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想和他在一起

来源 :学前教育(幼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x2492204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某幼儿园大班,笔者发现了一对好朋友——小磊和小营,他们关系异常好,相处和睦且形影不离。
  区域活动,小磊在收拾自己负责的益智区,小营走过去拉拉小磊的衣服问:“你想不想玩蘑菇棋?”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小营回到棋区。其他小朋友想和他一起玩,他答应了,但是玩得心不在焉。小朋友和他玩了一局后走开了,他又招呼小磊:“小磊,你快来玩儿啊!”小磊终于整理完,小营高兴地把骰子给了小磊,开始了游戏。区域活动后,小朋友们围坐在一起分享。小磊和小营坐在一起,低声交谈着,老师请小磊和旁边的小朋友换座位,小磊悻悻地换了座位。
  加餐时间到了,小朋友们都去如厕、洗手、喝水。小磊在卫生间大便,小营默默地蹲在门口等待。老师请小营先去洗手喝水,小营十分不情愿。小磊上完厕所出来后,他才高兴地和小磊去洗手喝水。户外活动,小磊和小营依旧相伴而行,相互追逐打闹。
  在随后几周的观察中我发现,小磊和小营不管什么活动都在一起,几乎不选择别的同伴。班上的老师也反映,小哥俩儿的状况已经影响了他们与其他幼儿的交往,并且对他们的学习与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甚至打扰了其他幼儿。老师曾试图进行干预,比如分别与小磊和小营谈话,希望他们可以尝试和别的小朋友游戏;也尝试借助家长的力量,请家长与孩子交流,鼓励孩子每天认识一个新朋友并分享给父母。尽管当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之后就收效甚微了。
  首先应当肯定小营与小磊的同伴交往,两个小朋友亲密无间,不论做什么都要在一起,这是一种十分正常且普遍的同伴交往现象。随着儿童与同伴的持续交往,他们一般会与一个或多个同伴建立起一种亲密的关系,他们互相为伴,互相支持,亲密无间,这种双向关系就是友谊。小营和小磊之间正是这样的友谊关系。这也符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有自己的好朋友”的大班幼儿人际交往要求。然而,《指南》中对5~6岁幼儿人际交往的要求除了“有自己的好朋友”之外还进一步提出“也喜欢结交新朋友”。小磊和小营总是在一起行动,极少和其他小朋友活动,缺乏结交新朋友的意愿,没有达到进一步的人际交往目标。可能造成他们不愿意结交新朋友的原因如下。
  新人际关系环境带来的“陌生感”
  小磊和小营所处的班级是经过分班重建后的班级,不管是物质环境还是精神环境都是陌生的——教室是陌生的,小朋友是陌生的,老师也是陌生的。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应使他们缺乏安全感与归属感,怯于展开新的人际交往。而他俩在暑假合班时是一个班,经常一起玩耍,相互之间比较熟悉。在陌生环境中,他们之间的交往与他们和新班级中其他小朋友的交往相比更加顺利与融洽,更能感到自在与舒适。因此,他们更愿意在一起玩耍,并形成彼此间的依恋,将对方当作是“安全基地”,寻求一种情感支持和安全感,满足归属与爱的需要,从而削弱对陌生环境的恐惧与不安。这是他们为适应新的人际交往环境做出的选择,是出于一定的情感需要的正常现象。
  “行为同质偏好”产生的择友影响
  5~6岁大班幼儿的同伴关系处于形成期,同伴交往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大班幼儿大多数有了稳定的互选好友关系,对同伴的喜恶也趋于稳定。好朋友往往是那些与自己的行为相似的人,这种现象被称之为“行为同质偏好”。小营和小磊就是彼此自主选择的好朋友,有着相似的行为特征,比如,他们都喜欢玩棋类游戏,总是按照彼此都接受的游戏规则游戏。但是和其他幼儿的活动总是不太尽如人意,某次小营请假,小磊和其他幼儿游戏不到一分钟就独自活动了,询问后他说:“他们玩的游戲都太幼稚了,我不想和他们玩。”可以看出,幼儿是有自己的择友偏好的,更喜欢跟与自己志趣相投的人交朋友。正是这样的择友偏好,让小营和小磊更喜欢和对方一起活动,而不大愿意找其他幼儿。
  “愿意接触更丰富的交往环境,愿意与更多的人交往,能够积极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能够接纳不同的人”是大班幼儿人际交往的关键经验之一。幼儿拥有固定的好友是值得肯定的,但如果长期只有一个玩伴,社会交往技能得不到锻炼与发展,语言、思维等各方面的发展也会受到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采取恰当的策略,激发幼儿结交新朋友的意愿。
