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32-5281(2015)2
【摘要】 随着现代医学高速发展,除了单纯的药物治疗,人门越来越重视病患的心理状态,进而达到病患康复的目的,本文根据消化内科病人特有的特点,探讨在消化内科中心理护理的相关问题。提出了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方法。
【关键词】 消化内科;心理问题;护理方法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心理护理的开展已经比较普遍。在临床护理中除了给病人做好基础护理外,护理人员也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以便随时根据病人的心理状态做出不同的应变,在最大程度上满足患者生活和心理的需求,及时开导病人,帮助患者进行心理建设,给患者提供坚定的心理支持,消除其各种不良的心理因素,从而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使病人积极配合。
1 消化内科病人出现心理状态改变的原因
医护人员不仅仅要考虑如何对患者病情进行治疗,同样要考虑,怎样的方式能够给患者造成最小的心理负担,什么方法可以将患者的痛苦降到最低,以及怎样让患者的心理平稳,积极接受治疗。要做到这些,首先要了解患者心理状态改变的原因。
1.1 角色的改变 在患病的过程中,病人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角色,家庭中的角色会发生改变,例如一些病人也许是家庭的支撑,但突入患病会让他不能够继续支撑家庭,从而使其产生巨大的角色落差,会感到不适应。消化内科病人的病症往往伴随着不能够正常进食,这使其身体机能不能得到满足。另外,由于炎症,溃疡等病症的发生,可能会伴随疼痛,高烧等症状,这使病人的安全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另外,由于长期卧床,活动范围局限于医院甚至是病床,会使病人出现潜在的孤独感,情绪不稳易怒,不配合治疗。
1.2 生活规律的改变 病人因为疾病而改变习惯的生活规律,进食、消化、休息、活动,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人类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改变时,都会感到一定程度的不安和焦躁。加之突然来到医院,这样一个陌生的环境当中,感到恐惧和焦虑是必然的。而这些情绪在心理防线脆弱的病人身上体现的更加明显。
1.3 对治疗和检查带来的痛苦的恐惧 患者每天要经历输液、肌注,这给其带来了许多痛苦,使其产生了恐惧心理。疼痛感使患者感到脆弱,使其内心更加敏感,往往在较长时间的治疗而没有痊愈时,会使患者失去了战胜疾病的信心,不愿意积极的配合治疗。
2 消化内科病人的心理常见问题
2.1 焦虑、急躁 疾病的突然发生会让病人感到紧张和焦虑,对未来感到迷茫害怕。并且一些病人对自己所患疾病缺乏了解,不知道严重与否,也不知道未来要经历怎样的治疗,痊愈的几率有多大。这些猜测和疑虑往往会使病人焦虑急躁。
2.2 恐惧及忧虑 一些刚刚进入医院的病人由于对医院的环境陌生,而感到不适合恐惧,对于陌生的医疗设备和药物会感到害怕。另外一些需要长期接受治疗,或者经济状况不好的病人,会担心医药费,以及自己的疾病对家人带来的影响。从而惶惶终日,十分恐惧和忧虑,增加了病患的心理负担。
2.3 丧失信心 消化内科多为慢性病,复发几率大,治疗过程冗杂漫长,使病人对痊愈缺乏信心,有的病人甚至在反复发作的过程中产生轻生念头。
3 消化内科中心理护理的方法
消化内科疾病的成因往往很复杂,而且有些疾病没有特效的药物和治疗方法,而且大部分为慢性病,因此病人要长期忍受痛苦。因此心理状态也会发生一些改变。长期临床经验表明护理工作质量与疾病治疗的成败与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护理人员能否在心理上很好的帮助病人,也影响了治疗效果,这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1 对病人进行语言疏导 语言是人类交流最好的手段,在心理学上有一种手段称为“语言治疗”。在谈话中表达对病人的关心,消除病患对陌生环境的紧张感,和潜在的孤独感,使其能再治疗的过程中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态,努力帮助其摆脱疾病对人的心理摧毁,这样才能让治疗顺利有效的进行。与病人的交流过程中,护理人员需态度热情认真,可将话题带出医院以外,适当谈论病患感兴趣的话题,以缓解紧张情绪,转移其对疾病的恐惧心理。
