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社会支持系统,抚慰受伤心灵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zj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三女生小胡,在家与父母关系紧张,在学校不愿和同学交流,封闭自我。心情低落时,小胡选择用尺子(铁质的,边缘锋利)割自己的手臂。咨询师通过三个阶段的咨询,采用空椅子等技术,帮助小胡找到合理的宣泄途径,并重建社会支持系统,效果较好。
  〔关键词〕自残;高中生;社会支持系统;个案辅导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06-0061-03
  一、个案概况
  小胡,女,17岁,我校高三学生,身高中等,较瘦,成绩中等。父亲经商,母亲在事业单位上班,家里经济条件较好。哥哥在读大学。小胡与父母、哥哥关系均一般。
  小胡自幼性情温顺、文静,话不多。父母工作繁忙,小胡在三岁前与姥姥和姑婆同住,与姥姥、姑婆关系较好,遇事很少与父母和哥哥沟通。在学校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一般,没有关系亲密的同学。高二时,小胡与父母发生过一次争吵,吵完小胡心里很难受,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第一次出现了自伤行为——用尺子割伤自己的手腕。小胡觉得割伤带来的疼痛让她的心里感觉舒服了许多。从此以后,小胡遇到烦心事就喜欢用尺子割手腕和手臂,用生理上的疼痛缓解心理上的痛苦,现在小胡的两个手臂已满是伤痕。
  二、案例分析
  根据对所收集的资料的分析,小胡是正常心理范畴内的心理不健康,为一般心理问题,属于可以进行心理咨询的范畴。
  1.个人原因。小胡被烦恼、焦虑等情绪困扰,自身缺乏有效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不愿与同学和父母沟通,有封闭自我情感的倾向,孤独感越来越强,加速了消极情绪的恶性循环,最终选择用自伤的方式来缓解心里的痛苦。
  2.家庭原因。小胡三岁以前未和父母同住,而是和祖辈同住。儿童心理学认为,依恋是指婴儿和其照顾者(一般为母亲)之间存在的一种特殊的感情关系,它对儿童最初形成信赖和不信赖的人格特点有重要影响[1]。依恋理论认为,我们心理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取决于我们的心理结构中心是否有一个“安全基地”。在我们很小的时候,这个安全基地的功能更多是由妈妈来承担的[2]。小胡三岁前未和父母同住,妈妈这个安全基地是缺乏的,因此小胡未能建立安全型依恋。这类孩子不容易相信别人,不自信,人际交往能力较差,缺乏安全感,表现出更多的负面情绪。
  小胡的家庭教养方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父亲忙于工作,与小胡缺乏沟通;母亲对小胡也缺乏理解,周末与小胡的沟通基本都是询问学习情况,对小胡身心健康的关注不够。研究显示:家庭关系问题直接影响同伴关系,会导致情绪失调和自伤行为,而情绪失调又是同伴、家庭问题与自伤行为的中介变量[3]。
  3.学校原因。在學校,小胡基本没有可谈心的同学,班主任是男老师,所以她也不愿意找班主任聊天;与其他科任老师也缺乏沟通。总之,小胡在学校是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支持的。
  三、辅导过程
  (一)辅导目标
  近期目标:缓解小胡的焦虑、抑郁情绪,使她不再出现自伤行为;改变错误认知,改善当前的人际关系。
  远期目标:激发小胡的潜能,提升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人格完善。
  (二)辅导策略
