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为何能统一中国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二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ths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元前221年,地处偏隅的秦国扫灭东方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秦国统一的原因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战争连年,社会动荡,经济发展受阻,人民生活困苦,各诸侯国之间壁垒森严、关卡林立、交通受阻、货币紊乱,人民迫切渴望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争霸战争虽然破坏了社会经济,但又迫使各诸侯国统治者开始重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到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已经普遍使用,铁制农具的推广有利于大量荒地的开垦,便于深耕、发土、平田、除草和收割;牛耕被日益推广,翻地不再完全依靠人力,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各诸侯国重视兴修水利,为预防黄河的泛滥,黄河下游的各国都修筑有堤防。齐国沿黄河修筑了一条离河二十五里的长堤防。魏国西门豹引漳水溉邺,开了十二条渠,利用灌溉冲洗,使得含有过多盐碱成分的“恶田”变成了能种稻粱的良田。铁农具及牛耕的广泛应用、水利工程的兴修,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农业的发展为工商业发展提供了条件,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发达,各地土特产品互相交流。在中原市场上可买到南方的象牙、北方的马匹、东方的鱼盐和西方的皮革。各地居民因货物交换,经济生活上相互联系相互依赖,逐渐变得不可割离。《礼记·月令》仲秋月记载:“开放关市,招徕商贾,以有易无,各得所需。四方来集,远乡都到,自然财物充足,国用民用,不感缺乏,百事顺利。”许多政治中心,如临淄、邯郸、郢等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聚集了许多人口,商人非常活跃,出现了许多有名的大商人,如范蠡、吕不韦,“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各地联系的加强,为统一提供了物质条件。
  频繁的战争和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融合。北起秦、赵、燕三国长城,南至旧吴、越海滨勾勒了华夏文化的地域范围。居住在这个地域内二千万的人民,文化是共同的,心理状态是共同的,形成了相当巩固的民族共同体。孟荀大儒主张行仁政,使天下“定于一”,明确地反映了这种共同心理。各民族的融合,初步形成了具有共同文化、共同经济及相近生活习惯的华夏族,为统一创造了民族基础。
  秦国地处关中,拥有崤函之固,进可攻,退可守,占据了有利的地理位置,对东方六国有一定的战略主动权。秦国地旷人稀,商鞅变法奖励垦荒和耕织、重农抑商,并且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土地私有制,这一切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为秦国的农业生产带来了生机,扩大了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关中地本肥沃,郑国渠造成后,溉田四万余顷,农产更加丰富。秦昭王时,蜀郡太守李冰造都江堰,开辟稻田,大兴水利,蜀地沃野千里,无水旱灾,富饶无比。秦拥有两个大农业区,再加上巴、蜀出铜铁木材,西北戎狄地区出牛马,资源丰足,能够支持连年不断的战争。“关中土地约占天下三分之一,人口不过十分之三,财富却占十分之六”。(《史记·货殖列传》)
  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秦国新兴地主阶级日益壮大,商鞅变法废除分封制,普遍推行县制,县作为一级地方行政机构正式建立起来。通过县的政权制度,全国政权、兵权逐渐集中到朝廷,强大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开始建立起来。加上强化基层管理的户籍什伍制和连坐法,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器更加健全,秦国从此成为了比较强大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
  此外,商鞅变法还颁布了二十等爵制度。官爵晋升和斩敌首级与军功大小成正比。此法的实行,大长秦国杀敌立功之风。秦国严禁私斗,凡私斗者,按其情节轻重予以严厉的处罚,从而使“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极大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使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
  公元前 246 年,秦王嬴政即位,秦国当时“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乡邑大治;勇于公战、怯于私斗”,名义上的周天子已不存在了。秦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平定了嫪毒叛乱,接着整顿内政,招揽了一批精干的文臣武将,如韩非、李斯之流,对外继续采用了“远交近攻”的策略。从公元前230到公元前221年,秦国用了10年时间发动了大规模的兼并战争,集中力量各个击破,先灭三晋,后伐楚燕齐,结束了春秋以来500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统一了全国,使一个新的封建专制主义王朝出现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和统一中国的业绩赢得了后人的盛赞。