  营造温暖、平等的环境,增强安全感与归属感
  “归属和爱的需要”是人的重要心理需求,幼儿的归属感强才能够积极乐观,充满爱心,愿意结交新朋友。首先,教师应主动亲近与关心幼儿,尊重幼儿的择友意愿,肯定幼儿的友谊,并与幼儿一起游戏互动,为幼儿创设充满关爱、尊重与接纳的精神环境,让幼儿对教师产生信任与依赖,从而能够更好地融入新环境。其次,应为幼儿创设温馨、舒适的活动环境,鼓励人际交往能力强的幼儿带动其他幼儿在活动区进行互动交往,引导幼儿之间相互关心与爱护,让幼儿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与友爱,产生主人翁意识,增强安全感与归属感,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人际交往当中。
  提供充分的交友机会与条件,提升幼儿交友意愿
  教师发现小磊和小营缺乏结交新朋友的意识,采取了私下交流的方式进行干预,极大程度维护了幼儿的自尊心,易于被幼儿接受和理解,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社会教育不能仅以单纯说教的方式灌输给幼儿,必须通过幼儿的实践、亲身体验,才能真正为幼儿所理解和接受。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抓住教育契机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与其他幼儿展开互动。比如,当小营和小磊在棋区玩棋子时,教师可以在一旁观察,适时介入,提出“多人棋子”的游戏玩法,吸引二人邀请其他幼儿加入游戏,并在活动反思环节鼓励幼儿分享“多人棋子”游戏的有趣并介绍游戏中结交的新朋友,通过让幼儿体验和回顾与新朋友互动的快乐,提升结交新朋友的意愿。其次,开展专门的人际交往教育活动。比如,开展主题活动“朋友的奥秘”,根据幼儿已有经验与发展特点,结合人际交往教育的目标,通过阅读、舞蹈、唱歌、绘画等多种方式引导幼儿理解朋友的含义,为幼儿提供同伴交往的机会,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感受结交新朋友的快乐。
  加强家园联系,强化幼儿交友行为
  家长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家长在幼儿的人际交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简单地告诉家长“鼓励幼儿”是不够的,要为家长提供具体可行的策略,引导家长以温和的态度与方法为幼儿创造交往机会,鼓励幼儿结交新朋友。比如,鼓励家长邀请其他幼儿来家中作客或是组织其他幼儿外出游玩,等等。教师还需关注家长教育的动态,指导家长与幼儿交流与新朋友交往的经历和感受,以夸赞、奖励等形式对幼儿表示肯定,强化幼儿结交新朋友的行为。
  总之,在家园合力创设的支持性环境中,幼儿将会切实体验结交新朋友的乐趣,深刻理解结交新朋友的意义,并愿意结交更多的朋友。
  本文系首都师范大学2019年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库建设项目“‘学前教育原理’案例库”建设项目成果之一。
其他文献
孩子的天性是好动的,而规则是生硬的。一日生活中,有时出现幼儿违反规则的现象恰恰是由于教师不合理的活动安排引起了消极等待,为了约束消极等待中的好动幼儿,教师只能颁布生硬的规则。其实,如果教师如果能让幼儿自主建构规则、灵活运用规则、充分环境暗示,就能很好地化解幼儿好动与规则生硬间的矛盾,从而达到个性自由与社会化发展的和谐统一。  1.自主建构,提升规则意识  为了让参与游戏的幼儿能自主遵守规则,我们开
雾霾严重时,幼儿园通常会放假。为了让孩子们在家也能过得快乐而有意义,我园利用数字平台和微信公众号,指导家长在家里开展亲子互动活动。  一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提前录制寓教于乐的亲子锻炼小视频,并把孩子们喜欢的一些体育游戏制作成动画片,上传到云端的数字校园平台或微信群。家长可以登录平台,和孩子一起观看微视频和动画片。同时,我们会提醒家长和孩子,雾霾期间如何保持适当的运动量。通过观看微视頻和体育游戏动
在成都,一所幼儿园在历史的因缘际会中,用百年绵延不断的时光,书写着中国学前教育人办园的“历史”和“精彩”。著名诗人流沙河在《锦城1947》中这样回忆她:“黑漆双扇大门住宅对面,一家著名的幼稚园,加拿大人创办于1914年,原属基督教会。门上有金字匾,英文为Canadian Center Kindergarten,中文为树基儿童学园。园内花木楼台十分精致,设施完善,环境优美,令人歆羡。周末,门前一排漂
