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繁森》这篇课文以人物名字“孔繁森”作为标题,描写了孔繁森在西藏工作期间抚养孤儿、为孤儿交学费献血这两件动人事迹,赞扬了孔繁森关心爱护藏族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然而要一个8岁的二年级孩子来感受孔繁森的无私与伟大,光靠空洞的说教难以使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这就要求我们紧扣文本中情感的一个聚焦点、一个动情点、一处空白点、一条情感线,拨动起学生的情弦,让他们在课堂上入情、动情、抒情。
一、借助图文入情
1.齐读课题。
2.出示孔繁森生前工作和生活的相关图片及文字介绍,配乐《公仆赞》,使学生初步了解孔繁森。
3.同学们,通过刚才看到的图片和文字,孔繁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仅仅看了这么几张图片,读了几句简短的文字介绍,孔繁森就给你们留下了这么多印象,那孔繁森一定是一位不平常的人。课文第一自然段的一句话最能概括你们刚才所说的感受。打开书,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指读第一自然段。)有不理解的地方吗?(理解“援藏”即“支援西藏”)
借机介绍:党和国家曾经选派一些干部去支援贫穷落后的地区。孔繁森响应党的号召,瞒着母亲,离开家乡山东,到环境极其艰苦的西藏去工作、生活。
5.还读懂了什么?(着重体会“优秀”一词)
6.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课文第一自然段是全文的总起、中心句。教学时应帮助学生先了解新词“援藏”的意思,以此了解故事的时代背景;再抓住“优秀”一词,指导学生联系自己初步体会,这样易于使学生对孔繁森产生一个总体印象,有一个的感性认识,并把他的亲切平和的形象记于脑中。】
二、品读文本动情
1.孔繁森怎样优秀呢?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事来表现这一点。这是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轻声读二至四自然段,边读边想。
2.学生轻声读课文,思考后交流:孔繁森收养了三个藏族孤儿,待他们如亲生儿女。孔繁森到医院献血,用换来的营养费供他们上学。
3.这是一张在网上找到的、孔繁森和孩子们亲密地搂在一起的照片。问:“你觉得他们的关系怎么样?孩子们喜爱这个新爸爸吗?”
(1)这个新爸爸对他们怎么样?请你来读读这组句子。(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从中知道了什么。)
(2)重点理解“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这句话。想象说话:
曲尼夜里生病了,孔繁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曲印学习退步了,孔繁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贡桑睡觉尿床了,孔繁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照片的出示,为学生创设了情境,很自然地让学生感受到了孔繁森对孩子们的关爱,这个爸爸已不再只是个优秀的援藏干部,更是个疼爱孩子的好爸爸,为联系生活的想象和重点句的朗读训练铺平了大道。】
4.同桌分读第三、第四自然段,读完后,互相交流从这两个自然段中读懂了什么。全班交流、体会:
(1)孔繁森为什么选择在“夜里”“悄悄地”到医院献血?(一是可能白天工作忙,二是他不想让别人知道,只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抚养三个孩子,再苦再累都无怨无悔。)
(2)想象孔繁森是怎样“请求”医生的。
(3)“再三恳求”是怎样的情景?从中看出什么?(孔繁森献血决心至真、至诚、至高、至切。)“恳求”与前面的“请求”意思有什么不一样?
(4)在孔繁森再三恳求下,医生终于同意他献血,你为他高兴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在理解文本,特别是进行情感交流的时候,要允许学生进行独特体验,尊重他们的感悟。如果学生感觉是高兴的,他们可能是通过下文了解到孔繁森献血的目的是得到营养费,供三个孩子上学。他们定是为孔繁森如愿以偿而高兴。这种情况下有助于学生阅读并理解文本。如果学生感觉不高兴,则可能是为孔繁森虚弱的身体而担心,说明学生的思绪已融入文本中,为文中人物而担忧,是一种至高的阅读情感体验。】
(5)能想象三个孩子背着书包上学去的情景吗?请想象孔繁森看着三个孩子如此快乐时,会怎样?再请想象藏胞们看到此情此景,会有怎样的心情或感受?学生想象表述。
(6)指名读课文相关内容。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紧紧围绕“哪些词语或句子最能让你感受到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这样的轴心,对课文内容展开深入的阅读与体会、交流与感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表达、想象、推测、议论等各种能力,在读与议、思与悟的过程中真正感受人物的优秀品质。】
三、拓展延伸抒情
