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预习,乃“学生预先学习”之意,让学生走在老师的前边,接触教材,发现问题,确定学习目标,在自主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而变被动学为“我要学”。预习是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尝试,它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序幕。
现在很多学校也认识到了预习的重要性,所以开始提倡预习,提倡自主学习,但学生的预习作业大多是自读教材,而阅读过程中往往缺乏必要的思考,顺着教材人云亦云,使预习过程成了被书本满堂灌得过程,学生仍处于被动状态。因此,要实现有效的预习,必须设计预习导学稿。预习导学稿,包括探究目标、探索导航(即预习导学和预习自测)、预习心得和疑问三部分。以预习导学稿为载体,帮助学生明确预习的目标和要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科学的预习方法。
一、预习导学案中“探索导航”部分的设计要有层次性
预习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是为了学生能在课堂上更好的进行高效学习,这就需要我们在设计预习导学案中“探索导航”部分时要有一定的层次感。这种层次感不仅表现在知识的难易层次,还要考虑到学生思维认识浅深和认知到运用的逻辑层次。因此,预习导学案中的“探索导航”部分既要有基础部分,也要有经过预习、动脑之后才能解决的延伸性部分。因此,“探索导航”由预习导学和预习自评两部分组成,其中预习导学是基础,预习自评是延伸。例如七年级下第二章中《耳和听觉》预习导学案中的音调这部分内容的探索导航:
【预习导学】
(1)音调是指 。
(2)探究音调影响因素:实验:木梳与音调 用木尺在木梳的齿上划过(具体见课本第12页)
①如果划过的速度慢,则木梳齿振动的就 ,听到的音调就 。
②如果划过的速度快,则木梳齿振动的就 ,听到的音调就 。
结论:木梳齿振动的越 ,则音调就越高,木梳齿振动的越 ,则发出的声音,音调就越低:所以木梳齿发出声音的高低和木梳齿 。
音调的高低和发声物体的振动 有关。物体在_____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的单位是_____。物体振动越快,发声频率越 , 越高。
(3)阅读课本第13页表格“人和动物听到和发出的声音的频率范围”。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 ,频率大于20000赫兹的声波叫 ,频率低于 的声波叫次声波。
【预习自评】
(1)音乐老师用钢琴弹奏了“C调”的四个音:甲频率为288赫;乙频率为215赫;丙频率为320赫;丁频率为256赫。那么这四个音按音调由低到高排列的顺序是 。
(2)一只昆虫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200次,此昆虫的发声频率 ,人能否听到它发出的声音? 为什么?
此“探索导航”的预习导学部分是基础,学生通过自学课本,自己做实验,自己阅读分析,思考,了解教材的知识体系,重点,难点。预习自评部分是提升,学生通过对前面知识点的思考,进行自测,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和发现问题,也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之前进行二次备课,更高效地解决问题。
二、预习导学案的设计要有一定的实践性与探究性
科学课程标准把科学探究作为首要目标,要求让学生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制定探究活动计划,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在探究中增强学生对事物现象研究的兴趣,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因此,预习导学案的设计要有一定的实践性与探究性。例如,七年级下第一章中《光的发射和折射》预习导学案中的平面镜内容的预习导学:
请同学们用平面镜观察自己的脸,思考下列问题:
(1)像处在什么位置,像大小与物大小是否相等?
(2)脸到平面镜的距离增大时,像的大小是否变化?
(3)脸到平面镜的距离增大时,像到镜面的距离是否有变化?
(4)眨右眼时,平面镜中的像也眨右眼吗?
(5)通过刚才的现象,提出问题 建立猜想 设计实验方案 (器材:一块透明玻璃板,两只大小一样的蜡烛,火柴一盒,尺一把,白纸一张)
此实验受器材以及时间的限制,不适合在上课时间做。而此器材家家都有,所以作为预习内容,既激发了学生对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兴趣,培养了科学探究的能力,抓住了重难点,同时也让学生明白科学来源于生活。
三、预习导学案的设计要有一定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是基础教育阶段科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导学案的设计要有一定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根据科学教学内容的特点,其中有很多可利用的兴趣因素,只要教师做有心人,有意识地去挖掘,它们都可能成为预习导学案的“兴趣点”。例如,在设计《物体为什么会下落》这节的预习导学案时,在预习导学这部分内容前可增加一些情景式问题:①既然地球是圆的,那么地球另一面的人,是不是头朝下,会不会掉到地球外面去?②为什么我们上坡会感到吃力?③地球上的飞行物能否飞到天外去?
