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传达专业技能竞赛运用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 :颂雅风·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zhongli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视觉传达专业教育也得到了快速的进步,已然形成了相对完善系统的人才培养体系,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视觉传达专业人才。但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变化的背景下,传统的人才培养体系逐渐难以适应企业对于视觉传达专业人才的需求。对此,学校应当跟随教育改革的步伐,以技能竞赛为导向,对视觉传达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为学校与企业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充分运用学校、企业、社会多方面的资源来优化课程内容,提升人才培养效果。本文从技能竞赛的视角出发,对视觉传达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究。
  关键词:视觉传达专业 技能竞赛 人才培养模式
  一、视觉传达专业技能竞赛下的人才培养定位
  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重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人才培养定位,抓准教学目标。在技能竞赛的视角下,大学视觉传达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出实践型、应用型的人才,促进学生专业综合素养的提升,使他们能够胜任视觉传达专业的相关工作,并能够坚持终身学习精神和创新精神,从而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具体来说,针对视觉传达专业技能竞赛运用下人才培养定位的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从区域经济出发改进课程体系
  在技能竞赛运用的理念下,视觉传达专业的负责人和教师要积极对本地的相关企业进行调研考察,了解其发展情况及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充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和趋势,特别是文化类产业的发展动态,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可依据区域经济的总体发展特点对课程进行一定的调整,在教学中有所侧重,突出重点,发展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以适应区域内企业对视觉传达专业人才的需求。
  (二)从岗位需求出发整合专业内容
  视觉传达专业教师可在每个学期开始前,根据搜集到的竞赛信息、市场信息、企业信息,对当前课程内容的合理性与时效性进行论证,并提出修改调整的意见。通过这种方式,及时删除已经过时的课程内容,融入新的知识与技术,并对相似相近的课程进行整合处理,避免不同学科在内容上的重复。
  (三)从创新创业出发服务文化产业
  在视觉传达专业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教授,还要突出“双创”理念,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并积极为学生提供有利条件。比如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可通过技能大赛、企业实训、教师课题三种项目来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实现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提升,培养学生的创意素养,不仅要培养专业技术人员,更要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进而为企业注入新的生命力,更好地促进地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二、视觉传达专业技能竞赛下的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技能竞赛的出现和发展对于专业教育模式形成了很大的冲击,也使得当前的视觉传达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暴露出了许多的问题。
  (一) 难以满足现代企业用人需求
  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文化产业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学校应当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的内容与方法,才能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更好地适应行业与社会的需求。视觉传达专业作为一种具有很强实践性与应用型的专业,其人才培养受到市场的很大影响,学生需要掌握的技能也比较繁多。从近年技能大赛的情况以及企业实际调研结果来看,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方案设计、实物制作等技术,还要了解一定的销售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且这些知识与能力需要随着社会实际的变化而变化,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视觉传达专业教学符合企业用人需求。但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显然难以适应企业需求。学校在技能竞赛与专业教学的结合上做得不够深入全面,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形式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集中体现在学生不了解市场行情、实践能力不足、设计制作经验不足以及不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等,这些问题都导致了学校教学难以充分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二)实践训练效果有待提升
