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的复活与女权主义发展阶段性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f008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女权主义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女权思想发生、发展都可以从女神神话中寻找到原型基础。一部女权主义发展史其实就是女神精神和神格不断被复活的历史,是女性的精神和性别价值不断被激活的历史。女权主义探寻的是女性的存在价值及其在两性社会中如何获得平等权利话语的途径和依据。文章分析了各阶段女权主义的特点,探寻了其女权主义发展的神话依据和母神原型特征,为女权主义和女性寻找到了话语权的依据。
  关键词: 女神 女权主义 神话原型
  一、远古女神信仰——女权主义之“原型模式”
  “女权主义”成为世界妇女挣脱女奴锁链的理论武器,是世界妇女的集体无意识反映。神话,作为人类文明的最早曙光,是这种集体无意识的原型体现,“女性主义”所倡导的妇女解放理论与原始的母神信仰有一脉相承的相似性。“女权主义”是远古女神原型在现实中寻求表现的一种装饰形式,它通过赋予原型模式文化的形式表现自己,大母神原型体现了远古母系社会里女人独立自主、自强自立的品质,通过集体无意的沉淀保留在世世代代妇女的意识底层,“当相应于某一特定的境况出现时,该原型便被激活起来,成为强制性的显现,象本能冲动一样,对抗着所有的理性和意志为自己开辟道路……”[1]女权主义的最早提出,女性追求解放是“女神”的现实情景,日趋成熟与完善的女性主义理论是“母神原型”被激活之后,反抗父权社会理性秩序,争取性别自由的阶段性思想表现。
  二、女权主义思想发展的四个阶段
  中国的女娲、西王母原型等所体现的人性模式、情感特征和文化心态,在世代遗传中具有持续的连贯性,常常会在社会的发展中留下比较稳定的轨迹。循着女权主义思想发展史,可以窥见母神原型的影子,在不经意间影响、左右和控制女性主义者的批评思维模式,极力地展示自己的原型素质。
  (一)第一阶段:两性平等的女性主义——女神的复活。
  早期的女性主义运动以平等为目标,她们渴望在男性中心社会中争得一席之地,主要是政治权利和工作机会与男人平分秋色,要求妇女的“亚文化”被父权中心体系接纳,因而体现出强烈的阳性战斗锋芒。由女权运动领袖倡导妇女与男人平权而形成的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对男性中心、父权文化所控制的领域,排斥和歧视异己的女性力量的传统霸权行为展开猛烈的抨击,要求将女性这一存在嵌入异己的象征秩序中,使作为“他者”的女性拥有与男性同样的象征话语权。至此,被迫沉默几千年的中国女娲们的创造性神格,初步浮出历史地表,是女娲精神复活的第一步。
  然而,当女性由边缘向中心社会挺进,获得与男性一样的话语权之时,也意味着向男权低头,她们将男性价值标准内化,使自己男性化。妇女的解放实际上是以解放了的男性为标准的,否定把女性的生物存在、母性价值作为女性的唯一存在和价值,代之以男性的价值与发展标准,女人男性化成为这个时代的特征。化育万物的大母神神格,那慈母的温柔与女性气质和母性价值却一直被压抑,所以这一阶段争取平等的“女权”还不是真正的母权时代的女权。女娲神格尚未得以全面复活。
  (二)第二阶段:追求差异性——女性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向。
