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期又称学前期,是幼儿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幼儿性格形成的时期。父母应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的修养和能力,为孩子的成长营造一个温馨、充满爱和关怀的生活环境,同时注意有效地控制和减少不良环境对孩子发展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了解、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做好家园沟通工作,使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一、父母不要过分溺爱孩子,要逐步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自信心
爱孩子是每一位父母的本能,然而爱不仅要深切,更要理智。在不少家庭中,孩子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得到特殊照顾,吃“独食”,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家长从不让孩子受一点点委屈。这样的孩子往往缺乏责任心,怕吃苦、怕劳动,不能经受一点点挫折,长大后往往人格不健全,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人际关系不良,不易适应环境,常常情绪不稳定,遇事优柔寡断,缺乏解决困难、问题、矛盾的能力和毅力,缺乏正确的人生观,等等。溺爱孩子,反而害了孩子。
要让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最重要的是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自信心。①要相信孩子,理解孩子,放手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自己穿脱衣服,收拾玩具,帮妈妈晾衣服等。可能孩子做得不尽如人意,但重要的是在做事过程中,既培养了孩子的劳动习惯和自立能力,又增强了其责任感和自信心。②让孩子自己安排自己的游戏活动,尊重幼儿学习兴趣,让孩子乐于学习、学会学习。③让幼儿想办法自己解决问题。如和小朋友吵架问题,够不着柜子上的东西等问题。父母要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必要时给以帮助,但不能包办代替。④对幼儿所做之事及时给以肯定、鼓励,使他们对自己更有信心。⑤家园配合,互相沟通,共同教育好幼儿。
二、父母不可纵容孩子、包庇孩子,要让他们受点“委屈”
现在的孩子,个个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生活优裕,要求极易得到满足,难得受点委屈,父母纵容孩子、迁就孩子,使孩子处处以自我为中心。长期以来,使得孩子更加任性、自私、无理,把父母的无偿恩赐视为平常,这样的教育方法实质是害了孩子。有远见的家长时时刻刻提醒孩子,人生的追求,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目标,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是要靠等待、忍耐、克服困难、努力争取才能得到的。他们会有意无意地创造机会让孩子“碰碰壁”,使孩子在亲身经历中获取宝贵的人生经验。
孟子曰:“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意思是对生活中的坎坷有所感悟,磨炼性格,可增加许多原来不具备的能力。虽然此话是对成人而言的,但对孩子同样适用。家长大可不必为孩子之间的争端耿耿于怀,甚至全家出动,包庇助威,这样不但无益,反而还助长了孩子爱逞强和霸道的作风,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
三、对孩子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还要引导他们“审丑”
孩子成长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他们认识世界、认识社会人生的过程。而社会生活是纷繁复杂的,美与丑从来就不是也永远不会是一种孤立的存在,他们总是在互相较量之中此消彼长又相生相克。这就要求我们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还要引导他们“审丑”,教他们认识社会生活中客观存在的种种丑恶现象。
当然,教孩子“审丑”有可能会对他们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但只要教育方法得当,以加强正面引导为主,这种负面影响是可以控制的,而且与教孩子“审丑”的积极意义相比较而言,负面影响也是极其有限,不足为惧的。
四、当好幼儿的生活老师,用榜样教育孩子
身教重于言教。作为幼儿的生活老师,父母的言行是很重要的,它关系到幼儿的行为、语言、处世等。这就要求我们父母首先要调适自己的心态,改掉自己的坏习惯,为孩子树立勤奋努力、脚踏实地工作的良好形象,以自己的言行影响孩子。其次鼓励孩子用榜样来检查对照自己,培养其优良品质。如有些父母好打麻将,而且一坐上麻将桌就达到了“忘我”的境界,孩子经常会抱怨说:“妈妈是个麻将迷,又忘了接我!”从语气上可以看出孩子对妈妈的行为是很不满的,不言而喻,父母行为的失职,在幼儿幼小的心灵里会产生多么大的影响。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除了有意识地用语言與孩子交往,或传授知识,或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外,还应自觉不自觉地以目光、表情、服饰、姿态等非语言行为与孩子交往。家长的穿戴也对孩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常以整洁、美观、大方的服饰出现在孩子面前,那么孩子将会受到形象的、具体的美的教育,并将会渐渐产生愉快、健康的心理。父母以姿态帮助说话,可使孩子在接受教育的同时,看到生动的形象,便于理解和接受,使孩子更易于接受家长的教导,起到感化作用。
