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知识产权在国际贸易中被关注的程度越来越高。各国在鼓励发展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企业时, 作为企业持续盈利和发展的主要筹码,商品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更是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分析知识产权在现代国际贸易竞争中的重要性,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来证实在经济全球化大环境下的知识经济年代,知识产权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实现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力量。
关键词:知识产权;国际贸易;贸易壁垒;商业方法专利
近20年以来,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在全球出口中所占比重不断攀升,在部分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占其外贸出口的比重已经超过40%。高新技术带动了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而高新技术的核心是以专利,计算机软件等专有技术为主的知识产权,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知识产权在国家竞争力优势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也有不少国家(尤其是以出口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方面吃了大亏、受了打击。事实证明,一国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的提高,可以改变该国的竞争优势,实现国家综合竞争优势质的提升①。在强化知识技术,弱化密集劳动力的时代,知识产权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实现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力量,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以及国际贸易自由化发展过程中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知识产权保护在其中扮演了愈来愈重要的角色,知识产权已成为专利大国贸易壁垒中的又一重要手段,而科学技术和知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使得国际贸易分配格局出现了很大的变化,知识产权在国际贸易中的影响不容小视。而且知识产权的贸易保护不仅使企业的经济损失,还会影响到企业的声誉、品牌价值甚至企业所在国的同类产品的商誉。比如2004年8月底,德国科尼兹瓷器公司向德国侵权产品受理机构举报:中国进口到德国的茶杯假冒其商标和图案设计,侵犯其商标权。汉堡海关因此将一万只中国产茶杯销毁,严重损害了中国陶瓷产品的声誉②。
一、知识产权在国际贸易竞争力中体现
随着各种含有知识产权的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增加,同事贸易的自由化加速了产品在国际间的流通,国际贸易秩序的维护需要与知识产权有关的国际贸易秩序的建立。TRIPS协议(即《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是第一个将知识产权与贸易挂钩,将知识产权保护全面纳入世界贸易体系的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条约③。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资产,是无形资产的核心所在,也是一个企业、产业乃至一个国家保持竞争力优势的关键要素。
古典经济学的传统观点认为,国际竞争要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知识产权优势在这个时候就可以更符合实际要求的来解释国际竞争力和国家经济发展。比较优势是指劳动生产率及各国要素禀赋的不同能影响到世界贸易的方向,通过国际分工可以使贸易双方都获得更大的利益,甚至是具有绝对劣势的一方。但是在现今经济全球化和流通全球化的情况下,比较优势理论的一些条件:如各国的供给条件、生产条件不变,资源、生产要素不能在国际间流动这些条件都不能成立了。当今资源、生产要素等都可以在国际间快速的流动,很多资源也已经被高科技产物,软件产业所替代,所以用传统的比较优势来分析现状的国际贸易并不充分。
知识产权优势是指培育和发挥有以自主核心技术和自主名牌为主要内容的自主知识产权的经济优势,比较优势只关注了经济优势,而忽略了非经济因素④。知识和技术创新在比较时容易被忽略。在现实中,很多发展中国家所拥有的廉价劳动力等资源竞争优势,但是考虑到知识产权和技术创新等因素,这些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就没有优势可言。如果是用加工程度低、技术含量少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来与发达国家有高新技术和知识产权含量的产品交换,只会使贸易条件越来越恶化。因此在考虑到国际竞争力的时候,不可以单纯的按照传统比较优势来分析,知识产权优势能将科技能力,创新能力,人力资源等潜在优势转化为受法律保护的现实优势,就应该考虑为真正的贸易竞争力。如果以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加上知识产权分析,突出以核心技术和创新为的经济优势,物质资源与隐形的技术产物相加在知识经济时代才可以更准确的定位一个国家或者产业在贸易中的真实竞争力。
