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21年到2017年,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从社会主义建设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96年来的发展,关键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改变了国家历史进程,决定了民族命运。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烟到建国大业,从改革春风到小康蓝图,回望中国共产党96年历史,一段段峥嵘岁月的牺牲奋斗荡气回肠,一个个历史关头的重要抉择撼人心魄,如同一幅壮丽的画卷,书写着英勇,放射着光芒。在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之际,让我们走进历史的峰峦,回首影响了中国历史进程的18次全国党代会。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开幕。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共13名,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这些代表是:上海的李达、李汉俊,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的陈公博,旅日的周佛海,以及受陈独秀派遣的包惠僧。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出席了大会。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纲领规定了发展党员的条件:申请入党的人,不得具有非共产主义的思想倾向。他们在入党之前,“必须断绝同反对我党纲领之任何党派的关系”。这个纲领实际上起到了党章的作用。大会决定集中精力组织工厂工人。大会通过的党的第一个决议规定,党在当前的“基本任务是成立产业工会”,“党应在工会里灌输阶级斗争的精神”。大会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张国焘分管组织工作,李达分管宣传工作。党的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根本上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斗争屡遭挫折和失败的局面。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共12人,代表全国195名党员。陈独秀主持大会并作报告。大会宣言提出,在目前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奋斗目标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就制定出了党在当前阶段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即党的最低纲领。宣言又提出:党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这又指明了党的最高纲领。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是党成立后的第一个党章,对党员条件、党的各级组织和党的纪律作了具体规定,明确地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大会选出了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执行委员会推选陈独秀为委员长。党的二大在全中国人民面前破天荒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这个纲领很快传播开来,“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广大群众的共同呼声。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30多人,代表全国420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出席大会。陈独秀主持大会并作报告。大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问题。大会正确地估计了孙中山的革命立场和国民党进行改组的可能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大会明确规定,在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时,党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并且强调,拥护工人农民的自身利益是我们不能一刻遗忘的。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修正章程》,基本继承了二大党章的结构和内容,只是个别条文作了改动。如在关于党员入党手续方面,第一次规定了新党员候补期以及候补党员和正式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大会选举陈独秀、蔡和森、李大钊等9人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由陈独秀、蔡和森、毛泽东、罗章龙、谭平山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为委员长,毛泽东任秘书,罗章龙任会计。党的三大确定的建立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實现,使共产党活动的政治舞台迅速扩大,加速了中国革命的步伐,为波澜壮阔的第一次大革命作了准备。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为了加强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以迎接大革命高潮的到来,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举行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20人,代表全国的党员994人。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出席大会,陈独秀主持大会并作报告。大会明确提出了中国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指出:“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必须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大会提出了工农联盟问题,指出中国革命需要“工人农民及城市中小资产阶级普遍的参加”,其中农民是“重要成分”,他们“天然是工人阶级之同盟者”,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如果不发动农民起来斗争,中国革命的成功和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是不可能取得的。大会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内容作了更加完整的规定,指出在“反对国际帝国主义”的同时,既要“反对封建的军阀政治”,还要“反对封建的经济关系”。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修正章程》,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将党的支部规定为党的基层单位。大会选举陈独秀等9人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举陈独秀等5人组成中央局,中央局决定陈独秀任中央总书记。党的四大作出的各项正确决策,为大革命高潮的到来作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此后,全国的革命形势迅速发展,工人运动风起云涌,农民运动轰轰烈烈,大革命高潮来临了。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在大革命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82人,代表全国党员57967人。以罗易、多里奥、维经斯基组成的共产国际代表团和苏联顾问鲍罗廷出席了大会。陈独秀主持大会并向大会作了《政治与组织的报告》。大会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认为中国的资产阶级已经背叛,中国革命到了“工农小资产阶级之民主独裁制的阶段”,应该使革命“向非资本主义之发展方面进行”。大会正式提出党内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并选举产生了党的历史上第一個中央纪律检查监督机构——中央监察委员会,这在党的建设史上有重要意义。大会第一次选举了中央委员会。在随后举行的五届一中全会上,中央委员会选举产生了新的领导机构。陈独秀、张国焘、蔡和森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陈独秀为总书记。从总体上看,大会没有能在党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为全党指明出路,提供坚强有力的领导,而是徒然丧失时机,坐视整个局势继续恶化。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为了认真总结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确定革命斗争的路线和任务,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在苏联莫斯科近郊召开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共142人,其中有选举权的代表84人。瞿秋白作《中国革命与共产党》的政治报告,周恩来作组织报告和军事报告,李立三作农民问题报告,向忠发作职工运动报告,共产国际代表布哈林作《中国革命与中共任务》报告。大会分析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的政治经济状况,明确指出中国仍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国革命现在阶段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当前中国的政治形势是处于两个革命高潮之间;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党的中心工作不是千方百计地组织暴动,而是做艰苦的群众工作,积蓄力量。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保持了五大党章的基本内容,在结构上作了一些调整,更加突出强调共产国际的领导。大会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委员会。随后召开的六届一中全会选举苏兆征、向忠发、项英、周恩来、蔡和森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央政治局选举向忠发为中央政治局主席兼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主席,周恩来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秘书长兼中央组织部部长。六大的路线基本上是正确的。六大以后的两年,全党贯彻执行六大路线,恢复和重建党的组织,领导开展群众斗争,中国革命出现走向恢复和发展的局面。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在德国法西斯面临彻底覆灭和中国抗战胜利的前夜,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代表着全国121万名党员。毛泽东向大会作题为《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大会总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20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路线、纲领和策略,克服了党内的错误思想,使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于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规律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从而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制定的第一部党章。党章确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统一的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一切工作的指针。大会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委员会。