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变迁: 文化生态视阈下川南彝族 聚居地民俗体育文化符号研究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gl3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从川南彝族体育文化符号入手,以文化生态学视角审视彝族体育文化符号,全方位揭示了川南彝族地区民俗体育文化符号的理论意义和客观机遇。通过民俗体育文化符号的研究,对川南彝族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的传承与保护以及文化生态对彝族体育文化符号深层次研究具有导向作用。
  【关键词】 文化生态;彝族;民俗体育;文化符号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1-0124-02
  基金项目:2020年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研究中心“传承与变迁:文化生态视阈下川南彝族聚居地民俗体育文化符号研究”成果(编号:JY2020A02)。
  一、文化生态与体育文化符号
  (一)文化生态
  Julian Steward首次提出“文化生态学”概念,为“解释具有不同地方特色的独特文化形貌和模式的起源”。近年来,随着国内体育文化理论和文化符号理论研究不断深入,与文化生态学等学科交叉与融合,形成共同研究文化的一门学科。因此,彝族体育文化内涵的塑造,正是它独特魅力和地方特色的体现。基于文化生态学视阈下探析文化生态和川南彝族体育之间的联系,为川南地区彝族聚居地民俗体育文化有序、快速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二)体育文化符号
  川南是彝族的聚集地区之一,有着深厚的巴蜀文化基因,文化氛围浓郁,在闭塞的地理区位和悠久的巴蜀文化沉淀下逐渐演变成独特的彝族民俗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斗牛、赛马、射箭等活动与当地的传统风俗、音乐和舞蹈等相融合,形成具有彝族气息与地方特色的传统节庆体育活动,成为人类社会的文化遗产。
  二、川南聚居地民俗体育文化符号的重要因子
  (一)磨担秋
  磨担秋主要在传统节日中开展。它既是一种体育活动,也是宗教祭祀仪式。伴随时光流逝,川南彝族人一直传承磨担秋这项具有象征性的民俗活动,发展至今村民开展磨担秋活动的文化内涵与价值观念已经发生改变。磨担秋已经从宗教祭祀中走进了村民们的生活中,成为川南地区彝族体育比赛的表演内容,同时也在彝族学校作为体育课程。
  (二)达体舞
  “达体舞”作为由民俗体育与少数民族舞蹈融合而改编成的彝族舞蹈。改革开放以后,民间传统舞蹈的改编创造渐成潮流,衍生出一套完整的规范体系。川南彝族“达体舞”在节庆典礼上等都保留着原始民俗文化元素。
  (三)射箭
  “射箭”是一项悠久的传统体育。射箭曾是先民维持生存的捕猎手段。直至现代,射箭才真正成为一种体育活动。川南彝族人民把射箭开发出远射、靶射、骑射等分项,每逢节庆之时都会进行竞技和表演。对于彝族人民来说,射箭不仅仅是一项体育活动,还是节庆典礼的表演项目,更是村民提高文化自信和增强民族战斗力的重要项目。由此可见,射箭是一项极具特色的民俗体育文化符号。
  三、川南彝族民俗体育文化符号的SWOT分析
  (一)优势
  1.旅游优势
  四川南部地区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也是彝族聚居最为集中之地,有着极为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其民俗体育文化极为独特、丰富。但是川南彝族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明显滞后。客观地说,川南彝族优秀的旅游资源为民俗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源优势。
  2.资源优势
  川南彝族民俗体育文化资源丰富且体育活动认可度和参与度较高。对于川南地区彝族民俗体育文化来说,投入和传承成本相对较低。换句话说,在川南地区民俗体育运动项目的运作成本往往具有极强的社会参与度和广泛的号召力,无论在县市还是在村寨中,只要有民族体育运作的场域,自然就会掀起愉悦的民俗文化氛围。[1]
  3.自然崇拜信仰
  彝族有火把节、插花节和跳歌节等传统节日。在实地调研的彝族石屏村寨,插花节是节日当天要举行的祭树仪式,主要宣传村民要保护树木,禁止乱砍滥伐,当地人普遍认为树能够保佑自己和村寨,能给他们生活、工作带来好运。实质上反映出村民对自然环境的尊重。
  (二)劣势
  1.地理区位
  川南即四川南部地区,先辈把川南分为和广义和狭义。狭义川南主要是宜宾、自贡、内江、泸州四个地级市。而广义川南还包括资阳市、乐山市峨边、马边两个自治县和凉山彝族自治州、攀枝花市。川南彝族主要分布在瀘州古蔺、乐山峨边等区域,呈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形式。绝大部分彝族生活在高山耸立、峡谷纵横、交通不便的深山里。地理区域不便利,使得该地区的发展较为缓慢。
  2.工业污染