  根据小胡的情况,我设置了三个阶段的辅导。辅导策略是使用空椅子技术让小胡宣泄对父母的情感。空椅子技术是格式塔流派常用的一种技术,是使来访者的内射外显的方式之一,目的是帮助当事人全面觉察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体验自己和他人的情感,帮助他们朝着统整、坦诚及更富生命力的存在迈进[4]。
  (三)辅导经过
  1.咨询关系建立阶段(第一至二次咨询)
  采用摄入性会谈收集小胡的资料,了解小胡的基本情况、精神状态、行为特点等。我通过共情、理解、关注等技术与小胡初步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使她感受到被尊重、理解和接纳。最后和小胡协议不再做出自伤行为,扔了那把锋利的铁质尺子,隔绝可能导致自伤的外在条件。我说:“当感觉心里难受的时候,第一时间可以找我。如果找不到我,可以尝试双手十指相合,用力握紧,让血液充满指端,再放松,以挤压的疼痛来代替割手臂。”
  第一次咨询,刚开始进行得并不顺畅。小胡是班主任推荐过来的,咨询的前十分钟,小胡基本保持沉默,不太愿意与我交流,偶尔点头或者摇头。我对小胡说:“我上了一天的课,感觉全身都很疲乏,你也在教室上了一天的课,应该也很累了吧,我每次走过你们高三教室那边,都感受到了那种紧张气氛,我知道高三学生都特别不容易。不如我们一起来做一次放松训练,缓解一下我们这一天的疲劳吧。”
  我邀请小胡一起做了几组腹式放松训练,做完后,小胡明显放松了许多。随后,我问小胡未来最向往什么样的生活。小胡开始用纸笔和我交流。
  小胡写到,未来希望自己“既能朝九晚五,又能浪迹天涯”。
  我对小胡的回应做出肯定和鼓励:“很高兴你愿意跟我谈你未来的生活设想,我觉得你有一个很棒的生活态度,希望自己既能像普通上班族一样朝九晚五地工作,又希望自己是一只雄鹰,可以在空中自由自在地翱翔。”
  小胡点了点头。
  2.实施心理帮助的咨询阶段(第三至五次咨询)
  第三次咨询:使用空椅子技术改善小胡和父母的关系。
  家庭关系问题直接影响同伴关系、情绪失调和自伤行为。因此,改善小胡和父母的关系对帮助小胡至关重要。
  我引导小胡通过向空椅子倾诉来宣泄负性情绪;同时让她站在父母的角度,体验父母对她的情感。以下是部分对话。
  小胡:“其实我……一直很羡慕别人的爸爸,别人提到自己的爸爸总是很开心、幸福。而我和你每次聊几句,你就大声地吼,从来不能好好听我讲话。我现在越来越不愿意和你聊天了。”
  “爸爸”:“第一次听你跟我说这样的话,听到你说羡慕别人的爸爸,我心里酸酸的。”   小胡:“你每天都好像很忙很忙,我好想我们能像其他父女一样,能有时间好好交流,你能听听我说话,而不是每次都问我学习,还总抱怨我成绩不好。”
  “爸爸”:“听你这样说,我想以前我确实只是关注你的学习了,你上了高三,我很在意你的成绩,很想你考上一个好点的大学。”
  小胡:“我知道你和妈妈都为我操碎了心,其实我也很心疼你们。”说到这里,小胡哽咽了。
  我轻轻拍了拍小胡的后背。
  过了一会儿,小胡说:“我在家喜欢一个人待在房间,其实就是不愿和你们说话……(沉默)可能我这样做也是不对的”。
  借助空椅子和爸爸对话后,小胡放松了很多,对爸爸的抱怨性语言少了。接着,我指导小胡用空椅子技术和妈妈对话。小胡将对妈妈平日唠叨的不满全部宣泄出来,并说出了对妈妈的期望:“希望妈妈不要仅仅看到我的成绩,也看到我的努力;而且除了学习,我身上还有很多闪光点,例如,字写得很漂亮,高一书法比赛还得过奖。希望妈妈多肯定我。”
  第三次咨询后,在班主任的配合与帮助下,我邀请小胡的父母来到心理咨询室。父母听了小胡的心里话后眼眶湿润了,表示心里很愧疚,在小胡小时候因为生意很忙,哥哥也在读书,所以才把她放到姥姥家。带回家后确实对小胡的关注更多是在学习上,希望她能考个好成绩,上个好大学,每次都是抱怨她学习不努力,忽略了对小胡的关心、陪伴和倾听。父母表示这次小胡回家后,会和小胡心平气和地交流,多听听小胡的心里话,多关心小胡的生活和人际交往,并承诺以后每次月假(高三学生一个月只有一个周末放假)会安排一天陪伴小胡。
  第四次咨询:改善小胡和同学的关系。
  小胡对同学失去信任感和安全感,所以很难与他人建立起友谊。我引导小胡回忆玩得比较好的同学,小胡第一个想到的是同桌。
  小胡:“她是个心地善良的人,班里同学都比较喜欢她,我遇到不开心的事也和她聊过。”
  咨询师:“那次和她聊了之后,你的感受如何?”