随后在七届一中全会上选出13名中央政治局委员,选举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为中央书记处书记,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这就使全党在组织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党的七大之后,全党同志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团结一致,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英勇奋斗。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为迎接大规模的经济建设,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隆重举行。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1026人,代表着全国1073万党员。毛泽东致开幕词,刘少奇作政治报告。大会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强国梦想,显示出党的团结和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大会正确分析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规定了党和全国人民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大会宣布: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上结束,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后制定的第一部党章,强调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党章规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实行常任制,每届任期五年,每年开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大会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委员会。随后召开的八届一中全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为副主席,邓小平为总书记。党的八大是一次成功的大会。大会制定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许多新方针和新设想是富于创造精神的。这次会议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站在了比较高的历史起点上,并取得了初步成果。历史证明,这些成果对于党的事业的发展有长远的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1969年4月1日至24日,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出席代表共1512人,当时全国共有党员2200万人。毛泽东主持大会并致开幕词。林彪作政治报告。报告通篇鼓吹作为“文化大革命”指导思想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大会通过的党章,把“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写进总纲,而只字不提发展生产力,不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取消了有关党员权利的规定。党章把林彪“是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写入总纲。这种完全违反党的根本原则的做法,在党的历史上从来未有过。大会选举产生新的中央委员会。随后举行的九届一中全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林彪为副主席。九大使“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进一步系统化、合法化,提高了林彪、江青等人在党中央的地位。它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在党的历史上没有任何积极作用。 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1973年8月24日至2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共1249人,当时全国有2800万党员。大会通过的由张春桥等主持起草的政治报告,仍然肯定九大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都是正确的,仍号召全党“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坚持“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在这样的“左”倾错误方针指导下,只能使“文化大革命”愈拖愈久,破坏性的后果愈来愈严重。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沿袭了九大党章的总纲和条文,只作了个别的修改和补充。大会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委员会。随后召开的十届一中全会,选举了中央领导机构,毛泽东当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周恩来、王洪文、康生、叶剑英、李德生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从总的方面看,在极“左”思潮再次抬头的背景下,党的十大不论是在思想路线、政治路线还是在组织路线上,都继承了党的九大的“左”的错误。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77年8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1510人,代表全国3500多万党员。华国锋主持大会并作政治报告,叶剑英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邓小平致闭幕词。大会总结同“四人帮”的斗争,宣告历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结束,重申在20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任务。但这次大会仍然肯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因而没有从根本上着手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大会新产生的中央委员会,选举华国锋为主席,选举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为副主席。党的十一大虽然没有完成“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制定新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任务,但邓小平重新当选中央副主席,并经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党的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对中国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1545人,候补代表145人,代表着全国3900多万名党员。邓小平致开幕词,胡耀邦作题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大会提出,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大会在提出经济建设目标的同时,提出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战略方针。大会提出了“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的目标及当前党的建设的任务,制定了新党章。新党章清除了党的十一大党章中“左”的错误,继承和发展了党的七大、八大党章的优点,并根据新时期执政党的特点,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新党章对党的民主集中制和各项组织制度、党的纪律作了更充分、更具体的规定。首次将入党誓词载入党章。大会选举出新一届中央委员会、中央顾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随后召开的党的十二届一中全会选举胡耀邦、叶剑英、邓小平、赵紫阳、李先念、陈云为中央政治局常委,胡耀邦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决定邓小平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批准陈云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邓小平为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黨的十二大的召开,标志着党成功地实现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伟大转变,开始把中国带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的政治轨道,并以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而永远载入史册。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正式代表1936人,特邀代表61人,代表着全国4600多万名党员。赵紫阳作题为《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大会的突出贡献,是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大会通过的《关于〈中国共产党党章部分条文修正案〉的决议》,对党的十二大通过的党章部分条文的内容作了修正。大会首次以差额方式选举出新的中央委员会、中央顾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随后召开的十三届一中全会选举赵紫阳、李鹏、乔石、胡启立、姚依林为中央政治局常委,赵紫阳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决定邓小平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批准陈云为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乔石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党的十三大是一次全面加快改革开放的大会,它是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以来,又一次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的会议。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正式代表1989人,特邀代表46人,代表着全国5100多万名党员。江泽民作题为《加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大会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总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作出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一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二是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写入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在这个理论指导下制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大会决定不再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大会选举产生新的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随后召开的十四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选举江泽民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决定江泽民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批准尉健行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正式代表2048人,特邀代表60人,代表着全国5800多万党员。