其他文献
一直以来,人们对陶渊明淡泊名利的品性佩服有加,却对典故“五斗米”的含义争执不下。“五斗米”到底指什么?  一为俸禄说,认为“五斗米”是指陶渊明的俸禄。他不愿为这区区“五斗米”的待遇而阿谀逢迎“乡里小儿”。此观点听起来有理,却经不起推敲。按照当时的度量衡,“五斗米”之说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二为食量说,认为“五斗米”乃是当时常见的士大夫一个月的食量。有学者从古今度量衡的比较与人体所需能量来测算,五斗
期刊
旅游业形象地被称为“无烟工业”,大多地方政府都把旅游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来抓,而对旅游开发和旅游者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却没有太多的关注。同学们在学习“现代旅游对区域的影响”时也容易出现“重意义轻问题”的现象。下面通过例题解析这一问题。  例1有关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旅游业是“无烟工业”,旅游活动不会产生环境问题  B. 发展旅游业必然会污染环境,应严格限制其发展
期刊
【背景资料】  20多年前,作为改革开放的最前沿,珠三角搭上产业转移的快车,率先承接了亚洲“四小龙”转移过来的大批加工制造业;20多年后的今天,随着传统的人力优势、成本优势逐渐丧失,加工制造业已难以为继。为此,广东省政府提出了“腾笼换鸟”的决策。  石龙镇是东莞市土地资源最少的一个镇,由于工资、地价、燃料和电力等费用的不断上涨,原有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失去了竞争力,为了让有限的土地和资源发挥最大的
期刊
方案一、运用“椭圆的定义”探讨轨迹  例1设定点[F1](0,-3)、[F2](0,3),动点[P]满足条件[PF1+PF2=a+9a(a>0)],则点[P]的轨迹是( )  A.椭圆 B.线段  C.不存在D.椭圆或线段  解析当[a=3]时,[PF1+PF2=F1F2],点[P]的轨迹是线段[F1F2];  当[a>0]且[a≠3]时,[PF1+PF2>F1F2],点[P]的轨迹是以[F1]、
期刊
【阅读关键词】 议论文 材料 处理   材料是构成议论文的重要元素。一个人驾驭材料的能力,实际上是写议论文的能力。怎样多角度地解读材料,怎样选择并运用材料,怎样在材料和结论之间“铺路搭桥”,是我们写议论文必须先行解决的问题。请仔细体会下面几篇文章,学习材料处理的具体方法。  (本期栏目特邀编辑:  汉川一中 胡利红老师)    写议论文要尽量用自己熟悉的材料。我们先看三则熟悉的材料:  
期刊
【作文题目】  人类总是在不断地追求真善美。真善美是什么?从哲学上讲,真象征知识与理性,而善代表道德,因此真与善是两个不同的范畴,真未必善,而善也未必真。康德说过:一个人可以没有知识,但不能没有道德,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有道德。而美呢,那是一种纯粹主观的概念,美的标准因人而异。一个人只有拥有真与善,他才能被称作美。只要每一个人用真、用善、用美去表达对世界的爱,对生命的爱,这世界才会更加美丽,生
期刊
Happy as Larry:  new Downing St cat to fight rats  British Prime Minister David Cameron unveiled the newest recruit to 10 Downing Street on Tuesday: a cat called Larry with a “very strong predatory dr
期刊
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魏经济的较大发展,推动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有利于巩固其统治;在民族关系上加强了民族的大融合和交流,为结束长期分裂割据局面、实现隋唐的大一统创造了条件。孝文帝改革为何能在经济、政治和民族关系方面取得如此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呢?要弄清这一问题,必须从孝文帝的各项具体改革措施入手。下面我们结合史料来一起学习。  史料: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材料一 太和八年,六月丁卯,诏曰:“朕永鉴
期刊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落后于东方六国,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郡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开始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封建国家,为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下面我们根据几则史料来一起分析商鞅变法的影响。  【文献中的历史】 史料:商鞅
期刊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是新课标《生活与哲学》新增内容,该考点渗透在大纲版高考试题中,也频繁出现在新课标高考试题中。从考查题型看,以选择题为主,材料题也有所侧重,同学们应该认真把握。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例1 “民生厚(生厚:生活富裕)而德正”“仓禀实(仓禀:仓库)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古人的这些话揭示了一个道理( )  A. 物质资料的生产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