二、知识产权保护在国际贸易中的影响
(一)国际贸易利益分配两极化
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发展的新趋势。经济全球化使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配置,以致各国经济金融依存度不断提高,同时也了一点点的改变了国际分工和交换格局,而且这种改变随着各国经济发展和贸易地位的不同是在持续变化的。在如今科技发展、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更复杂的形式显现出来, 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日趋激烈。因为如今的经济发展失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科学技术发展的失衡,由此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知识经济的发展过程的差距也会越来越大,这使得在国际贸易利益分配格局中两极化的趋势进一步明显。在国际技术贸易中,发达国家占80%,其中美、英、德、法、日占发达国家技术贸易总额的90%以上,仅美国就占了世界技术贸易总额的1/3,而且全球技术贸易的85%在发达国家之间进行⑤。
知识产权保护确实是鼓励人们创新的优良做法,但是国际贸易中它却是一把"双刃剑",知识产权保护并没有使所有国家从中受益,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缺乏对已有技术和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以及技术创新的源动力,仍然是大量出口资源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优势产品,并且更重要的是没能发挥已有的受知识产权保护的智慧成果的经济效用。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发达的国家(往往也是经济发达国家),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和知识产权经济效用实现制度的两套制度相辅相成,有效地促进了知识产权向实体经济的转化,对知识产权的实际经济效用起到了很大的保障作用,进而也为本国提供了巨大的知识财富,于是大大增强了这些国家无形资产及知识产权优势。
(二)非关税贸易壁垒
国际贸易自由化发展过程中兴起的贸易保护主义, 在很多方面有别于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传统的贸易保护, 在发达国家多表现为关税壁垒, 在发展中国家则多表现为政府对进口贸易及外汇的管制。现在的贸易保护主义则更多地求助于新型的非关税壁垒方式, 其中知识产权保护被认为是诸多措施中更加难以捉摸的、更巧妙的保护手段⑥。与反倾销、技术壁垒以及绿色壁垒相比,知识产权壁垒不仅具有较强的隐蔽性,还具有极大的损害性。知识产权壁垒是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名义下,对含有知识产权的商品,如专利产品、帖有合法商标的商品,以及享有著作权的书籍、唱片、计算机软件等实行进口限制⑦; 或者就如美国、欧盟、日本等知识产权大国凭借其知识产权和技术优势,超出知识产权法所授予的独占权或有限垄断权的范围,不公平的使用知识产权,实行"不公平贸易"。知识产权贸易壁垒通过使处于技术劣势的企业付出巨额专利使用费或者处以大额的侵权费用, 降低其产品市场竞争力, 减少市场份额并压缩了利润空间, 同时影响该企业的声誉,这些可以看作是知识产权贸易保护的短期效应; 从长期来看, 由于这些处于劣势的企业利润降低,导致资本积累减少,那么形成恶性循环使得企业对技术研究和创新投入的资源不足, 无法从根本上改善技术和知识产权的劣势, 这在以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时代将使企业不可避免地走上困境。从宏观层面来看, 处于知识产权劣势的产业(不局限于某个国家,一个国家某产业的核心知识产权保护可能会影响到它与所有其他国家的产业贸易)将会因为知识产权壁垒而在短期内减少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数量。该产业将无法抵制因为市场缩小而导致的产业萎缩,这对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状况、国际经济主权以及各国的世界经济地位等问题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值得关注的是近几年在美国、欧洲各主要成员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对软硬件相结合的方法或者单纯的一套方法和制度的创新也有了"商业方法"专利这一分类的知识产权保护。商业方法专利(Business Method Patent)是从1998年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对State Street Bank & Trust Co. v Signature Financial Group Inc.一案中才第一次明确了对商业方法的保护。商业方法专利一般是指将商业活动的一般经营、管理规则与信息网络技术、计算机软、硬件相结合申请的专利。商业方法专利一般包括通过计算机辅助实现的管理、经营或运行一个企业或组织的方法、业务运行与操作技术,以及计算机辅助实现的金融数据处理过程⑧。表面看来商业方法专利的出现只是随着计算机和网络软硬件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专利保护,但实际上对于商业方法专利的保护,是发达国家出于技术保护,国内产业战略竞争而采取的措施。