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西洋到撒哈拉

来源 :环球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zhix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了摩洛哥,就一定要去卡萨布兰卡;到了卡萨布兰卡,则一定不可以错过里克酒吧。70多年时光流逝,酒吧的吧台和旧钢琴,都还在原来的地方。
  阿加迪尔是摩洛哥人民心目中最美丽的城市。沿着漫长的海岸,融合了全世界各民族风格的酒店、酒吧、商店鳞次栉比,绵延数公里。
  撒哈拉的魅力集中在一个叫“梅尔祖卡”的地方,这里的条件非常简陋,但却吸引了来自全世界的旅行者,因为这里有“全世界最纯净的星空”。
  去了摩洛哥,就一定要去卡萨布兰卡,到了卡萨布兰卡,则一定不可以错过里克酒吧。70多年时光流逝,酒吧里的吧台和旧钢琴,都还在原来的地方。不过在细节上,酒吧还是采用了很多现代化的装饰,仿佛电影中的那个小酒吧最终通过战争的考验,一路发展到今天,继续述说那段未完的故事,述说那属于酒吧主人的可望而不可及的爱情。尽管来这里的人们都知道,电影的每一个镜头,都是在好莱坞的拍摄棚里完成的,甚至连电影故事的原型,也跟这座城市毫无关系,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在这里畅想、回味那段故事。许多人不远千里万里而来,也只为某种不可自抑的情怀……
  丹吉尔和阿加迪尔沙漠与海洋的拥抱
  作为一个海滨国家,摩洛哥有许多城市受到陆地和海洋的共同拥抱。在摩洛哥北部海滨地区,素有“摩洛哥夏都”之称的丹吉尔,正是这样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
  丹吉尔分为新城和老城两部分。新城多是欧式建筑,高楼大厦林立,街道宽阔笔直,花木争艳,街心公园随处可见,整座城市宛如一片绿色的海洋。豪华的宾馆和别致典雅的民宅星罗棋布,引人注目。而老城区则如《一千零一夜》里所描绘的景象:房屋密集,式样千姿百态,街巷交错,满目是店铺、摊点和手工作坊,一天到晚人山人海,喧哗热闹。如果是初访这里,简直就如同进入了迷宫一般,辨不清东南西北,找不着出口入口。老城区最繁华的地方是大索科广场,广场四周,咖啡馆里散发着浓郁的薄荷茶味道,杂货铺里货物琳琅满目,服装店和绸布店更是显得五彩缤纷……
  丹吉尔城风和日丽,气候宜人,白色住宅、绿色山野和蔚蓝色的海水交相辉映。这里终年气候宜人,从海角向南,大西洋海滩绵延10多公里,优良的天然游泳场比比皆是。尽管有时大西洋水面雾气蒙蒙,风急浪涌,但丹吉尔海滨却始终风平浪静。
  自然的造化,当然远不止于此,撒哈拉的漫天黄沙延绵到了大西洋,由此产生了另一种惊心动魄的美:大漠与海洋、灾难与机遇、废墟与繁华,在另一座城市——阿加迪尔和谐共存。
  阿加迪尔同样枕着碧波浩瀚的大西洋,另一面却背倚黄沙万顷的撒哈拉大沙漠。绵亘的阿特拉斯山脉,挡住了从东南面袭来的大漠热浪,留下了从大西洋吹来的丰沛水汽,使这座城市风调雨顺,四季如春。
  1960年,一场强烈地震摧毁了这里的一切。在那场浩劫里,阿加迪尔四分之三的建筑物被摧毁,近三分之二的居民丧生。但是,灾难没有打垮阿加迪尔的意志,半个世纪过去了,在距离老城遗址十几公里的土地上,人们重新建起了一座吸取各国建筑艺术之长,又极具民族风格的新城。
  梅尔祖卡:情迷撒哈拉“全世界最纯净的星空”
  从直布罗陀海峡南侧的海角出发,沿着海岸线推进,大西洋的深蓝一成不变,陆地的颜色却已变化万端,绿、蓝、白、黄,当告别海岸线向东深入内陆,很快就会进入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
  撒哈拉,无疑是许多游客,尤其是中国人,关于摩洛哥的另一个执念——当三毛拉着荷西的手,扬起长发,一前一后地走进撒哈拉沙漠,伴随他们一生一世流浪的浪漫,留给我们的则是说不清、道不尽的撒哈拉情结。
  如果有足够的耐心加上运气,还能看到壮观的沙漠月出。只有星光闪烁的瀚海里,皎洁的明月悄悄地从远处的沙丘背后升起,将银色的光辉洒遍每一座沙丘。月色通透,星光明亮,真正“众星捧月”的壮丽景象,会让人忘了一切。
  梅尔祖卡附近有一处访客众多的沙漠露营地,条件相当简陋,但当地的柏柏尔人使它变得趣味盎然。他们掘地为井,供露营的访客使用,还体贴地在水井旁放了水盆,供晚上来到这里的小动物饮用。如果你足够细心,会有更大的惊喜:营地里的每一件很不起眼的石制器具,都有可能是400万年以前的化石遗物。在这里,无数岁月以前的古生物化石就那样随意地散落着,无人研究,也基本无人看管。这种似乎应该放进博物馆,供游客瞻仰的遗物,在梅尔祖卡不仅可以随意触碰,还可以随意拿走,它们大多被打磨成各种器具,或作为纪念品出售。
其他文献
从珠江源开始,顺着南盘江一路往下,本文作者完成了云南段的漂流,即从八大河乡进入万峰湖的静水区,从而也进入了广西境内。这一段,作者主要漂流在红水河上,沿途的风景宛若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山水画,沿岸的渔民殷勤好客,无私地提供各种帮助,让作者深受震撼——即使在旅途中多次遭遇恶劣天气,作者的心里也感觉温暖。在作者看来,在这段行程中,这些淳朴的人“才是最美的风景……”  从珠江源出发,漂流了21天后,我进入了