3.2 用专业素养培养病人的信心 各项治疗和检查,应尽量集中进行,避免患者重复接受痛苦,保证患者得到充分的休息并且不耽误各项检查治疗。在护理和治疗过程中,动作要迅速,操作动作准确熟练,使病人能从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中看到好转的希望。从而使其振作精神,有恢复健康的信心,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医护人员应及时通知病人,治疗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检查和治疗方法,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成功几率,消除病人因不了解而产生的恐惧与顾虑。
3.3 密切注意病人的心理状态,帮助病患调整心理状态 要经常深入病人生活,及时了解不同病人不同的状态,并及时作出反应,对需要帮助的病人提供帮助,对不遵医嘱的病人及时劝阻。比如在饮食上不听从医生的建议,依然随自己的喜好摄取一些不利于消化的食物。遇到这种情况医护人员应劝说和监督病人遵守医嘱,坚持治疗。而有的病人对病情过于担忧,生活起居小心翼翼,忧心忡忡,这时一会人员应多关心和体贴病人,经常和病人谈心。告诉其一些疾病的发生规律,增强其对病症的了解,以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和担忧。
总之,医护人员应时刻关注病患的心理状态,一方面帮助其树立回复健康的信心,消除其心中的恐惧,焦虑和孤独感,让病患感受到战胜病魔的过程中有许多专业过硬的医护的帮助,他并不是孤军奋战,孤立无援。另一方面,要适时监督病患遵守医嘱,坚持治疗,调动其治疗积极性和内在的自身康复能力。
参考文献
[1] 熊弦,刘黔,化伟利.无痛胃肠镜检查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吉林医学,2011年20期.
[2] 刘爱芳.护理干预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胃肠减压效果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7年02期.
【摘要】 随着现代医学高速发展,除了单纯的药物治疗,人门越来越重视病患的心理状态,进而达到病患康复的目的,本文根据消化内科病人特有的特点,探讨在消化内科中心理护理的相关问题。提出了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方法。
【关键词】 消化内科;心理问题;护理方法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心理护理的开展已经比较普遍。在临床护理中除了给病人做好基础护理外,护理人员也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以便随时根据病人的心理状态做出不同的应变,在最大程度上满足患者生活和心理的需求,及时开导病人,帮助患者进行心理建设,给患者提供坚定的心理支持,消除其各种不良的心理因素,从而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使病人积极配合。
1 消化内科病人出现心理状态改变的原因
医护人员不仅仅要考虑如何对患者病情进行治疗,同样要考虑,怎样的方式能够给患者造成最小的心理负担,什么方法可以将患者的痛苦降到最低,以及怎样让患者的心理平稳,积极接受治疗。要做到这些,首先要了解患者心理状态改变的原因。
1.1 角色的改变 在患病的过程中,病人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角色,家庭中的角色会发生改变,例如一些病人也许是家庭的支撑,但突入患病会让他不能够继续支撑家庭,从而使其产生巨大的角色落差,会感到不适应。消化内科病人的病症往往伴随着不能够正常进食,这使其身体机能不能得到满足。另外,由于炎症,溃疡等病症的发生,可能会伴随疼痛,高烧等症状,这使病人的安全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另外,由于长期卧床,活动范围局限于医院甚至是病床,会使病人出现潜在的孤独感,情绪不稳易怒,不配合治疗。
1.2 生活规律的改变 病人因为疾病而改变习惯的生活规律,进食、消化、休息、活动,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人类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改变时,都会感到一定程度的不安和焦躁。加之突然来到医院,这样一个陌生的环境当中,感到恐惧和焦虑是必然的。而这些情绪在心理防线脆弱的病人身上体现的更加明显。