江泽民作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党的十五大是世纪之交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大会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概念,着重阐述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明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大会通过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大会选举产生新的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十五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选举江泽民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决定江泽民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批准尉健行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党的十五大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为实现跨世纪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正式代表2114人,特邀代表40人,代表着全国6600多万党员。江泽民作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党的十六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紀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总结过去5年的工作和13年来的基本经验,阐述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大会通过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大会选举产生新的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十六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选举胡锦涛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决定江泽民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批准吴官正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党的十六大在新世纪新阶段,明确回答了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等重大问题,顺利实现了中央领导集体新老交替。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正式代表2213人,特邀代表57人,代表着全国7300多万党员。胡锦涛作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大会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宝贵经验,强调要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面阐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大会通过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大会选举产生新的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十七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选举胡锦涛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决定胡锦涛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批准贺国强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党的十七大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不断开创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了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01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大会正式代表2268人,特邀代表57人,代表着全国8200多万党员。胡锦涛作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大会回顾和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奋斗历程及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大会选举产生新的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十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选举习近平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决定习近平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批准王岐山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党的十八大肩负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信任和期待,凝聚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开启了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进军,开启了共创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未来的崭新征程。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继往开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展现出更加广阔的前景,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出更加壮丽的前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展现出更加灿烂的前景。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开幕。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共13名,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这些代表是:上海的李达、李汉俊,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的陈公博,旅日的周佛海,以及受陈独秀派遣的包惠僧。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出席了大会。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纲领规定了发展党员的条件:申请入党的人,不得具有非共产主义的思想倾向。他们在入党之前,“必须断绝同反对我党纲领之任何党派的关系”。这个纲领实际上起到了党章的作用。大会决定集中精力组织工厂工人。大会通过的党的第一个决议规定,党在当前的“基本任务是成立产业工会”,“党应在工会里灌输阶级斗争的精神”。大会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张国焘分管组织工作,李达分管宣传工作。党的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根本上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斗争屡遭挫折和失败的局面。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共12人,代表全国195名党员。陈独秀主持大会并作报告。大会宣言提出,在目前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奋斗目标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就制定出了党在当前阶段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即党的最低纲领。宣言又提出:党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这又指明了党的最高纲领。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是党成立后的第一个党章,对党员条件、党的各级组织和党的纪律作了具体规定,明确地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大会选出了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执行委员会推选陈独秀为委员长。党的二大在全中国人民面前破天荒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这个纲领很快传播开来,“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广大群众的共同呼声。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30多人,代表全国420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出席大会。陈独秀主持大会并作报告。大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问题。大会正确地估计了孙中山的革命立场和国民党进行改组的可能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大会明确规定,在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时,党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并且强调,拥护工人农民的自身利益是我们不能一刻遗忘的。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修正章程》,基本继承了二大党章的结构和内容,只是个别条文作了改动。如在关于党员入党手续方面,第一次规定了新党员候补期以及候补党员和正式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大会选举陈独秀、蔡和森、李大钊等9人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由陈独秀、蔡和森、毛泽东、罗章龙、谭平山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为委员长,毛泽东任秘书,罗章龙任会计。党的三大确定的建立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實现,使共产党活动的政治舞台迅速扩大,加速了中国革命的步伐,为波澜壮阔的第一次大革命作了准备。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为了加强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以迎接大革命高潮的到来,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举行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20人,代表全国的党员994人。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出席大会,陈独秀主持大会并作报告。大会明确提出了中国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指出:“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必须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大会提出了工农联盟问题,指出中国革命需要“工人农民及城市中小资产阶级普遍的参加”,其中农民是“重要成分”,他们“天然是工人阶级之同盟者”,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如果不发动农民起来斗争,中国革命的成功和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是不可能取得的。