,加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升华过程。这对学生掌握知识、发挥想象、启发思维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在具体的教学中要依据学生认知水平,将教材特点、教学目标等与之有机结合,设置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并注意随时调整、补充,以便于多媒体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作用,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编辑:刘轩)
关键词:多媒体;课堂教学;课程优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18-0051-02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存在的问题
1.忽略了教学重点
比如在教学《图形拼接》一课时,数学教师只是设计了一些拼接动画,学生看的津津有味却没有动手试着去拼接,没有亲身经历的体会,只是被动的感受。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教学的重点、难点被忽视,花费的时间不少,却没有什么效果。
2.忽略了板书效果
不少的教师忽略了自身的板书效果,只是一味利用大屏幕显示文字。如:提出的问题,思考的答案、教学总结等都设计在课件中,大量的内容使学生“抄不胜抄”,学生只是一味地等着记,至于到底该记哪儿不该记哪儿他们根本不知道,更别谈能力的培养了。然而,简洁明了的板书足以突出课堂的重、难点,让学生得心应手、有的放矢。
3.忽略了学生注意力的分配
在进行多媒体课件设计时,很多教师根本没考虑学生注意力的分配,盲目地追求趣味性,常常将与课堂联系不大的小动画、声音特效充塞其间,过分花哨,干扰学生视听,分散学生注意力,为了使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造成画蛇添足的效果。
4.忽略了教师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多媒体课件都是预先制作好的,教师往往不能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因材施教,而是根据课件的情况,把学生的思路硬往课件的模式中拽。课件的演示代替了教师的讲解,教师在课堂上要做的便只是不断地点击鼠标,用事先设计的课件流程去取代学生思维的发展轨迹,这样一来必然导致学生缺少必要的课堂读书、思考与讨论的时间,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便被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剥夺了,学生各种能力显然难以提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是通过现代高科技的“手段”和“花样”的包装之后的“教师意志”的倾泻,是一种现代化手段的“灌输”和“填压”。课件“统治”课堂,人性化的师生人际交流被冷冰冰的“人机交往”所取代,它严重妨碍了师生课堂情感的互动。这样就忽视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融入了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课堂反而上死了。
二、运用多媒体应遵循的原则
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多媒体教学,在使用过程中其形象性、直观性方面的负面影响也很大,如果控制不当也会成为干扰因素,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所以,我们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内容,合理选择课件
这是课件设计和使用的首要工作。在教学中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借助多媒体实现教学目标。要使用多媒体就要突出其优势,主要针对那些学生难以理解、抽象复杂、地位重要、教师用语言和常规方法不易讲清,需要借助多媒体课件才能表达清楚的内容,才使用多媒体课件。如:数学课的行程问题是生活中最常见的问题,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讲解比较枯燥和难以理解,但用多媒体技术把运动过程设计成动画形式,使行程问题中的路程、速度和时间三者关系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在课堂教学时应尊重文本、尊重学生,善待生成,适当地使用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段。
2.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教学中教师以其特有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情趣的讲解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这种对学生心理所产生的正面影响,是任何形式的媒体所不能达到的。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切忌机械、单纯地操纵电脑,应当作为参与者走到学生中去,尽量多地关注学生的感知、情感等方面的变化,用体态语言、面部表情及口头提示等形式与学生交流教学信息,活跃课堂气氛。优秀的课件应该是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思想、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多媒体技术的巧妙结合。不能只考虑知识的呈现和多媒体能否运行,更要注意学生的感受。
3.明确目标、适时展示课件
借助任何形象的手段最后还是要落实到学生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教学上。作为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其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切忌形式主义和盲目使用。比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教师不应该过早地利用课件形象直观地把结论演示给学生,这种形象生动的演示,正是迎合了学生懒惰的习惯,学生成了被动的接受,学生的抽象思维得不到锻练,想象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也得不到培养。教师应该让学生在阅读教材基础上进行独立思考、合理猜想、亲自实验(或动手操作)、合作讨论形成观点或困惑之后,再通过课件具体展示,达到预期的目的。从情绪调控上分析,只有当学生在亲身体验后有了新的困惑想得到解决之时,有了猜想和结论想得到验证之时,教师再得以展示,这样效果才会更佳。
4.演示与点拨相结合,适时进行语言控制
教学媒体能提供生动、直观的视听信息,但获取这些信息并不是教学的目的。单一的演示往往欠深刻,单纯的讲解往往太抽象。因此,教师既要通过演示发挥媒体的优势,又要充分发挥语言的作用,使演示与讲解点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讲解把直观与抽象、视听与思考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把握本质和规律,加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升华过程。这对学生掌握知识、发挥想象、启发思维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在具体的教学中要依据学生认知水平,将教材特点、教学目标等与之有机结合,设置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并注意随时调整、补充,以便于多媒体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作用,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编辑:刘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