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花开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kinwal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班后坐在楼下的茶铺喝茶。茶铺女老板种了不少花草。有一盆很大的栀子花开得正好,沁得茶铺里满是花香。
  就花的属性而言,我一直觉得栀子花更适合于农村的生态环境。在农村长大的我,记得每年到了这个季节,农家房前的栀子花骨朵儿就缀满了枝丫。女主人们喜欢在傍晚数一下那些将要绽放的骨朵,第二天趁太阳还没有出来前,就把那些开了的花连着一两片叶子摘下,带着露珠的雪白花儿分外水灵,花香四溢。把摘下的花插在家里的酒瓶、小碗、坛坛罐罐里,灶台上放一束,卧室里放一束,客厅的案几上放一束,只有几件简陋家具的一个家就这样被温馨了,满屋子的女人气。
  村里的女人们不分老幼都喜好栀子花。小姑娘会握着一两朵,随时准备拿近鼻尖闻一下,越过花儿的姑娘的眼羞涩而娇媚;新媳妇早晨出门前除了会对着镜子掸一掸穿着之外,还会看似不经意地在发间插上朵栀子花,如云的黑发上醒目地缀上朵白花,花儿成了云朵;岁数大点的大妈、大婶不好意思显得那样爱美了,她们会用一个小别针把一朵栀子花别在腰间,尽可能地不那么显眼,直到她从你身边走过,人过留香;老奶奶们最是花心思,她们会用一方半湿的手帕裹着栀子花揣在口袋里,只有到了夜深人静,摇着蒲扇坐在床头的时候,才会打开手帕,拿起已经有点泛黄的花儿轻轻嗅,波澜不惊地把散落在年轮里的一些往事拾起。
  也有些人家的栀子花长得不是太好,看别人家的眼红,于是趁着夜色会去邻居家偷摘上几个花骨朵。栀子花离开了土气不容易开得饱满,所以她们会把摘来的花骨朵偷偷插在水稻田里,第二天来收取。在枝头可能要两天才会开的花骨朵在稻田里一夜就会绽放。所以,在这样初夏的夜里,走在乡村的阡陌上,凉爽的夜风吹过,会有阵阵的栀子花香飘来,远处夜空星光闪耀,眼前萤火飞舞,蛙鸣声声此起彼伏。
  可能正是因为对农村的栀子花印象过于深刻,所以到城里生活以后,虽然有不少小区也栽种了栀子花,但是总觉得此花已不是彼花了,成了一处绿化用的景观,也就没有了原本她该有的一种生命的韵味了。
  也正是因为这盆栀子花,所以我来这茶铺坐的次数也最多。女老板和我说过关于这盆花的故事。
  女老板是个老知青,十八岁下放到雅安山沟沟里的一个小村,在那儿呆了两年。后来,父母通过各种关系把她调回了成都。与女老板一道去的一个姐妹就没这么幸运了,回不了城就只好在当地落户成了家。
  五年前也是差不多这个时候,茶铺里来了位穿着朴素的农村妇女,就是女老板快二十年没见面的那位姐妹。
  那位姐妹告诉女老板,她也回成都了,丈夫前一年不幸在车祸中去了,拿着丈夫的赔偿金在成都买了套房,打算回成都来定居,她不想她的子女重复她的生活。打听到女老板开了间茶铺就特意过来看看,二十年没见了。
  女老板说她的那位姐妹来成都后找不到工作,靠擦皮鞋为生。本来是想留她在茶铺上班,可是老姐妹不同意,说只要有手脚,怎么样都可以把生活过下去。要走的时候,老姐妹从包里掏出一束用水田里的稀泥护着的栀子花骨朵递给女老板,说那是清早从门前的枝上现摘下来的,她记得女老板当知青的时候特喜欢栀子花,她们俩还一起偷过别人家的栀子花呢。
  老姐妹走后,女老板把那束栀子花选了个盆种上了。也算是天遂人愿,竟然有两枝生了根活了下来,女老板每年都给它们换盆,精心呵护着。就这样五年下来,原本的两枝花骨朵成了现在的两棵小树,每年都会开上百朵花儿。
  遇到有客人喜欢,女老板会在客人要走的时候,摘下几朵栀子花送给客人。女老板曾对我说过,别人看栀子花很普通,不像百合那样雅致。于她而言,栀子花可能是这世上最美的花了,她的那个老姐妹也像朵栀子花,贫贱的命运里,蕴藏着的是这人世间最真挚、最深沉的情分。
  我說栀子花适合农村的生态环境主要的原因也是因为栀子花这种不惧贫的属性,只要给它一点水土,它就能生根、发芽、抽枝、开花。我也喜欢生活在这种生态环境中的那个群体,他们朴实、自然、韧性而乐观,就像栀子花一样,花开花落在无意间,存留许久的花香却快乐了经过她的每个人。
  女老板也问过我要不要带几朵花儿走?我笑笑说,不用。
  我不用,是因为我知道:活在喝茶的客人眼里的栀子花,是深藏在女老板心里的,就像扎根在我心里的栀子花,从未走远,一直陪伴着我在流淌着的岁月长河里。
   (编辑 思智)
其他文献
他從小就梦想当一名侦察兵,却在刚刚结束的集团军创破纪录比武中,打破集团军通信兵500米收放线纪录,获得冠军,他就是“95后”战士左训宜。  五年前,左训宜应征入伍,想到很快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当一名既能上天入地还能下水的“三栖精兵”——侦察兵,他开心不已。然而新兵下连的时候,他却成了一名有线兵,失望和沮丧,让他成天无精打采。连队领导多次找他谈心,讲有线通信在信息化战争中的优势和作用,劝导他:“三十
