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托马斯·哈代是一個典型的宿命论者。其小说中的命运观念明显,悲观主义也显而易见。《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的代表作品,小说中凸显了哈代独特的命运观念。哈代认为构成人生悲剧的因素包含社会方面、个人性格方面以及无法预料的命运方面。笔者首先从社会因素入手,呈现了主人公所处的时代背景、家庭环境及社会道德对女性的束缚,接着以客观的视角看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与命运悲剧的联系。文章重点放在了未知的神秘因素上,主要阐述了哈代的宿命论,分别从偶合事件、象征意象和不幸征兆来呈现哈代的命运观念。
关键词:托马斯·哈代 《德伯家的苔丝》 宿命论 悲观主义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之一。在维多利亚时代生活的哈代,社会各种矛盾促进了多种思想观念的产生,它们对哈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和叔本华的意志论,这是他的小说充满悲剧性的根源。从哈代的小说来看他的命运观,可以发现在很大程度上他是一个悲观的宿命论者,哈代认为每个人的命运早有定数,即使你反抗,也无济于事,最终只会导致更大的伤害,不得不屈从于命运的安排。而不可知的神秘力量主宰人的命运的表现形式往往是通过巧合和偶然等事件呈现的。哈代认为构成人生悲剧的因素包含社会方面、性格方面以及无法预料的命运方面。本文将以这三大因素为基础对哈代在《德伯家的苔丝》这部作品中所展现的命运观进行阐释。
一、社会环境
哈代命运观念的形成与他所生活的时代密切相关。19世纪后期,英国这样的传统资本主义强国的竞争力面临威胁,维多利亚时期社会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分裂。信仰危机加深,社会悲观情绪加剧,作家无力反抗现实等因素,都促成了哈代命运观的形成。哈代的这种悲观主义命运观在《德伯家的苔丝》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苔丝的悲剧是社会悲剧,这是她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必然。作品中,苔丝家境的惨状正是19世纪中期英国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侵入农村后农村贫民生活真实的写照。在小说中苔丝的家庭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父母的不靠谱使得身为家中长女的苔丝早早支撑起整个家庭。苔丝的父母把苔丝当作改善家境的工具,这才导致苔丝被亚雷纠缠和玷污,毁了自己一生的幸福。与亚雷的再次相遇对于苔丝来说本身就是一个劫数,起初,苔丝并不为物质和情欲所动,一再拒绝亚雷。可是父亲的去世,再次让苔丝一家陷入无家可归的境地,这时丈夫克莱尔又杳无音信,为了全家人的生存,苔丝无奈地再次落入亚雷的魔爪。这就使苔丝和克莱尔破镜重圆的梦想成为泡影,最终苔丝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所以说苔丝家庭沉重的负担是使她一步步走向毁灭的罪魁祸首。
另一方面,虚伪社会道德也是造成苔丝悲剧的原因,主要是当时那种男权社会下强固的妇女贞操观念。当苔丝被亚雷诱奸后,没有人关心真相,大家一致认为肯定是苔丝引诱亚雷,因为亚雷拥有财富,因此就拥有话语权,社会舆论自然而然倾向于强势一方,认为肯定是苔丝主动攀附亚雷,是一个“不正经女人”。而男主人公克莱尔似乎是一个蔑视虚伪的社会道德的青年,抛开世俗成见要与纯真美丽“自然的女儿”——苔丝结合。但是当得知苔丝失贞后,克莱尔内心深处隐藏的男权社会下的传统旧道德观念一齐爆发出来,不仅完全忽视自己曾经的风流事,而且还无情地指责苔丝欺骗了他,并且抛弃了苔丝。
二、人物性格