  女权主义运动的第二阶段,大母神女娲造人、化育万物、创造世界独异的母性特征,世代被人崇拜,女神崇拜为女性主义在追求平等后的失落,寻找到了张扬性别优越的文化原型基础。女性主义意识到女性之被建构源于女性的自然生理特质,因此要解构父权文化对妇女的建构,要从女性存在的独异性入手,以拆除男性秩序所凭依的依据,通过张扬母性因素、母亲价值、女性特征等,赋予男权文明所排斥和压抑的母性以新的文化价值。雌性雄化并不是真正的平等,而建立在两性差异基础之上的平等才是“差异论”女性主义追求的目标,露斯·伊瑞格瑞认为“性别差异的研究视为我们这个时代从理智上获得拯救的关键课题”[2]。突现差异性,在差异中否定父权文化一以贯之的正统。因此,差异性女性主义充满了反叛性、异端性、异质性,充分展示女性一失常态的矛盾、分裂、疯狂、焦虑、双重性。中国当代女权主义小说“女同性恋”的主题便是对这一阶段女权主义理论的实践,小说充满了对异性爱的反叛意识。莱辛认为“选择女同性爱完全是因不堪忍受和男人在一起的痛苦”。埃德里安娜·里奇将此义社会化,用“女性同性爱连续统一体”,“包括更多形式的妇女之间和妇女内部的原有强烈感情,如分享丰富的内心生活,结合起来反抗男性暴君,提供和接受物质支持和政治援助”[3],以男性的“缺席”和女性的“在场”扰乱父权制秩序,自此,女性主义从第一阶段进入父权象征秩序到破坏象征秩序,对父亲社会毫不妥协。
  “差异论”女性主义从大母神信仰的母性崇拜中寻找女性权力的渊源。因为大母神慈生万物的母性特征,她的慈祥和蔼博得全人类的顶礼膜拜,母权至上、无拘无束、自由、和谐与完美成为女神时代的特征。女性主义在女神信仰中寻找“女性中心”、“母系文明”和女性传统的根源,在父系文化中探索其失落的轨迹,在女性文本中重构其脉络流向,探讨母性的力量与传统,将母亲权力、母亲文明神圣化,建立一个以母亲为主,女儿接班的“母亲花园”,重振母性权威。对女性存在与经验的肯定恢复了女性大母神母性的社会价值,这对女性的解放是有积极意义的,它还以女性的本来面目,回到女性的“自然本质”,清理男性文明对女性的文化塑造,弘扬男性文明压抑和歧视的女性物质,否定男性所肯定,肯定男性所否定的女性作为欲望化存在。二元对立结构造成性别不平等,为追求平等而突出女性特征,对差异的极端认同实际上又陷入了男性的思维模式,以女性标准批驳男性文明,以女性为中心而排斥男性,性别等级、二元对立依然存在。
  (三)第三阶段:“双性同体”女性主义——大母神原型复活。
  双性同体论是伍尔夫在论著《一间自己的房间》中提出的重要观点,即两性之间的合作是最完美的。“双性同体”女性主义是在总结前两个阶段平等、差异思想得失的基础上,作为解决上述困境的方案或必然归宿,它以回归原始母神混沌状态为理想的归宿,大母神原型在这一阶段全面“复活”。埃利希·诺伊曼在《大母神——原型分析》中分析了大母神的双性人格特征,指出母神原型是包含女性因素和男性因素,两性和睦相处的理想状态,人类未曾被规范化、等级化的最初状态,这一观点后来成为神话、宗教、民俗的核心哲学基础。“双性共体”女性主义,构想出两性形象的新模式,人格内涵的新特质,两性关系的新趋向——雌雄共体、男女合一。柏拉图在《会饮篇》中讲人类爱情的诞生乃源于人类“双性同体”的原始状态。他认为,从前人类分三种:男人、女人、阴阳人,每个人都是由现在的两个人合成的,宙斯因惧怕人类的力量因而将人劈成两半。变成了现在的人,从此人类开始了寻找另一半的历程,“它要恢复原始的整一状态,把两个人合成一个,医好从前截开的伤痛。”[4]柏拉图双性同体爱情理论与女性主义“双性共体”理想人格有不谋而合之处。弗吉尼亚伍尔夫认为:“在我们之中每个人都有两个力量支配一切,一個男性的力量,一个女性的力量。在男人的脑子里男性胜过女性,在女性的脑子里女性胜过男性。最正常,最适意的境况就是在这两个力量在一起和谐地生活,精神合作的时候。”[5]这才是理想的人类状态,是大母神的原型模式,它包含了平等和差异女性主义的内涵。“双性同体”女性主义就是人格被分裂的整合,是人的全面发展,人之未被压抑、未分割前的性别混沌状态,也是完整状态,是大母神原型的混沌状态。   “双性共体”女性主义解决了平等、差异女性主义的难题,消除了两极对立——阴与阳(指被父权文化规范过的)、男与女、乾与坤、社会与家庭、尊与卑、混沌与区别等二元对立与分离,结束了两性失衡状态,代之以互相补充、互助合作的两性和谐关系,以及可变换的、非恒定化的文化性别。男与女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角色。卡罗琳·G·海布伦阐述:“我相信未来的救赎完全超脱性别的两极分化和禁锢,而迈向一个允许自由选择个人角色和行为模式的世界。我持的这个理想称为‘双性人格’”,认为它是“两性间水乳交融的精神,它指的是一个宽广的个人经验的范畴,允许女人具有侵略性,也允许男人温柔,使得人类可以不顾风俗礼仪来选择他们的定点。‘双性人格’海阔天空的本质基本上是无法定义的”。[6]珍尼特·希伯雷·海登亦认为“两性共体是一种理想,它允许性别角色的自由选择,允许人们表达其相对性别的倾向”[7]。这一思想体现了对立面消解与友好相处,两性一体的理想人类状态。荣格认为:“每个人都天生具有异性的某些性质”,“通过千百年来的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男人和女人都获得了异性的特征。这种异性特征保证了两性之间的协调和理解”,“要想使人格和谐平衡,就必须允许男人性格中的女性方面和女性人格中的男性方面在个人的意识和行为中得到展现。如果一个男人展现的仅是他的男性气质,他的女性气质就会始终遗留在无意识中而保持其原始的未开化的面貌,这就使他的无意识有一种软弱、敏感的性质”。[8]可见两性角色的非恒定化使差别和对立消失,性别角色的多元化使得男性中心秩序土崩瓦解,新型的男女关系以回复女神时代男人与女人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理想性别关系为归宿。
  (四)第四阶段:生态女权主义——女神阴性文化的救世精神
  建构主义构建了女性/男性,阴/阳等二元对立结构,把女人与大地(地球),物质与自然连接,将男人等同于天空、智能与灵性。生态女权主义者指出地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人类是地球生命的一部分。男权文化代表的阳性文化是造成地球危机的原因,阳性文化发动侵略战争、实施性别压迫,造成了社会的灾难,对大自然的掠夺性开发导致了自然灾难。她们从大地母亲的包容性看到了阴性文化的救世精神。指出女性为代表的阴性文化是救赎世界灾难解决各种矛盾与冲突的文化。而早在神话时代母权的阴性救世精神早有彰显。观音变性由男变女和妈祖飞天护航的后世宗教神话主题中就是女性阴性救世精神的意函。关于这方面的论述在拙文《两组人文宗教神话的原型解读——女神与女权主义研究之(四)》一文中论述,在此不赘述。
  三、结语
  女权主义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其思想都彰显了女神的神格特征,不管是中国的女娲还是西方的盖亚,始母神终是人类膜拜的对象,女神的神格在女权主义运动的浪潮中从历史地表渐渐浮出,并为女权主义运动提供了实践基础和精神依据。
  参考文献:
  [1]容格.集体无意识的概念,神话——原型批评.叶舒宪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7;111.
  [2]陈晓兰.女性主义批评与文学诠释.敦煌文艺出版社,1999.12:68.
  [3]同上知69页.
  [4]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240.
  [5]弗吉尼亚·吴尔芙著.自己的一间屋子.王还译.三联书店,1992.6:20.
  [6]卡罗琳.迈向双性的认识.转引自陈晓兰.女性主义与文學诠释,P73.
  [7]珍尼特·希伯雷·海登.人类一半的经验.威斯康辛大学出版社,1991:115.
  [8]霍尔.荣格心理学入门.三联书店,1987:53.
