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环境陶艺是近几十年逐渐兴起的概念,随着其发展的愈演愈烈,对其研究却相对不足。本文旨在从环境陶艺的概念入手,论述其发展的过程及其他因素对其发展的影响,探讨环境陶艺在公共空间中的作用及影响,普及环境陶艺的相关知识,丰富环境陶艺方面的论述研究。
【关键词】:现代陶艺 环境陶艺 公共空间
1 环境陶艺概念
环境陶艺这一概念兴起于上世界八、九十年代,是现代环境艺术与现代陶艺相结合后产生的必然的结果,它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特征和审美价值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同与欣赏。环境陶艺与其他的公共艺术相比是一门新兴的艺术种类,它参与进公众的生活,所带来的不仅仅是一种新兴的物质形态,更重要的是它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生活观念。环境陶艺带有天然的文化历史感,旨在加强公众的亲近与环境的相互融合。这种新型的艺术语言,符合当下的审美需求,更好地呈现出对人、对环境的关注,适合当下公众对公共艺术中文化、情感、审美趣味和生活理念的追求,对我们的生活和公共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公共艺术中融入环境陶艺是必然的。
2 环境陶艺的发展
从历史上看,环境陶艺早在公共空间中得以运用,从美索不达米亚世界上最早的陶瓷壁画,到伊斯兰帝国的手绘陶砖,还有欧洲各国盛行的陶瓷建筑壁画,都是人类用陶瓷对公共空间進行艺术化呈现的典范。在中国,从龙山文化的陶制水管,到秦汉时期的画像砖,以及潮汕用于屋顶装饰的琉璃瓦、屋脊兽等,无不是古代陶工在公共空间中运用陶瓷媒材的成功尝试。
20世纪40年代中期,西班牙陶艺和雕塑大师约翰·米罗开始探索陶艺与公共空间的联系,创作了一系列的陶瓷壁画,代表作有《海豚》、《月亮墙》、《太阳墙》等,开启了陶艺介入公共空间的新篇章。20世纪50年代后,欧美的艺术家开始摒弃陶艺仅仅是“工艺品”的思想,掀起了一场陶艺革命的热潮,现代陶艺思潮开始兴起,这极大促进的环境陶艺的发展,一些雕塑家、画家和设计师积极探索并挖掘陶艺在公共环境空间中的潜力,将陶艺逐渐融入建筑、园林和其他公共艺术中。20世纪80年代,城市化建设的迅猛发展和建筑观念的转变为陶艺家参与公共环境建设提供了可能,为环境陶艺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影响环境陶艺发展的因素众多,但笔者认为其中最主要的两点为现代艺术与现代设计思维的转变和陶艺的更加普及化、大众化,因此笔者着重从这两点来阐述环境陶艺的发展。
2.1现代设计思维的发展对环境陶艺发展的影响
随着经济活动的全球扩散与全球一体化,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但纵观近几十年的城市建设,趋同化是现当下城市艺术建设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为此探索城市艺术风格是当下城市建设的主要问题之一。另一方面,建筑观念也发生转变。现代建筑经历了极简主义建筑、有机建筑和生态建筑等三个发展过程。尊重公众的精神与文化需求、尊重民族传统和民族文化,保持地域特色已是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这些观念的转变对环境陶艺的发展也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
人们对公共环境的品质要求的提高,推动了公共艺术的发展,环境陶艺以其丰富的材料特性和艺术语言,凝聚了人文关怀与泥土的原始性,以及其特殊的表现内涵与形式出现在各种不同的公共环境里,这极大地推动了环境陶艺的发展。
2.2陶艺教育的普及对环境陶艺发展的影响
近一百多年来的艺术的发展可见一些世界级的艺术大师纷纷参与陶艺创作,例如罗丹、德加、雷诺阿、高更、马蒂斯等,毕加索晚年更是创作来多达2000件陶艺作品,直接影响了沃克斯、安纳森等第一代美国现代陶艺的先驱们。艺术大师参与陶艺创作,促使传统的陶瓷艺术从材质、制作方式以及观念得以突破,促进了陶艺的发展与陶艺革命。20世纪50年代后,陶艺被引入美国、欧洲和日本的美术学院,一些大学甚至开设了建筑陶艺专业。随后,陶艺教育又逐渐被引进综合性大学,并向中小学普及型发展。各种国际性、区域性陶艺协会也相继成立。