新兴市场国家现在很少有承认商业方法专利的,我国目前对此专利也没有承认:花旗银行在中国专利局先后提出19项商业方法的专利申请,其中两项在2002年、2003年分别获得了批准,开始生效。这两项发明专利分别是"电子货币系统"(已失效)、"数据管理的计算机系统和操作该系统的方法"。在2008年,以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张楚牵头,正式提起了花旗"数据管理的计算机系统和操作该系统的方法"专利进行行政复议的"公益诉讼",申请国家专利主管部门确认该项专利无效。最终于2009年4月由国家专利复审委员会宣布该项专利无效⑨。这些技术及方法上的智慧的成果在受到知识产权保护的时候就形成了知识产权优势,而这种优势与市场需求、产业链等因素不同,不可共享,知识产权优势是一种需要支付对等或者更高的代价才能获得的优势资源,而商业方法专利实际上又将知识产权优势的范围边界扩大了很多。国外不少学者把知识经济称为"无重量经济",这主要反映在产品组成要素中所包含的物质成分将越来越少,所包含的技术成分却越来越多。因为高新技术加上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在许多方面突破了工业经济时代物质资源的限制,虽然物质资源稀缺的问题仍然十分严重,但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因技术和知识产权资源失衡而发生的贸易水平在逐年上升,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的配合形成的知识产权优势的特殊地位,也使得它成为竞争力体现的真正来源。据统计,美国企业1995年与1996年申请的专利多半集中在网络安全领域;1997年则以资金流相关技术为主;1998年集中在商务活动的网络化,如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数据处理等;到了1999年以后,则以电子购物、银行等技术为申请重点⑩。今天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及未来的扩张趋势,部分国际贸易会逐渐从实物商品输出的方式向电子商务的方式转变,另外与这类商业方法专利类似的知识产权还涉及到金融领域,如金融行业的高度信息化和金融产品的专业化发展都会受到这类知识产权的影响。
知识产权大国以知识产权(主要是专利)的先进性、隐蔽性和垄断性来取得定价权,从中获得高额利润,这样加剧了与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优势产品为主的国家之间的不等价交换和国际贸易利益分配的两极分化。在国际贸易中,劳动力等贸易壁垒因素正在淡化,而技术和知识产权壁垒越来越多的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特别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往来。现有国际协定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条款还没能有效的解决这类问题,知识产权弱势国家只能通过自主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使自身的软实力得到提升,才能在国际贸易中得到更大的利润空间和更公平的贸易条件。
注释:
①代中强《发展我国知识产权贸易代理的必要性与对策》,《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②案例来源 中国国际经济法网 储敏,《中外知识产权贸易摩擦问题探讨》。 访问http://www.ccpit.org/Contents/Channel_63/2007/1227/83003/content_83003.htm 取得文章资源
③高卢麟:《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知识产权执法》,载《知识产权》2003年第1期
④程恩富、康淑:《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知识产权优势理论新探》,经济前沿,2005.1。
⑤张伟:《国际贸易发展新趋势》,《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1s
⑥张志新, 任启平:《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国对外贸易影响及对策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06年第2期
⑦王维微:《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跨越知识产权壁垒》,《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6
⑧黄毅、尹龙:《商业方法专利》,第三章,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3
⑨http://ip.people.com.cn/GB/136675/136704/9281712.html 人民网:《花旗中国专利布局,不能说的秘密》
⑩数据来源同⑨
参考文献:
[1]吴汉东主编,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办:《中国知识产权蓝皮书》,北京大学出版社;
[2]程恩富、康淑:《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知识产权优势理论新探》[J],经济前沿,2005.1;
[3]张志新, 任启平:《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国对外贸易影响及对策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6年第2期;
