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社团是大学生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社团建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和目前社团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推进社团建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学生社团 思想政治教育 作用 新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2-0119-02
一、学生社团的概念
学生社团是指高等学校的学生在自愿基础上自由结成的、按照章程自主开展各项活动的学生群众组织。这些组织可以打破年级、系科甚至学校的界限,团结兴趣爱好相近的同学,发挥他们在某方面的特长,组成一个特定的团体,定期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
二、大学生社团建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学生社团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
大学生社团是大学生自发组成的学生群众组织,具有鲜明的特征。第一是自治组织,自己制定社团活动章程,自由组织社团活动;第二是以自我教育为特点,尤其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有意识地自觉学习,主动加强思想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第三是具有自我管理的特点,通过社团活动,培养了他们自律自控的能力,逐步形成高度的自觉性、紧迫的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这些特征正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为有效的活动载体的有效体现。
(二)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各个学生社团,尤其是根据专业特点组建的学生社团,可以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通过开展知识讲座、作品交流、竞赛等多种方式,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将所学的专业知识服务于社会,从而起到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不断提高专业技能的效果;大学生社团还可以培养集体主义观念,促进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通过大学生社团群体组织的一系列诸如政策理论学习、社会热点问题讨论等活动,激发大学生政治热情和爱国热情,树立为祖国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大学生社团没有正式规章制度的约束性,社团的自由性使其迅速成为大学生扩大交往、锻炼能力的重要场所。参加社团活动能促进大学生政治上的进步、思想上的成熟、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人才的全面培养。
(三)有利于延伸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
作为高校第二课堂重要组成部分的学生社团,对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效果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也是大学生实现自我发展的重要阵地,是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平台。诸如“三个代表实践协会”“大学生论坛”等理论型社团已成为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载体,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了解国家大事,提高政治思想水平提供了舞台。社团通过开展热点透析、政治教育等与时事结合紧密的活动,调动大学生关心政治、了解政治的热情,延伸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活动,大大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
三、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社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社团形式单一、内容单调、缺乏长效管理机制
社团中的有关马列主义的理论学习社团数量少,社团的继承与发展不够,社团负责人能力不高或者选拔措施不公开、不透明造成社团领导人能力参差不齐,社团创新能力不足。指导教师缺乏专业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经验,没有完善的考核、监督制度,活动往往是讲座、征文等,很少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展,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大。高校党、团委组织也没有和“两课”教研室紧密合作,发挥此类社团的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和影响其他类型的学生社团。
(二)商业化、利益化思想对高校社团影响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西方国家也对我国逐步实行价值观渗透,大学生对物质、金钱的过度追求现象也不断出现,这在部分高校社团中表现出的与商家合作,以获得经济利益为目的的过度商业化运作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战。
(三)社团活动硬件配套设施不足
一般高校都有明显的学生活动场地,如大学生活动中心、学生活动礼堂等,但没有专门的社团活动场地和设备。经费投入也很有限,主要靠收取会费和行政拨款。
四、加强学生社团建设,不断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提高认识,加强引导,认真把握学生社团组织发展的方向
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熟练的专业教师担任学生社团的指导教师,组织学生有效地开展理论学习、社会实践、科学研究等各项活动。一方面抓管理、引导,防止社团活动目标的狭隘和片面;另一力面抓建设,鼓励各类社团的成立,注重思想、科技、文化、体育、服务等学生社团的协调发展。通过表彰奖励、经费支持等方式,鼓励那些既受学生喜爱,又有思想内涵和教育意义的社团活动。同时针对社团的特点和不同发展规律,进行分类指导。进一步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进社团、党团组织抓社团等措施,加强对学生社团组织目标的调控,引导他们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方向。
(二)抓好规范,培养骨干,完善学生社团的自身建设
强化管理,培养骨干社团和社团骨干成员,使学生社团规范有序健康地发展,是学生社团工作发展的前提和保证。高校党、团委要切实负责,规范管理,对于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良的行为及时给予关注和制止。通过实施社团导师聘任及骨干成员培训制度、社团注册制度、活动申报检查制度等一系列相关制度,把社团活动纳入学校管理。同时注重发挥社团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优势,加强骨干会员思想理论教育和管理能力培训,使学生骨干成为上下沟通、体现学校育人工作思路和意图的纽带,完善社团自身建设。
(三)积极探索,不断推进,创新社团发展模式
从高校学生社团近几年发展轨迹来看,社团类别、总数以及参加社团的人数都呈现出良好的上升态势,社团文化节已成为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学生社团总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社团的继承与发展不够,有的社团负责人能力不高,社团创新能力不足。要使社团出成果、出人才,高校有关部门要对社团负责人进行定期系统培训,使用考核,选出真正有业务技能、有组织管理能力、有奉献精神的学生担任社团骨干。明确学生社团领导和管理体制,整合学校各有关部门的力量,形成高校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共青团和学生会组织具体管理,学校、学院共同关心的社团工作管理格局。在发展学术型、实践型学生社团时,要注意突出学校特色和专业特点,重点建设一批有特色的学生社团,使它们成为学校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拓展和延伸。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
[2]章剑锋.高校社团学分制与大学生素质拓展[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2(2):29-32.
[3]刘进锁.积极探索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关于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思考[J].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6(3):26-28.
[4]马泽生.论高校学生社团(协会)的管理[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
[5]张家勇.美国大学的学生社团活动[J].比较教育研究,2004(4).
[6]于伟.西方高校学生工作及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1994(2).
