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合作学习方式被广大教师普遍采用,它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尤其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但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呢?本人根据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看法。
一、合作小组设计要科学、合理
上世纪80年代,随着建构主义理论的兴起,合作学习越来越受到各国教育者的广泛关注。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个别学习而言的,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是一种以小组学习为基本形式的教学活动。科学合理的学习小组的组建是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条件。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差异,运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使成员之间具有互补性。组建的合作学习小组之间力求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开展公平竞争。通常每个小组以4~6人为宜,每组推选责任心和协调能力强的1名学生担任组长,另设记录员、汇报员各1名。在实施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定期进行人员调整,以保证小组间学生相互竞争的活力,增强小组内学生合作的凝聚力。
选拔培养小组长一定要得当,应让智力水平较高,表达能力较好、表现欲望较强的学生担任;也可采取小组长轮换制,为每一名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但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要对小组长进行有效培训,以确保学习活动的正常开展。首先,督促组长积极主动地组织合作交流,使组员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起到相互学习、讨论、切磋、交流的作用。指导组长在组织合作交流活动时,要有序安排,鼓励组员大胆发言,促使学生共同发展。其次,在交流过程中进行灵活协调,对回答问题正确的同学给予肯定;出现意见分歧时,请组员说明理由;当出现冷场时,组长应带头发言,起表率作用。再次,指导组长善于收集组员在交流中对同一问题发表的不同意见,并及时准确地向全班汇报。从而培养小组长的组织、协调、归纳等能力,促进合作交流的有效进行。
二、抓住合作学习的契机
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时机组织小组合作探讨,在创设问题情境后给学生留出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则必须对研究的问题形成初步认识,然后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问题要有价值,有值得合作的地方,学生愿意合作,也需要合作,这样的合作才有意义。
我在教学六年级“统计”一课时,让学生统计某路口15分钟内各种车辆通过的数量。我事先用摄像机摄制下来,在课堂上反复播放。但由此经过的车辆种类多、数量多,让一个人统计准确难度很大。学生们耐不住心中的焦急,大声说:“老师,车太多了,车速也太快了,不好统计。”我说:“那怎么办,你们自己想个办法吧!”一个学生说:“我们几个合作,一人统计一种颜色的车辆,这样很快就能统计完。”大家一听都说行,于是便自建小组,合作行动。
由上面这个例子可看出:当学生自己独立解决某个问题遇到困难需要他人帮助时,合作学习才有价值。
三、让学生懂得怎样合作
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创设交流的空间,帮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使每个学生均获得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如在合作交流中,出现个别学习好的学生“包干”,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成为“旁听”等现象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使每个成员都能承担一部分任务和责任,不断扩展和完善自我认识,学会参与,学会交流,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
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合作学习,教师应经常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一些竞赛,在竞赛中明确每个成员都要学会所学的内容。在这种情形下,没有逃避责任的人,没有“自由乘客”。对于学习小组来说,忽视任何一名成员的做法都是不对的。但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初期,往往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比方讨论偏离主题,为某个问题固执己见,争论得面红耳赤,不能友好相处等。遇此现象,教师要善于协调,教会学生学会合作。
通过开展一些小组竞赛活动,使学生明白,人人参与、团结协作,才能取得好成绩。对小组成员的评价,要体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不能和小组成员友好相处或拒绝帮助别人都是不可取的,因为每个小组都是一个荣辱与共的共同体。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使学生意识到,倾听别人发言是一种尊重和礼貌的行为,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从别人的发言中能受到启发,从小组其他成员身上能收获更多知识。应养成一人发言,其他成员认真倾听的习惯。在实际教学中,小学生往往不习惯听别人的发言,急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为此,教师要培养和训练学生“听”“说”“论”的能力,使学生“能说”“会听”“善变”。无论是听教师的提问,还是听同学的发言都要完整;表达自己的想法要有理有据。当同学发言出现错误时,一定要等别人把话说完再用适当的方式指出不足;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意见时,要虚心接受,边听边订正自己的观点。当然,听取别人的意见也不能盲从,应当有选择地接受。
