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育体系的不断推进下,中职院校对于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师结构也无法满足当下教育的需要,无疑需要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本文将对中职院校教师队伍的现状,以及如何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进行简要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中职教育;高素质;教师队伍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中职院校作为培养中高级专业技术性人才的学校,中职院校的教师肩负着十分承重的使命。
1 中职院校教师队伍现状
在传统的教学中,中职学校属于非常普通的院校,人们对其的重视程度远远比不上高等院校。因此,无论是在硬件的配备还是软件的构建过程中,都不是很完善。据调查发现,目前中职院校的教师年龄普遍偏大、学历偏低、教学理念落后、真正的专业教师缺乏,师资力量的薄弱直接导致中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低下。
2 中职院校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策略
2.1 强化教师的思想政治
所谓高素质性的教师不仅仅是在专业知识能力方面突出,还必须具备强硬的思想政治意识。学校要不定期为教师开展思想政治学习课程,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以及核心价值观。教师作为教学的主要负责人,过硬的思想政治精神,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的成长,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2.2 完善管理体系
完善的管理体系能够为构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供有力的保障。在新的教育体系下,改进传统的管理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用人制度、考核制度的改进,能够有效地推进教师队伍的建设。在传统的考核制度中,对教师的考核更侧重教学的结果,以及教师的科研课题,对于德育以及教学的过程,并不十分重视,以至于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重结果轻过程。新的考核制度不仅要考核教师的教学过程,还应该考核教师的教学精神,同时还需要参考学生的反馈意见,考核的制度要真正体现出教师的价值,而不能将一些华而不实的内容纳入考核制度中。在当期教育制度下,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学习,而有很多中职教师不愿意“走出去”,他们固有的认为自身的经验已经很丰富,不愿意尝试学习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通过设立激烈机制,能够有效促进教师主动学习,增强自身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教师队伍能力的目的。
2.3 构建培训机制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因此,学校需要构建完善的培训机制,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针对中职教师学历普遍偏低的状态,学校要有针对性地提升教师的学历,尤其是专业学历,可以通过学校的培训,也可以参加高等院校的专职教师培训,达到提升教师学历和专业知识能力的目的。很多教师不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活动,认为自身的经验已经很丰富,没有必要再进行学习,学校要改变教师的这种观念,鼓励他们参与到培训活动中,并积极组织他们到优秀的兄弟学校进行交流学习,从而清晰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针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不再是单一型的人才,因此中职院校的教师也不能是单一型的教师,需要构建“双师型”教师。所谓“双师型”教师就是拥有双学位,或者是精通多个专业的教师。只有教师的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学生才能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2.4 构建骨干教师团队
我们发现在中职院校中,无论是从专业知识结构还是年龄层次,都呈现出一个不均衡的状态,而且鉴于中职院校的特殊性,对于教师的要求不仅仅是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从业经验。因此,在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时,院校在人才的招聘中,在引进高学历专业人才的同时,也要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院校可以和企业合作,聘请企业中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到学校进行讲课,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有机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中职院校在构建骨干教师团队时,要有目的性,有层次性,给予每一位教师成为骨干教师的机会,可以实行阶梯式,根据教师的能力,将教师分成不同的小组,设立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机制,以及对应的晋升体系。骨干教师团队是一个学校的中坚力量,对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在团队的构建时,要从教师的职业素质、专业素质、价值观等多方面进行考虑,而不能以年龄或者从业时间长短来进行衡量,有些院校不会将刚刚毕业就从事教育的教师纳入骨干团队,认为他们没有丰富的经验,只是拥有一个专业的空架子,这样的选择是片面的。虽然有一些教师刚从院校毕业,但是在学校期间,经常参加各种实习活动,具有丰富的经验,类似这样学历高、经验丰富的年轻教师,是骨干教师团队不可或缺的人才。
3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对中職专业人才要求的改变,以及中职院校本质内涵的延伸,构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十分必要。而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获得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同时,教师也要有意识地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从而推动中职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谢永强,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新举措[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9(03).
[2] 王洪昌,关于技工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9(02).