1.1994年,孔繁森在西藏不幸遭遇车祸而身亡,党和祖国失去了一位优秀儿女。人们为他悲痛,为他哭泣,成千上万条洁白的哈达表达了西藏人民对孔繁森无比崇高的敬意。人们永远也不会忘记这位出色的共产党员、优秀的援藏干部——孔繁森。(师引读,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在孔繁森身上,发生过很多令人感动的事,课文只描写这其中的一件。课后,请你们自己从课外书上、网上查找相关资料,更多地了解孔繁森,了解他为祖国、为人民鞠躬尽瘁的感人事迹。
(责编钟岚)
一、借助图文入情
1.齐读课题。
2.出示孔繁森生前工作和生活的相关图片及文字介绍,配乐《公仆赞》,使学生初步了解孔繁森。
3.同学们,通过刚才看到的图片和文字,孔繁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仅仅看了这么几张图片,读了几句简短的文字介绍,孔繁森就给你们留下了这么多印象,那孔繁森一定是一位不平常的人。课文第一自然段的一句话最能概括你们刚才所说的感受。打开书,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指读第一自然段。)有不理解的地方吗?(理解“援藏”即“支援西藏”)
借机介绍:党和国家曾经选派一些干部去支援贫穷落后的地区。孔繁森响应党的号召,瞒着母亲,离开家乡山东,到环境极其艰苦的西藏去工作、生活。
5.还读懂了什么?(着重体会“优秀”一词)
6.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课文第一自然段是全文的总起、中心句。教学时应帮助学生先了解新词“援藏”的意思,以此了解故事的时代背景;再抓住“优秀”一词,指导学生联系自己初步体会,这样易于使学生对孔繁森产生一个总体印象,有一个的感性认识,并把他的亲切平和的形象记于脑中。】
二、品读文本动情
1.孔繁森怎样优秀呢?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事来表现这一点。这是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轻声读二至四自然段,边读边想。
2.学生轻声读课文,思考后交流:孔繁森收养了三个藏族孤儿,待他们如亲生儿女。孔繁森到医院献血,用换来的营养费供他们上学。
3.这是一张在网上找到的、孔繁森和孩子们亲密地搂在一起的照片。问:“你觉得他们的关系怎么样?孩子们喜爱这个新爸爸吗?”
(1)这个新爸爸对他们怎么样?请你来读读这组句子。(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从中知道了什么。)
(2)重点理解“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这句话。想象说话:
曲尼夜里生病了,孔繁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曲印学习退步了,孔繁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贡桑睡觉尿床了,孔繁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照片的出示,为学生创设了情境,很自然地让学生感受到了孔繁森对孩子们的关爱,这个爸爸已不再只是个优秀的援藏干部,更是个疼爱孩子的好爸爸,为联系生活的想象和重点句的朗读训练铺平了大道。】
4.同桌分读第三、第四自然段,读完后,互相交流从这两个自然段中读懂了什么。全班交流、体会:
(1)孔繁森为什么选择在“夜里”“悄悄地”到医院献血?(一是可能白天工作忙,二是他不想让别人知道,只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抚养三个孩子,再苦再累都无怨无悔。)
(2)想象孔繁森是怎样“请求”医生的。
(3)“再三恳求”是怎样的情景?从中看出什么?(孔繁森献血决心至真、至诚、至高、至切。)“恳求”与前面的“请求”意思有什么不一样?
(4)在孔繁森再三恳求下,医生终于同意他献血,你为他高兴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在理解文本,特别是进行情感交流的时候,要允许学生进行独特体验,尊重他们的感悟。如果学生感觉是高兴的,他们可能是通过下文了解到孔繁森献血的目的是得到营养费,供三个孩子上学。他们定是为孔繁森如愿以偿而高兴。这种情况下有助于学生阅读并理解文本。如果学生感觉不高兴,则可能是为孔繁森虚弱的身体而担心,说明学生的思绪已融入文本中,为文中人物而担忧,是一种至高的阅读情感体验。】
(5)能想象三个孩子背着书包上学去的情景吗?请想象孔繁森看着三个孩子如此快乐时,会怎样?再请想象藏胞们看到此情此景,会有怎样的心情或感受?学生想象表述。
(6)指名读课文相关内容。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紧紧围绕“哪些词语或句子最能让你感受到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这样的轴心,对课文内容展开深入的阅读与体会、交流与感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表达、想象、推测、议论等各种能力,在读与议、思与悟的过程中真正感受人物的优秀品质。】
三、拓展延伸抒情
1.1994年,孔繁森在西藏不幸遭遇车祸而身亡,党和祖国失去了一位优秀儿女。人们为他悲痛,为他哭泣,成千上万条洁白的哈达表达了西藏人民对孔繁森无比崇高的敬意。人们永远也不会忘记这位出色的共产党员、优秀的援藏干部——孔繁森。(师引读,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在孔繁森身上,发生过很多令人感动的事,课文只描写这其中的一件。课后,请你们自己从课外书上、网上查找相关资料,更多地了解孔繁森,了解他为祖国、为人民鞠躬尽瘁的感人事迹。
(责编钟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