女主人公苔丝身上无不体现农村姑娘那种质朴的美,她美丽动人、心灵手巧、勤劳、善良、淳朴、坚强、真诚,却也有怯懦、被动的一面。“哈代认为悲剧的本质在于人的本性有缺点,人成为自己的错误、情欲或性格缺陷的牺牲品。人生活在无理性的世界上,既受制于外在的环境,无从抗拒,又受内在的本性支配,即性格因素的支配。”①苔丝的悲剧与其性格有着很大的关系。苔丝在开头舞会初次与克莱尔相遇显得太过矜持,甚至有一些软弱。苔丝内心渴望与克莱尔跳舞,但她并没有像其他姑娘那样主动上前搭话,只是默默等待克莱尔的挑选,最终克莱尔挑选了第一个和他搭话的姑娘。苔丝性格上的软弱使她未能抓住机会,导致二人错失彼此,再见面却是物是人非。在苔丝走投无路的时候,她决心去找克莱尔的父亲,却意外在路上听到了别人对她的羞辱,使她觉得自己有罪,怕克莱尔的父亲同样鄙视自己,于是都没有尝试就放弃了,还丢掉了自己的靴子,狼狈而逃。文中写道:“她当时只顾往前走,没想到,她这一次,拿儿子来判断老子,因而在紧要关头,露出妇女的怯懦,正是她一生中最大的不幸。”②这次求助失败,直接导致苔丝在万分无助绝望的境地下再次陷入亚雷的魔爪。苔丝是善良而孝顺的,当父亲醉酒未能去赶集卖蜂窝煤时,作为长女的苔丝主动要求前往,而途中老马“王子”的死使苔丝觉得愧疚与自责,这才答应去“认亲”。然而此次认亲便是苔丝噩梦的开始,亚雷从此成为她生命里甩不掉的污点。苔丝过于单纯,轻信他人,其实苔丝初次见到亚雷就应该从他的言语和过分亲密举动察觉到他的不轨意图,但是还是被他的花言巧语骗去管鸡场。之后苔丝更是在一气之下跳上亚雷的马,与他在天黑后跑到一个无人的树林,丝毫不设防,为自己被诱奸埋下了隐患。苔丝最大的优点却也成为她致命的弱点,她的纯洁善良使她一次次相信他人,相信用自己的真诚也会打动对方。于是,苔丝在新婚之夜不顾母亲信中劝告告诉了丈夫克莱尔她的失身过往。她幻想自己原谅克莱尔的婚前风流行为,克莱尔也会接纳她,然而现实的残酷无情地冲击着她。苔丝的真诚淳朴只会被虚伪污浊的社会所蹂躏。
三、命运的必然走向
哈代对于自己作品中人物悲剧的解释也离不开悲观的宿命论,他常常把一切都归咎于“命运的捉弄”,所以在文本中经常会出现他对巧合和预兆的运用。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偶然,有的只是必然。而预兆往往是事情发生前出现的蛛丝马迹。哈代在《德伯家的苔丝》中大量运用了偶合与预兆,使整部小说结构紧凑,引人入胜,读者往往一边阅读一边推测故事的发展,这样使结局的呈现更为合理,同时还为小说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一)偶然事件
小说文本其实就是由无数个偶然事件组成的,但是在哈代的这部小说中,各种偶然事件是推动苔丝命运向悲剧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这里,笔者只选取几个典型偶然事件略作分析。
关键词:托马斯·哈代 《德伯家的苔丝》 宿命论 悲观主义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之一。在维多利亚时代生活的哈代,社会各种矛盾促进了多种思想观念的产生,它们对哈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和叔本华的意志论,这是他的小说充满悲剧性的根源。从哈代的小说来看他的命运观,可以发现在很大程度上他是一个悲观的宿命论者,哈代认为每个人的命运早有定数,即使你反抗,也无济于事,最终只会导致更大的伤害,不得不屈从于命运的安排。而不可知的神秘力量主宰人的命运的表现形式往往是通过巧合和偶然等事件呈现的。哈代认为构成人生悲剧的因素包含社会方面、性格方面以及无法预料的命运方面。本文将以这三大因素为基础对哈代在《德伯家的苔丝》这部作品中所展现的命运观进行阐释。
一、社会环境
哈代命运观念的形成与他所生活的时代密切相关。19世纪后期,英国这样的传统资本主义强国的竞争力面临威胁,维多利亚时期社会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分裂。信仰危机加深,社会悲观情绪加剧,作家无力反抗现实等因素,都促成了哈代命运观的形成。哈代的这种悲观主义命运观在《德伯家的苔丝》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苔丝的悲剧是社会悲剧,这是她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必然。作品中,苔丝家境的惨状正是19世纪中期英国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侵入农村后农村贫民生活真实的写照。