[3] 戴舜琴,浅论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6(03).
(作者单位:信阳工业学校)
关键词:中职教育;高素质;教师队伍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中职院校作为培养中高级专业技术性人才的学校,中职院校的教师肩负着十分承重的使命。
1 中职院校教师队伍现状
在传统的教学中,中职学校属于非常普通的院校,人们对其的重视程度远远比不上高等院校。因此,无论是在硬件的配备还是软件的构建过程中,都不是很完善。据调查发现,目前中职院校的教师年龄普遍偏大、学历偏低、教学理念落后、真正的专业教师缺乏,师资力量的薄弱直接导致中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低下。
2 中职院校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策略
2.1 强化教师的思想政治
所谓高素质性的教师不仅仅是在专业知识能力方面突出,还必须具备强硬的思想政治意识。学校要不定期为教师开展思想政治学习课程,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以及核心价值观。教师作为教学的主要负责人,过硬的思想政治精神,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的成长,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2.2 完善管理体系
完善的管理体系能够为构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供有力的保障。在新的教育体系下,改进传统的管理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用人制度、考核制度的改进,能够有效地推进教师队伍的建设。在传统的考核制度中,对教师的考核更侧重教学的结果,以及教师的科研课题,对于德育以及教学的过程,并不十分重视,以至于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重结果轻过程。新的考核制度不仅要考核教师的教学过程,还应该考核教师的教学精神,同时还需要参考学生的反馈意见,考核的制度要真正体现出教师的价值,而不能将一些华而不实的内容纳入考核制度中。在当期教育制度下,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学习,而有很多中职教师不愿意“走出去”,他们固有的认为自身的经验已经很丰富,不愿意尝试学习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通过设立激烈机制,能够有效促进教师主动学习,增强自身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教师队伍能力的目的。
2.3 构建培训机制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因此,学校需要构建完善的培训机制,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针对中职教师学历普遍偏低的状态,学校要有针对性地提升教师的学历,尤其是专业学历,可以通过学校的培训,也可以参加高等院校的专职教师培训,达到提升教师学历和专业知识能力的目的。很多教师不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活动,认为自身的经验已经很丰富,没有必要再进行学习,学校要改变教师的这种观念,鼓励他们参与到培训活动中,并积极组织他们到优秀的兄弟学校进行交流学习,从而清晰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针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不再是单一型的人才,因此中职院校的教师也不能是单一型的教师,需要构建“双师型”教师。所谓“双师型”教师就是拥有双学位,或者是精通多个专业的教师。只有教师的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学生才能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2.4 构建骨干教师团队
我们发现在中职院校中,无论是从专业知识结构还是年龄层次,都呈现出一个不均衡的状态,而且鉴于中职院校的特殊性,对于教师的要求不仅仅是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从业经验。因此,在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时,院校在人才的招聘中,在引进高学历专业人才的同时,也要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院校可以和企业合作,聘请企业中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到学校进行讲课,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有机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中职院校在构建骨干教师团队时,要有目的性,有层次性,给予每一位教师成为骨干教师的机会,可以实行阶梯式,根据教师的能力,将教师分成不同的小组,设立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机制,以及对应的晋升体系。骨干教师团队是一个学校的中坚力量,对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在团队的构建时,要从教师的职业素质、专业素质、价值观等多方面进行考虑,而不能以年龄或者从业时间长短来进行衡量,有些院校不会将刚刚毕业就从事教育的教师纳入骨干团队,认为他们没有丰富的经验,只是拥有一个专业的空架子,这样的选择是片面的。虽然有一些教师刚从院校毕业,但是在学校期间,经常参加各种实习活动,具有丰富的经验,类似这样学历高、经验丰富的年轻教师,是骨干教师团队不可或缺的人才。
3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对中職专业人才要求的改变,以及中职院校本质内涵的延伸,构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十分必要。而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获得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同时,教师也要有意识地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从而推动中职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谢永强,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新举措[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9(03).
[2] 王洪昌,关于技工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9(02).
[3] 戴舜琴,浅论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6(03).
(作者单位:信阳工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