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认为幼儿成长过程必须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健康”除了生理无病外,还包括心理健康。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教师和家长一般都比较重视幼儿的身体健康,往往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健康。目前,我国早期教育阶段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无论幼儿园还是家庭都存在着重视知识传授和身体护养,而轻视对幼儿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尤其忽视对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培养,致使相当一部分孩子心理不健全,甚至造成心理疾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幼儿进行初步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以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素质。
一、创建良好的环境,培养幼儿的健康情感。
情感是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它对智慧的发展、德性之养成以及整个人的成长来说,像阳光、如雨露,没有健康的情感,便没有完美的童心,更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决不能忽视对幼儿健康情感的培养。
首先,应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培养和发展其积极的情感。
需要是情感产生的重要基础,我们在注重满足幼儿物质需要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尊重和满足其合理的精神需要,如:教师、家长要随时以亲切的微笑、和蔼的面孔出现在孩子的面前,跟他们亲切地交谈,适度地给他们以抚摸、搂抱等,让他们获得愉快、积极的情感体验。还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敢于放手,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空间和条件,鼓励他们积极探索,以促进他们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健康发展。
其次,要努力为幼儿创造宽松、和谐的交往环境和氛围,充分利用“移情”的作用,培养幼儿高尚的情操。
成人要有意识地与幼儿交往,特别是多与胆小懦弱的幼儿交往,鼓励他们敢于表现自我,善于与人交往;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让幼儿与小伙伴交往。如:教师要经常有目的地组织幼儿自由交谈和玩“过家家”等交往游戏活动,家长要多带孩子串门,允许和欢迎孩子带小伙伴到家里玩耍。并注意教育他们在交往中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通过交流双方或多方的感情移入(即“移情”),使幼儿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学会与人分享快乐和同情别人的不幸。
另外,还要为幼儿创造情感表现和情感调控的条件,培养幼儿文明的道德行为习惯和良好的情感修养。当孩子的某些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他们会表现出跺脚、哭闹等消极情绪。成人应给其提供适当的机会和场合,让其发泄出来,因为不满情绪的压抑有碍身心健康。但还要教育孩子学会控制和调节情感,提高情感表现的自控能力。
只有高度重视幼儿情感的健康发展,激发他们从小充满热情、积极向上、具有乐观精神,才能促进他们高尚情操的萌芽。使他们今后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自觉调节和克服消极情感,保持旺盛的精力,适应未来社会的快节奏、高效率之需要。
二、教师的教育行为影响幼儿心理健康
著名的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经过长期对儿童的观察与研究,曾做出如下论断:儿童具有吸收性心智。在生命的头六年里,儿童具有下意识的感受吸收能力,是形成健康的独立意识的关键时期。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习得是与成人直接接触中感受最为真切、最为深刻的社会性行为。在这一时期,如果成人能积极鼓励儿童的独创性和想象力,就有助于培养其正视和追求有价值的目的的勇气。反之,儿童就会缺乏自信心,产生内疚感。因此,幼儿教师要深入研究幼儿心理健康。不仅是理论上的研究,更重要的是将理论和日常教育的经验结合起来,探索出一套切实有效的方法,帮助孩子从小建立一个健康的心态,茁壮成长。
三、重视情感教育,培养幼儿的健康情感
情感是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它对智慧的发展、德性之养成以及整个人的成长来说,像阳光、如雨露,没有健康的情感,便没有完美的童心,更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要重视对幼儿健康情感的培养。
目前,在幼儿中存在着一些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挫折容忍力低,经不起磕磕碰碰,稍有不顺心就会哭闹、发脾气。第二、缺乏与人交往和应付人际事件的能力。正常的心理健康的表现是:动作发展正常、认知发展正常、情绪积极向上、人际关系融洽、性格特征良好,没有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它的发展取决于周围的物质和文化环境以及良好的教育影响。
四、改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
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一是尽管幼儿对外界各种事物充满了好奇,渴望独立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但他们从事独立活动的经验及能力水平远远跟不上他们的需要,这使我们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考虑以游戏为主,寓教育于游戏之中,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是幼儿各种心理过程常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而抽象概括性和随意性只是刚刚开始发展,因此,在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时,应尽可能具体化、形象化,具有新颖性。如通过他们所熟悉的动画人物、故事、游戏等来完成教育活动及功能。
三是幼儿在这一时期已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这使得我们在幼儿阶段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道德行为等成为可能。
因此,在未来的社会里,不仅仅需要与众不同的智力水平、一技之长,更需要有良好的个性品质、道德行为等。幼儿阶段年龄在三至七岁,是心理发展速度最快、最易稳固的阶段。因为心理素质是由多项内容构成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庞大工程。我们必须从今天做起,从幼儿抓起,重视其心理素质的培养,进而塑造具有完整素质(生理、心理、文化)结构的下一代,使之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担当起跨世纪的历史重任。所以在这一阶段对幼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幼儿的健康心理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只有这样儿童才能快乐地成长。 (上接第27页) 中小学生绘画比赛,她不负众望,夺得了金奖的好成绩,还推荐一名学生参加市级举办的“我的中国梦”经典诗文诵读比赛,获得一等奖。多次组织学校学生县级举办的书信比赛,多名学生均分别荣获特等奖、一等奖的好成绩;多次组织学生参加世界华人小学生作文大赛均取得优异的成绩,他们都为学校争得许多的荣誉。这些的成绩的取得,说明学生只有拥有心理健康的心态,才拥有成功的梦想。
