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思潮向多面折射的生动光影

来源 :山西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cj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直到进了高校,才有机会对过去20多年副刊编辑生涯中的这几十篇文化访谈文字进行系统的归类、整理、编辑,付之剞劂。这一点是过去未曾想到的。重读着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于沧桑岁月中写下的这28篇访谈文字,回想20年前穿行于京都的大小胡同、楼堂馆所、机关学校,迈进一个个文坛耆宿、学林硕儒和艺苑时彦的会客厅,拜谒访谈之情景历历在目,却似乎恍若隔世,不禁感慨系之。
  1991年7月底,我在北方某高校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太原日报》副刊部工作,负责编辑“双塔”文学评论版。先后分管文艺副刊的两位副总编辑阴通三先生与杨士忠先生,均是甚有造诣的文艺评论家。其中,阴通三先生是美学家马奇先生和蒋培坤先生的门徒,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六十年代毕业生,兼着山西省美学学会的常务副会长。也许是有这种文化和美学的情缘,他们非常重视报纸的文艺评论,以一种高屋建瓴的美学眼光,将文艺副刊办成了20世纪90年代为数不多的有全国影响的副刊之一,在首都文艺界很有名气。于是,组约京城和全国名家稿件成为副刊编辑的一项重要工作。
  从1992年秋天开始,我每年有两三次要到北京组稿,也正是凭借这样的机会,我从教科书的文学史里走了出来,走进了一个个老作家的家里和生活中,也就是走进了另一种鲜活的生活中的文学史,得以亲承謦欬地聆听文学前辈的教诲,面对面地感应文学大师的心跳和呼吸,清享一个个“藻耀而高翔”的翰林鸣凤的玉屑之谈。如慈祥高洁、爱心荡漾的一代文豪冰心,幽默睿智、潇洒奇逸的天才翻译家萧乾,耀古擎天、名满神州的文坛“鬼才”端木蕻良,鹤发童颜、飘逸洒脱、专爱收藏各种奇异怪石的美学家王朝闻,一生钟情中华文化、写一手漂亮书法的红学家周汝昌,童心未泯的儿童文学作家严文井,神采飞扬的剧作家吴祖光和表演艺术家新凤霞,健康爽朗、激情洋溢的诗人臧克家、牛汉,慈眉善目的作家荒煤,英俊伟岸的评论家冯牧,蒲黄榆畔的一代文仙汪曾祺,淡泊清淳的丹青妙手胡挈青,永葆一颗艺术童心的漫画家丁聪、方成,气质飘逸的书法家沈鹏,幽默洒脱、机智聪慧的作家王蒙,宅心仁厚的小说高手和文史随笔高手李国文,喜爱收藏古旧酒瓶的小说家林斤澜,永远作沉思状的“大墙文学”作家从维熙,文笔灵秀、以一部作品擘划了一个文学的新时期的作家刘心武,一代名门闺秀、才女作家宗璞,有文学界美男子之称的书法家、文艺评论家唐达成,有一颗知识分子良心的俄罗斯文学专家蓝英年,学识渊博的德语文学专家叶廷芳,憨态可掬、笑口常开的著名作家莫言,以笔为戈、针砭时弊、耿介不阿、骨头最硬的“四大杂文家”——牧惠、邵燕祥、舒展、蓝翎,等等。
  那时,我的足迹遍及京华的各个角落,从东郊十里堡到西郊魏公村,从北大畅春园到劲松蒲黄榆,从朝内南小街到安外东河沿,从赵堂子胡同到复外大街,从西便门外到团结湖东里,从沙滩红楼到水木清华,从西直门外到崇文门内,高楼馆所,四合小院,胡同深处,寻常巷陌,凡有人烟处,皆藏龙卧虎,有我欲寻访的高士仙人。无论是白雪皑皑的严冬,还是酷暑逼热的盛夏;无论是沙尘飞扬的初春,还是枫叶红了的金秋,在京华这个首善之区,都留下我这个外地文学青年风尘仆仆匆匆走过的身影。读大学时在教科书中通过文学作品认识的一位位大师和作家就这样走入了我的生活和工作中。聆听这批堪称灵魂与脊梁的知识分子畅谈对文学和人生的看法,宛如“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清风扑面,甘泉灌心,真可以“疏瀹五藏,澡雪精神”,是一种难得的文化盛宴和精神洗礼。