[4]张志新,曹东锋:《知识产权在产业竞争力中的地位和作用》[J],《商业时代》(原名《商业经济研究》)2007年6期;
[5]黄毅,尹龙:《商业方法专利》,中国金融出版社;
[6]于泽辉 主编:《知识产权战略与实务》(第一辑),法律出版社。
作者简介:李书菁(1983.6-),女,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在职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知识产权;国际贸易;贸易壁垒;商业方法专利
近20年以来,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在全球出口中所占比重不断攀升,在部分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占其外贸出口的比重已经超过40%。高新技术带动了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而高新技术的核心是以专利,计算机软件等专有技术为主的知识产权,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知识产权在国家竞争力优势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也有不少国家(尤其是以出口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方面吃了大亏、受了打击。事实证明,一国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的提高,可以改变该国的竞争优势,实现国家综合竞争优势质的提升①。在强化知识技术,弱化密集劳动力的时代,知识产权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实现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力量,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以及国际贸易自由化发展过程中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知识产权保护在其中扮演了愈来愈重要的角色,知识产权已成为专利大国贸易壁垒中的又一重要手段,而科学技术和知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使得国际贸易分配格局出现了很大的变化,知识产权在国际贸易中的影响不容小视。而且知识产权的贸易保护不仅使企业的经济损失,还会影响到企业的声誉、品牌价值甚至企业所在国的同类产品的商誉。比如2004年8月底,德国科尼兹瓷器公司向德国侵权产品受理机构举报:中国进口到德国的茶杯假冒其商标和图案设计,侵犯其商标权。汉堡海关因此将一万只中国产茶杯销毁,严重损害了中国陶瓷产品的声誉②。
一、知识产权在国际贸易竞争力中体现
随着各种含有知识产权的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增加,同事贸易的自由化加速了产品在国际间的流通,国际贸易秩序的维护需要与知识产权有关的国际贸易秩序的建立。TRIPS协议(即《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是第一个将知识产权与贸易挂钩,将知识产权保护全面纳入世界贸易体系的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条约③。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资产,是无形资产的核心所在,也是一个企业、产业乃至一个国家保持竞争力优势的关键要素。
古典经济学的传统观点认为,国际竞争要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知识产权优势在这个时候就可以更符合实际要求的来解释国际竞争力和国家经济发展。比较优势是指劳动生产率及各国要素禀赋的不同能影响到世界贸易的方向,通过国际分工可以使贸易双方都获得更大的利益,甚至是具有绝对劣势的一方。但是在现今经济全球化和流通全球化的情况下,比较优势理论的一些条件:如各国的供给条件、生产条件不变,资源、生产要素不能在国际间流动这些条件都不能成立了。当今资源、生产要素等都可以在国际间快速的流动,很多资源也已经被高科技产物,软件产业所替代,所以用传统的比较优势来分析现状的国际贸易并不充分。
知识产权优势是指培育和发挥有以自主核心技术和自主名牌为主要内容的自主知识产权的经济优势,比较优势只关注了经济优势,而忽略了非经济因素④。知识和技术创新在比较时容易被忽略。在现实中,很多发展中国家所拥有的廉价劳动力等资源竞争优势,但是考虑到知识产权和技术创新等因素,这些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就没有优势可言。如果是用加工程度低、技术含量少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来与发达国家有高新技术和知识产权含量的产品交换,只会使贸易条件越来越恶化。因此在考虑到国际竞争力的时候,不可以单纯的按照传统比较优势来分析,知识产权优势能将科技能力,创新能力,人力资源等潜在优势转化为受法律保护的现实优势,就应该考虑为真正的贸易竞争力。如果以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加上知识产权分析,突出以核心技术和创新为的经济优势,物质资源与隐形的技术产物相加在知识经济时代才可以更准确的定位一个国家或者产业在贸易中的真实竞争力。
二、知识产权保护在国际贸易中的影响
(一)国际贸易利益分配两极化