1.3 对治疗和检查带来的痛苦的恐惧 患者每天要经历输液、肌注,这给其带来了许多痛苦,使其产生了恐惧心理。疼痛感使患者感到脆弱,使其内心更加敏感,往往在较长时间的治疗而没有痊愈时,会使患者失去了战胜疾病的信心,不愿意积极的配合治疗。
2 消化内科病人的心理常见问题
2.1 焦虑、急躁 疾病的突然发生会让病人感到紧张和焦虑,对未来感到迷茫害怕。并且一些病人对自己所患疾病缺乏了解,不知道严重与否,也不知道未来要经历怎样的治疗,痊愈的几率有多大。这些猜测和疑虑往往会使病人焦虑急躁。
2.2 恐惧及忧虑 一些刚刚进入医院的病人由于对医院的环境陌生,而感到不适合恐惧,对于陌生的医疗设备和药物会感到害怕。另外一些需要长期接受治疗,或者经济状况不好的病人,会担心医药费,以及自己的疾病对家人带来的影响。从而惶惶终日,十分恐惧和忧虑,增加了病患的心理负担。
2.3 丧失信心 消化内科多为慢性病,复发几率大,治疗过程冗杂漫长,使病人对痊愈缺乏信心,有的病人甚至在反复发作的过程中产生轻生念头。
3 消化内科中心理护理的方法
消化内科疾病的成因往往很复杂,而且有些疾病没有特效的药物和治疗方法,而且大部分为慢性病,因此病人要长期忍受痛苦。因此心理状态也会发生一些改变。长期临床经验表明护理工作质量与疾病治疗的成败与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护理人员能否在心理上很好的帮助病人,也影响了治疗效果,这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1 对病人进行语言疏导 语言是人类交流最好的手段,在心理学上有一种手段称为“语言治疗”。在谈话中表达对病人的关心,消除病患对陌生环境的紧张感,和潜在的孤独感,使其能再治疗的过程中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态,努力帮助其摆脱疾病对人的心理摧毁,这样才能让治疗顺利有效的进行。与病人的交流过程中,护理人员需态度热情认真,可将话题带出医院以外,适当谈论病患感兴趣的话题,以缓解紧张情绪,转移其对疾病的恐惧心理。
3.2 用专业素养培养病人的信心 各项治疗和检查,应尽量集中进行,避免患者重复接受痛苦,保证患者得到充分的休息并且不耽误各项检查治疗。在护理和治疗过程中,动作要迅速,操作动作准确熟练,使病人能从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中看到好转的希望。从而使其振作精神,有恢复健康的信心,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医护人员应及时通知病人,治疗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检查和治疗方法,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成功几率,消除病人因不了解而产生的恐惧与顾虑。
3.3 密切注意病人的心理状态,帮助病患调整心理状态 要经常深入病人生活,及时了解不同病人不同的状态,并及时作出反应,对需要帮助的病人提供帮助,对不遵医嘱的病人及时劝阻。比如在饮食上不听从医生的建议,依然随自己的喜好摄取一些不利于消化的食物。遇到这种情况医护人员应劝说和监督病人遵守医嘱,坚持治疗。而有的病人对病情过于担忧,生活起居小心翼翼,忧心忡忡,这时一会人员应多关心和体贴病人,经常和病人谈心。告诉其一些疾病的发生规律,增强其对病症的了解,以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和担忧。
总之,医护人员应时刻关注病患的心理状态,一方面帮助其树立回复健康的信心,消除其心中的恐惧,焦虑和孤独感,让病患感受到战胜病魔的过程中有许多专业过硬的医护的帮助,他并不是孤军奋战,孤立无援。另一方面,要适时监督病患遵守医嘱,坚持治疗,调动其治疗积极性和内在的自身康复能力。
参考文献
[1] 熊弦,刘黔,化伟利.无痛胃肠镜检查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吉林医学,2011年20期.
[2] 刘爱芳.护理干预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胃肠减压效果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7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