大会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内容作了更加完整的规定,指出在“反对国际帝国主义”的同时,既要“反对封建的军阀政治”,还要“反对封建的经济关系”。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修正章程》,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将党的支部规定为党的基层单位。大会选举陈独秀等9人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举陈独秀等5人组成中央局,中央局决定陈独秀任中央总书记。党的四大作出的各项正确决策,为大革命高潮的到来作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此后,全国的革命形势迅速发展,工人运动风起云涌,农民运动轰轰烈烈,大革命高潮来临了。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在大革命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82人,代表全国党员57967人。以罗易、多里奥、维经斯基组成的共产国际代表团和苏联顾问鲍罗廷出席了大会。陈独秀主持大会并向大会作了《政治与组织的报告》。大会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认为中国的资产阶级已经背叛,中国革命到了“工农小资产阶级之民主独裁制的阶段”,应该使革命“向非资本主义之发展方面进行”。大会正式提出党内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并选举产生了党的历史上第一個中央纪律检查监督机构——中央监察委员会,这在党的建设史上有重要意义。大会第一次选举了中央委员会。在随后举行的五届一中全会上,中央委员会选举产生了新的领导机构。陈独秀、张国焘、蔡和森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陈独秀为总书记。从总体上看,大会没有能在党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为全党指明出路,提供坚强有力的领导,而是徒然丧失时机,坐视整个局势继续恶化。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为了认真总结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确定革命斗争的路线和任务,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在苏联莫斯科近郊召开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共142人,其中有选举权的代表84人。瞿秋白作《中国革命与共产党》的政治报告,周恩来作组织报告和军事报告,李立三作农民问题报告,向忠发作职工运动报告,共产国际代表布哈林作《中国革命与中共任务》报告。大会分析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的政治经济状况,明确指出中国仍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国革命现在阶段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当前中国的政治形势是处于两个革命高潮之间;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党的中心工作不是千方百计地组织暴动,而是做艰苦的群众工作,积蓄力量。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保持了五大党章的基本内容,在结构上作了一些调整,更加突出强调共产国际的领导。大会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委员会。随后召开的六届一中全会选举苏兆征、向忠发、项英、周恩来、蔡和森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央政治局选举向忠发为中央政治局主席兼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主席,周恩来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秘书长兼中央组织部部长。六大的路线基本上是正确的。六大以后的两年,全党贯彻执行六大路线,恢复和重建党的组织,领导开展群众斗争,中国革命出现走向恢复和发展的局面。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在德国法西斯面临彻底覆灭和中国抗战胜利的前夜,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代表着全国121万名党员。毛泽东向大会作题为《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大会总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20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路线、纲领和策略,克服了党内的错误思想,使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于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规律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从而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制定的第一部党章。党章确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统一的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一切工作的指针。大会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委员会。随后在七届一中全会上选出13名中央政治局委员,选举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为中央书记处书记,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这就使全党在组织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党的七大之后,全党同志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团结一致,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英勇奋斗。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为迎接大规模的经济建设,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隆重举行。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1026人,代表着全国1073万党员。毛泽东致开幕词,刘少奇作政治报告。大会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强国梦想,显示出党的团结和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大会正确分析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规定了党和全国人民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大会宣布: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上结束,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后制定的第一部党章,强调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党章规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实行常任制,每届任期五年,每年开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大会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委员会。随后召开的八届一中全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为副主席,邓小平为总书记。党的八大是一次成功的大会。大会制定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许多新方针和新设想是富于创造精神的。这次会议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站在了比较高的历史起点上,并取得了初步成果。历史证明,这些成果对于党的事业的发展有长远的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1969年4月1日至24日,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出席代表共1512人,当时全国共有党员2200万人。毛泽东主持大会并致开幕词。林彪作政治报告。报告通篇鼓吹作为“文化大革命”指导思想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大会通过的党章,把“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写进总纲,而只字不提发展生产力,不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取消了有关党员权利的规定。党章把林彪“是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写入总纲。这种完全违反党的根本原则的做法,在党的历史上从来未有过。大会选举产生新的中央委员会。随后举行的九届一中全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林彪为副主席。九大使“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进一步系统化、合法化,提高了林彪、江青等人在党中央的地位。它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在党的历史上没有任何积极作用。 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1973年8月24日至2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共1249人,当时全国有2800万党员。大会通过的由张春桥等主持起草的政治报告,仍然肯定九大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都是正确的,仍号召全党“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坚持“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在这样的“左”倾错误方针指导下,只能使“文化大革命”愈拖愈久,破坏性的后果愈来愈严重。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沿袭了九大党章的总纲和条文,只作了个别的修改和补充。大会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委员会。随后召开的十届一中全会,选举了中央领导机构,毛泽东当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周恩来、王洪文、康生、叶剑英、李德生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从总的方面看,在极“左”思潮再次抬头的背景下,党的十大不论是在思想路线、政治路线还是在组织路线上,都继承了党的九大的“左”的错误。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77年8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1510人,代表全国3500多万党员。华国锋主持大会并作政治报告,叶剑英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邓小平致闭幕词。大会总结同“四人帮”的斗争,宣告历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结束,重申在20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任务。但这次大会仍然肯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因而没有从根本上着手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大会新产生的中央委员会,选举华国锋为主席,选举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为副主席。