这不仅因为他们个个才高八斗,谈吐雅致幽默,更主要的,是他们那超越了世俗功利的冰雪人格,犹如诗仙灵均所讴歌的:“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真正体现了一种“玉是精神难比洁”的人文知识分子的品格。他们是时代的良知,承载着东方民族的希冀。走进这批高人的心灵世界,仿佛踏入一片未经人踩过的碧绿青翠的芳草地,也如驾着飞艇远离浑浊的岸边驶入一片寂静而蔚蓝的天然海域,使我又看到了滚滚红尘、滔滔浊世中清纯明净的一面,感受到一种巨大的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他们正是我长久以来所苦苦寻觅的香草美人、心灵美人。美人身上所闪耀着的良知与正气,爱心与责任,水晶般明澈光亮的书卷气,火焰般忧国忧民的热血情怀,“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洁人格以及那强烈的批判现实主义思想锋芒,像千年雪山上遇虹而化的雪水,汩汩地流进我干枯的心田,使我长久贫瘠的心灵丰腴膏润起来。
  这样美好的编辑岁月持续了整整十年,那是专职从事文学评论编辑工作的十年,这种情况一般在以新闻报道为主的报社都是很少见的。而我很幸运地,从1991年7月至2001年2月,在《太原日报》主持“双塔”副刊文学评论版的编辑工作整整十年。这样,利用赴京约稿、开组稿会、研讨会等形式,我结识了北京上海等全国各地的一大批文化名人,主要是当代文学评论界、文艺理论界的一批翘楚时彦。截止我离开太原时,各地文化名人的书简信札已经超过了500封之多。2001年2月,本人南飞鹏城,在特区文化研究中心工作六个月后,转调深圳特区报社,重操旧业,继续耕耘于文艺副刊这块芳草地,再度拿起了为别人作嫁衣的“金针”,相继在《深圳特区报》任“罗湖桥”文艺副刊编辑、主编,直到2012年2月,调入深圳高校工作,在《深圳特区报》任副刊编辑又是十年多。这样,前后共21年的报纸副刊编辑的工作经历,使我有机会接触、采访了国内50余位著名的文化人士。尤其是在《深圳特区报》文艺副刊任编辑、主编的十年,我以一種全国大报的文化视野和美学眼光,主编“文化空间”“文艺评论”“书香阅读”“学术讲堂”“学人对话”“文史随笔”等版,组发并亲自撰写了一系列针对当下热点文化现象、热点文化事件和热点文化作品的深度访谈文章,访谈对象多是北京、上海、广州、香港、太原等全国各地文化界最活跃的文化批评家与作家、艺术家。由于写作习惯所致,这种访谈文字,就自然形成“散文体” “对话体”这样两种文体,20多年的访谈累积,差不多已有四五十篇。虽然文体形式不同,但内容都是围绕当代都市最前沿的文化热点、焦点和亮点,都是一个个有深度的文化专题,都是以一种清醒的文化立场,对纷纭变幻、五光十色的都市热点文化现象所进行的及时的文化访谈与理性批判。这次出版的《多面折射的文化光影——中国文艺批评家、作家访谈录》是这个系列访谈录中属于“对话体”一类的文集。   《多面折射的文化光影——中国文艺批评家、作家访谈录》是一部对话体文学批评集,以深度文化访谈、学术访谈的形式,探寻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1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文学艺术界、学术界约30位重量级文艺批评家、作家、艺术家的创作历程、学术道路与文学研究生态。在1995—2010长达15年的时间跨度内,本人对王朝闻、周汝昌、蓝英年、吴新雷、罗宗海、陈希旦、樊发稼、刘锡庆、黄铁山、郑培凯、葛小刚、陈建功、曹乃谦、李锐、白烨、曹文轩、杨黎光、蒋韵、莫言、杨争光、张柠、张德祥、张锐锋、马相武、阎晶明、李建军、李敬泽、张红萍、盛琼、盛可以(以年龄排序)共30位有代表性的作家、艺术家、批评家进行了深度学术访谈,内容涉及当代文化思潮的演变、作家的文学创造、艺术个性、美学追求,批评家的研究历程、学术领域、新形势下中国文学的创新与突破等。现根据文字风格、话题内容、编排体例等因素,从中挑选出28篇学术性较强、有代表性的篇章,分为“文艺批评家篇”(14篇)、“作家艺术家篇”(14篇)两大类,奉献给读者。文章的前后排列,除几位德高望重的学界前辈放在最前外,其余的,均依访谈话题的重要性为序;而不按年龄与官阶大小排序,以体现学术性。