【摘要】初中阶段是青少年学习生涯的关键时期,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借助一些新颖的教学内容进行展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引导学生的思路,带动学生学习的意识和思想。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教育部对于教学的整体要求不断提高,不仅要求教师丰富教学内容,还要求教师能够寓情于教,以情育人,注重学生的思想情感、学习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培养,借助生动的教学内容感染学生,借助情感教学渗透品德教育,对学生进行深层次探索,
徽墨,因产于古徽州而得名,为中国制墨工艺的珍品,在以墨为主要书写材料的古代,徽墨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古来素有“徽墨既出,余者皆废”的美誉。  在皖南小镇,老墨工们默默守护着一千多年前的制墨古法,继承了先人的智慧,用精湛的工艺制作中国文化的珍品。但是,这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后继乏人的窘境……  徽州,古称歙州,辖歙县、黟县、休宁、绩溪、婺源、祁门六县,徽州所产墨锭,被冠以“徽墨”之名,
在昆虫纲里,蜻蜓通常以身型轻盈,翅膀透明,体态优雅而著称,但在众多的蜻蜓品种中,也不乏性情凶猛的掠食者,譬如“鬼蜻蜓”——来自中国四川的闪蓝丽大蜻。  根据闪蓝丽大蜻的名字,我们不难想象其外形:它的体型较大,一般体长约6厘米,展开羽翼时可达10厘米,是蜻蜓界实实在在的“庞然大物”。它有一对剃刀状的口器,里面布满利齿;它的双眼间距很近,如同一对哑铃,占据整个头部的绝大部分;它身披绿色金属般的外衣,胸
【摘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及时对中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给予评价,能够更有效地发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善策略,从而提升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本文结合自身实际教学经验,在分析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即时评价的意义以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尝试提出有建设性的即时评价应用策略,以期切实提升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即时性评价;应用  【作者简介】张一迪(1991.0
【摘要】高等教育要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必须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长期以来,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两张皮”的现象没有改观。于是,课程思政应运而生。本文基于课程思政理念,在应用型高校《商务翻译》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和实践,采用翻转课堂模式,融入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情景教学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体验学习,以期为《商务翻译》课程思政教
黄冈人很骄傲,他们也有骄傲的资本。黄冈人不喜欢吹牛皮,而是会大声地将一个个事实摆给你听,在他们笃定、自信的语气里,你会发现,他们真正是在发自肺腑地热爱自己的家乡。  作为湖北省的地级市,相比大城市,黄冈算不上繁华,却先后获得了一系列荣誉——2007年,黄冈荣获首届“中国十佳宜居城市”第五名;2013年黄冈荣获“荆楚诗词之市”荣誉称号;2013年,黄冈荣获“中国书法城”荣誉称号……然而面对这些荣誉,
每年到了初冬,偶尔就可以看到街头有老人在出售一种弯弯折折,状若小树叉的奇特果实。不认识的人多半对此不屑一顾,如果你认识这个宝贝,就会如获至宝似地买下几串,满心欢喜地带回家。  这种果实,俗称“拐枣”,学名为“枳椇”,产自一种常见却又罕见的乔木。说它常见,是因为其分布地域很广,只不过在不同地方叫法不同,如拐枣、木蜜、木珊瑚、万寿果、金钩子、鸡爪梨、蟹爪梨等;说它罕见,是因为方圆几十上百里可能也就那么
20世纪中期,由詹姆斯希尔顿创作的《消失的地平线》风靡全球,而这本书的灵感,来自美籍探险家约瑟夫洛克从1924到1935年在云南西北部的探险经历——这位传奇人物深爱着这片土地,他与他的纳西助手们几乎踏遍了丽江所有的雪山冰峰,甚至在弥留之际都“愿在玉龙雪山的鲜花丛中死去。”  2011年8月16日,我随Mazda3星骋采访团队一起,走近了这位神奇人物的第二故乡,用镜头记录下了那里的人和景……    
罗布人在海子边找一棵大树,以树冠为屋顶,砍下一些胡杨枝条,弯弯曲曲地插成墙,再从海子边挖出泥巴,在墙上涂抹一遍,一个家就此竣工。  他们把衣服全部穿在自己身上,睡觉时也不脱下来,也从来不会把“好东西”放在家里,而是悄悄找个地方埋藏起来,连自己的妻子也不知道埋在哪里。  他们是沧海桑田的见证人,但遗憾的是,因为没有文字、没有学校,没有记忆的载体,缺少传承的手段,所以一切都随时光而沉没、随大风而消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