[7]中央教科所.21世纪中国教育展望[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学生社团 思想政治教育 作用 新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2-0119-02
一、学生社团的概念
学生社团是指高等学校的学生在自愿基础上自由结成的、按照章程自主开展各项活动的学生群众组织。这些组织可以打破年级、系科甚至学校的界限,团结兴趣爱好相近的同学,发挥他们在某方面的特长,组成一个特定的团体,定期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
二、大学生社团建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学生社团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
大学生社团是大学生自发组成的学生群众组织,具有鲜明的特征。第一是自治组织,自己制定社团活动章程,自由组织社团活动;第二是以自我教育为特点,尤其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有意识地自觉学习,主动加强思想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第三是具有自我管理的特点,通过社团活动,培养了他们自律自控的能力,逐步形成高度的自觉性、紧迫的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这些特征正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为有效的活动载体的有效体现。
(二)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各个学生社团,尤其是根据专业特点组建的学生社团,可以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通过开展知识讲座、作品交流、竞赛等多种方式,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将所学的专业知识服务于社会,从而起到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不断提高专业技能的效果;大学生社团还可以培养集体主义观念,促进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通过大学生社团群体组织的一系列诸如政策理论学习、社会热点问题讨论等活动,激发大学生政治热情和爱国热情,树立为祖国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大学生社团没有正式规章制度的约束性,社团的自由性使其迅速成为大学生扩大交往、锻炼能力的重要场所。参加社团活动能促进大学生政治上的进步、思想上的成熟、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人才的全面培养。
(三)有利于延伸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
作为高校第二课堂重要组成部分的学生社团,对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效果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也是大学生实现自我发展的重要阵地,是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平台。诸如“三个代表实践协会”“大学生论坛”等理论型社团已成为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载体,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了解国家大事,提高政治思想水平提供了舞台。社团通过开展热点透析、政治教育等与时事结合紧密的活动,调动大学生关心政治、了解政治的热情,延伸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活动,大大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
三、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社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社团形式单一、内容单调、缺乏长效管理机制
社团中的有关马列主义的理论学习社团数量少,社团的继承与发展不够,社团负责人能力不高或者选拔措施不公开、不透明造成社团领导人能力参差不齐,社团创新能力不足。指导教师缺乏专业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经验,没有完善的考核、监督制度,活动往往是讲座、征文等,很少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展,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大。高校党、团委组织也没有和“两课”教研室紧密合作,发挥此类社团的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和影响其他类型的学生社团。
(二)商业化、利益化思想对高校社团影响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西方国家也对我国逐步实行价值观渗透,大学生对物质、金钱的过度追求现象也不断出现,这在部分高校社团中表现出的与商家合作,以获得经济利益为目的的过度商业化运作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战。
(三)社团活动硬件配套设施不足
一般高校都有明显的学生活动场地,如大学生活动中心、学生活动礼堂等,但没有专门的社团活动场地和设备。经费投入也很有限,主要靠收取会费和行政拨款。
四、加强学生社团建设,不断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提高认识,加强引导,认真把握学生社团组织发展的方向
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熟练的专业教师担任学生社团的指导教师,组织学生有效地开展理论学习、社会实践、科学研究等各项活动。一方面抓管理、引导,防止社团活动目标的狭隘和片面;另一力面抓建设,鼓励各类社团的成立,注重思想、科技、文化、体育、服务等学生社团的协调发展。通过表彰奖励、经费支持等方式,鼓励那些既受学生喜爱,又有思想内涵和教育意义的社团活动。同时针对社团的特点和不同发展规律,进行分类指导。进一步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进社团、党团组织抓社团等措施,加强对学生社团组织目标的调控,引导他们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方向。
(二)抓好规范,培养骨干,完善学生社团的自身建设
强化管理,培养骨干社团和社团骨干成员,使学生社团规范有序健康地发展,是学生社团工作发展的前提和保证。高校党、团委要切实负责,规范管理,对于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良的行为及时给予关注和制止。通过实施社团导师聘任及骨干成员培训制度、社团注册制度、活动申报检查制度等一系列相关制度,把社团活动纳入学校管理。同时注重发挥社团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优势,加强骨干会员思想理论教育和管理能力培训,使学生骨干成为上下沟通、体现学校育人工作思路和意图的纽带,完善社团自身建设。
(三)积极探索,不断推进,创新社团发展模式
从高校学生社团近几年发展轨迹来看,社团类别、总数以及参加社团的人数都呈现出良好的上升态势,社团文化节已成为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学生社团总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社团的继承与发展不够,有的社团负责人能力不高,社团创新能力不足。要使社团出成果、出人才,高校有关部门要对社团负责人进行定期系统培训,使用考核,选出真正有业务技能、有组织管理能力、有奉献精神的学生担任社团骨干。明确学生社团领导和管理体制,整合学校各有关部门的力量,形成高校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共青团和学生会组织具体管理,学校、学院共同关心的社团工作管理格局。在发展学术型、实践型学生社团时,要注意突出学校特色和专业特点,重点建设一批有特色的学生社团,使它们成为学校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拓展和延伸。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
[2]章剑锋.高校社团学分制与大学生素质拓展[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2(2):29-32.
[3]刘进锁.积极探索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关于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思考[J].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6(3):26-28.
[4]马泽生.论高校学生社团(协会)的管理[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
[5]张家勇.美国大学的学生社团活动[J].比较教育研究,2004(4).
[6]于伟.西方高校学生工作及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1994(2).
[7]中央教科所.21世纪中国教育展望[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