在学生预习之前,看到这些情景式科学问题,会引起学生内心的冲突,动摇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唤起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真正进入到预习活动之中去。
四、预习导学案的设计要有一定计划性和针对性
在设计预习导学案时应思考本节课的探究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哪方面的知识,形成哪一方面的技能,培养哪方面的情感态度,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因此,在设计预习导学案时要有一定的针对性。预习作业的布置要和课堂内讲授的重、难点知识相结合,紧扣课堂教学内容,做到预习内容和课堂教学内容同步,所以这张预习稿也是上课的导学稿,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结果,进行第二次备课,课堂上利用批改后的预习导学稿进行课堂教学。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堂,上课听讲就能够有的放矢,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授之以鱼,只供一餐;授之以渔,可享一生。” 预习导学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预习导学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课堂变成师生、生生间双向交流的场所,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现在很多学校也认识到了预习的重要性,所以开始提倡预习,提倡自主学习,但学生的预习作业大多是自读教材,而阅读过程中往往缺乏必要的思考,顺着教材人云亦云,使预习过程成了被书本满堂灌得过程,学生仍处于被动状态。因此,要实现有效的预习,必须设计预习导学稿。预习导学稿,包括探究目标、探索导航(即预习导学和预习自测)、预习心得和疑问三部分。以预习导学稿为载体,帮助学生明确预习的目标和要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科学的预习方法。
一、预习导学案中“探索导航”部分的设计要有层次性
预习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是为了学生能在课堂上更好的进行高效学习,这就需要我们在设计预习导学案中“探索导航”部分时要有一定的层次感。这种层次感不仅表现在知识的难易层次,还要考虑到学生思维认识浅深和认知到运用的逻辑层次。因此,预习导学案中的“探索导航”部分既要有基础部分,也要有经过预习、动脑之后才能解决的延伸性部分。因此,“探索导航”由预习导学和预习自评两部分组成,其中预习导学是基础,预习自评是延伸。例如七年级下第二章中《耳和听觉》预习导学案中的音调这部分内容的探索导航:
【预习导学】
(1)音调是指 。
(2)探究音调影响因素:实验:木梳与音调 用木尺在木梳的齿上划过(具体见课本第12页)
①如果划过的速度慢,则木梳齿振动的就 ,听到的音调就 。
②如果划过的速度快,则木梳齿振动的就 ,听到的音调就 。
结论:木梳齿振动的越 ,则音调就越高,木梳齿振动的越 ,则发出的声音,音调就越低:所以木梳齿发出声音的高低和木梳齿 。
音调的高低和发声物体的振动 有关。物体在_____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的单位是_____。物体振动越快,发声频率越 , 越高。
(3)阅读课本第13页表格“人和动物听到和发出的声音的频率范围”。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 ,频率大于20000赫兹的声波叫 ,频率低于 的声波叫次声波。
【预习自评】
(1)音乐老师用钢琴弹奏了“C调”的四个音:甲频率为288赫;乙频率为215赫;丙频率为320赫;丁频率为256赫。那么这四个音按音调由低到高排列的顺序是 。
(2)一只昆虫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200次,此昆虫的发声频率 ,人能否听到它发出的声音? 为什么?
此“探索导航”的预习导学部分是基础,学生通过自学课本,自己做实验,自己阅读分析,思考,了解教材的知识体系,重点,难点。预习自评部分是提升,学生通过对前面知识点的思考,进行自测,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和发现问题,也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之前进行二次备课,更高效地解决问题。
二、预习导学案的设计要有一定的实践性与探究性
科学课程标准把科学探究作为首要目标,要求让学生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制定探究活动计划,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在探究中增强学生对事物现象研究的兴趣,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因此,预习导学案的设计要有一定的实践性与探究性。例如,七年级下第一章中《光的发射和折射》预习导学案中的平面镜内容的预习导学:
请同学们用平面镜观察自己的脸,思考下列问题:
(1)像处在什么位置,像大小与物大小是否相等?
(2)脸到平面镜的距离增大时,像的大小是否变化?
(3)脸到平面镜的距离增大时,像到镜面的距离是否有变化?
(4)眨右眼时,平面镜中的像也眨右眼吗?
(5)通过刚才的现象,提出问题 建立猜想 设计实验方案 (器材:一块透明玻璃板,两只大小一样的蜡烛,火柴一盒,尺一把,白纸一张)
此实验受器材以及时间的限制,不适合在上课时间做。而此器材家家都有,所以作为预习内容,既激发了学生对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兴趣,培养了科学探究的能力,抓住了重难点,同时也让学生明白科学来源于生活。
三、预习导学案的设计要有一定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是基础教育阶段科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导学案的设计要有一定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根据科学教学内容的特点,其中有很多可利用的兴趣因素,只要教师做有心人,有意识地去挖掘,它们都可能成为预习导学案的“兴趣点”。例如,在设计《物体为什么会下落》这节的预习导学案时,在预习导学这部分内容前可增加一些情景式问题:①既然地球是圆的,那么地球另一面的人,是不是头朝下,会不会掉到地球外面去?②为什么我们上坡会感到吃力?③地球上的飞行物能否飞到天外去?
在学生预习之前,看到这些情景式科学问题,会引起学生内心的冲突,动摇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唤起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真正进入到预习活动之中去。
四、预习导学案的设计要有一定计划性和针对性
在设计预习导学案时应思考本节课的探究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哪方面的知识,形成哪一方面的技能,培养哪方面的情感态度,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因此,在设计预习导学案时要有一定的针对性。预习作业的布置要和课堂内讲授的重、难点知识相结合,紧扣课堂教学内容,做到预习内容和课堂教学内容同步,所以这张预习稿也是上课的导学稿,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结果,进行第二次备课,课堂上利用批改后的预习导学稿进行课堂教学。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堂,上课听讲就能够有的放矢,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授之以鱼,只供一餐;授之以渔,可享一生。” 预习导学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预习导学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课堂变成师生、生生间双向交流的场所,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