在小说中苔丝的家庭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父母的不靠谱使得身为家中长女的苔丝早早支撑起整个家庭。苔丝的父母把苔丝当作改善家境的工具,这才导致苔丝被亚雷纠缠和玷污,毁了自己一生的幸福。与亚雷的再次相遇对于苔丝来说本身就是一个劫数,起初,苔丝并不为物质和情欲所动,一再拒绝亚雷。可是父亲的去世,再次让苔丝一家陷入无家可归的境地,这时丈夫克莱尔又杳无音信,为了全家人的生存,苔丝无奈地再次落入亚雷的魔爪。这就使苔丝和克莱尔破镜重圆的梦想成为泡影,最终苔丝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所以说苔丝家庭沉重的负担是使她一步步走向毁灭的罪魁祸首。
另一方面,虚伪社会道德也是造成苔丝悲剧的原因,主要是当时那种男权社会下强固的妇女贞操观念。当苔丝被亚雷诱奸后,没有人关心真相,大家一致认为肯定是苔丝引诱亚雷,因为亚雷拥有财富,因此就拥有话语权,社会舆论自然而然倾向于强势一方,认为肯定是苔丝主动攀附亚雷,是一个“不正经女人”。而男主人公克莱尔似乎是一个蔑视虚伪的社会道德的青年,抛开世俗成见要与纯真美丽“自然的女儿”——苔丝结合。但是当得知苔丝失贞后,克莱尔内心深处隐藏的男权社会下的传统旧道德观念一齐爆发出来,不仅完全忽视自己曾经的风流事,而且还无情地指责苔丝欺骗了他,并且抛弃了苔丝。
二、人物性格
女主人公苔丝身上无不体现农村姑娘那种质朴的美,她美丽动人、心灵手巧、勤劳、善良、淳朴、坚强、真诚,却也有怯懦、被动的一面。“哈代认为悲剧的本质在于人的本性有缺点,人成为自己的错误、情欲或性格缺陷的牺牲品。人生活在无理性的世界上,既受制于外在的环境,无从抗拒,又受内在的本性支配,即性格因素的支配。”①苔丝的悲剧与其性格有着很大的关系。苔丝在开头舞会初次与克莱尔相遇显得太过矜持,甚至有一些软弱。苔丝内心渴望与克莱尔跳舞,但她并没有像其他姑娘那样主动上前搭话,只是默默等待克莱尔的挑选,最终克莱尔挑选了第一个和他搭话的姑娘。苔丝性格上的软弱使她未能抓住机会,导致二人错失彼此,再见面却是物是人非。在苔丝走投无路的时候,她决心去找克莱尔的父亲,却意外在路上听到了别人对她的羞辱,使她觉得自己有罪,怕克莱尔的父亲同样鄙视自己,于是都没有尝试就放弃了,还丢掉了自己的靴子,狼狈而逃。文中写道:“她当时只顾往前走,没想到,她这一次,拿儿子来判断老子,因而在紧要关头,露出妇女的怯懦,正是她一生中最大的不幸。”②这次求助失败,直接导致苔丝在万分无助绝望的境地下再次陷入亚雷的魔爪。苔丝是善良而孝顺的,当父亲醉酒未能去赶集卖蜂窝煤时,作为长女的苔丝主动要求前往,而途中老马“王子”的死使苔丝觉得愧疚与自责,这才答应去“认亲”。然而此次认亲便是苔丝噩梦的开始,亚雷从此成为她生命里甩不掉的污点。苔丝过于单纯,轻信他人,其实苔丝初次见到亚雷就应该从他的言语和过分亲密举动察觉到他的不轨意图,但是还是被他的花言巧语骗去管鸡场。之后苔丝更是在一气之下跳上亚雷的马,与他在天黑后跑到一个无人的树林,丝毫不设防,为自己被诱奸埋下了隐患。苔丝最大的优点却也成为她致命的弱点,她的纯洁善良使她一次次相信他人,相信用自己的真诚也会打动对方。于是,苔丝在新婚之夜不顾母亲信中劝告告诉了丈夫克莱尔她的失身过往。她幻想自己原谅克莱尔的婚前风流行为,克莱尔也会接纳她,然而现实的残酷无情地冲击着她。苔丝的真诚淳朴只会被虚伪污浊的社会所蹂躏。
三、命运的必然走向
哈代对于自己作品中人物悲剧的解释也离不开悲观的宿命论,他常常把一切都归咎于“命运的捉弄”,所以在文本中经常会出现他对巧合和预兆的运用。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偶然,有的只是必然。而预兆往往是事情发生前出现的蛛丝马迹。哈代在《德伯家的苔丝》中大量运用了偶合与预兆,使整部小说结构紧凑,引人入胜,读者往往一边阅读一边推测故事的发展,这样使结局的呈现更为合理,同时还为小说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一)偶然事件
小说文本其实就是由无数个偶然事件组成的,但是在哈代的这部小说中,各种偶然事件是推动苔丝命运向悲剧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这里,笔者只选取几个典型偶然事件略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