  1995年至2010年是时代转型与文学艺术格局急剧嬗变的历史时期,围绕文化全球化、文化地球村的歷史语境,形成了种种文化思潮热点、文学艺术焦点与学术研究的亮点。本人沉浮于时代的波峰浪谷,选取30位有代表性的文艺批评家、作家进行访谈,内容包括社会转型视阈下文学艺术的生态与选择、消费主义语境下当代文化思潮的流变、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的共融与互仿、全球化语境下的诺贝尔文学奖、国学热与读经现象、“非遗”保护与传承、东方艺术的美学神韵、“韩流”文化、“海马美学”“80后写作”的瓶颈与对传统文学的突破、莫言的文学想像与国人的精神生存、《红楼梦》探佚的文化意义、张爱玲爱情悲剧的文化寓意、索尔仁尼琴的人性主义、文化美学视阈下的名著改编现象、“狼图腾”现象的文化象征、当代文学批评的颓靡与媚俗、影视剧创作的美学走向与得失、“散文热”的文化成因与艺术散文的审美特征、儿童文学的发展现状与美学流变、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的走向、深圳青年作家群崛起、深圳水彩画创作的生态与走向等30多个话题,粗线条勾勒了1995年至2010年这15年中国文学艺术界一些比较重要的文化思潮与文化现象,由对这些文化思潮的个性化解读,折射出当代学人丰富而深刻的心灵成长史。这部对话体文学批评集,描摹15年来波浪起伏的文化思潮向多面折射的文化光影,记载了王朝闻、周汝昌、蓝英年、莫言等30位文艺批评家、作家、艺术家丰富的精神世界与独具个性的艺术创造,探寻文学前贤与学术时彦精神求索的心路历程,是对15年来中国文化艺术思潮的回眸与考量,是一部文化访谈视阈下的知识分子心灵史。30位受访者是文坛学林的前辈、中坚与栋梁,他们对跨世纪15年中国文化思潮与文学艺术现象的深度解析与梳理,闪耀着思想光芒,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文学价值与学术价值。全书视野开阔,风格活泼,轻松展读间可获得知识和思想上的启迪,有一种重要的文化“抢救”意义与历史价值,对于推动中国文学的发展与飞跃,无疑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口述实录、文化访谈、学术访谈是新世纪以来在全球化文化反思的背景下兴起的一种比较受人追捧的文体形式,是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文化史、艺术史、美学史的补充,它所记录的是文学史上很难甚至是不能找到的史料,它真实而准确地记录了一些文学前辈、文坛大家们的创作意图、风雨人生、情感轨迹与精神探索的心路历程,尤其是记载了作家学者们丰富的精神世界与独具个性的艺术创造,内容丰富,具有珍贵的文学史料价值与学术价值,是一种文化“抢救”工程,意义重大。文化名人是中国文化领域卓有成就的学者与作家,是当代知识分子的精英,他们的文学创作或文学研究,代表了这一领域的较高水平,而他们的人格魅力,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时代中国人文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范。以“口述实录” “口语实录” “一问一答”的学术访谈的方式,重现访谈现实情境,记载专家学者与作家的人生道路,探究其文学创作与文学研究之个案价值,不仅具有非同寻常的史料价值、学术价值,也具有重要的社会学价值与精神引领的政治学价值。他们对文学创作与文学研究的看法,代表着当下中国文学中最珍贵、最厚重的声音。尤其一些文化昆仑,如美学家王朝闻、红学家周汝昌等,已经仙逝。所以,这些深度文化访谈,也就显得弥足珍贵,有一种重要的文化“抢救”意义与历史价值。