操场上孩子们围成一圈在玩丢手绢的游戏,一条黄色的薄纱替代了原来方方正正的手绢,拾到手绢的孩子奔跑着、追赶着,手中的薄纱如一片彩云,和着加油声、欢笑声一起在空中飞扬,飞扬!望着眼前的情景,时光仿佛倒流,手绢替代了纱巾,那是我童年的游戏,童年的欢乐。  丢手绢是上世纪每一个孩子都玩過、都喜欢,也都乐此不疲的音乐游戏,它是当年在延安保育院工作的鲍侃为孩子创作的儿歌,后经著名音乐家关鹤岩谱曲,传唱至今。 
【摘要】小学信息技术由于课时少,时间短,造成学生创新局限性大的现状。怎样充分发挥学生创造力?本文从大数据视野、大教育视线、云信息视界搜索儿童创新攻略,通过构建QQ平台进行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的探究与实践,成效显著。  【关键词】主动学习,信息创新能力,构建QQ平台  如今,各类通讯平台大大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在这样的数字化环境中,我们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革。  信息技术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就养成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目标作出了非常具体的描述,教师既需要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也需要帮助幼儿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  案例中提到了“尊重孩子”,的确,教师需要站在幼儿的角度来换位思考,理解孩子。其实不光是琳琳,许多孩子都存在偏食挑食的情况,对营养水有抵触的心理。教师该如何突破,让孩子愿意尝试营养水呢?我拟定了几个小策略,希望将“被动”化为“主动”,对现状有所改
教育归根到底是围绕人来开展的。既然对人的认识是不分学科的,因此教育必然是整体的。尽管《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列出了五大领域——健康侧重于身心发展,语言侧重于交流和表达,艺术侧重于审美与创造,社会侧重于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科学侧重于理性和探究,但所有领域都有一个共同的核心——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教育的过程就是帮助幼儿完成自我成长的过程,是自然、生活、游戏的过程,是教师
绘本赏析  《这不是我的帽子》一书,读来实在让人忍俊不禁,图中人物的表情(尤其是眼神)、动作与文字的童真直白之间形成的充满稚趣的反差,让孩子在这种愉悦的、遇见式的阅读中,轻松释放了有关“自私拥有”的紧张,自然获得了关于“物品归还”的积极暗示。  故事从小鱼带着警惕的小眼神、坦率的独白开始——“这不是我的帽子,是我刚刚偷来的”;伴随着对偷帽子过程的简介——“我从一条大鱼那儿偷来的,我偷帽子的时候他在
【摘 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主阵地。教 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情感;充分挖掘 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进而引发学生共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设置多种教学环节,给学生自 由表达情感的途径。从而做到以情育人,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积极健康的人 生态度。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以情感人
大带小活动是幼儿园倡导的一种混龄交往方式,是指大班幼儿陪伴、帮助新入园小班幼儿。这种方式既可以使小班幼儿因哥哥姐姐的陪伴降低入园焦虑,对幼儿园产生归属感,也可使大班幼儿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产生自信,建立责任意识。  事件背景  我们幼儿园大带小活动模式为,大班幼儿事先调查小班弟弟妹妹可能喜欢的玩具、书籍,做好相对应准备后,带着准备的物品在场地中等待小班弟弟妹妹;小班弟弟妹妹到来后,在选择自己喜欢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