  小胡:“感觉她很能理解人,能好好听我说话,我说完心里轻松很多。她虽然跟班里的同学关系都很好,但并没有把我的事情说出去。”
  咨询师:“我刚刚听到你说,你之前遇到烦心事的时候,和同桌倾诉之后心里舒服了许多。而且同桌也替你保守了秘密,这说明并不是所有的同学都不可信任哦。”
  小胡点点头。我继续引导小胡回忆和同学们相处愉快的时刻,让小胡体验那种感受。
  最后小胡说道:“其实也不是所有人都不值得信任,只是我在高一的时候有同学出卖过我。我高一时拍拖,将此事告诉了一个要好的同学,她把这件事传出去了,最后班主任知道了,还跟我爸妈说了。”
  我通过不断的提问、面质和引导,使小胡意识到身边的同学并非都不可信,是她以偏概全了。咨询快要结束时,我给小胡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尝试和身边的同学聊天,如果找不到话题,可以邀请同学帮自己做一点小事情,或者请教同学问题,拉近和同学的关系,尝试去发现同学们的优点,把它们记录下来。
  第五次咨询:检查、评估小胡的家庭作业。
  小胡尝试请教同学数学问题,得到了同学的积极回应。小胡以此为话题,和同学的交流越来越多。
  接着,我指导小胡学会释放压力,控制自伤行为。通过前几次咨询,小胡体验了“腹式呼吸训练”和“倾诉”的减压方式。这次,我引导小胡学会寻求其他缓解压力的方式,例如,遇到烦心事时可以采用写下来的方式帮自己整理思路。采取正反两面辩论的方式写,或采取“有什么好办法能解决问题”的方式写,提升自己对困惑的认知能力,用更客观和具有建设性的想法面对问题。
  3.巩固与结束阶段(第六次咨询)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胡反映没有再做过伤害自己的行为了,和父母的沟通更顺畅了,在学校也开始和同学一起玩耍了。班主任也反映小胡整个人阳光了很多,学习也有了明显进步。我和小胡一起回顾和总结整个咨询过程,希望小胡将咨询中学习的知识和能力迁移到生活中。
  四、辅导反思
  本次辅导的优点:
  1.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小胡对周围的人缺乏信任,在整个咨询过程中,我给予她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共情和接纳,取得她的信任。这是做好本次辅导的关键。
  2.在咨询过程中不断发掘、肯定小胡自身的积极力量,帮助小胡调整认知。
  3.重启小胡的社会支持系统。已有研究表明,家庭关系和同伴关系都和自伤行为密切相关[5]。因此,改善小胡和父母、同学的关系是本次辅导取得成功的关键。
  本次辅导需要改进的:
  小胡依旧缺乏學习动力,在这方面的干预我做得不够,没有明显的效果,若小胡愿意继续咨询,后续可针对学习动力进行讨论。
  小胡的性格还须进一步完善,这要靠她自己逐步调整。
  参考文献
  [1]郑晓边.学校心理辅导实务[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李涛,郑晓边.青少年自残行为及其干预[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10):732-734.