党的十一大虽然没有完成“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制定新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任务,但邓小平重新当选中央副主席,并经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党的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对中国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1545人,候补代表145人,代表着全国3900多万名党员。邓小平致开幕词,胡耀邦作题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大会提出,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大会在提出经济建设目标的同时,提出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战略方针。大会提出了“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的目标及当前党的建设的任务,制定了新党章。新党章清除了党的十一大党章中“左”的错误,继承和发展了党的七大、八大党章的优点,并根据新时期执政党的特点,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新党章对党的民主集中制和各项组织制度、党的纪律作了更充分、更具体的规定。首次将入党誓词载入党章。大会选举出新一届中央委员会、中央顾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随后召开的党的十二届一中全会选举胡耀邦、叶剑英、邓小平、赵紫阳、李先念、陈云为中央政治局常委,胡耀邦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决定邓小平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批准陈云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邓小平为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黨的十二大的召开,标志着党成功地实现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伟大转变,开始把中国带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的政治轨道,并以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而永远载入史册。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正式代表1936人,特邀代表61人,代表着全国4600多万名党员。赵紫阳作题为《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大会的突出贡献,是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大会通过的《关于〈中国共产党党章部分条文修正案〉的决议》,对党的十二大通过的党章部分条文的内容作了修正。大会首次以差额方式选举出新的中央委员会、中央顾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随后召开的十三届一中全会选举赵紫阳、李鹏、乔石、胡启立、姚依林为中央政治局常委,赵紫阳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决定邓小平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批准陈云为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乔石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党的十三大是一次全面加快改革开放的大会,它是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以来,又一次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的会议。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正式代表1989人,特邀代表46人,代表着全国5100多万名党员。江泽民作题为《加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大会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总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作出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一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二是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写入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在这个理论指导下制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大会决定不再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大会选举产生新的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随后召开的十四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选举江泽民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决定江泽民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批准尉健行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正式代表2048人,特邀代表60人,代表着全国5800多万党员。江泽民作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党的十五大是世纪之交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大会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概念,着重阐述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明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大会通过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大会选举产生新的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十五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选举江泽民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决定江泽民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批准尉健行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党的十五大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为实现跨世纪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正式代表2114人,特邀代表40人,代表着全国6600多万党员。江泽民作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党的十六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紀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总结过去5年的工作和13年来的基本经验,阐述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大会通过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大会选举产生新的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十六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选举胡锦涛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决定江泽民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批准吴官正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党的十六大在新世纪新阶段,明确回答了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等重大问题,顺利实现了中央领导集体新老交替。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正式代表2213人,特邀代表57人,代表着全国7300多万党员。胡锦涛作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大会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宝贵经验,强调要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面阐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大会通过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大会选举产生新的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十七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选举胡锦涛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决定胡锦涛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批准贺国强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党的十七大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不断开创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了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01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大会正式代表2268人,特邀代表57人,代表着全国8200多万党员。胡锦涛作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大会回顾和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奋斗历程及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大会选举产生新的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十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选举习近平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决定习近平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批准王岐山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党的十八大肩负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信任和期待,凝聚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开启了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进军,开启了共创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未来的崭新征程。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继往开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展现出更加广阔的前景,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出更加壮丽的前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展现出更加灿烂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