  进入高校工作后,我愈发意识到文化名人访谈这个系列工程的学术价值,于是,以“清音集——文化访谈视阈下的学人心灵史”为课题名称,作为近两年要完成的一个研究与出版任务。后来,学校有关专家慧眼识珠,这一课题顺利入选2016 年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校级出版基金立项资助项目、2014年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三育人”科研项目立项课题。学校与二级学院的科研鼓励,就促使笔者下定决心,要将“清音集——文化访谈视阈下的学人心灵史”这个口述实录的文化访谈栏目做成一个有一定规模的文化工程与学术课题。现在,这本对话体文学批评集《多面折射的文化光影——中国文艺批评家作家访谈录》摆在读者面前,就是“清音集——文化访谈视阈下的学人心灵史”课题的书面成果,其形式是“对话体”。以后,若有时间,我将以“散文体”的形式,专门写一本《清音集》的书,来记录冰心、萧乾、端木蕻良、文怀沙、叶君健、牛汉、马作楫、牧惠、顾笃璜、唐达成、李国文、舒展、从维熙、邵燕祥、胡经之、张锲、王蒙、何西来、刘心武、舒乙、王富仁、周涛、钟道新、叶兆言、朱铁志(以年龄排序)等另外30位中国当代著名知识分子的心灵历程。所谓“清音”,典出唐朝文学家陆龟蒙《相和歌辞·大子夜歌》“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丝竹发歌响,假器扬清音”,本意“清澈之音、高洁之音”,寓意文化大家、学林硕儒的精神境界清纯明净,思想透明深邃。透过“文化访谈”的视角,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这些学人与作家对自己从事的文学创作与学术研究的深度解析,更感悟到一种如坐春风的心灵提升与思想净化。   对话体文学批评一直是当前文化名人访谈类书籍中的薄弱环节,它虽是“访谈”,却也是文学批评的另一种形式。那么,要做好这个双向、深度、美学的对话,以便在一问一答中展现出对谈者的个性与才情,顺利地展开深度学术访谈,就需要了解被访谈者的学术历程、研究视野、理论立场,甚至对其思维方式、理论素养、人生取向都要有一定的了解。不仅需要访谈前作大量准备工作,而且,需要对被采访对象的文学创作与学术成果有非常专业的了解与详细深入的分析、全面的把握。在这方面,由于兴趣爱好,也由于长达21年专职从事报纸副刊的文学评论编辑工作,笔者对当代文坛特别熟悉,又对每一位受访者的文学状况心知肚明,同时,也做了很充分、扎实的准备,因而,这样一个持续15年、多达30人的文化访谈得以顺利地完成。
  这个“对话体”文化访谈工作的基本思路、方法、程序,大概是这样的:先系统阅读所要访谈的文化名人的相关著作与资料,了解受访者的创作成就与现状,或是研究现状,拟写出比较详细的采访提纲,再联系被采访对象,约时现场访谈、口述实录,展开对话,整理录音笔记,润色文字,起好标题,与受访者就访谈稿件交换意见,最终定稿,搜集图片、在报纸发表。每个访谈都基本经历了这么一个轮回的程序工作。现在,这个访谈的主体工程大多结束,已经完成的28篇访谈文章,都经当事人核对访谈内容、审稿,得到了受访者本人的认可。对体例不太一致的访谈,我又作了重新梳理与编排,做了进一步加工与文字润色,统一了体例,使之更加完善,更加体系化、系统化、整体化、科学化。
  这28篇访谈文章大多已在《太原日报》、《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 《深圳晚报》发表过,其中一些文章,还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文艺理论》、《文化研究》、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刊《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国家文化部与山东大学合作的重点项目《中国文化产业学术年鉴》、《散文新思维》、中国作家网、《山西文化》、《山西文学》等报刊转载,在国内文化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得到中国作家协会主要领导等权威人士的高度关注与较高评价。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著名作家陈建功先生多次在电话里对发表于《深圳特区报》文化副刊的这个深度文化访谈的系列文章给予高度的评价。陈建功副主席称赞笔者具有扎实的文学功底,对文学现状的认识特别到位,对作家创作特点的归纳与把握特别准确,访谈所提问题有学术水准,这样的深度學术访谈是一般新闻记者所无法驾驭、完成的。非常可惜的是,今天读者见到的,只是每个长篇访谈文章的一部分,由于报纸篇幅所限,访谈文章在《深圳特区报》发表时被删掉许多重要的文字,而因为工作调动,2012年2月我离开《深圳特区报》时,由于走得匆忙,没有来得及仔细整理、拷贝报社内部邮箱的稿件。等到此次编辑书稿之时,方才发现,保存访谈全稿的邮件已全部被删掉,这样,只得选用报纸上发表时被删后的残稿,还有许多重要的文化名人访谈稿件已经丢失,这都成为遗珠之憾,难以挽回。