陶瓷艺术的普及,使更多人认识到陶瓷这一材质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表现形式,这使得这一材质很容易介入具有公共性的环境艺术中。一部分陶艺家、雕塑家和建筑师们开始关注陶艺在公共环境中的运用,如丹麦比约恩·诺高、日本会田雄亮、美国罗伯特·哈里逊、中国朱乐耕等众多艺术家都致力于陶艺在公共环境中的创作与研究。陶艺家积极投身于公共环境艺术创作是推动环境陶艺快速发展和普及的直接动力和主要原因。
3 环境陶艺对公共空间的介入研究
环境陶艺介入公共空间可以说是当今社会不断发展所呈现出来的必然的结果,而且,环境陶艺在形式方面丰富的表现能力和极强的表现效果丰富和拓展了人的审美能力。环境陶艺一方面除了极强的可塑性外,另一方面还蕴含了人文、地理、娱乐等多方面的特征,可以从多角度拓展艺术空间。其具备朴实的审美特性,整合形成社会大众能更好接受的一种审美,实现了在公共空间中的具体应用,符合人们对空间在心理和生理上的不同需求,可在对公共空间加以展现的过程中融入非常普遍的亲和力。环境陶艺在其基本形式上很好地展现出对于人文方面的关怀,用非常有效的形式在公共艺术中呈现出它的个性,体现出其艺术价值的可贵。其可以说是对现代陶艺自身价值的一种体现,同时亦是对社会以及文化问题的一种贡献。
环境陶艺对公共空间的介入带来许多的影响,一方面是对空间环境的美化。现代是一个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社会,经济文明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对空间要求越来越高。环境陶艺对公共空间的介入不仅体现在建筑空间环境中,而且体现在生活环境中。环境陶艺以自己原始而现代、质朴而细腻,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增强了空间文化内涵,提升了人们的生存空间的精神力量。在实际情况中,设计师能够根据不一样的环境和人们不同的需求,合理地利用环境陶艺丰富的艺术语言表达形式,创造出多样且别致的空间环境。
另一方面,环境陶艺是一种大众的艺术,它与传统的以表现艺术家自我特性与审美的艺术不同,环境陶艺的基本特性之一就是其公共性,它需要符合大众的审美品味。环境陶艺作为公共艺术的一种形式,它是为特定的空间环境而设计的,它所服务的对象是具有特定的文化背景的人群。不仅如此,环境陶艺的设计还需要与具体的环境相结合,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该环境的地形地貌、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甚至是当前的经济模式、流行趋势等等,形成既融入环境,又拥有社会属性,而且符合大众审美的艺术。
而且,环境陶艺对公共空间的介入不只体现在公共环境的设计上,在公共设施领域也发挥的不可比拟的作用。陶瓷这一材质除了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外还具有特殊的物理性能,作为原材料的泥丰富且天然,表现形式多变且风格独特,性能稳定,对陶瓷材料在公共设施方面的的合理使用可以有利于公共空间的氛围的营造,构造出一种古朴而又现代,自然且人文的氛围,这是其他材料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把环境陶艺引入到公共设施领域,一方面是对传统公共设施设计思维方向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一个重大的发展。但是目前,环境陶艺在公共设施领域的使用范围还相当的局限,但是环境陶艺相对其他材质的优势及现代设计思维的转变一定会在这个领域得到更好的发展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玉山.环境陶艺设计.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2010.