经过几年实践,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精神增强了,小组成员之间建立了一种非常和谐友好的伙伴关系。大家能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数学学习热情高涨,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责 编 长 弓)
一、合作小组设计要科学、合理
上世纪80年代,随着建构主义理论的兴起,合作学习越来越受到各国教育者的广泛关注。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个别学习而言的,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是一种以小组学习为基本形式的教学活动。科学合理的学习小组的组建是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条件。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差异,运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使成员之间具有互补性。组建的合作学习小组之间力求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开展公平竞争。通常每个小组以4~6人为宜,每组推选责任心和协调能力强的1名学生担任组长,另设记录员、汇报员各1名。在实施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定期进行人员调整,以保证小组间学生相互竞争的活力,增强小组内学生合作的凝聚力。
选拔培养小组长一定要得当,应让智力水平较高,表达能力较好、表现欲望较强的学生担任;也可采取小组长轮换制,为每一名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但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要对小组长进行有效培训,以确保学习活动的正常开展。首先,督促组长积极主动地组织合作交流,使组员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起到相互学习、讨论、切磋、交流的作用。指导组长在组织合作交流活动时,要有序安排,鼓励组员大胆发言,促使学生共同发展。其次,在交流过程中进行灵活协调,对回答问题正确的同学给予肯定;出现意见分歧时,请组员说明理由;当出现冷场时,组长应带头发言,起表率作用。再次,指导组长善于收集组员在交流中对同一问题发表的不同意见,并及时准确地向全班汇报。从而培养小组长的组织、协调、归纳等能力,促进合作交流的有效进行。
二、抓住合作学习的契机
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时机组织小组合作探讨,在创设问题情境后给学生留出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则必须对研究的问题形成初步认识,然后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问题要有价值,有值得合作的地方,学生愿意合作,也需要合作,这样的合作才有意义。
我在教学六年级“统计”一课时,让学生统计某路口15分钟内各种车辆通过的数量。我事先用摄像机摄制下来,在课堂上反复播放。但由此经过的车辆种类多、数量多,让一个人统计准确难度很大。学生们耐不住心中的焦急,大声说:“老师,车太多了,车速也太快了,不好统计。”我说:“那怎么办,你们自己想个办法吧!”一个学生说:“我们几个合作,一人统计一种颜色的车辆,这样很快就能统计完。”大家一听都说行,于是便自建小组,合作行动。
由上面这个例子可看出:当学生自己独立解决某个问题遇到困难需要他人帮助时,合作学习才有价值。
三、让学生懂得怎样合作
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创设交流的空间,帮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使每个学生均获得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如在合作交流中,出现个别学习好的学生“包干”,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成为“旁听”等现象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使每个成员都能承担一部分任务和责任,不断扩展和完善自我认识,学会参与,学会交流,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
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合作学习,教师应经常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一些竞赛,在竞赛中明确每个成员都要学会所学的内容。在这种情形下,没有逃避责任的人,没有“自由乘客”。对于学习小组来说,忽视任何一名成员的做法都是不对的。但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初期,往往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比方讨论偏离主题,为某个问题固执己见,争论得面红耳赤,不能友好相处等。遇此现象,教师要善于协调,教会学生学会合作。
通过开展一些小组竞赛活动,使学生明白,人人参与、团结协作,才能取得好成绩。对小组成员的评价,要体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不能和小组成员友好相处或拒绝帮助别人都是不可取的,因为每个小组都是一个荣辱与共的共同体。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使学生意识到,倾听别人发言是一种尊重和礼貌的行为,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从别人的发言中能受到启发,从小组其他成员身上能收获更多知识。应养成一人发言,其他成员认真倾听的习惯。在实际教学中,小学生往往不习惯听别人的发言,急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为此,教师要培养和训练学生“听”“说”“论”的能力,使学生“能说”“会听”“善变”。无论是听教师的提问,还是听同学的发言都要完整;表达自己的想法要有理有据。当同学发言出现错误时,一定要等别人把话说完再用适当的方式指出不足;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意见时,要虚心接受,边听边订正自己的观点。当然,听取别人的意见也不能盲从,应当有选择地接受。
经过几年实践,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精神增强了,小组成员之间建立了一种非常和谐友好的伙伴关系。大家能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数学学习热情高涨,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责 编 长 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