  通过田野调查,川南地区煤矿资源较为丰富,但人们过度开采,对环境和水源造成了严重污染,严重影响了当地村民的生活。大量开采煤炭资源导致生态环境被破坏,地下层空洞,出现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因此,当地的过度开采煤矿资源已对空气和水资源环境造成了污染。
  3.文化断层
  石屏是彝族聚居较多的地方,村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了自己民族的文化,都是以家族的形式一代传承一代,。但因当地经济落后,大部分年轻人外出打工,人才资源大范围向外流动,很多项目都已经消失。[2]据村寨传承人介绍:现在都很少开展板凳舞项目,没有人传承,在家中只留下孤独老人和儿童,这就导致了传统体育文化符号出现断层现象。
  (三)机遇
  1.政策支持
  彝族地区领导非常重视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相关地区领导不仅在政策上扶持,而且当地企业也大力支持射箭、赛马等赛事,并广泛宣传活动,利用文化符号来传承与延续民俗文化的生命,政府职能在体育文化符号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2.旅游业发展
  在国内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政策刺激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旅游事业,少数民族旅游业得到了相应的发展。而对于民俗体育而言,因为其自身具有的精彩性和悬念性等,对于异域风情的展示都深深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旅游者,对民族地区民俗体育文化符号发展有极强的推进作用。川南彝族旅游业的发展,为彝族传统文化符号带来了契机,不仅能加深人们对民俗体育文化的认识,还能进行更好的保护和传承。[3]
  (四)挑战
  1.现代环境的侵蚀
  川南地区村寨文化较为单一,承载文化内涵的传统体育成为日常文化生活的重要活动。随着改革的深入,人们逐渐开始接收外来新颖的文化元素,而未把重心放在原始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上。现代外部环境的冲击使得川南民俗体育文化生活方式呈现滞后性,这些都对今后川南传统体育文化符号的发展带来较大影响。
  2.基础设施欠缺
  川南彝族公共基础设施虽然具有一定的发展,但总体还是比较滞后。在交通方面,进入各乡镇的公路等级较差,乡镇多弯路、坡陡,车辆通行很危险。当地的交通和住宿方面限制了外来的游客。其次,盘县彝族村寨除了旅游开发区外,其余村寨的场地和场馆严重不足。[4]据采访调查:以前有斗牛场、摔跤场,都随着工业迅速发展被占用。每年举行火把节时一块较大的场地都没有。这些都严重限制川南彝族开展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
  3.传承主体的流失
  很多优秀传统体育符号随着时间的流逝和传承人往外发展都濒危消失。这些内外部的冲击制约着民俗体育文化符号的发展,甚至面临无法顺利开展的尴尬局面。大量的年轻人接受各种外来文化,追求时尚潮流,使得接班人不易寻找,导致很多文化符号濒临消亡的困境。
  四、基于文化生态视阈下的彝族体育文化符号发展优化路径
  (一)深入政策引导,优化符号文化生态
  川南地方政府对当地少数民族地区体育文化符号的保护和传承非常关注。颁布相关制度加大对川南地区彝族民俗体育文化节庆活动和体育竞赛的资金投入。政府部门大力发展传统体育文化符号,以促进彝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将川南彝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与民族旅游、体育旅游相融合,极大限度地丰富了体育旅游资源。
  (二)挖掘历史底蕴,丰富符号文化业态
  纵观文化业态,对传统体育文化要进行合理的保护和挖掘,对濒临消失的文化遗产尽快挽救并将其开发和推广。彝族的射箭具有深厚文化底蕴,承载着彝族传统文化因子。要把保护生态环境和彝族体育文化进行融合,协调发展。通过深挖体育文化历史底蕴,以文化生态的视角丰富体育文化符号更有利于向文明、健康方向发展。
  (三)制定保护计划,推进符号文化活态
  深入开展田野调查,收集彝族体育文化符号资料,追溯文化符号的历史脉络、过程、演变等情况,研究当前文化符号传承与发展的根本矛盾,多视角推进彝族体育文化符号保护工作。同时完成传统体育文化符号向多途径、多渠道项目进行转型,为后期开展深入研究提供新思路。
  (四)拓展多元渠道,发挥符号文化价值
  彝族賽马是彝族个体观念与民族信念构成的完整价值体系的认同象征,体现了彝族人民的英雄崇拜以及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彝族节庆活动和赛马比赛促进彝族赛马文化,使其集聚效应变得更强,同时利用之后的成果促进彝族赛马文化的辐射效应,促进成员社会化,增强民族自信和凝聚力。[5]
  参考文献:
  [1][3]余良芬.从彝族漆器看川南少数民族体育与民俗文化发展[J].运动,2015,(2).
  [2][4]周光凯.生态体育视域下盘县彝族火把节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6.
  [5]刘慧.彝族射箭文化符号阐释[D].四川师范大学,2018.