【2】郭铁军.环境陶艺与公共艺术的融合.雕塑.2013.
【3】江伟贤,陈飞等著.现代陶艺与环境艺术.湖北:湖北美术出版社.2004.
【关键词】:现代陶艺 环境陶艺 公共空间
1 环境陶艺概念
环境陶艺这一概念兴起于上世界八、九十年代,是现代环境艺术与现代陶艺相结合后产生的必然的结果,它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特征和审美价值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同与欣赏。环境陶艺与其他的公共艺术相比是一门新兴的艺术种类,它参与进公众的生活,所带来的不仅仅是一种新兴的物质形态,更重要的是它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生活观念。环境陶艺带有天然的文化历史感,旨在加强公众的亲近与环境的相互融合。这种新型的艺术语言,符合当下的审美需求,更好地呈现出对人、对环境的关注,适合当下公众对公共艺术中文化、情感、审美趣味和生活理念的追求,对我们的生活和公共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公共艺术中融入环境陶艺是必然的。
2 环境陶艺的发展
从历史上看,环境陶艺早在公共空间中得以运用,从美索不达米亚世界上最早的陶瓷壁画,到伊斯兰帝国的手绘陶砖,还有欧洲各国盛行的陶瓷建筑壁画,都是人类用陶瓷对公共空间進行艺术化呈现的典范。在中国,从龙山文化的陶制水管,到秦汉时期的画像砖,以及潮汕用于屋顶装饰的琉璃瓦、屋脊兽等,无不是古代陶工在公共空间中运用陶瓷媒材的成功尝试。
20世纪40年代中期,西班牙陶艺和雕塑大师约翰·米罗开始探索陶艺与公共空间的联系,创作了一系列的陶瓷壁画,代表作有《海豚》、《月亮墙》、《太阳墙》等,开启了陶艺介入公共空间的新篇章。20世纪50年代后,欧美的艺术家开始摒弃陶艺仅仅是“工艺品”的思想,掀起了一场陶艺革命的热潮,现代陶艺思潮开始兴起,这极大促进的环境陶艺的发展,一些雕塑家、画家和设计师积极探索并挖掘陶艺在公共环境空间中的潜力,将陶艺逐渐融入建筑、园林和其他公共艺术中。20世纪80年代,城市化建设的迅猛发展和建筑观念的转变为陶艺家参与公共环境建设提供了可能,为环境陶艺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影响环境陶艺发展的因素众多,但笔者认为其中最主要的两点为现代艺术与现代设计思维的转变和陶艺的更加普及化、大众化,因此笔者着重从这两点来阐述环境陶艺的发展。
2.1现代设计思维的发展对环境陶艺发展的影响
随着经济活动的全球扩散与全球一体化,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但纵观近几十年的城市建设,趋同化是现当下城市艺术建设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为此探索城市艺术风格是当下城市建设的主要问题之一。另一方面,建筑观念也发生转变。现代建筑经历了极简主义建筑、有机建筑和生态建筑等三个发展过程。尊重公众的精神与文化需求、尊重民族传统和民族文化,保持地域特色已是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这些观念的转变对环境陶艺的发展也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
人们对公共环境的品质要求的提高,推动了公共艺术的发展,环境陶艺以其丰富的材料特性和艺术语言,凝聚了人文关怀与泥土的原始性,以及其特殊的表现内涵与形式出现在各种不同的公共环境里,这极大地推动了环境陶艺的发展。
2.2陶艺教育的普及对环境陶艺发展的影响
近一百多年来的艺术的发展可见一些世界级的艺术大师纷纷参与陶艺创作,例如罗丹、德加、雷诺阿、高更、马蒂斯等,毕加索晚年更是创作来多达2000件陶艺作品,直接影响了沃克斯、安纳森等第一代美国现代陶艺的先驱们。艺术大师参与陶艺创作,促使传统的陶瓷艺术从材质、制作方式以及观念得以突破,促进了陶艺的发展与陶艺革命。20世纪50年代后,陶艺被引入美国、欧洲和日本的美术学院,一些大学甚至开设了建筑陶艺专业。随后,陶艺教育又逐渐被引进综合性大学,并向中小学普及型发展。各种国际性、区域性陶艺协会也相继成立。