综上所述,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定是前途无量。学生有快乐的童年生活,定有发现快乐的眼睛,定有美丽的心灵,定有信心去投入学习中去,定有成功的梦想出现,相信他们定是明日国家的栋梁!同时,关注心理教育,不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社会发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而且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也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一、创建良好的环境,培养幼儿的健康情感。
情感是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它对智慧的发展、德性之养成以及整个人的成长来说,像阳光、如雨露,没有健康的情感,便没有完美的童心,更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决不能忽视对幼儿健康情感的培养。
首先,应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培养和发展其积极的情感。
需要是情感产生的重要基础,我们在注重满足幼儿物质需要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尊重和满足其合理的精神需要,如:教师、家长要随时以亲切的微笑、和蔼的面孔出现在孩子的面前,跟他们亲切地交谈,适度地给他们以抚摸、搂抱等,让他们获得愉快、积极的情感体验。还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敢于放手,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空间和条件,鼓励他们积极探索,以促进他们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健康发展。
其次,要努力为幼儿创造宽松、和谐的交往环境和氛围,充分利用“移情”的作用,培养幼儿高尚的情操。
成人要有意识地与幼儿交往,特别是多与胆小懦弱的幼儿交往,鼓励他们敢于表现自我,善于与人交往;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让幼儿与小伙伴交往。如:教师要经常有目的地组织幼儿自由交谈和玩“过家家”等交往游戏活动,家长要多带孩子串门,允许和欢迎孩子带小伙伴到家里玩耍。并注意教育他们在交往中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通过交流双方或多方的感情移入(即“移情”),使幼儿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学会与人分享快乐和同情别人的不幸。
另外,还要为幼儿创造情感表现和情感调控的条件,培养幼儿文明的道德行为习惯和良好的情感修养。当孩子的某些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他们会表现出跺脚、哭闹等消极情绪。成人应给其提供适当的机会和场合,让其发泄出来,因为不满情绪的压抑有碍身心健康。但还要教育孩子学会控制和调节情感,提高情感表现的自控能力。
只有高度重视幼儿情感的健康发展,激发他们从小充满热情、积极向上、具有乐观精神,才能促进他们高尚情操的萌芽。使他们今后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自觉调节和克服消极情感,保持旺盛的精力,适应未来社会的快节奏、高效率之需要。
二、教师的教育行为影响幼儿心理健康
著名的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经过长期对儿童的观察与研究,曾做出如下论断:儿童具有吸收性心智。在生命的头六年里,儿童具有下意识的感受吸收能力,是形成健康的独立意识的关键时期。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习得是与成人直接接触中感受最为真切、最为深刻的社会性行为。在这一时期,如果成人能积极鼓励儿童的独创性和想象力,就有助于培养其正视和追求有价值的目的的勇气。反之,儿童就会缺乏自信心,产生内疚感。因此,幼儿教师要深入研究幼儿心理健康。不仅是理论上的研究,更重要的是将理论和日常教育的经验结合起来,探索出一套切实有效的方法,帮助孩子从小建立一个健康的心态,茁壮成长。
三、重视情感教育,培养幼儿的健康情感
情感是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它对智慧的发展、德性之养成以及整个人的成长来说,像阳光、如雨露,没有健康的情感,便没有完美的童心,更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要重视对幼儿健康情感的培养。
目前,在幼儿中存在着一些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挫折容忍力低,经不起磕磕碰碰,稍有不顺心就会哭闹、发脾气。第二、缺乏与人交往和应付人际事件的能力。正常的心理健康的表现是:动作发展正常、认知发展正常、情绪积极向上、人际关系融洽、性格特征良好,没有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它的发展取决于周围的物质和文化环境以及良好的教育影响。
四、改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
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一是尽管幼儿对外界各种事物充满了好奇,渴望独立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但他们从事独立活动的经验及能力水平远远跟不上他们的需要,这使我们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考虑以游戏为主,寓教育于游戏之中,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是幼儿各种心理过程常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而抽象概括性和随意性只是刚刚开始发展,因此,在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时,应尽可能具体化、形象化,具有新颖性。如通过他们所熟悉的动画人物、故事、游戏等来完成教育活动及功能。
三是幼儿在这一时期已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这使得我们在幼儿阶段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道德行为等成为可能。
因此,在未来的社会里,不仅仅需要与众不同的智力水平、一技之长,更需要有良好的个性品质、道德行为等。幼儿阶段年龄在三至七岁,是心理发展速度最快、最易稳固的阶段。因为心理素质是由多项内容构成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庞大工程。我们必须从今天做起,从幼儿抓起,重视其心理素质的培养,进而塑造具有完整素质(生理、心理、文化)结构的下一代,使之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担当起跨世纪的历史重任。所以在这一阶段对幼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幼儿的健康心理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只有这样儿童才能快乐地成长。 (上接第27页) 中小学生绘画比赛,她不负众望,夺得了金奖的好成绩,还推荐一名学生参加市级举办的“我的中国梦”经典诗文诵读比赛,获得一等奖。多次组织学校学生县级举办的书信比赛,多名学生均分别荣获特等奖、一等奖的好成绩;多次组织学生参加世界华人小学生作文大赛均取得优异的成绩,他们都为学校争得许多的荣誉。这些的成绩的取得,说明学生只有拥有心理健康的心态,才拥有成功的梦想。
综上所述,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定是前途无量。学生有快乐的童年生活,定有发现快乐的眼睛,定有美丽的心灵,定有信心去投入学习中去,定有成功的梦想出现,相信他们定是明日国家的栋梁!同时,关注心理教育,不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社会发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而且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也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