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发展的新趋势。经济全球化使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配置,以致各国经济金融依存度不断提高,同时也了一点点的改变了国际分工和交换格局,而且这种改变随着各国经济发展和贸易地位的不同是在持续变化的。在如今科技发展、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更复杂的形式显现出来, 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日趋激烈。因为如今的经济发展失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科学技术发展的失衡,由此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知识经济的发展过程的差距也会越来越大,这使得在国际贸易利益分配格局中两极化的趋势进一步明显。在国际技术贸易中,发达国家占80%,其中美、英、德、法、日占发达国家技术贸易总额的90%以上,仅美国就占了世界技术贸易总额的1/3,而且全球技术贸易的85%在发达国家之间进行⑤。
知识产权保护确实是鼓励人们创新的优良做法,但是国际贸易中它却是一把"双刃剑",知识产权保护并没有使所有国家从中受益,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缺乏对已有技术和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以及技术创新的源动力,仍然是大量出口资源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优势产品,并且更重要的是没能发挥已有的受知识产权保护的智慧成果的经济效用。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发达的国家(往往也是经济发达国家),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和知识产权经济效用实现制度的两套制度相辅相成,有效地促进了知识产权向实体经济的转化,对知识产权的实际经济效用起到了很大的保障作用,进而也为本国提供了巨大的知识财富,于是大大增强了这些国家无形资产及知识产权优势。
(二)非关税贸易壁垒
国际贸易自由化发展过程中兴起的贸易保护主义, 在很多方面有别于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传统的贸易保护, 在发达国家多表现为关税壁垒, 在发展中国家则多表现为政府对进口贸易及外汇的管制。现在的贸易保护主义则更多地求助于新型的非关税壁垒方式, 其中知识产权保护被认为是诸多措施中更加难以捉摸的、更巧妙的保护手段⑥。与反倾销、技术壁垒以及绿色壁垒相比,知识产权壁垒不仅具有较强的隐蔽性,还具有极大的损害性。知识产权壁垒是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名义下,对含有知识产权的商品,如专利产品、帖有合法商标的商品,以及享有著作权的书籍、唱片、计算机软件等实行进口限制⑦; 或者就如美国、欧盟、日本等知识产权大国凭借其知识产权和技术优势,超出知识产权法所授予的独占权或有限垄断权的范围,不公平的使用知识产权,实行"不公平贸易"。知识产权贸易壁垒通过使处于技术劣势的企业付出巨额专利使用费或者处以大额的侵权费用, 降低其产品市场竞争力, 减少市场份额并压缩了利润空间, 同时影响该企业的声誉,这些可以看作是知识产权贸易保护的短期效应; 从长期来看, 由于这些处于劣势的企业利润降低,导致资本积累减少,那么形成恶性循环使得企业对技术研究和创新投入的资源不足, 无法从根本上改善技术和知识产权的劣势, 这在以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时代将使企业不可避免地走上困境。从宏观层面来看, 处于知识产权劣势的产业(不局限于某个国家,一个国家某产业的核心知识产权保护可能会影响到它与所有其他国家的产业贸易)将会因为知识产权壁垒而在短期内减少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数量。该产业将无法抵制因为市场缩小而导致的产业萎缩,这对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状况、国际经济主权以及各国的世界经济地位等问题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值得关注的是近几年在美国、欧洲各主要成员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对软硬件相结合的方法或者单纯的一套方法和制度的创新也有了"商业方法"专利这一分类的知识产权保护。商业方法专利(Business Method Patent)是从1998年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对State Street Bank & Trust Co. v Signature Financial Group Inc.一案中才第一次明确了对商业方法的保护。商业方法专利一般是指将商业活动的一般经营、管理规则与信息网络技术、计算机软、硬件相结合申请的专利。商业方法专利一般包括通过计算机辅助实现的管理、经营或运行一个企业或组织的方法、业务运行与操作技术,以及计算机辅助实现的金融数据处理过程⑧。表面看来商业方法专利的出现只是随着计算机和网络软硬件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专利保护,但实际上对于商业方法专利的保护,是发达国家出于技术保护,国内产业战略竞争而采取的措施。新兴市场国家现在很少有承认商业方法专利的,我国目前对此专利也没有承认:花旗银行在中国专利局先后提出19项商业方法的专利申请,其中两项在2002年、2003年分别获得了批准,开始生效。这两项发明专利分别是"电子货币系统"(已失效)、"数据管理的计算机系统和操作该系统的方法"。