  视觉传达专业的相关岗位对工作人员的实践能力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并且在視觉传达行业工作内容不断细化的趋势下,对工作者实践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上升。视觉传达专业中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效果,不仅直接体现着学校的专业教学水平,也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就业率、企业用人的满意度等,因此,学校应当将实践教学作为视觉传达专业的重点内容。但目前一些学校较为侧重与视觉传达理论知识的教学,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不够重视,或者缺少实践教学场地和设备,以至于实践训练的效果不理想。此外,缺少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也是视觉传达专业实践训练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三)专业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在技能竞赛运用的背景下,视觉传达专业应注重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知识与能力来尝试完成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从而使他们对各项专业知识与技能形成更加深刻的认知,掌握应用的方法。通过这种方式,来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避免学生对教师形成依赖性,为他们走出校门,步入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目前,一些学校在教学方式上较为单一、保守,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自主参与的机会很少,不仅难以锻炼学生的各项能力,还容易使他们丧失学习的热情。
  三、视觉传达专业技能竞赛运用下的人才培养策略
  (一)构建系统的技能竞赛教学环境
  首先,为了充分发挥技能竞赛对于视觉传达专业人才培养的积极引导效果,落实“以赛促学,以赛带训”的教学理念,学校要拨付专项资金,用于技能竞赛教学环境的建设,包括场所、硬件设备、软件资源等。大部分技能竞赛项目都必须要依靠一定的设施和环境来完成,学校要做好充分的物质条件准备,才能确保技能竞赛活动与实践训练教学的顺利进行。在物理条件的准备上,需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尽可能地与企业实际环境保持一致,让学生在真实化的工作环境和项目中,提高专业实践能力,为竞赛活动和未来的就业做好准备;第二,加强对设备的更新与维护,紧跟行业发展的步伐,确保视觉传达专业实践训练的持续性与实效性。   其次,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具体来说,就是要以技能竞赛为导向,构建出竞争、积极、向上的竞赛文化,强化教师、学生对技能竞赛的认识,提高其参与技能竞赛的积极性,让技能竞赛活动成为师生发展进步的平台。在建设技能竞赛校园文化环境的过程中,需要注重以下两点:一是对学生观念的培养,使他们形成积极参与的心态,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二是要完善相应的竞赛制度,并通过校园媒体的宣传来增强其影响力。
  (二)制定合理的技能竞赛奖励政策
  技能竞赛奖励的价值与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奖励的价值往往直接关系到学生参与和争取胜利的内在驱动力,但如果奖励设置的名额数量过少,也会对学生的参与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如果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足,参赛选手过少,技能竞赛就失去了其原本的意义。因此,学校要科学制定技能竞赛的奖励政策,合理调整获奖名额与参赛人数之间的比重。一般来说,要保持在30%的比重。同时,适当地加大奖励的标准,除了设置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的常规奖项外,还要为学生的指导教师、团体设置一定的奖项,尽可能地提高师生参与的积极性。此外,为了提高奖励的吸引力,还要提高奖项的质量,可以从荣誉证书、物质奖励、奖金等多方面入手,如获得前三名的学生,不但可以获得证书和物品,还可以获得额外的奖金,或者在奖学金评定时给予加分优势等。
  (三)建设专业的竞赛指导教师团队
  技能竞赛不仅是学生展示自身专业素养的舞台,也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一种检验方式,科学合理的教师指导能够对学生起到很大的幫助作用。技能竞赛活动的成功开展也能够对师生形成良好的回馈作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与教师教学指导水平的提升。学校可针对视觉传达专业建设竞赛指导教师团队,在赛前为学生进行集中性的培训,通过一对一的方式进行针对性的指导。首先,学校要对视觉传达专业的教师进行考察,分析每个教师的专业素养、能力特长、实践经验、教学经验等,选拔组长、副组长来统筹团队的管理指导工作;其次,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可组织教师到相关企业中去,进行观摩学习,或参与实践操作,促进视觉传达专业教师整体实践水平的提高,再让他们用企业真实的项目来指导学生,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操作能力。最后,要定期开展竞赛交流总结会议,对技能竞赛的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分析,为下一步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与改进提供依据。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视觉传达专业要积极地将技能竞赛运用到教学中去,以竞赛活动为载体,以企业真实项目为内容,加强学校教学与企业实际之间的联系,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同时,通过技能竞赛的方式引入最新的专业知识与技术,为视觉传达专业注入新的生命力,确保人才培养内容的时效性,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与企业用人的满意度。
  本文系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名称:《品牌形象设计课程的优化与教学内容改革—以视觉传达专业为例》(项目编号0010521627)的成果。
  参考文献:
  [1]王晴.基于产教融合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北极光,2019(06):149-150.
  [2]周砚钢.工业4.0背景下基于服务设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高教学刊,2019(11):164-166.
  [3]柏乐乐.视觉传达设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9,10(04):133-135.
  [4]孙莹.基于行业企业需求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工业设计,2019(04):33-34.