家庭对幼儿各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家长,不仅需要确立孩子人格、社会性,发展及培养其正确认识,同时更需要将这种正确认识转化为有效行为,落实于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幼儿园)
一、父母不要过分溺爱孩子,要逐步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自信心
爱孩子是每一位父母的本能,然而爱不仅要深切,更要理智。在不少家庭中,孩子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得到特殊照顾,吃“独食”,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家长从不让孩子受一点点委屈。这样的孩子往往缺乏责任心,怕吃苦、怕劳动,不能经受一点点挫折,长大后往往人格不健全,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人际关系不良,不易适应环境,常常情绪不稳定,遇事优柔寡断,缺乏解决困难、问题、矛盾的能力和毅力,缺乏正确的人生观,等等。溺爱孩子,反而害了孩子。
要让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最重要的是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自信心。①要相信孩子,理解孩子,放手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自己穿脱衣服,收拾玩具,帮妈妈晾衣服等。可能孩子做得不尽如人意,但重要的是在做事过程中,既培养了孩子的劳动习惯和自立能力,又增强了其责任感和自信心。②让孩子自己安排自己的游戏活动,尊重幼儿学习兴趣,让孩子乐于学习、学会学习。③让幼儿想办法自己解决问题。如和小朋友吵架问题,够不着柜子上的东西等问题。父母要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必要时给以帮助,但不能包办代替。④对幼儿所做之事及时给以肯定、鼓励,使他们对自己更有信心。⑤家园配合,互相沟通,共同教育好幼儿。
二、父母不可纵容孩子、包庇孩子,要让他们受点“委屈”
现在的孩子,个个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生活优裕,要求极易得到满足,难得受点委屈,父母纵容孩子、迁就孩子,使孩子处处以自我为中心。长期以来,使得孩子更加任性、自私、无理,把父母的无偿恩赐视为平常,这样的教育方法实质是害了孩子。有远见的家长时时刻刻提醒孩子,人生的追求,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目标,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是要靠等待、忍耐、克服困难、努力争取才能得到的。他们会有意无意地创造机会让孩子“碰碰壁”,使孩子在亲身经历中获取宝贵的人生经验。
孟子曰:“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意思是对生活中的坎坷有所感悟,磨炼性格,可增加许多原来不具备的能力。虽然此话是对成人而言的,但对孩子同样适用。家长大可不必为孩子之间的争端耿耿于怀,甚至全家出动,包庇助威,这样不但无益,反而还助长了孩子爱逞强和霸道的作风,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
三、对孩子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还要引导他们“审丑”
孩子成长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他们认识世界、认识社会人生的过程。而社会生活是纷繁复杂的,美与丑从来就不是也永远不会是一种孤立的存在,他们总是在互相较量之中此消彼长又相生相克。这就要求我们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还要引导他们“审丑”,教他们认识社会生活中客观存在的种种丑恶现象。
当然,教孩子“审丑”有可能会对他们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但只要教育方法得当,以加强正面引导为主,这种负面影响是可以控制的,而且与教孩子“审丑”的积极意义相比较而言,负面影响也是极其有限,不足为惧的。
四、当好幼儿的生活老师,用榜样教育孩子
身教重于言教。作为幼儿的生活老师,父母的言行是很重要的,它关系到幼儿的行为、语言、处世等。这就要求我们父母首先要调适自己的心态,改掉自己的坏习惯,为孩子树立勤奋努力、脚踏实地工作的良好形象,以自己的言行影响孩子。其次鼓励孩子用榜样来检查对照自己,培养其优良品质。如有些父母好打麻将,而且一坐上麻将桌就达到了“忘我”的境界,孩子经常会抱怨说:“妈妈是个麻将迷,又忘了接我!”从语气上可以看出孩子对妈妈的行为是很不满的,不言而喻,父母行为的失职,在幼儿幼小的心灵里会产生多么大的影响。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除了有意识地用语言與孩子交往,或传授知识,或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外,还应自觉不自觉地以目光、表情、服饰、姿态等非语言行为与孩子交往。家长的穿戴也对孩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常以整洁、美观、大方的服饰出现在孩子面前,那么孩子将会受到形象的、具体的美的教育,并将会渐渐产生愉快、健康的心理。父母以姿态帮助说话,可使孩子在接受教育的同时,看到生动的形象,便于理解和接受,使孩子更易于接受家长的教导,起到感化作用。
家庭对幼儿各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家长,不仅需要确立孩子人格、社会性,发展及培养其正确认识,同时更需要将这种正确认识转化为有效行为,落实于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