  这部访谈录的付梓出版,得到了文艺界诸多学贤时彦的鼎力相助。在此,我衷心感谢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先生,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阎晶明先生,两位老师对此书出版给予了极大的关心与鼓励;感谢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贺绍俊先生,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电视艺术中心主任张德祥先生,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院长、《名作欣赏》总编辑傅书华教授,三位评论家均系当代文学批评界的翘楚,也是我20多年文艺副刊编辑生涯中的良师与挚友,他们在百忙中作序,都使此书锦上添花。
  (《多面折射的文化光影——中国文艺批评家、作家访谈录》,安裴智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安裴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著有文学评论著作《守望与突进》《跨界审美与文化叩问》《多面折射的文化光影》,长篇小说《风中的栀子树》。荣获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电视艺术论文评选理论类三等奖、中国新闻奖报纸副刊作品复评银奖、山西省文联文艺评论奖二等奖、深圳青年文学奖等40多项。
其他文献
教师,古称“儒”:儒者,学问之士也。学问何来,读书不失为一条捷径,故大凡儒者每每诵经读典,手不释卷。然而各人读书的动机不同,目的不同,这就出现了不同的读书类型:有的急功近利,有的着眼长远;有的偏执一隅,有的广涉百家;有的死啃教条,有的活学活用,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无论如何,做学问的人对自己内在发展的要求总还是要高于一般人的。时至今日,教师的自我发展已经被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是甘心为“匠”,在“一杯
去年就想写一个周围人和他们所罹患疾病的非虚构作品了。因为吃“没刮鱼鳞的鲤鱼”患了20多年“肠风”的赵叔,去年抱到第二个孙子,在帮儿子“带娃娃”的忙乱之际,突然发觉自己有半年没拉过肚子了,难缠“老病”竟然消停了;一个曾在无知无畏中放任妇科肿瘤长到超级大的闺蜜,如今常常毫无顾忌地与9岁女儿交流生命的由来。故事很多。  但是,写这样的东西,通常应该围绕医院、病人以及病人与疾病的抗争来展开,就如早前我曾写
“动物是什么味?”  “红烧味!清蒸味!糖醋味!”  “不对不对,我说的是动物,不是食物!”  “鱼腥味!狗臭味!猫香味!”“呃……”  其实很多动物身上都自带“体香”,不信你来闻闻看!  河貍屁屁甜又香  河狸屁屁上有一对香囊,里面储存着油状的分泌物——河狸香。经酒精稀释后,它会散发出类似香草的甜香味。  啧,第一个发现这件事的人是怎么想的?  早在古罗马时期,欧洲人就把河狸香作为药材使用。20
她也许看清了是什么使她完全抬不起头来——是她心里以为人世间老在关心她的境遇——这种想法完全是建立在幻觉之上的。除了她自己以外,没有人关心她的存在、遭遇、感情以及复杂的感觉。对苔丝身边所有的人来说,他们只是偶尔想起她来。即使是她的朋友,他们也只不过经常想到她而已。如果她不分日夜地离群索居,折磨自己,对他们来说也不过如此——“唉,她这是自寻烦恼。”如果她努力快乐起来,打消一切忧虑,从阳光、鲜花和婴儿中