  [3]张伯华.心理咨询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4]冯玉.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与个体情绪因素和家庭因素的关系[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5]于丽霞,江光荣,吴才智.自伤行为的心理学评估与治疗[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25(12):937-941.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塘厦中学,东莞,523710)
  编辑/于 洪 终校/张 帆
其他文献
〔摘要〕四川省德阳市在生涯教育改革试点项目推进过程中,采取行政主导、教研引领相结合的工作路径,利用地级市教研部门的条件,在考虑城乡、校际差异的基础上,分別选择改革试点学校10所,整合资源,尝试实践,验证纠错,逐渐深入,区域推进。提炼形成了普通高中生涯教育的“五项”基本原则、“一主两辅三补”的高中生涯教育课程实施体系、生涯课堂“三类”教学模式和“四阶”式生涯队伍建设模式。  〔关键词〕普通高中;生涯
〔摘要〕 梦游症多发生在小儿期(6~12岁),发作时,个体表现茫然,目光凝滞,难以被唤醒,对外界声音干涉无反应;清醒后,个体对发作过程无记忆。部分儿童出现梦游症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如生活环境压力,紊乱的日常生活节律,焦虑不安、恐惧的情绪状态,紧张的家庭关系,过重的学习压力等。小学三年级学生曾波,其父亲是专制型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忽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导致其内心缺乏心理能量,负面情绪难以排解,出
〔摘要〕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心理学的研究主题从创伤、疾病、痛苦感等转向潜能、希望、幸福感。提升高一新生的学校幸福感,对于促进他们尽快适应高中生活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我们采用实验方法,开展了通过感恩训练提升高一新生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的研究。实验以362名高一新生为被试,设置了感恩教育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感恩教育前进行前测、开展八周的感恩教育后立即进行后测1,感恩教育结束后两个月后进行后测2,共
〔摘要〕心理干预是一个倾听、理解、表达同理心的过程,而不是一个说教、干预、“开药方”的过程。辅导老师在与当事人交流的过程中,要能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把握当事人目前最主要的心理困惑,以便更好地表达辅导老师对他的理解和同感。本文通过一则小学生青春期交往的案例阐释了这一理念。  〔关键词〕青春期交往;案例分析;心理咨询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
〔关键词〕孩子;父母;行为问题  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母亲的安宁和幸福取决于她的孩子们,母亲的幸福要靠孩子去创造”。对于每个家庭来说,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是父母的希望和未来,是父母心中永远放不下的那份牵挂和担心,也是父母在困境中不断奋斗或支撑下去的动力。父母无不希望子女能生活得幸福快乐,因此竭尽所能地为孩子的成长努力着、拼搏着。  但是,让很多父母困惑不解的是,他们全心全意地
〔摘要 〕课堂教学需要生成资源来不断地深化目标,心理课更注重学生的课堂生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享课堂活动中的感受,提取出课堂的生成资源。心理课贵在生成资源,同时也难在对课堂资源的提取和升华,一节好的心理课需要课堂生成的画龙点睛之笔。  〔关键词〕 课堂生成;心理课;心理需求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13-0027-
各有关单位及负责人: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根据近年全国各实验地区、实验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的实践和反馈,通过长期的考查、寻找与筛选,决定向广大中小学校长和教师们推荐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及其科学的潜意识心理学理论,并会同中国心理干预协会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以 “心理健康教育实效化推动教育改革深层化之路” 为主题的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年会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事会年会(2014年
〔关键词〕高一;人际交往;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34-0036-04  【活动理念】  高一学生由于自我的关注性和交往的选择性导致以自我为中心,面对与自己不同的人往往会在言行举止中流露出不尊重对方的表现,如果任其发展,不仅会影响同学间的关系,还会使一些学生在集体中没有归属感,导致身心发展不健康。  【活动对象】  高一学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区域经验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27-0064-02  2017年11月24日,浙江省教育厅公布了第三批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培养对象名单,浙江省禹越镇初级中学被确定为湖州市唯一的培育对象学校。面对这一喜讯,学校领导深感责任重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该怎样发展?心育工作的抓手在哪里?經过学校行政领
〔关键词〕心理实验;格塞尔;循序渐进  一、引言  儿童教育始终是一个极为敏感的问题。现在的家长们为孩子的教育费尽心思,孩子们还未出生,就开始进行胎教。不可否认,孩子的可塑性很强,接受教育的可能性很大,但是,这种可能性究竟有多大呢?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格塞尔(A.Gesell)曾设计和实施了著名的双生子爬楼梯实验,其结果为如何开展早期教育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格塞尔旗帜鲜明地主张“成熟说”,认为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