其他文献
摘 要: 新课程背景下,要想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做到有效教学,导学案合理运用是关键,作者结合一年多的教学实践,就高中政治课导学案编制与使用方面的问题作探讨。  关键词: 高中政治教学导学案 编制 运用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才能够实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的教育目的,让学生主动地、充满
“内容太难了,又枯燥,老师只顾自己读书,方法又单一。这是幼时鲁迅不爱学习的主要原因。”这是我在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学生分析鲁迅幼时不爱学习的原因时听到的答案。我听后感触很深。  我们现在施行的是现代教育,老早就脱离了陈旧腐朽的私塾教育,为什么学生还是那样讨厌学习,乃至学生学到“三味书屋”时发现鲁迅上学可以在课堂上“画画儿”,其他学生可以“做戏”,老师却没有发现,他们竟然惊呼:“这样的课堂多好
摘 要: 数学是理性的,但数学教学如果光有“理”而无“情”,那教学必然缺少生命的灵性。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以“趣”引路、以“情”导航,实施情感教育,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唤起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是建设高效数学课堂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 情感教育 数学课堂 高效课堂  一、问题的提出  从古至今,很多教育家都十分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导和应用。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样的阅读教学就不能靠灌输和机械训练来实现。学生必须成为真正的阅读主体,教师是学生阅读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对话关系。这种对话是基于师生、生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之上的一种合作方式。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既要让学生充分地阅读文本、感悟文本,又要恰如其分
摘 要: 新课程要求通过探究活动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知识和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以下是作者在上课时的几点做法:经典实验换一种形式再探究,可以加强知识的理解,增强学习的趣味性;适当让学生制作或改进一些小教具,在课堂上做探究活动;让学生在物理课堂中探究“一题多解”,避免出现思维定势。  关键词: 物理教学 探究活动 学习兴趣 思维定势    新课程
在高中阶段,学生每个学期至少要写八篇作文,老师每个学期至少要批改八篇作文。学生的语文水平参差不齐,写出来的作文面目纷呈。怎样讲评作文,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提高作文水平,写出高品质的作文,这是语文学科从教者必须深思的问题。  讲评作文,各出奇招,不外乎揭示准确的立意,提供分析的依据;该次作文中的佳作展示,存在的问题:错别字、病句、离题、结构不清、立意不明等,对学生起到警示作用,下不为
摘 要: 在农村大力推广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是利国利民的民生工程。太阳能热水器已在农村普及使用,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目前太阳能热水器在农村的普及有来自政府鼓励政策、市场和农民农村自身三个层面的制约因素。加强农村太阳能热水器推广力度主要应从制定切实可行、公开透明的资助政策;强化管理,规范市场行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完善配套设施等三个方面下工夫。  关键词: 农村 太阳能热水器推广
摘 要: 教育均衡发展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得到相对均衡的发展。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不少学生对应用题一知半解、甚至是一窍不通,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均衡发展。本文依据教育均衡发展的原理从让每一个学生都认真读清题目,使每一个学生获得的教育效果相对均衡;利用多媒体教学突破学习难点,使每一个学生享受的教育资源相对均衡;通过课堂“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个学生接受的教育条件相对均衡三
摘 要: 文言文学习历来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学习文言文不仅要推断实虚词、掌握一些特殊句式,翻译文言句子,大致理解文言文内容,更要透过语言现象,感悟文言文深邃的哲思,体悟民族文化精神,在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涵泳,提高阅读鉴赏能力和语文素养,获得文人滋养。  关键词: 高中文言文教学 人文发掘 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结合的学科。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文言文教学中,不仅要
摘 要: 高校考试改革是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新实践人才的重要环节。作者就高校考试改革的必要性、当前考试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做了细致分析,并以生物医药专业生物化学基础必修课为例,就如何深化考试改革这一问题做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 生物医药专业 考试改革 生物化学必修课程    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才,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掌握创新方法,具备创新人格、创新能力的人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