在2008年,以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张楚牵头,正式提起了花旗"数据管理的计算机系统和操作该系统的方法"专利进行行政复议的"公益诉讼",申请国家专利主管部门确认该项专利无效。最终于2009年4月由国家专利复审委员会宣布该项专利无效⑨。这些技术及方法上的智慧的成果在受到知识产权保护的时候就形成了知识产权优势,而这种优势与市场需求、产业链等因素不同,不可共享,知识产权优势是一种需要支付对等或者更高的代价才能获得的优势资源,而商业方法专利实际上又将知识产权优势的范围边界扩大了很多。国外不少学者把知识经济称为"无重量经济",这主要反映在产品组成要素中所包含的物质成分将越来越少,所包含的技术成分却越来越多。因为高新技术加上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在许多方面突破了工业经济时代物质资源的限制,虽然物质资源稀缺的问题仍然十分严重,但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因技术和知识产权资源失衡而发生的贸易水平在逐年上升,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的配合形成的知识产权优势的特殊地位,也使得它成为竞争力体现的真正来源。据统计,美国企业1995年与1996年申请的专利多半集中在网络安全领域;1997年则以资金流相关技术为主;1998年集中在商务活动的网络化,如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数据处理等;到了1999年以后,则以电子购物、银行等技术为申请重点⑩。今天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及未来的扩张趋势,部分国际贸易会逐渐从实物商品输出的方式向电子商务的方式转变,另外与这类商业方法专利类似的知识产权还涉及到金融领域,如金融行业的高度信息化和金融产品的专业化发展都会受到这类知识产权的影响。
知识产权大国以知识产权(主要是专利)的先进性、隐蔽性和垄断性来取得定价权,从中获得高额利润,这样加剧了与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优势产品为主的国家之间的不等价交换和国际贸易利益分配的两极分化。在国际贸易中,劳动力等贸易壁垒因素正在淡化,而技术和知识产权壁垒越来越多的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特别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往来。现有国际协定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条款还没能有效的解决这类问题,知识产权弱势国家只能通过自主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使自身的软实力得到提升,才能在国际贸易中得到更大的利润空间和更公平的贸易条件。
注释:
①代中强《发展我国知识产权贸易代理的必要性与对策》,《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②案例来源 中国国际经济法网 储敏,《中外知识产权贸易摩擦问题探讨》。 访问http://www.ccpit.org/Contents/Channel_63/2007/1227/83003/content_83003.htm 取得文章资源
③高卢麟:《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知识产权执法》,载《知识产权》2003年第1期
④程恩富、康淑:《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知识产权优势理论新探》,经济前沿,2005.1。
⑤张伟:《国际贸易发展新趋势》,《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1s
⑥张志新, 任启平:《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国对外贸易影响及对策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06年第2期
⑦王维微:《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跨越知识产权壁垒》,《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6
⑧黄毅、尹龙:《商业方法专利》,第三章,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3
⑨http://ip.people.com.cn/GB/136675/136704/9281712.html 人民网:《花旗中国专利布局,不能说的秘密》
⑩数据来源同⑨
参考文献:
[1]吴汉东主编,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办:《中国知识产权蓝皮书》,北京大学出版社;
[2]程恩富、康淑:《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知识产权优势理论新探》[J],经济前沿,2005.1;
[3]张志新, 任启平:《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国对外贸易影响及对策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6年第2期;
[4]张志新,曹东锋:《知识产权在产业竞争力中的地位和作用》[J],《商业时代》(原名《商业经济研究》)2007年6期;
[5]黄毅,尹龙:《商业方法专利》,中国金融出版社;
[6]于泽辉 主编:《知识产权战略与实务》(第一辑),法律出版社。
作者简介:李书菁(1983.6-),女,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在职硕士研究生。