  作者简介:
  周翔,男,汉族,四川宜宾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文化。
其他文献
【摘要】 费尔巴哈在人本主义的研究方面颇有建树,他对宗教神学和黑格尔哲学进行了批判,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是人的最高本质”的论断,虽然超越了前人,却并不算彻底。马克思在费尔巴哈研究的基础上,以实践为研究对象,对人的本质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阐释,提出了“人的本质在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从而实现了对费尔巴哈的扬弃与超越。  【关键词】 费尔巴哈;马克思;人本主义;实践  【中图分类号】A8
期刊
【摘要】 本文阐述了当代区域民俗题材雕塑创作的概念、创作思路方法以及当代价值与意义,并以岭南民俗题材雕塑创作为例,从岭南文化背景、民俗特点及当代语境下试析岭南民俗雕塑创作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 区域民俗;岭南民俗;当代雕塑;创作实践  【中图分类号】J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1-0094-02  民俗作为一种常见的文化现象,是千百年
期刊
【摘要】 谷文昌精神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理论与实践意蕴。从文化层面分析,谷文昌精神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孕育、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文化资源。从理论层面分析,谷文昌精神对加强新时代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文化建设及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有助于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政治价值观、文化价值观及生态价值观。从实践层面分析,通过创新内容与形式、实践养成及机制保障等
期刊
【摘要】 “万物有灵”是苗族原始宗教观念的思想基础,在这种观念下自然崇拜、祖先崇拜、鬼神崇拜等多种崇拜融入并成了苗族的风俗。作为湘西苗族服饰之一的童帽,因其属于面向儿童的服饰,故而在原始宗教观念中相比苗族其他服饰而言展现出了更为强烈的生命意识,“护魂”则是这种生命意识下形成的一个重要特征,透过童帽纹饰可以看见苗族原始宗教观念对于保护儿童成长的具体表现,也能进一步了解湘西苗族丰富的精神生活。  【关
期刊
【摘要】 随着科技和文化的发展,民族文化自信和历史使命感逐渐成为重要的话题,研究国画的构图以及其设色对推展国家文化传播以及大众对文化认可度有重大意义。本文将以中国山水画经典作品《桃源仙境图》为例,较为详细地分析其构图的构成、布局、装饰意味等安排的合理性,为读者品读古画时提供其构图韵味分析的新思路。  【关键词】 《桃源仙境图》;构图;中国画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 音乐的起源从古至今都是一个存有争议的话题,人的需要及行为活动的多样性致使人们对于音乐的起源出现众说纷纭的现状。结合激发音乐起源的内外因素,现代学者们从音乐起源中人类的主体精神与客观物质、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等方面加以推测音乐产生的主要因素,本文结合音乐从萌芽至产生的不同时期,人类的生活需要及精神观念,对音乐产生的过程中理性和感性思维的作用进行论述。  【关键词】 音乐起源论;感性;理性  
期刊
【摘要】 “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一,“以和为贵”思想是人民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品格。通过对“以和为贵”思想发展的了解,使得对现代人与人、人与自然和民族与民族的关系更加紧密,彰显“以和为贵”的应有之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和”思想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描述,旨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以和为贵;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体表现  【中图分
期刊
【摘要】 大提琴低沉的声音是最接近人声音调的乐器,其浑厚的音色,温暖生动的声调,往往能带给听者美的享受。经过一系列的文化变迁和不断改进,大提琴已经成为西方音乐的一大主流乐器。从古至今在大提琴的发展中,演奏这门乐器的大提琴艺术家们不计其数。本文拟对大提琴作品的发展进行简要概述,再通过结合波佩尔、卡萨尔斯两位艺术家的创作对大提琴的艺术内涵进行探索。  【关键词】 大提琴艺术家;演奏;作品;技巧  【中
期刊
【摘要】 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中国电影学派在思想表征上凸显西部精神、西部民族性格特质。80年代的中国西部电影从“美是发现、美是性格”这一哲学命题出发提出“面向大西北,开拓新型的西部片”,为中国电影的类型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中国西部电影在发展中表现出强烈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反映了电影人对改革开放思潮的把握和艺术投射。这种立足于民族文化和美学范式的新型影片類型得到了发展,逐渐成了西部电影的主流特征。
期刊
【摘要】 2018年以来,抖音短视频开始将触角延伸至教育领域,出现了一批教育内容的短视频,教育类账号在抖音上逐渐增多,互联网影响力也逐步扩大。本文将聚焦抖音教学类账号中的升学板块,探究抖音升学教学类账号的兴起原因及发展现状,结合4V理论从差异化、功能化、附加价值、共鸣四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化的传播策略。  【关键词】 4V理论;抖音账号;升学教育;传播策略  【中图分类号】G206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