小编的话: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为鼓励学生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二小学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学建议征集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下面这篇文章就讲述了刘佳阳同学参加科学建议征集活动的挑战与收获!  上学期末,我们学校征集科学建议,班
日前,第十八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競赛暨2018世界青少年机器人邀请赛在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花溪西校区落下帷幕。广西代表团的18支队伍,共53名学生及18名教练员经过3天的激烈角逐,取得了3金5银9铜的好成绩。  除了积极准备参与各项竞技赛事活动外,选手们还参与了竞赛期间举行的“友谊之夜”、科学表演秀、科普讲座等丰富的交流体验活动。参赛的选手纷纷表示这次比赛机会难得,参加竞赛虽然竞争激烈,但是能与外省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习近平总书记在第4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来临之际,向袁隆平、钟南山、叶培建等25位科技工作者代表的回信,温暖着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也温暖着2020年的这个五月。  2020年初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人们宁静祥和的生活。为了战胜疫情,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亲自部署、亲自指挥,全国各地迅速行动。在这场没有硝烟
1944年4月,苏军决定歼灭盘踞在彼列科普的德寇,解放克里木半岛。4月6日,已进入暮春时节的彼列科普突降大雪,大地一片银妆素裹。在暖融融的掩蔽体里,苏集团军炮兵司令员注视着刚走进来的参谋长,只见他双肩画着一层薄薄的雪花,其边缘部分在室内的暖气中开始融化,清晰地勾画出肩章的轮廓。司令员突然联想到:天气转暖,敌军掩体内的积雪也将融化;为了避免泥泞,他们必然要清楚掩体内的积雪,暴露其兵力部署。于是,司令
一般情况下,教师主观预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大多与学生的学习起点之间有或大或小的出入。笔者在《煮酒论英雄》一课教学中,虽然做了充分的预设,但在“人物对话”这个重点方面,一直未能把握其“关键属性”,教学过程可谓一波三折,值得反思回味。   《煮酒论英雄》出自《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胄”,选入课本的是这一回中一个比较独立的片断。当时,曹操位居汉相,挟天子以令诸侯,势力强
为什么它变成了石头?  这只鹤是用大理石雕刻的,它本身就是一块石头!  大理石又叫云石,是重結晶的石灰岩,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大理石可以加工成各种型材、板材,做建筑物的墙面、地面、台柱和雕塑等。  大理地区在远古时曾是海浸区,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变化后,沉积了厚达百米多的碳酸钙和碳酸镁等,再经过自然压缩、胶结、再结晶等成岩作用,就形成了石灰岩和白石岩。  大理石的色彩,是由于形成过程中有色矿物和有机质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