  作者简介:
  毛茜,女,1981年出生,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现任教于南京大学金陵学院艺术学院。
  东桂迎,男,1980年出生,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现任教于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聊斋志异》塑造了诸多女性形象,她们有“多具人性、和易可亲、飘忽不定、穿梭阴阳,忘为异类”的鬼狐花妖;也有具有解构传统的现实生活中的女性。这两类女性都表现出了作者追求男女平等、个性独立的思想,同时也流露出蒲松龄的孤愤意识以及女性自主意识的崛起。  关键词:聊斋志异 女性 分类  蒲松龄为我们塑造出了形形色色的富有新思想、新个性、新追求的女性形象,她们使读者们感到清新和自然。正如马瑞芳所云:“
期刊
摘要:作为典型精英文化代表的中国艺术歌曲,由于对其本质文化属性的认识不足,导致学界目前对于中国艺术歌曲的概念与范畴界定尚未取得较为明确的共识,进而影响这一声乐体裁自身的发展与创新。本文将立足于文化的角度,去考量、分析和研究有关中国艺术歌曲的的发展问题。笔者以为,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一方面必须以健康、理性的民族文化心态来遵循艺术歌曲的文化属性、基本艺术特征、美学规范与创作规律;另一方面,根植優秀民族
期刊
摘要:古诗词的意象是我们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鉴赏古诗词,了解其中所表达的意象,掌握诗词的灵魂,对于我们把握作者思想情感具有重要作用。因而,我们在古诗词鉴赏的过程中,应通过对意象文化内涵的了解,分析意象的描写手法和作用,从而更加深入地领会作者的内心世界。  关键词:古诗词 意象 文化  中国古诗词中有很多美的意象表达,是中华美学的重要体现,承载着人类文明典雅的情感审美,是中国美学独特的意
期刊
摘要:夜郎是中国西南地区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古国。夜郎古歌的发现,是探究夜郎历史的意外惊喜。从夜郎古歌能够感受到夜郎的余温、遗韵,能够通过这些为数不多的夜郎古歌还原夜郎的一些历史古迹和历史印记。  关键词:夜郎 历史 夜郎古歌  一、寻踪夜郎历史  自小夜郎二字就在耳边萦绕,夜郎,到底是什么?古国、历史、妄想,还是传说?“夜郎自大”一词扑朔迷离,留下了更多的是质疑和追问。经历了两千多年来的历史,我
期刊
摘要: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动态影像美学观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不断迭代发展的影像技术与艺术的表现形式,正在一步步地改变着我们对于动态影像艺术本质的认知与理解。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动态影像艺术的意境特点,比较分析传统美学意境与动态影像艺术所表现的意境,力图对数字化时代语境下动态影像艺术中的意境做出阐释。  关键词:数字化 动态影像 意境 象外之象  数字化时代是数字技术在无形中渗透进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期刊
摘要:《红楼梦》中的宝玉,是有多面形象的人物,小说中很多人都不懂他。细读文本,我觉得,宝玉性格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平等、友爱、仁慈、怜惜、体贴、宽容等,也就是说他有一副菩萨心肠。  关键词:贾宝玉 特点 菩萨心肠  贾宝玉,《红楼梦》中的男主角。他是女娲补天弃在青埂峰上的一块顽石和赤霞宫神瑛侍者转世的合体,荣国府贾政与王夫人所生的次子,系贾府玉字辈嫡孙。因衔玉而诞,故名贾宝玉,贾府通称宝二爷。他是大
期刊
摘要:生活型茶艺包括茶的日常泡法和待客型茶艺。前者是根据茶性,选配最恰当的茶具组合,用最简捷的手法泡出茶的最佳风味,或推广饮茶新方法。后者是按科学系统的程序和礼仪以茶待客。这类茶艺是茶艺发展的重中之重,研习时贵在专心泡好茶,妆饰不宜浓艳,动作切忌夸张,表情应亲切自然。本文将对生活茶艺培训的推广进行思考。  关键词:生活茶艺 培训 推广 价值  一、传统茶艺现代生活茶艺的区别和联系  中国有数千年的
期刊
摘要:我国诗歌源远流长,诗经、楚辞、汉魏六朝乐府、唐诗、宋词、元曲……几乎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骄傲。至1980年代,随着中国社会的变迁,中国的新诗——现代诗又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  关键词:现代诗 土壤 特征 历史地位  一、现代诗诞生的土壤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进一步迈出了现代化的步伐,各种文艺思潮开始复苏,人们的心中开始冲破禁锢,这种心理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作为精神价值存在的诗歌艺术受到猛烈
期刊
摘要:微型小说作为一种短小精悍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和文学价值,常常在简要的叙事中反映社会和人生的百态,阐明事理以发人深省,启迪智慧,对提高读者的文学素养也有着重要的作用。论文以沈宏的微型小说《走出沙漠》为例,从线式结构贯穿始终、延变模式融合运用、叙事策略多样结合三个方面对该篇微型小说展开阅读鉴赏。  关键词:微型小说 走出沙漠 鉴赏  小说以其特有的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设置和个性鲜明
期刊
摘要:传统文化的形成是漫长的,在历史长河中人们的行为习惯以及文化慢慢积累下来便成了如今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古人留下的宝贵财富,是能够对人们的生活习惯造成一定影响的重要思想及活动。在文化变迁过程中传统文化的生存也是几经波折,那么在此过程中传统文化是如何实现传承与弘扬的,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文化变迁 传统文化 生存  传统文化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由于我国历史悠久,经历朝代较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