儿时的记忆里,父亲是威严而忙碌的。他经常披着星辰出门,踏着月色回家,匆匆吃过晚饭,就在灯下写材料。我搬个矮凳坐到旁边,用手指沾着唾沫翻书,故意把书掀得哗哗响。  正伏案疾书的父亲,偶尔会把目光从纸页上移开,轻轻地拍拍我的头。这少有的亲昵动作,让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为了邀得他的赞赏,我更加勤奋地学习。  我是个自尊心很强,但又内向羞涩的女孩,很少参加学校的重大活动。但有一次例外,那是初二下半学期,我
2008年7月1日,《作家文摘》报在头版摘登了南京《钟山》杂志刊登的王彬的一篇文章《瞿秋白的不得不走、不得不留与不得不死》,该文主要内容是把1935年5月瞿秋白不幸被捕后被蒋介石杀害,归罪于为革命鞠躬尽瘁、以身殉职的博古。    瞿秋白就义后,人们用多种方式来纪念他,研究他的文章,歌颂他的品质,抗议蒋介石的残暴。鲁迅在瞿秋白牺牲后,抱病把他的遗作编成《海上述林》在日本出版,鲁迅说:“我把他的作品出
和楼下的邻居产生了一点误解和矛盾,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了,没想到,这种误解和矛盾不仅没有消停,反而有一种剑拔弩张的态势。每天进进出出,和邻居碰了面,我都感到十分尴尬和别扭。  周遭萦绕着这种沉闷的气氛,让我如鲠在喉,呼吸不畅,心情十分不快。终于,我想出了一个破解这个误解和矛盾的方法。我拿起乡下亲戚送来的一瓶麻油,敲开了楼下的门。  楼下的邻居看到了我,脸上立刻露出不悦的神色,家里的几个人也立刻聚到门
胡耀邦是一个深念同学情谊的人。在他的一生中,始终不忘自己的中小学同学,留下了一个又一个饱含深情的故事。    中小学同学有哪些    回顾胡耀邦的求学路,起于1921年5岁入族学发蒙。1925年9岁时到老家苍坊村10公里外的文家市里仁学校上高小,再到1929年夏考入浏阳县立中学上初一。1930年春天,他离开学校回乡参加革命。  在族学,也就是私塾启蒙4年,胡耀邦年岁还太小,这段记忆因其遥远而淡化了
林語堂说:“吾们的吃东西吃它的组织肌理,它所抵达于吾们牙齿上的松脆或弹性的感觉,并其味香色。”这是谈吃的一句精辟语,想来林先生对美食没少下功力。近日,翻检起汪曾祺先生的《四方食事》诸文,齿间似有美味层层泛起,兴致所至而谈小吃。  小吃是流放乡间的逐臣,是深山老林中的隐士,是诗歌里的长短句。生活在梅岭北麓的客家人,十分好客,便有了许多客家小吃。  譬如灰豆腐。陈年的雪水、草木灰、甘草、食盐,倒入瓦罐
一般来说,领导都喜欢喝水。当然,也包括茶水。普洱、大红袍、铁观音,各有所好。更讲究一点的,水里加了红枣、枸杞、菊花等等,有段时间,“保温杯里加枸杞”几乎成了养生的标配。一大早,泡上一大杯水,在看文件或者开会的间隙,挪动一下屁股,身子往后一仰,微微靠在椅背上,端起水杯喝几口,醒脑提神又解乏。  李局长也不例外。他常说,喝水有益身心健康,还能帮助减肥。不熟悉李局长的人,自然以为这是一句玩笑话;熟悉李局
1  大学时的一个假期,我回了趟老家。想起平时聊天时,很多同学说从来没有吃过我家乡的特产,甚至都没有听过。所以回来时,我特意带了一些家乡的土特产,还有母亲亲手腌制的酸豆角和糖蒜。  在教室,我把特产分给同学,大家一边品尝一边说笑。这时,郭华皱起眉头说:“其实所谓的特产,没有一样好吃的,徒有虚名而已。尤其是自己家腌制的食物,既不卫生也不健康,最好少吃……”  听了郭华的话,教室里突然安静下来,我感觉
中国共产党十分珍视自己的历史,非常注重通过建党周年纪念,特别是逢十纪念来对全党进行党的历史经验和当前形势与任务教育。胡乔木作为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党的思想理论战线的卓越领导人,在中国共产党建党周年纪念尤其是逢十纪念中,充分发挥“党内第一支笔”的作用。为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1年建党20周年。胡乔木协助毛泽东编成《六大以来》  194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20周年,在这一年
到了夏至,白昼的光阴愈加阔绰。凌晨4点,天空就等不及地撩开了夜的黑毡,露出蓝冰似的曙色。蓝冰渐渐融开,化成漫天米白,黎明的幽暗被天光漂洗干净。那一刻,还不到凌晨5点钟;再次看到暮色合拢,又要等晚8点以后了。  多长的日脚!  古人说: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是一年里太阳最偏北的一天,北半球日照时间最长的一天,也是白昼时间超过黑夜时间最多的一天。  在二十四节气里,夏至排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