陶瓷艺术的普及,使更多人认识到陶瓷这一材质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表现形式,这使得这一材质很容易介入具有公共性的环境艺术中。一部分陶艺家、雕塑家和建筑师们开始关注陶艺在公共环境中的运用,如丹麦比约恩·诺高、日本会田雄亮、美国罗伯特·哈里逊、中国朱乐耕等众多艺术家都致力于陶艺在公共环境中的创作与研究。陶艺家积极投身于公共环境艺术创作是推动环境陶艺快速发展和普及的直接动力和主要原因。
3 环境陶艺对公共空间的介入研究
环境陶艺介入公共空间可以说是当今社会不断发展所呈现出来的必然的结果,而且,环境陶艺在形式方面丰富的表现能力和极强的表现效果丰富和拓展了人的审美能力。环境陶艺一方面除了极强的可塑性外,另一方面还蕴含了人文、地理、娱乐等多方面的特征,可以从多角度拓展艺术空间。其具备朴实的审美特性,整合形成社会大众能更好接受的一种审美,实现了在公共空间中的具体应用,符合人们对空间在心理和生理上的不同需求,可在对公共空间加以展现的过程中融入非常普遍的亲和力。环境陶艺在其基本形式上很好地展现出对于人文方面的关怀,用非常有效的形式在公共艺术中呈现出它的个性,体现出其艺术价值的可贵。其可以说是对现代陶艺自身价值的一种体现,同时亦是对社会以及文化问题的一种贡献。
环境陶艺对公共空间的介入带来许多的影响,一方面是对空间环境的美化。现代是一个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社会,经济文明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对空间要求越来越高。环境陶艺对公共空间的介入不仅体现在建筑空间环境中,而且体现在生活环境中。环境陶艺以自己原始而现代、质朴而细腻,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增强了空间文化内涵,提升了人们的生存空间的精神力量。在实际情况中,设计师能够根据不一样的环境和人们不同的需求,合理地利用环境陶艺丰富的艺术语言表达形式,创造出多样且别致的空间环境。
另一方面,环境陶艺是一种大众的艺术,它与传统的以表现艺术家自我特性与审美的艺术不同,环境陶艺的基本特性之一就是其公共性,它需要符合大众的审美品味。环境陶艺作为公共艺术的一种形式,它是为特定的空间环境而设计的,它所服务的对象是具有特定的文化背景的人群。不仅如此,环境陶艺的设计还需要与具体的环境相结合,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该环境的地形地貌、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甚至是当前的经济模式、流行趋势等等,形成既融入环境,又拥有社会属性,而且符合大众审美的艺术。
而且,环境陶艺对公共空间的介入不只体现在公共环境的设计上,在公共设施领域也发挥的不可比拟的作用。陶瓷这一材质除了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外还具有特殊的物理性能,作为原材料的泥丰富且天然,表现形式多变且风格独特,性能稳定,对陶瓷材料在公共设施方面的的合理使用可以有利于公共空间的氛围的营造,构造出一种古朴而又现代,自然且人文的氛围,这是其他材料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把环境陶艺引入到公共设施领域,一方面是对传统公共设施设计思维方向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一个重大的发展。但是目前,环境陶艺在公共设施领域的使用范围还相当的局限,但是环境陶艺相对其他材质的优势及现代设计思维的转变一定会在这个领域得到更好的发展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玉山.环境陶艺设计.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2010.
【2】郭铁军.环境陶艺与公共艺术的融合.雕塑.2013.
【3】江伟贤,陈飞等著.现代陶艺与环境艺术.湖北:湖北美术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